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提供兒科及成人醫學相關知識 疾病衛教 育兒趣事

即使健保逐漸崩壞、直美風氣盛行仍需要有醫療團隊為弱勢孩子付出🗓️這天的校園兒童健檢,地點不是一般的幼兒園,而是台中特殊教育學校🏫,這樣的健檢並不容易,有的是腦性麻痺、有的是發展遲緩,從前期準備、到實地操作,都需要花上比平常更多的時間與耐心 ...
28/06/2025

即使健保逐漸崩壞、直美風氣盛行
仍需要有醫療團隊為弱勢孩子付出

🗓️這天的校園兒童健檢,地點不是一般的幼兒園,而是台中特殊教育學校🏫,這樣的健檢並不容易,有的是腦性麻痺、有的是發展遲緩,從前期準備、到實地操作,都需要花上比平常更多的時間與耐心

當天只有7️⃣位小朋友需要健檢,卻還是拉了診所團隊過去,所花的人力交通時間成本,完全不符經濟效益💰
不敢說自己多有愛心❤️,但看著自己健康、活潑的孩子👦🧒,心裡充滿深深的感觸與感謝😌,還是願意親自走一趟,為這些有特殊狀況的兒童多付出一點,也謝謝 #施勝桓院長 的支持,才得以成行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臺中市立臺中特殊教育學校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台中市學齡前整合式兒童健康檢查

「什麼⁉️腸病毒❗️這不是小朋友的疾病嗎❓」最近門診除了有腸病毒的小朋友外,也有一些大孩子或成人感染腸病毒喔,只是大孩子或成人感染的症狀通常不明顯,可能喉嚨痛、體溫高🌡️、手腳掌有少許出疹或長水泡,有些甚至只有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根據疾管署統...
22/04/2024

「什麼⁉️腸病毒❗️這不是小朋友的疾病嗎❓」

最近門診除了有腸病毒的小朋友外,也有一些大孩子或成人感染腸病毒喔,只是大孩子或成人感染的症狀通常不明顯,可能喉嚨痛、體溫高🌡️、手腳掌有少許出疹或長水泡,有些甚至只有出現類似感冒症狀。

根據疾管署統計📊,目前處腸病毒好發季節
上週(4/7-4/13)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上升📈
⚠️為近 10 年同期最高❗️

以下幫大家整理📝腸病毒臨床知識及注意事項。

腸病毒流行於夏季🌞,以每年4~9月為流行期。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現已發現上百種型別,其中常見的包括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與各型腸病毒等

🔸為何會感染腸病毒 ❓
1️⃣ 經腸胃道傳染:糞-口傳染、不乾淨的手部、被污染的食物飲水。若感染腸病毒,經糞便排出病毒的時間可長達8至12週。
2️⃣ 經呼吸道傳染🫁: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咳嗽或打噴嚏。
3️⃣ 經接觸傳染:病人的皮膚水泡分泌物。

🔸症狀表現
發病的潛伏期為3~5天,年齡多為15歲以下的孩童,臨床表現多變,甚至感染了腸病毒卻沒有症狀,較具代表性疾病為疱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峽炎
在「咽峽」部位,出現水泡或潰瘍,通常伴隨突發性發燒或因吞嚥疼痛而易流口水及食慾不佳。病程約為4~6天,多數病童症狀輕微無嚴重併發症。

➡️手足口病
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手掌🖐️、手指、腳掌🦶、腳趾,口腔黏膜、舌頭、軟顎,另外也常見於屁股周圍。病程約為7~10天。

🔸腸病毒重症
以腸病毒A71型較易併發重症,特徵如下:
📍發燒時間超過3天,體溫常超過39˚C🌡️
📍5歲以下兒童為高危險族群。此外,若病童家中還有其他弟弟妹妹,因年紀較小,被感染後接受到病毒量相對更高,應更加注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症出現時機為發病後3~7天內

