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巨塔外的專師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巨塔外的專師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巨塔外的專師, Healthcare administrator, 文昌東二街13號, Taichung.

專科護理師|ICW國際傷口照護師|在宅醫療
困難傷口照護專家|居家護理|足部護理
——————————————————
《傷口換藥/諮詢門診》
每週三15:00-17:30
📞04-22993407(來電預約優先安排)
#複雜及慢性傷口專業照護
#足部護理 #舒適護理
#長照專業服務 #管路照護
#專業護理諮詢

「希望邸家」是由專科護理師團隊打造,要給所有人都有機會獲得高品質的居家照護,我們是您強而有力的後盾,不僅照顧您的家人,我們也照顧您。

關於不會好的傷口,曾經也讓我手心冒汗 —「蕈狀傷口」,也叫做腫瘤傷口上個月收案一位復發型頭頸癌的阿公。一開始是由同住大女兒照顧,但隨著傷口越來越難控制,外地返鄉的子女認為是「照顧不當」造成惡化,雙方因此爆發爭執,甚至鬧到家庭革命。後來是媳婦...
04/08/2025

關於不會好的傷口,曾經也讓我手心冒汗

—「蕈狀傷口」,也叫做腫瘤傷口

上個月收案一位復發型頭頸癌的阿公。
一開始是由同住大女兒照顧,但隨著傷口越來越難控制,外地返鄉的子女認為是「照顧不當」造成惡化,雙方因此爆發爭執,甚至鬧到家庭革命。

後來是媳婦聯繫我,邀請我進入這個案家。
第一天去的時候,氣氛非常微妙
大女兒冷眼旁觀,我感受到一種「你來是要證明我顧不好嗎」的張力。
然後全家人都回來圍著看我怎麼換藥,當我做每一個步驟時,其他外地子女都會用反問的方式問我
「是不是洗不確實才這樣?」、「是不是沒有消毒好才這樣?」…
句句都在試圖引導傷口惡化的導因都是因為照顧不當。

我不禁開始漸漸感到壓力,手心都冒汗了,深怕說錯了什麼害這個家庭感情破裂。
但我知道,我的任務不是「找誰對錯」,而是聚焦在眼前的傷口與這個人的痛苦。
我依然按照評估後的計畫,兩天一次的訪視,
持續處理傷口,也慢慢跟大女兒說話、傾聽她的困難與壓力,讓她知道,我能看見她的付出。

等信任建立後,我邀請全家一起召開照護會議。
老實說,這是我最擔心的時刻之一

因為他們特地請我來,大概也希望我能「做點什麼」、帶來改變。
但我能做的,其實是讓他們明白
這是一個無法逆轉的惡性蕈狀傷口。
不論用多高級的敷料、誰來換,都是「不會變好」的類型。

我們接下來的照護目標只有四件事:
止痛
減少出血
降低臭味
保護周圍皮膚

照顧的目標,從「改善傷口」轉向「減少折磨」。
不是為了讓傷口變得漂亮,而是希望阿公走得比較安穩一點。

會議之後,家人之間多了一些理解,也少了一些互相質疑。
他們漸漸放下「是不是誰沒顧好」這件事,
而是真正一起去面對阿公的身體已經在走下坡的現實。

很多時候傷口不只傷在皮膚,還會傷到家庭的信任與關係。
希望我們專業人員的介入,能為家屬減少一些內耗,
也讓照顧,回到「陪伴的本質」。

#惡性蕈狀傷口
#無法癒合的傷口
#腫瘤傷口照顧
#居家傷口照護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

29/07/2025

最近我們在討論個案時,常會反覆出現一句話:
「傷口是結果。」

從傷口的位置、大小、顏色、滲液……我們其實可以一路回推:
這個案最近的營養怎麼樣?
血糖控制穩不穩?
是不是循環不良、末梢血流變差了?
甚至可能是照顧安排出現了問題?

所以我們常說:「換藥只是最表層的事情。」

當我們在照護一個傷口,其實是在照護一個身體、照護一個正在對抗疾病的人。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想寫書、辦課程、每天說一堆傷口的事
我希望讓大家知道,
傷口從來不是單一事件,
也不是什麼都只靠藥膏、敷料就會好,
而是身體、疾病、生活、照顧各面向同步調整。
📘 如果你也想學會看懂「傷口背後的訊號」,
推薦
《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電子書
👉🏻https://forms.gle/KHDJZjpp5XNddjpEA

《居家傷口照護說明—線上迷你課程》
👉🏻https://forms.gle/shWcMFcCc2Yus7SU6

👩🏻‍🏫報名實體課,一起從真實案例中學會判斷與處理:
請私訊 春落下的杏福時光 春杏老師

#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 #居家傷口照護家教班 #北中南巡迴開班 #線上迷你課程

