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025
有沒有一種模式
每一次妳想要做什麼
大腦總是會跳出來
不可以我做不到
不可能我老闆不會同意
不行我家人不會贊成
我們的大腦在無形中
給了自己好多好多連自己都 #沒有發覺的限制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有這麼多的不能
你會怎麼做?
你會不會跟著自己的感覺
為自己 #勇敢一次
你會不會 #堅持自己的想法
為自己努力一次
在屬於自己的人生
為自己拿回主導權
去看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限制?
破除這些限制
你會不會擁有更自由的人生~
試著了解你的潛意識
或許你會有更多不同的收穫
看見不曾發現的自己~🥳
在《潛意識老實說》EP01裡,曾經跟大家介紹我們內在的整體意識,心理學家 #佛洛伊德 曾經用冰山比喻,露出海平面以上的部分是表意識,佔據總體不到10%的部分,深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龐大區域,是大部分人難以直接連結的。
#潛意識 佔據總體意識的90%以上,但因為因為大部分人對於潛意識的了解很少,多半都僅止於知道:「喔,對啦,我聽過佛洛伊德這樣說啦。」但究竟潛意識是怎麼一回事,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究竟有什麼關聯?其實,我們不一定真的了解。
這感覺,就好像是你在夜晚看著天空,你知道:「喔,那就是月亮嘛,我知道月亮會影響地球的潮汐嘛。」
但是,除了教科書上教我們的知識,我們能夠真的算是了解月亮嗎?只怕是,即使人類目前對月球最先進的研究團隊都未必能了解多少,更何況是我們呢?
所以「喔,我知道月亮啊!」這個感覺,就好像大家會說:「喔,我知道潛意識啊!」,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有想要願意多花一點時間了解潛意識嗎?這是我覺得非常可惜的事。
因為我們其實只要透過正確的方法,就能夠親近認識自己的潛意識。只是很少人重視也很少人在討論而已。
▌20-30年前,臺灣社會並沒有很多人重視運動與健身,但是近十年來,在許多 #癌症重症人數不斷攀升,大家的身體保健意識開始覺醒。開始出現很多的健身房,健康的飲食餐廳,網路上也有非常多的健身資訊,健身開始成為一個很時尚,很潮的生活流行。
大家開始重視身體的健康,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也不免思考著:「那心靈呢?我們對心靈也會開始重視嗎?我們也願意把每周花在健身房做運動的時間,完全對等的放在心靈的健康上嗎?」我們上網搜尋身體健康資訊,也分享給我們愛的人,因為我們希望我們愛的人身體健康。
但是,我們在 #心靈健康 上有同樣這樣做嗎?
我常常聽到大家都說身心要平衡,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公平對待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嗎?還是,因為心靈好像看不到,也摸不著,所以我們就直接忽略了呢?
希望我們不要重覆之前的道路。不要等到很多人重病了,大家才開始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不需要等到很多人的心靈生病了,才開始意識到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你知道,在民國105~107年間,臺灣一年就有40萬人因 #憂鬱症 就醫嗎?世界衛生組織更在2020年認定全球數十億人口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第一個是心血管疾病,第二個是憂鬱症,第三名是愛滋病,其中憂鬱症甚至超越愛滋病。如果我們繼續忽略心靈,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演變呢?
所以,為什麼會有《心靈老實說》、《潛意識老實說》的系列節目?
我們便是懇切的盼望,大家能開始 #重視自己的心靈健康,多多關心 自己的心靈。我們也會陸續分享重要的心靈觀念與如何幫助自己心靈健身的方法。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念,也請您幫助我們分享這個頻道,我們會非常感謝您的。
▌今天,我們這一集呢,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很有趣的科學實驗。透過這些科學與醫學上的實驗結果,你也許會驚訝的發現:「哇哦!原來潛意識是這麼神奇,這麼有趣,原來我的潛意識的力量有這麼大呀!
早在2004年的時候,法國《科學與生活雜誌》就發表了幾個令人跌破眼鏡的科學實驗結果。在分享第一個科學實驗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如果不麻醉,能順利開刀或拔牙嗎?
