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025
【生育間隔太短,會增加骨盆器官脫垂的風險】
最近網路上「22歲媽媽三年生三胎」的故事引起廣泛討論。
多數人擔心的是體力、年齡、下一胎風險,但在婦女泌尿科,看到的是另一件很少被提到的問題—骨盆底需要時間修復,
密集懷孕生產會加速損傷。
⸻
🔎 國際研究怎麼說?
▪️尼泊爾研究
兩胎間隔 < 2 年 →
👉 骨盆器官脫垂風險增加 3 倍
(受訪女性平均 32 歲)
▪️土耳其研究
中重度脫垂組的最短間隔:18.5 個月
輕度脫垂組:25 個月
👉 生育間隔越短,脫垂的程度更嚴重。
⸻
懷孕與分娩,都會讓骨盆底的肌肉、筋膜、韌帶承受拉扯,而這些組織需要更長的恢復期,絕對不是做完月子就通通好了。
🧠 為什麼需要「黃金修復期」?
就像你剛跑完一場馬拉松,只休息半小時、喝口水,馬上又被叫去跑第二場馬拉松。身體還來不及恢復,又得承受下一次大考驗。
⸻
🔸對骨盆底最理想的生育間隔?
#兩年以上
讓骨盆底有充分休息恢復的時間
⸻
💛 想對已經生完的媽媽說:不要自責或焦慮。現在開始照顧骨盆底,你只要:
• 維持健康體重
• 避免便秘
• 規律做骨盆底與核心訓練
• 有症狀時儘早就醫
身體是可以被訓練、被照顧、被幫助的。
/
這篇文章不是要評價任何人的生育方式,
而是提醒正在規劃下一胎的伴侶:
給身體多一點時間,未來會更輕鬆、更健康。
而已經生完的媽媽們,請相信
— 好好照顧自己,身體會回應你。
#生育間隔 #骨盆底健康 #尿失禁 #骨盆器官脫垂
#婦女泌尿科 #謝筱芸醫師的泌密診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