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聊椅上說故事StoryChair

診聊椅上說故事StoryChair 林方恩諮商心理師與你分享診聊椅上的心理話。
專長
情緒困擾及精神疾患(憂鬱、焦慮等)、感情婚姻、自我價值、創傷修復、生涯發展、兒童青少年拒學、親職諮詢。

若有合作需求請來信
felstorychair@gmail.com

 #允許孩子試錯 #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負責五歲的大兒子開始發現”錢”的好處,每次出門時總要帶著他的錢包,以備不時之需。前天晚上帶家人逛百貨公司時,他興奮地跑到扭蛋機前說要玩,我向他解釋該款扭蛋機並非每次投幣都有商品,而是要抽中了才有。我告訴...
23/07/2025

#允許孩子試錯
#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負責
五歲的大兒子開始發現”錢”的好處,每次出門時總要帶著他的錢包,以備不時之需。
前天晚上帶家人逛百貨公司時,他興奮地跑到扭蛋機前說要玩,我向他解釋該款扭蛋機並非每次投幣都有商品,而是要抽中了才有。我告訴他:
「你花了錢,很可能拿不到玩具。」
「但我還是想玩,這是我的錢。」他回我。
我心裡有點掙扎,這樣的對話已經不是第一次。到底我要行使身為父親說”不”的權力,還是讓孩子行使一部分的金錢管理權?
「好吧。」我點頭答應了。
兒子很開心地將錢投入,不出所料,沒中獎。
「我要再玩一次。」不出所料,他要求再玩一次。
我把遊戲的規則再說明一次,強調他很有可能還是得不到玩具。但他依舊堅持要玩。
「好吧。」我說,但我可以感覺到自己不太高興。
不出所料,他又槓龜了。
「吼,怎麼這樣子啊?他怎麼可以又不給我玩具?」兒子生氣地抱怨到。
「我要再玩一次。」他不甘心的看著我。
我腦中閃過心理學概念—賭徒的信念:下次一定會中獎!原來小小年紀就會有這種想法啊!我感到既生氣又無奈,生氣的是兒子不願意接受我的提醒,無奈的是錢打水漂了兩次他還沒學會。我很想立刻制止他,幫他守住荷包,但同時有另一個想法:花一點錢讓他自己學會吧。如果我不允許他犯錯,他永遠學不會,也不會為自己負責。
「好吧。」我再次點頭。
不出所料,沒中獎。
「怎麼又沒中?」兒子的語氣和表情透露著強烈的失落。
「你還要玩嗎?」我問到。
「不要了。」兒子堅決地回答。
「為什麼不玩了?」我強忍著不說出「看吧,我早就跟你說過了。」這類的話。
「因為這不會保證我一定能拿到玩具,下次我不要玩這種的。」兒子說道,語氣中帶著一些後悔。
「雖然你的錢花出去了沒買到玩具,但你能學到這個是好的。」我慶幸著最後一次他還是沒中獎,否則沒痛過,哪能學會?

 #孩子發出的警訊我們接住了嗎 #青少年憂鬱 #劇本殺沉浸式體驗學期結束前,我和東大附中一群好學的家長透過"劇本殺"一起學習認識憂鬱對青少年的影響。特別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青少年憂鬱。三小時的演講圍繞在劇本殺主角"涵涵"的故事,家長們分成小組...
08/07/2025

#孩子發出的警訊我們接住了嗎
#青少年憂鬱
#劇本殺沉浸式體驗
學期結束前,我和東大附中一群好學的家長透過"劇本殺"一起學習認識憂鬱對青少年的影響。特別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青少年憂鬱。三小時的演講圍繞在劇本殺主角"涵涵"的故事,家長們分成小組,扮演福爾摩斯,透過尋找、分析蛛絲馬跡線索,來了解涵涵怎麼了,最後找到失蹤的涵涵。
結束後,有位家長告訴我:
「實在太特別了!這種沉浸體驗式的演講真讓人身歷其境!而且很能令人反思和自己孩子的互動。」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用劇本殺來演講,希望用更有趣、更豐富體驗且不費力的方式幫助聽眾吸收知識,並轉化為反思和行動。