在我以前還不了解潛意識之前,如果有人告訴我可以用 #催眠麻醉,我會覺得這個人八成是瘋了。要嘛就是腦子壞了,怎麼可能不麻醉就手術啊?如果真的這樣做,那應該是慘絕人寰的酷刑吧。
但是我告訴各位,法國《科學與生活雜誌》第一個發表的實驗結果是在比利時烈日大學附屬醫院做的研究,有位醫生幫一位六十歲的老人開刀,摘除一個不小的皮下脂肪瘤時。
從切除到縫合,整個過程完全沒有施打任何的麻醉,直接用一位催眠師使用催眠麻醉術,讓這位老人在一小時的手術過程中,沒有感到一點點的疼痛喔! 話說,這個比利時烈日大學附屬醫院,從1992年到2004年,也就是他們引進催眠麻醉技術的。這十多年來,已經有4300多位病人在手術時,以催眠取代麻醉藥劑。
而且,醫師們還發現,採用催眠麻醉技術,不僅沒有什麼副作用,更令人驚豔的是,刀口部位的出血量也比一般的手術少喔! 你說潛意識有多麼神奇啊?
▌再來,《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的第二個實驗是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裡夫蘭診所。
生理學家指導一批志願者閉上眼睛,運用 #想像力,想像自己,只用一根小指頭去成功推動一個巨大的重物。
經過三個月的練習後,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些人的小指肌力 竟然增加了35%,這個實驗證明了我們的想像力,甚至能作用在身體的肌肉層面。
這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或是重病患者,無疑是個好消息。也讓我們了解到,原來,想像力是真的非常有力量,而想像力就是運用潛意識的重要技巧之一喔! 以後有機會可以慢慢跟大家分享,怎樣強化自己的想像力,強化想像力,也能同時幫助我們更靠近潛意識。
▌而這第二個用意,念改善肌肉的實驗,其實在1990年代,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 就已經獲得實驗證明。
當時,是讓一組女性單純想像收縮大腿的股四頭肌,每一次持續五秒鍾,並沒有做真正的運動,只是單純的想像。結果,她們的肌肉力量明顯增加了12.6%所以,想要擁有健美身材的朋友,也可以試試催眠與冥想的方式喔!
重要的技巧是可以想像細節,而不是廣泛,抽象的想著我會變瘦、我的身材會變好,這個以後有機會可以在節目中再跟大家分享細節囉。
▌再來,第三個實驗,是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奧古斯學院,醫生對100位 #高血壓 患者進行實驗。其中,50位每天進行15分鐘的 #靜心冥想,而另外50位每天上食品營養課程。4個月後,靜心冥想組的血壓平均下降了5毫米拱柱。
而另外沒有靜心冥想,只有上食品營養課的50位,血壓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你有沒有覺得很神奇呢?只要每天15分鐘的靜心冥想,鍛煉你的心智,就能改善心血管疾病。這可是已經有非常多的實驗證明囉!
其實,我們在靜心冥想時, #腦波 就會切換到α波,也就是潛意識的腦波,能協助我們身體的 #內分泌系統 與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 協調與平衡,所以,多多接觸我們的潛意識,也能帶來身心更健康的效果呢!
講完《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的三個實驗後,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案例。
▌1987年在美國加州蒙特利公園舉辦的一場大型美式足球賽中,有四個觀眾開始忽然出現嚴重的 #噁心嘔吐 的狀況,現場請醫生來看診後發現,這四個人都喝了露臺區的自動販賣機飲料。
主辦者擔心,如果機器受到汙染會有更多人受害。所以立即廣播告訴全場的觀眾不要買販賣機的飲料以免更多人食物中毒。
但是,主辦單位萬萬沒有想到。露臺區四周的人們一聽到廣播之後,紛紛開始出現嘔吐的現象,甚至有好幾個人昏倒了。現場將近有兩百人突然病得無法走動。加州當地緊急動員了五家醫院的救護車搶救,總共將近有一百人接受住院治療。
但是,販賣機飲料的化驗結果出爐後,卻發現,根本沒有任何問題。當這個消息一對外公開後,那些原本看似食物中毒的人便很快康復了。本來已經要住院的人,也就可以順利出院了。
不知道大家聽完這個案例,有什麼感想呢?
如果只是覺得這是一群傻瓜,或是覺得這不過就是「安慰劑效應」嘛,我覺得是有點可惜的。
我自己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也很重視自己的成長。我相信,我們在生活中發生的人事物,甚至看到或聽聞到的許多的故事,都可能可以成為滋養我們生命的養分。所以在看很多故事跟理論的時候,我都會思考,這些人的想法與感受可能是什麼呢?