⚠️腸病毒重症前兆—任一項出現應立即送醫❗❗
1️⃣ 嗜睡、意識改變、活力差 😴
2️⃣ 肌躍型抽搐:突然無故驚嚇反應或全身肌肉收縮。
3️⃣ 持續嘔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安靜且無發燒時,心跳大於每分鐘120次 ​ ​
5️⃣ 突發性肢體無力(為腸病毒D68重症特徵,曾在美國出現大規模的疫情,主要症狀類似感冒,且造成少部分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的重症表現)

🔸如何照護及預防傳染
✔️腸病毒無特效藥,需注意水分補充,預防脫水。
✔️因口腔潰瘍造成吞嚥時疼痛,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如稀飯。甚至冰涼食物亦可考慮,如布丁🍮、冰淇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濕洗手🧴,且照顧者更需勤洗手。
✔️勤戴口罩😷,流行期避免出入擁擠且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建議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腸病毒
#腸病毒重症
#腸病毒疫苗
#兒科
#疾管署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台中市開始試辦學齡前兒童健檢😄專業醫療團隊👨‍⚕️直接進到幼兒園🏫為4️⃣歲到5️⃣歲的小朋友健康檢查🔆中央目前雖有提供免費7次兒童健檢但3歲至7歲僅有1次健檢補助‼️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狀況及發展問題 ✅及早發現並適時轉介接受治療矯正🏥 #魏...
12/12/2023

台中市開始試辦學齡前兒童健檢😄
專業醫療團隊👨‍⚕️直接進到幼兒園🏫
為4️⃣歲到5️⃣歲的小朋友健康檢查🔆

中央目前雖有提供免費7次兒童健檢
但3歲至7歲僅有1次健檢補助‼️

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狀況及發展問題
✅及早發現並適時轉介接受治療矯正🏥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兒童健檢
#黎明國小附設幼兒園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近日各種感冒病毒肆虐🤧免疫負債正在發生‼✅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經開始一段時間 校園🏫流感疫苗也如火如荼展開建議還沒施打的朋友們可儘快施打🙂⚠如不符合公費資格也建議自費施打👨‍⚕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流感疫苗 #黎明國小 #校園流感 ...
20/10/2023

🗓近日各種感冒病毒肆虐🤧
免疫負債正在發生‼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經開始一段時間
校園🏫流感疫苗也如火如荼展開

建議還沒施打的朋友們可儘快施打🙂
⚠如不符合公費資格也建議自費施打👨‍⚕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流感疫苗
#黎明國小
#校園流感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腸胃炎⁉️是吃壞肚子嗎?還是吃到不新鮮的食物嗎?」父母帶著又吐🤮又拉的小朋友來到門診,聽到醫師解釋後常有的反應。雖然不潔的食物或飲水會造成腸胃炎,但病毒性腸胃炎才是兒童腸胃炎的大宗。        腸胃炎典型的症狀為嘔吐、腹瀉,也可能會合...
01/09/2023

「腸胃炎⁉️是吃壞肚子嗎?還是吃到不新鮮的食物嗎?」父母帶著又吐🤮又拉的小朋友來到門診,聽到醫師解釋後常有的反應。雖然不潔的食物或飲水會造成腸胃炎,但病毒性腸胃炎才是兒童腸胃炎的大宗。
腸胃炎典型的症狀為嘔吐、腹瀉,也可能會合併發燒🤒、腹痛、腹脹或食慾下降等,病程平均大約一週可緩解,但較嚴重者症狀可持續更久。急性胃腸炎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若發生在嬰幼兒,易合併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造成急性腸胃炎原因
急性胃腸炎主要分為「病毒性」及「細菌性」。

➡️病毒性腸胃炎(較常見): 俗稱腸胃型感冒,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傳染力強,接觸者易受到傳染。輪狀病毒感染年齡多為幼兒👶🏻,成人較少。諾羅病毒在兒童及成人皆常見。
➡️細菌性感染:可能致病菌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腸炎弧菌等,特色是糞便較常出現血絲與黏液。