28/05/2025

#孩子給同理溫暖在心裡
最近工作比較忙碌,有時候回家時間晚了,沒來得及和孩子們道晚安他們已入睡,愧疚感會在我看著他們已闔上的房門時在心裡蔓延。
一天晚上回到家,五歲的大兒子幽幽地看著我問道:
「把拔,你今天心情怎麼樣?」
「噢,今天發生了....」我一面訝異著他的問題,一面告訴他我確實過得不太好。
「是喔,那你一定很生氣對不對?」聽完後他很自然地說出了一句極富同理心的回應。
「對啊,謝謝你關心我的心情。」生氣的感覺頓時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被孩子理解的溫暖。
#如何對孩子進行情緒教育
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多多同理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你在乎他們的情緒,且不批判這些情緒。我對孩子說過最多的話除了「快一點」、「不可以」之外,大概就是「你很XX(情緒詞彙)是嗎?」。久而久之,這也成為他們關注別人的焦點,不是你今天做對多少事情,而是今天的心情如何。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孩子發出警訊我們接住了嗎孩子透過憂鬱想告訴我們什麼?許多父母為此所困擾,看著孩子深陷憂鬱的泥淖,焦急不已。很高興有機會接受基督教論壇報採訪關於青少年憂鬱的相關議題,不僅家長、學校應該關心,教會一起加入更是一大助力!趕快點開全文看看吧!
10/05/2025

#孩子發出警訊我們接住了嗎
孩子透過憂鬱想告訴我們什麼?
許多父母為此所困擾,看著孩子深陷憂鬱的泥淖,焦急不已。
很高興有機會接受基督教論壇報採訪關於青少年憂鬱的相關議題,不僅家長、學校應該關心,教會一起加入更是一大助力!趕快點開全文看看吧!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為何看似小事,孩子反應很大?當孩子焦慮或憂鬱爆發時,我們接住了嗎?台中卓大夫診所諮商心理師林方恩受訪時表示,憂鬱的發生,其實已經潛伏一段時間,孩子可能從小就受壓抑,直到青少年階.....

10/05/2025

#平凡生活裡加點小同理
週五早晨的銀行裡擠滿等待辦事的人們,身旁一位大哥起身去詢問還要等多久,回來時極為臉色不悅,嘴上叨叨念念的咒罵著。
「等的很煩對吧?」我轉頭問他。
「對啊!到底是為什麼要那麼久啊?」他相當火大。
「真的很煩,辛苦了!我也是,已經坐這兩小時了!」我平靜地說道。
「啊!這麼久啊!」他詫異道。
「是啊!」我微微一笑。
叮咚!
「我的號碼到了,先去忙啦!繼續耐心等待,加油啦!」我轉頭跟大哥道別。
「噢,好的,謝謝你啊!」他也露出了微笑。

 #重視孩子的獨特五一勞動節放假,我和太太安排單獨與孩子約會,這次我帶老二,太太陪老大。老二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比老大激動一些,管教時也比較費力。但這些現象都在單獨約會時一掃而空:約會過程中我見了一些朋友,小聊20分鐘,兒子在旁安安靜靜地等待,...
05/05/2025

#重視孩子的獨特
五一勞動節放假,我和太太安排單獨與孩子約會,這次我帶老二,太太陪老大。
老二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比老大激動一些,管教時也比較費力。但這些現象都在單獨約會時一掃而空:
約會過程中我見了一些朋友,小聊20分鐘,兒子在旁安安靜靜地等待,不吵也不鬧;
午餐時因為排隊人潮眾多,我讓他在座位上等待,我則排隊點餐將近30分鐘。兒子也是安安靜靜地坐著,很有安全感的看著我。
這些行為平常比較少看到,卻在單獨約會時成為他主要的行為表現。
可能是在約會過程中感到完全被關注帶來的安全感,安全感能安撫其他情境帶來的不安(與朋友聊天、排隊點餐等),呈現穩定的狀態。
孩子需要意識到他不只是我們眾多子女中的一位,而是獨特的那一位。

25/04/2025

#憂鬱的解藥藏在
午後,一位優秀的博士生走進會談室絕望地告訴我他的痛苦。
「我好害怕就這樣憂鬱一輩子,我能改變嗎?」他彷彿扛著千斤重的枷鎖,無法喘息。

一個多月後的最後一次會談裡,他告訴我:
「這一切真的太奇妙,我完全沒想到可以就這樣擺脫憂鬱。過去我不敢讓人知道自己的狀況,但現在好希望跟人分享這個歷程,以幫助那些同樣遭遇的人。」窗外陽光照進會談室,似乎也照亮他的心。
我邀請他寫下憂鬱康復的經歷,他欣然答應。以下為他寫下的見證:

「殺了我吧!殺了我吧!殺了我吧!」內心不明所以的想法萌生,恍若冤魂奪舍般透過聲帶同言反覆。
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一股難以言喻的負面情緒襲上意識,重得壓垮眉頭,難以舒展的嘴角倒掛如鉤。
期許睡眠能緩解這份感受,但往往在夜裡獨自數著天花板的灰塵,譴責自己的一切。
盼望白天與人交際可消弭那份不安,卻因不想成為他人眼中的「神經病」而戴起面具,以笑容示人,壓縮自身的存在,只為了得到虛無飄渺的「肯定」。
久而久之,我似乎中了毒,一種名為「憂鬱」的劇毒。
我開始內耗,否定自己的一切努力;反覆焦慮,對一切人事物患得患失;徹底悲觀,看不見嚮往的未來。
直到回憶起重度憂鬱症的媽媽,想起她從小因病而傷害我的童年,這才意識到——我生病了,必須有所行動。
首先向身心科求助,服藥後暫時穩定,但沒多久又開始發作,似乎治標不治本。
為了徹底根治,我鼓起勇氣嘗試人生第一次的心理諮商。
和方恩老師初次見面前,在門外等候的我渾身發抖,未知的恐懼襲捲,這也是對於諮商流程的不理解導致,擔心自己情緒失控說錯話,而就在快要呼吸急促到不舒服的時候,老師親切的呼喚了我的名字。
甫進門,晤談室的空間隱密性極好,內心之不安稍減了些,配合方恩老師溫婉的語氣,我逐漸卸下心防。
為期六週的相處我學會了很多。
首先是如何「安放情緒」,將注意力引導回自己的身體,調適呼吸,是很有用的應急手段。
其次,嘗試和嚴格的自己對話,整個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一點也不會尷尬,最終「與自己和解」,不再因他人的想法而內耗,學會聆聽真正的心聲、熱愛這個陪伴自己一路走來的身體。
再來,調解與家人的矛盾,透過換位思考與對話,同理對方的思緒,設身處地的模擬情境,從而了解了一切的控制背後皆是相互不了解所致,我雖改變不了他人,但我能站穩自己的腳步,理性的講出我的想法,哪怕家人不接受,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觀點」而懷疑自己的「事實」。
最後,我再度與已逝的母親對話,告訴她我已經不是那個年幼的男孩,不再是那個遇到困難就手足無措的稚子,現在的我有著直面挑戰的能力,縱然偶有意外,但我堅信自己總能突破困境。
因此,相較於從前為了笑而笑,現在的笑容已充斥陽光,乃由衷的喜悅,每天都在期盼著明天的到來,我,從沒如此開心過,能活著真好。
我非常感謝方恩老師的協助,也感謝這個願意付諸「行動」的自己,原來憂鬱的解藥一直就藏在自己的內心,只不過沒人告訴你而已。
希望所有和我一樣遭逢憂鬱的人,能勇敢嘗試諮商,相信專業,讓他們引領你們找到自己內心的解方。
雨後——
終見虹光。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助人者的自我覺察與自我照顧身為心理師,我經常被問一個問題:「你每天接收那麼多負能量,心情會不會受影響?受到影響怎麼辦?」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會!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文長慎入!三月份很榮幸受到失親兒基金會邀請,與第一線社工們分享助人者如何...
22/04/2025

#助人者的自我覺察與自我照顧
身為心理師,我經常被問一個問題:
「你每天接收那麼多負能量,心情會不會受影響?受到影響怎麼辦?」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會!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文長慎入!

三月份很榮幸受到失親兒基金會邀請,與第一線社工們分享助人者如何透過自我覺察來照顧自己。人是一個整體,不能只用單一的方式自我照顧,因此要先能覺察到每個部份的需要,才能依照需求來自我照顧。
#情緒
助人者能對自己的情緒有深刻的覺察,特別是在工作當下。並能順著情緒的線索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
#生理
在助人的過程中,覺察自己的身體反應,例如:肩頸僵硬、心跳加速等。
#思考
覺得厭世?不想見到案主?覺得自己難以勝任?看似隱微的想法其實是大面積的存在。
#行為
花費大量時間無意義的滑手機;就寢時間到了卻遲遲不肯閉上眼睛。這些行為都在說明「厭世」的內在狀態,可能對於工作感到倦怠,也可能是憂鬱悄悄上身。
#靈性
靈性是與更高層次的連結。例如:對於人生意義的來源、解釋苦難的方式、如何看待死亡等等。助人者不一定有特定宗教信仰,但思考這些問題,形成一套答案對於降低工作倦怠至關重要。

談了一下午,口有點渴。這時來杯珍珠奶茶就是最好的自我照顧實踐啊!