而這件事或這個說法或理論,對我的生活有沒有更實質上的意義或幫助呢?沒錯,這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沒有錯,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安慰劑效應」對我們實際生活的影響是什麼?我們能否從中學到什麼? 甚至有沒有可能借用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呢?
✨如果我們的想法都能影響我們的身體,過去,我們是否太低估自己的意念, #太低估 潛意識的力量了呢?
▌講到這裡,我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親身經驗。
我在2013年學會催眠,拿到美國國家催眠師學會 的證照後,我的確感覺到催眠的幫助不是只有對我自己而已。我也親眼看到很多我的個案在催眠後的改變與進步。但即便如此,我現在回想過去早期那幾年,我比較像是把催眠當作一個工作在做,只是似有若無的,偶爾運用在現實生活中。
直到後來有一年,我因為晚上 #急性嚴重過敏,去了大醫院的急診室,因為當時急診病患很多,後來護士要幫我打針時已經沒有病床,所以那位護士就要我拿著椅子坐到旁邊的櫃臺,準備要開始打針,當負責我的護士拿著針筒靠近我的時候,我聽到旁邊另外兩個護士紛紛的對他投以關懷的眼光。
然後說:「要不要我們來打呀?」當時我聽到之後,心中頓時覺得不大妙,該不會他是新手吧?還是他的技術不太好?但說時遲,那時快。他已經來到我的面前,並且準備要扎針了,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默默祈禱,能夠很順利地完成。
但是,天不從人願,他的第一針失敗了我明顯感覺到那個針頭扎進肉裡的厚實感跟扎實感,還有戳進肉裡後的劇痛感。
他索性拔出來之後,在我愣在那裡,還來不及反應時,第二針又來了。媽呀!我的手臂因為這兩針都要痛死了,從小到大的打針都沒有這麼痛過。我當場已經顧不得面子的問題,大聲地喊:「媽呀!痛死我了!」護士小姐看到我的反應,終於不好意思地放下針筒,旁邊一位護士趕快過來接手,非常快速與順利地打針完成。
這第三針,根本沒有那麼痛呀! 後來,我從急診室走到外面等候區的椅子上休息,整個人被前面兩針的劇痛感持續侵襲著,想必,當時我的臉已經痛到扭曲,我內心就像海上的大浪翻滾著。
我心裡想:「怎麼會這麼痛呀?到底是要痛多久呀?而且怎麼越來越痛呀?」但是,頓時,我忽然想到:「不對呀,我是一個催眠師,我不是知道催眠可以止痛嗎?我為什麼不趕快現在做呢?」
我馬上閉上眼睛,開始 #專注在呼吸,拉長每一個呼吸,並想像,每一個吸氣都吸入很多的麻醉藥,隨著每一個吐氣想像,這些麻醉藥都往最痛的地方移動。
令我驚訝的是,大概不到五秒鍾的時間,我瞬間覺得不痛了。當時,我深刻體會,原來教科書與實務運作的落差其實很大,知道這個知識與真正去運用,完全是兩碼子事。
只有當自己親身體驗這個過程,我才能徹頭徹尾的,真心的相信催眠與潛意識的力量。
▌其實喔,大家不要覺得,臺灣好像很少人在運用催眠。
早在二十多年前,臺大 #疼痛門診 主治醫師吳宗正醫師就曾利用催眠幫助癌末病人,還有燒燙傷的病人控制疼痛。
吳醫師年輕時在宜蘭國愛醫院擔任住院醫師,那時,不像現在有自控式的麻醉止痛儀器,癌末病人只能忍痛度過生命最後的日子。那時,他曾教導一位末期胃癌病人練習 #自我催眠,止痛效果比嗎啡還要好,病人不用再吃止痛藥,也不用繼續住院,還可以自己上街買東西,回到家裡度過生命中最後一個星期。吳醫師說,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可以透過催眠緩解疼痛與不適。
只要能夠 #注意力集中,照著催眠指令,透過想像就能進入催眠狀態,病人在催眠狀態就會感覺到舒服許多。所以啊,如果你對催眠的印象還停留在早期的催眠秀或電影裡面演的可怕情節,那真的就落伍了。
