08/08/2025
你是有覺知的人嗎?
有時候,在瑜珈墊上,你的身體正在進入一個動作,但腦袋卻飄到了今天的待辦事項,
又或者,老師正在引導呼吸時,你的心已經跑去想晚上要吃什麼。
動作還在做,可是你的「心」並沒有跟在當下。
這,就是沒有覺知的狀態。
▋什麼是覺知?
覺知,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地活在當下」。
在瑜珈課上,它意味著你能感受到自己此刻的身體、呼吸、想法和情緒,而不是自動化地做動作。
它不是一味地專注或控制,而是先「看見」發生了什麼
無論是穩定的呼吸、緊繃的肩膀,還是突然冒出來的念頭。
同一個動作,兩個人看起來可能一模一樣,但有覺知的人會清楚自己正在發力的部位、感覺的細微變化,以及自己是否進入得更深。
而沒有覺知的人,可能只是「完成」了動作,卻沒有真正體會到它帶來的感受與意義。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覺知?
你可以透過以下的情況檢視自己:
1. 做動作時,不清楚是哪個部位在用力,只隱約覺得酸。
2. 練習瑜珈時,腦袋常常飄走,想著別的事情。
3. 聽完老師口令後,還是要偷瞄別人怎麼做。
4. 冥想時,被自己的思緒越拉越遠。
5. 一堂課結束,卻想不起剛剛做了什麼。
覺知,不只對瑜珈練習重要,對生活也一樣。
現代生活充滿各種分心來源,社群媒體、短影音、訊息通知等等,我們的專注力不如從前。
吃飯時想著工作,工作時想著假期,旅行時想著拍網美照;看似在享受生活,其實心早已被「過去」與「未來」牽走。
覺知,就是把心拉回當下。
它不是要你排除所有想法,而是先察覺自己在想什麼、在做什麼,然後溫柔地提醒自己:回來吧。
當你先看見自己在分心,你就有機會選擇要不要回到眼前的當下。
聽起來很簡單,但不容易做到,包括我自己,也常常會忘記。
不過,覺知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當你在練習瑜珈或日常生活裡多一分覺知,你會發現,身體的反應更細膩、情緒更穩定,生活的畫面也會開始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