 #婚姻就是要互相體貼晚飯後洗碗時不小心弄傷自己,老婆溫柔體貼地幫我貼上OK繃,有這樣老婆幾點回家?
10/03/2025

#婚姻就是要互相體貼
晚飯後洗碗時不小心弄傷自己,老婆溫柔體貼地幫我貼上OK繃,有這樣老婆幾點回家?

06/03/2025

【禮貌的代價】
從小我就被教育要有禮貌,看到叔叔問早,看到阿姨說好,有了孩子後我也照樣教他們,直到今天晚上...
下班回到家停好車後,步入電梯,後面跟著一位爸爸和一個女孩,他們後面又緊跟著一位媽媽和兩位女孩,媽媽和女孩們嘰嘰喳喳的聊著天,一家人看起來和樂融融。
一群人在電梯裡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我打破沉默說到:
「三個女兒真是熱鬧。」
「嗯,是啊!」那位媽媽回道,旁邊的爸爸也點頭微笑。
叮咚~八樓到了,電梯開了門,媽媽和兩位女孩走出去,我按著電梯,等候爸爸和大女兒出去。等了一會,兩人沒一點動靜,我心想不妙。那位爸爸將電梯關上。
我轉頭看著他:
「噢,原來你們不是一家人啊...」
「不是的,掰掰。」那位爸爸說道,帶著女兒在九樓離開電梯。
「好~的~ 掰掰...」電梯不等我說完就闔上了,徒留我一個人咀嚼這禮貌的尷尬。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9/02/2025

【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來了!】
十多年前入伍服役,因為有輔導諮商專長,被安排在軍中協助心輔官處理士官兵的心理健康議題。
我的勤務是於晚上8點到隔天早上8點,打電話到各個海巡安檢所,聯絡正在值勤的士官兵,了解他們當下的心理健康狀態,但其實大部分在打屁聊天,幫助他們度過無聊的深夜勤務時光。
退伍離營前,主任問我對於單位是否有建議,我很直接地只講了一點:心理輔導需要專業化!否則只會流於形式,沒有實質幫助。
十多年後的今天,看到國防部願意編列預算照顧國軍的心理健康,深覺感動!
#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
1.對象:
(1)國防部所屬軍官、士官、士兵、文職人員、軍校生及編制內聘雇人員。
(2) 重大事件及因戰公傷亡之眷屬(眷屬須由單位代為申請,並奉將級主官批核)。
2.費用:每人每年6次,每次40分鐘 之免費心理諮商。
3.期程:自114年1月1日起至114年12月31日止。
4.需準備之文件資料:
(1)國軍人員證明文件(如:軍人身分證、軍校學生證、聘雇文職人員服務證)。
(2)身分證或健保卡擇一。
5.地點:與該方案簽訂合作之心理諮商或治療所。網址如下:
竹見好轉心理諮商所 https://ugetbetter.com/
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合作機構 https://gpwd-mhcp.mnd.gov.tw/

15/01/2025

【童言童語論「接納」】
結束孩子們的睡前儀式送他們上床後,我坐在書房的椅子上,打開電腦,正想好好享受一下me time,此時房間傳來兩個兒子聊天的內容,讓我不禁聚精會神聆聽了一會。
不知道他倆講到甚麼,五歲大兒子突然說:
「哦,那就是接納人。」
「甚麼是接納人?」三歲的小兒子不解問到。
「就是接納別人啊!」老大解釋。
「甚麼是接納?我不知道接納是甚麼。」老二還在納悶著。
「接納就是像耶穌一樣,很接納我們。」老大試圖透過找範例來解釋。
「比方說你對我說:%&^%$ #@!
然後我說:好的,沒關係。
這就是接納。」老大的回答活像個老教授。

聽到這裡,我思忖著:兒子們有沒有感受過父母對他們的接納?他們是怎麼感受到的?
或許就在我對他們怒髮衝冠時,仍努力地擠出一句「沒關係,下次不要再這樣就好了。」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Address

Taichu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診聊椅上說故事StoryChair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診聊椅上說故事StoryChair: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