近二十多年來,國外已經有非常多的醫學研究證實,催眠可以應用在臨床。美國 #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杜蘭大學的醫學院也紛紛開設催眠課程,教導醫生們如何運用催眠技術。
▌美國有一位斯皮格爾醫師,在他當住院醫師時,曾遇到一名年輕的哮喘患者。已經注射了兩針擴張氣管的腎上腺素後,女孩的哮喘還是沒有平緩下來,她的母親在一旁很擔憂,不斷地哭泣著。斯皮格爾醫師在當時束手無策之下,就問女孩,妳要不要學習一下深呼吸,女孩點頭同意。於是,她成為斯皮格爾醫師當年開始運用催眠療法的第一位病人。
當引導女孩進入催眠狀態後,斯皮格爾醫師對這位女孩說:「妳的每一次呼吸都會變得更深,更放鬆。」大約重覆五分鐘後,女孩的哮喘開始停止下來, #呼吸變得很順暢。原本旁邊很擔心,她的媽媽也開始停止哭泣了。在後來的五十年裡,斯皮格爾醫師在斯坦福大學建立了整合醫學中心,該中心使用催眠術協助的患者多達七千多人。
斯皮格爾醫師說,催眠術仍被人們視為邪門歪道。人們要不是說催眠無用,要嘛就是說催眠是危險的,但這兩個看法都是錯誤的。現在在美國,有的醫生不但教氣喘病人使用噴霧治療器,甚至也同時教他們自我催眠的方法。而這些平常有在練習催眠的病人,如果遇上氣喘緊急發作送醫,醫生根本不用氣喘藥,甚至可以直接運用催眠,就能幫助他們緩解症狀。
這是因為平常有在練習進入潛意識狀態的人,要從表意識切換到潛意識的時間會更快,效果也會更明顯。所以說,平常多練習「靜心冥想」或「自我催眠」,會讓你切換的時間更快,也能強化催眠對自己的幫助喔!
▌那在我們今天這集的最後,就來教大家一個非常簡單,但是又很實用的自我催眠技巧。
我把它稱為「內在鬧鍾催眠技巧」,這個技巧可以每天晚上睡前做。
在潛意識設定好明天起床的時間,隔天就會在那個時間。而且不會覺得疲倦,也不會想要賴床喔,這個方法我自己常用。即使有設定手機的鬧鍾,我還是會在睡覺前設定內在鬧鍾。我自己的經驗是我,通常會在內在鬧鍾設定的時間前一兩分鐘醒來。然後,我能很快的清醒,神清氣爽的起身,把還沒有響的手機的鬧鍾關掉。
⏰設定內在鬧鍾,只需要四個步驟:
1️⃣在躺上床準備睡覺前做,記得把身體躺平,把眼睛輕輕的閉上, #雙手放鬆,攤開放在身體的兩側。
2️⃣開始做三到七個 #深呼吸,每個呼吸越長,效果越好,深呼吸的時候要專注在呼吸,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情。
如果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可以運用 #數息法,也就是邊深呼吸的時候,同時心中邊默想著秒數,吸氣跟吐氣分開數,例如吸氣1、2、3、4、5, 吐氣1、2、3、4、5,心中默念就可以了,照你的速度數,不一定要照真實的秒數數。如果覺得舒服,可以多做幾個深呼吸,都沒有問題喔!
3️⃣當你覺得內心感到平靜時,請在內心 #想像一個鬧鐘,什麼樣子都可以,然後請你想像它的細節,然後再想像。你正在設定這個鬧鍾到你要的時間,請發揮想像力,清楚想像你在轉動或設定這個鬧鍾的過程。甚至,你還能感覺到那個觸感,或者是聽到鬧鍾的聲音喔!
4️⃣設定好你的內在鬧鍾後,你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要開始好好的睡覺了,我能有非常好的睡眠品質。明天將在這個時間張開眼睛,完全清醒過來,而且會覺得全身舒暢,精神飽滿,非常舒服喔!」
以上就是內在鬧鍾的催眠技巧,歡迎大家多嘗試,幾次後,可以到沈伶老師或協會的粉專分享喔!
-----
🎙️Podcast《 #潛意識老實說》
➤EP02 你知道潛意識的力量有多大嗎?催眠麻醉是真實存在的嗎?
超世紀催眠-首席講師|沈伶老師
🎊2025公益催眠活動🎊
6/15開放登記,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