🔶治療與照護

✅急性胃腸炎無特效藥,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部分情況需使用抗生素💊,由專業醫師評估)
✅不需要完全禁食,除非嚴重嘔吐🤮導致無法服藥或進食、嚴重腹痛腹脹,才需暫時空腹,讓發炎的腸胃道休息
✅以清淡飲食為主,如白飯🍚、白土司🍞、饅頭為主,水果可選擇香蕉🍌、蘋果🍎
✅避免高油脂或高糖份食物,以免刺激腸胃道而加重嘔吐、腹瀉
✅暫時避免牛奶和奶製品。哺育母乳的嬰幼兒應該繼續哺餵母乳而不需要暫停,配方奶可改用無乳糖配方奶直到症狀緩解,但不需長期使用
✅建議可以使用醫療用口服電解質液,來補充體液及電解質,可減少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之狀況發生,市售運動飲料因糖份高、滲透壓高及鈉離子低,不建議替代電解水使用

⚠️嬰幼兒需請家長特別注意以下脫水現象‼️

▶️尿量明顯減少(換尿布次數下降,尿顏色變黃變深,每次尿布重量明顯減輕)
▶️口腔黏膜或皮膚乾燥,甚至哭沒有眼淚
▶️體重減輕
▶️前囪門凹陷或眼球下陷
▶️精神活動力下降或嬰兒躁動哭鬧不安

🔶如何預防傳染

☑️確實執行濕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尤其嬰幼兒的家長或其他照護者,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對酒精性乾洗手有抗性,效果不佳
☑️對於腸胃炎病患的嘔吐排泄物及污染的衣物寢具,應妥善清理
☑️食物應煮熟且避免放置過久或重複加熱,飲用水應避免山泉水及地下水
☑️嬰兒建議接種口服輪狀疫苗以預防感染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腸胃炎
#腸胃型感冒
#兒科衛教
#輪狀疫苗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我的小孩為什麼常常在生病❓是不是免疫力有問題❓」這句話是在看門診時很常聽到家長的疑問,特別是發生在剛開始把小朋友送到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的時期。  🔶免疫系統的建立    寶寶👶在6個月大以前無法靠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外來病菌,主要靠媽媽留給寶寶...
17/08/2023

「我的小孩為什麼常常在生病❓是不是免疫力有問題❓」這句話是在看門診時很常聽到家長的疑問,特別是發生在剛開始把小朋友送到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的時期。

🔶免疫系統的建立

寶寶👶在6個月大以前無法靠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外來病菌,主要靠媽媽留給寶寶的抗體來獲得保護,之後媽媽的抗體漸漸消失,寶寶開始藉由不斷接觸外在病菌來建立自己的免疫力。
進入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的團體生活,接觸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小朋友,因此,同一時間空間也就可能存在並流行著數種病毒細菌👿,常見的像是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等。孩子想要完全躲過所有的病菌不被感染幾乎是不可能。根據研究📖,學齡前小朋友一年生病次數平均多達8-12次,意味著幾乎每一到兩個月就會生病一次。但值得慶幸的是送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的小朋友,進入小學後🏫,生病次數會低於學齡前完全在家照顧還未接觸團體生活的孩子。

🔶如何提升免疫力❓

✅母乳哺育🤱:母乳中含有抗體,可增加新生兒抵抗病菌的保護力,母乳除了抗體外,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也較易消化吸收,有助於寶寶👶生長發育,國民健康署建議純母乳哺育4~6個月,之後則必須添加適當副食品。

✅按時接種疫苗💉:疫苗主要是針對感染後容易產生重症甚至死亡風險的病菌而研究開發,如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讓寶寶不用真的接觸到這些病菌就可以先產生足夠的免疫力。

✅均衡飲食🍽️:要有好的免疫力,從小就要建立均衡的飲食習慣,少吃加工食品,以天然食材為主,蔬果的攝取更是不可少,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紅椒、番茄🍅、蘋果🍎、堅果、魚肉🐟…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E。

