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7/2025
#允許孩子試錯
#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負責
五歲的大兒子開始發現”錢”的好處,每次出門時總要帶著他的錢包,以備不時之需。
前天晚上帶家人逛百貨公司時,他興奮地跑到扭蛋機前說要玩,我向他解釋該款扭蛋機並非每次投幣都有商品,而是要抽中了才有。我告訴他:
「你花了錢,很可能拿不到玩具。」
「但我還是想玩,這是我的錢。」他回我。
我心裡有點掙扎,這樣的對話已經不是第一次。到底我要行使身為父親說”不”的權力,還是讓孩子行使一部分的金錢管理權?
「好吧。」我點頭答應了。
兒子很開心地將錢投入,不出所料,沒中獎。
「我要再玩一次。」不出所料,他要求再玩一次。
我把遊戲的規則再說明一次,強調他很有可能還是得不到玩具。但他依舊堅持要玩。
「好吧。」我說,但我可以感覺到自己不太高興。
不出所料,他又槓龜了。
「吼,怎麼這樣子啊?他怎麼可以又不給我玩具?」兒子生氣地抱怨到。
「我要再玩一次。」他不甘心的看著我。
我腦中閃過心理學概念—賭徒的信念:下次一定會中獎!原來小小年紀就會有這種想法啊!我感到既生氣又無奈,生氣的是兒子不願意接受我的提醒,無奈的是錢打水漂了兩次他還沒學會。我很想立刻制止他,幫他守住荷包,但同時有另一個想法:花一點錢讓他自己學會吧。如果我不允許他犯錯,他永遠學不會,也不會為自己負責。
「好吧。」我再次點頭。
不出所料,沒中獎。
「怎麼又沒中?」兒子的語氣和表情透露著強烈的失落。
「你還要玩嗎?」我問到。
「不要了。」兒子堅決地回答。
「為什麼不玩了?」我強忍著不說出「看吧,我早就跟你說過了。」這類的話。
「因為這不會保證我一定能拿到玩具,下次我不要玩這種的。」兒子說道,語氣中帶著一些後悔。
「雖然你的錢花出去了沒買到玩具,但你能學到這個是好的。」我慶幸著最後一次他還是沒中獎,否則沒痛過,哪能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