✅適度的運動與戶外活動:從小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家長帶著孩子運動,也能增進親子關係。而在大自然🏞️從事戶外活動,能接觸到環境中較多非致病性的細菌及黴菌,使免疫系統的發展較良好,也較不會產生過敏體質。此外,戶外曬太陽☀️也能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進而提升免疫力。

✅睡眠充足🛏️:新生兒一天大約需睡15小時,幼童大約需10小時,充足的睡眠可維持免疫力,也有助於生長與發育。

✅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是減少病菌感染的不二法門,小朋友常無意間用手揉眼睛及摸口鼻,甚至手抓食物來吃,這些都會增加病菌感染的風險。另外,若能養成外出返家後,更換乾淨清潔的衣物👕並且洗臉洗手的習慣,就能大幅減少小朋友感染病菌的機會。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兒科衛教
#預防保健
#提升免疫力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在炎熱的夏天🌞,「玩水」是小朋友最喜愛的活動之一,不論是在游泳池、海邊🏖️、溪邊等,甚至出國旅遊✈️也常會有玩水行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資料,全球每年約有40萬人死於溺水,大部分是兒童,而台灣每年則超過500人因溺水死亡,溺水...
22/06/2023

在炎熱的夏天🌞,「玩水」是小朋友最喜愛的活動之一,不論是在游泳池、海邊🏖️、溪邊等,甚至出國旅遊✈️也常會有玩水行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資料,全球每年約有40萬人死於溺水,大部分是兒童,而台灣每年則超過500人因溺水死亡,溺水是全球主要的兒童意外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在5歲至14歲的年齡層。在台灣,每年6月至10月是溺水事故高峰期,因此需特別注意。

🔷溺水通常是無聲無息

主要有幾個原因:
1️⃣無法呼吸:當人陷入水中無法浮出或保持頭部在水面上時,因為無法順利吸入空氣,所以無法發出聲音。
2️⃣窒息現象:當水從口鼻進入喉嚨時,會引起喉頭痙攣而導致無法發出聲音,甚至窒息缺氧而昏迷。
3️⃣快速沉沒:在溺水過程中,受害者可能會因為恐慌或疲勞而無法保持在水面上,迅速沉沒至水下。在這種情況下,當然無法在水中發出聲音。

🔷如何預防孩童溺水

✅在旁陪伴:始終保持在孩童附近陪伴觀察。無論是在游泳池、海邊、浴缸還是其他水域,都需要有成年人持續注意孩童的安全。
不能只是遠遠的看得到而已❗,在孩童發生溺水事件時通常是需要即時的幫助

✅游泳技能:給予孩童適當的游泳訓練🏊。學習游泳能提高孩童在水中的安全性,並學習在水中的自救技能及相關知識,溺水常常是可以避免並預防的。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給1歲以上的兒童進行游泳課程可以減少溺水風險,通常較小的幼童課程以培養能適應水中活動為主要目的。

✅安全設施:游泳池或海邊應有救生員,並設有適當的安全設施,如圍欄、救生圈等。必要時穿著合適的救生衣🦺從事水上活動。

✅水域熟悉:在前往新的水域時,確保熟悉該區域的深度、水流情況和潛在危險。避免孩童進入未知或危險的水域。

✅家中防範:在家中,確保浴缸🛁、水桶等儲水容器時常蓋好或放置在遠離孩童觸及的地方。嬰幼兒使用澡盆泡浴時,千萬不可中途離開。

‼️曾經在兒童加護病房(PICU)值班時,接到通知急診🏥要轉入一位溺水的病人,心想可能是小朋友在不安全的溪邊或海邊玩水發生意外,結果急診醫師打電話來交班說病人年齡是六個月大👶,原來是粗心的家長幫寶寶洗澡時突然去接電話,就讓寶寶獨自坐在嬰兒澡盆,離開不到一分鐘,回來時就看到寶寶整個臉部埋入水中,所幸入院後意識清楚,生命徵象穩定,觀察幾天就轉到普通病房,之後順利出院。當然這有無涉及兒虐或兒疏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溺水怎麼辦

國健署提供防溺五式,供大家參考:
「叫」➡️大聲呼救。
「叫」➡️呼叫119、110。
「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樹枝等)。
「拋」➡️拋送漂浮物(球、繩、瓶等)。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船、救生圈、浮木、保麗龍等)。

⚠️遇到溺水者即使情況再緊急,要記住千萬不要直接貿然跳下水❗

🔷溺水救起後該怎麼做

救護車🚑或專業人員到場之前,如果兒童沒有呼吸或心跳,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但要注意溺水造成心跳停止的主因是缺氧,單純胸部按壓的心肺復甦術效果可能不好,盡早給予人工呼吸反而重要,建議要用傳統的急救流程A➡️B➡️C,先暢通呼吸道並吹氣,再評估生命徵象後,以30:2(胸部按壓30次、吹氣2次)的方式進行心肺復甦術。

⚠️注意以下兩點沒有幫助:

❌頸椎固定
雖然溺水的兒童可能合併頸椎受傷或其他外傷,但例行性給予頸椎固定是不需要的,因為反而會阻礙呼吸道的暢通。
❌哈拇立克法(Heimlich Maneuver)
溺水的兒童吸進呼吸道的水通常不會太多,因此在急救時不需要給予哈拇立克法,不但沒幫助還可能釀成吸入性肺炎。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溺水衛教
#兒童戲水安全須知
#台中輔信安和診所
#高雄輔信安和診所
#內政部消防署
#新加坡旅遊

最近大寶🧒🏻會問我:「爸比,你比較愛我還是愛妹妹?」在二寶👶🏻出生後,哥哥開始有爭寵的現象。大寶從漸漸獨立又退化回更依賴父母的狀況,相信很多為人父母的都有體驗過,這裡給有這樣困擾的爸爸媽媽們幾個建議與作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提前準備:...
09/06/2023

最近大寶🧒🏻會問我:「爸比,你比較愛我還是愛妹妹?」在二寶👶🏻出生後,哥哥開始有爭寵的現象。大寶從漸漸獨立又退化回更依賴父母的狀況,相信很多為人父母的都有體驗過,這裡給有這樣困擾的爸爸媽媽們幾個建議與作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提前準備:在新生兒出生之前,與大寶進行溝通和準備。解釋即將有一個新的家庭🏠️成員加入,並讓大寶參與一些準備工作,例如準備嬰兒房間、挑選嬰兒用品🍼等。這樣可以讓大寶感受到他的參與和重要性。另外也可買個大寶喜歡的禮物,在二寶出生後送給大寶,說是弟弟妹妹要送給他(她)的禮物🎁。

✅維持穩定的日常生活:在新生兒到來後,盡量維持大寶的日常生活穩定。保持他的常規作息時間⏰、活動和興趣,這樣他會感到有安全感和穩定性。

✅避免過度保護二寶,盡可能平衡關注:在新生兒出生後,雖然要確保新生兒的安全和照顧,也要確保給予大寶足夠的關注和注意力,找到平衡⚖️。這可以減少他感到被忽視或排擠的感覺。並給予大寶一定的自主權和責任,讓他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鼓勵兄弟姐妹之間的連結:在新生兒成長過程中,鼓勵大寶與新生兒建立連結和互動。幫助他們一起玩耍、分享,並鼓勵互相支持和關心。
❌但特別注意,大寶在學齡前,人際發展還在啟蒙階段,也要避免強迫式的分享。

✅尋求後援:在這個過渡期,尋求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的支援和協助。他們可以幫助分擔照顧新生兒👶🏻的負擔,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與陪伴大寶。

➡️雖然這些方法也許可以減輕大寶退化現象,但每個家庭和孩子的情況都不同,因此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家裡最舒服、最適合的方式。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育兒心得
#兒科
#大寶退化
#台中輔信安和診所
#高雄輔信安和診所
#有圖有真相

在炎熱的天氣🔆出外遊玩時,中暑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兒童身體尚未發育完全,體溫調節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高溫的影響,當然,中暑也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不論年齡、性別或體質。​💡熱相關疾病(Heat Related Illnes...
02/06/2023

在炎熱的天氣🔆出外遊玩時,中暑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兒童身體尚未發育完全,體溫調節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高溫的影響,當然,中暑也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不論年齡、性別或體質。

💡熱相關疾病(Heat Related Illness)
由症狀輕微到嚴重可分為1️⃣熱疹(Heat Rash)、2️⃣熱痙攣(Heat Cramps)、3️⃣熱暈厥(Heat Syncope)、4️⃣熱衰竭(Heat Exhaustion)、5️⃣熱中暑(Heat Stroke),當人處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中或是劇烈的運動後,從外界獲得的熱量以及自身產生的熱量無法排除,造成熱調節中樞失去作用,而當熱壓力超過人體所能忍受的範圍,就會產生熱傷害。

🔸輕度 ⤵️

1⃣熱疹(Heat Rash):在悶熱潮濕的天氣過度出汗引起的皮膚刺激。

✔️症狀:紅色的丘疹或小水泡聚集,通常出現在頸部、胸前、腹股溝、肘彎處等
✔️處理建議:
移至涼爽、濕度較低的環境中活動。
除去多餘的衣物,擦乾並保持疹子部位乾燥。
❌不要使用軟膏和霜劑塗抹,避免毛孔阻塞。

2️⃣熱痙攣(Heat Cramps):通常發生在劇烈活動中大量出汗的人。因大量出汗會使身體的鹽分電解質和水份流失。肌肉因電解質不平衡引起痙攣(抽筋)。

✔️症狀:腹部、手臂或腿部的肌肉痙攣、疼痛。
✔️處理建議:
戶外活動時,每15至20分鐘補充飲水或運動飲料🥛。
若已發生熱痙攣,迅速移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且減少身上的衣物包覆。
痙攣超過1小時仍未緩解❗,請就醫讓專業醫療人員👨‍⚕️評估。

🔸嚴重 ⤵️

3️⃣熱暈厥(Heat Syncope):在炎熱環境中久站且過度的流汗造成體液減少,表皮微血管也因為炎熱而擴張使血液回流減少,最後造成腦部暫時性血液灌流不足而暈厥。

✔️症狀:站立或從坐/躺的姿勢突然起立後,出現昏厥、頭暈或頭昏眼花的情況
✔️處理建議:
坐或躺在陰涼的地方,抬高下肢。
緩慢喝水、清澈果汁或運動飲料。
通常可自行恢復,但若年紀較大或有心血管疾病史,仍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

4️⃣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在高溫環境中過度出汗時導致水份和電解質的不平衡,與前述其他熱傷害不同的是,這種狀況可能會導致身體無法正常調節溫度。體溫可能上升超過38℃🌡️,但通常低於40℃,若沒有及時處置,可能進展成熱中暑。

✔️症狀:
頭痛、噁心、頭暈、虛弱、易怒、口乾、大量出汗、體溫升高、尿量減少
✔️處理建議:
疑似熱衰竭應至急診進行評估和治療。
先將人帶離高溫區域,飲用冷水。脫去不必要的衣物,包括鞋子和襪子。使用冷敷袋或噴灑冷水,用冷水清洗頭部、臉部和頸部。
送醫後除了給予點滴外,需抽血排除電解質不平衡、橫紋肌溶解、肝腎功能異常等問題,若抽血無異常,且意識正常、生命徵象穩定,通常留觀數小時後可出院。

🔸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

5️⃣熱中暑(Heat Stroke):是最嚴重的與熱相關的疾病。身體溫度迅速升高,出汗機制失效,身體無法冷卻降溫。當發生中暑時,體溫可在10至15分鐘內升至≥40℃🌡️。如果患者未能及時接受緊急治療,中暑可能導致永久殘疾或死亡。

✔️症狀:
意識混亂、意識改變、言語不清、失去意識(昏迷)、皮膚燙熱、乾燥或大量出汗、癲癇發作、體溫極高
✔️處理建議:
因屬於嚴重的急症,應緊急送醫或打119尋求協助🚑,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處置。(到醫院後的評估處置屬醫療專業且複雜,在此不多做討論)
在醫療人員尚未接手時,將患者移到陰涼處,並脫去外衣。迅速冷卻患者,可使用以下方法:使用冷水或浴缸冷水浸泡🛁、濕潤皮膚、將冷水濕布放在皮膚上、用冷水浸泡衣物、加強空氣流通以加快冷卻。在頭部、頸部、腋下和腹股溝放置冷濕布或冰塊🧊。病患意識不清時,❌不可強迫飲水。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熱相關疾病
#熱衰竭
#中暑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日前🗓️受邀至台北 #輔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助舉辦健康講座內容談到糖尿病、高血脂再提到減重、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以及常見健康食品成分解析同仁們都認真參與📝,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希望聽完演講後,大家都能收穫滿滿🙂#輔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健康...
28/05/2023

日前🗓️
受邀至台北 #輔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協助舉辦健康講座
內容談到糖尿病、高血脂
再提到減重、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
以及常見健康食品成分解析
同仁們都認真參與📝,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希望聽完演講後,大家都能收穫滿滿🙂

#輔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健康講座
#糖尿病高血脂減重
#健康管理
#輔信生醫

26/05/2023

最近門診常出現腸病毒的小朋友,根據疾管署的統計📊,目前為腸病毒高峰期📈,以克沙奇病毒為主,腸病毒71型、腸病毒D68型等多種型別腸病毒亦於社區活動,應提高警覺及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腸病毒流行於夏季🌞,以每年4~9月為流行期。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現已發現上百種型別,其中常見的包括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與各型腸病毒等

🔸為何會感染腸病毒 ❓
1️⃣ 經腸胃道傳染:糞-口傳染、不乾淨的手部、被污染的食物飲水。若感染腸病毒,經糞便排出病毒的時間可長達8至12週。
2️⃣ 經呼吸道傳染: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咳嗽或打噴嚏。
3️⃣ 經接觸傳染:病人的皮膚水泡分泌物。

🔸症狀表現
發病的潛伏期為3~5天,年齡多為15歲以下的孩童,臨床表現多變,甚至感染了腸病毒卻沒有症狀,較具代表性疾病為疱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峽炎
在「咽峽」部位,出現水泡或潰瘍,通常伴隨突發性發燒或因吞嚥疼痛而易流口水及食慾不佳。病程約為4~6天,多數病童症狀輕微無嚴重併發症。

➡️手足口病
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手掌、手指、腳掌、腳趾,口腔黏膜、舌頭、軟顎,另外也常見於屁股周圍。病程約為7~10天。

🔸腸病毒重症
以腸病毒A71型較易併發重症,特徵如下:
📍發燒時間超過3天,體溫常超過39˚C🌡️
📍5歲以下兒童為高危險族群。此外,若病童家中還有其他弟弟妹妹,因年紀較小,被感染後接受到病毒量相對更高,應更加注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症出現時機為發病後3~7天內

⚠️腸病毒重症前兆—任一項出現應立即送醫❗❗
1️⃣ 嗜睡、意識改變、活力差 😴
2️⃣ 肌躍型抽搐:突然無故驚嚇反應或全身肌肉收縮。
3️⃣ 持續嘔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安靜且無發燒時,心跳大於每分鐘120次 ​ ​
5️⃣ 突發性肢體無力(為腸病毒D68重症特徵,曾在美國出現大規模的疫情,主要症狀類似感冒,且造成少部分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的重症表現)

🔸如何照護及預防傳染
✔️腸病毒無特效藥,需注意水分補充,預防脫水。
✔️因口腔潰瘍造成吞嚥時疼痛,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如稀飯。甚至冰涼食物亦可考慮,如布丁、冰淇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濕洗手,且病童照顧者更需勤洗手。
✔️勤戴口罩,流行期避免出入擁擠且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建議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腸病毒
#腸病毒重症
#兒科
#疾管署
#施勝桓小兒科診所

Address

Taichung
40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魏子翔醫師的醫療保健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