【每一堂課都不是複製貼上 ,而是一次新的碰撞與連結。】雖然每次講的主題都差不多,但每一梯次的學員背景都不一樣,也讓我總能從不同的視角,看見傷口照顧中被忽略的困難與卡關。有的是來自醫院、也有長照機構,也有照顧家人多年的第一線家屬。每一次的討論...
28/07/2025

【每一堂課都不是複製貼上 ,而是一次新的碰撞與連結。】

雖然每次講的主題都差不多,
但每一梯次的學員背景都不一樣,
也讓我總能從不同的視角,看見傷口照顧中被忽略的困難與卡關。

有的是來自醫院、也有長照機構,
也有照顧家人多年的第一線家屬。
每一次的討論,
都像在傷口照護地圖上點亮了另一個角落。

我自己也總能在課後重新反思:
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真的貼近他們的處境嗎?
他們的困難,是不是也提醒我們
有些事,不是不願意做,而是「不曉得怎麼做才對」。

感謝今天每一位參與課程的你,
我們一起讓這堂課,不只是在「教」,也在「互相聽見」。

25/07/2025

《 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線上迷你課程 》正式上架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醫生交代要換藥,但回家以後你不知道怎麼換?
傷口看起來紅紅的、濕濕的,但也說不上來是哪裡不對?!
一直用藥、天天消毒、天天換藥,但傷口反而更腫了…?!

在照護現場陪過太多家屬,他們都很努力,
但照顧這件事最怕的不是沒做,而是「做錯還一直做」。

所以我把這些最容易錯、但只要學會就能大大改善的照護重點,
做成了這套線上迷你課程,濃縮成30分鐘精華帶您快速又不會太有負擔的學習:
💡第一堂|不是紅就是發炎?看懂傷口變化這樣做才對
💡第二堂|擦錯藥膏,反而讓傷口更糟?破解常見迷思
💡第三堂|你以為在照顧,其實是在拖癒合?5個照護誤區

🎁課程附贈 2 張照護工具圖卡:
☑ 傷口7日觀察紀錄表
☑ 常用外用藥膏與產品簡易識別表

🧭 適合誰學?
✔ 家屬照顧者/照服員
✔ 正在照顧有傷口的人,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 沒時間參加實體課,想先有基本概念
✔ 已夠買電子書,配閱讀強化居家傷口照護概念
✔ 已報名實體課者,想要課前暖身+事後複習

🛎定價 $399(本錄製課程不限時間次數,一次購課,永久觀看)

🧧特別專屬優惠:
1. 以原價$1990 購買過電子書的朋友,可享 $99 專屬優惠!以回饋您對電子書價值的支持!
2. 參加傷口家教班(實體課)的學員,也可以用 $99 加購這堂課!

👉 想購買《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線上迷你課程》
或《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電子書 》
請留言「線上課+1」或「電子書+1」,我們會傳購買表單連結給您💌

👉 想報名實體課「居家傷口照護家教班」請私訊 春落下的杏福時光春杏老師

🟢 照顧的第一步,不是用最貴的藥,而是學會怎麼判斷與選擇。
這堂課,我想把最實際的基本功交給你。

前段時間私訊問課程名額的朋友們,趕快看一下時間可以就搶先報喔!
25/07/2025

前段時間私訊問課程名額的朋友們,趕快看一下時間可以就搶先報喔!

🌿【課程遞補通知|7/27(日)高雄|高階傷口課程】

原定學員因家中臨時有事無法出席,現釋出一個名額可供遞補。

📌本課程具有延續性,限已完成阿杏橄欖油【初階+進階】家教班者報名參加。

有意願遞補者,請私訊阿杏洽詢,謝謝大家🌿

04/07/2025

《 家教班實作畫面曝光 》
—關於我們的居家傷口照護課不只是理論,還有「只有有經驗人才知道」的關鍵小技巧。
不是每個傷口都需要高級敷料,而是需要對的處理方式。

📍 目前只剩9/27(六)台中場剩最後最後四個名額,想學的你別錯過。(台北、高雄場皆滿員)
🔗報名請私訊 春落下的杏福時光粉絲專頁

#居家傷口照護家教班 #傷口照護實體課
#北中南巡迴開班

🎁 今天要免費提供給大家《傷口7日觀察紀錄表》一張紙就能幫助你每天看出變化、早一步發現問題。其實會做這張表,是因為我們在照顧現場常遇到一些讓人既心疼又擔憂的狀況。很多家屬或照顧者都很用心,但每天都會說「我覺得好像沒有比較好,但也說不出到底哪...
10/06/2025

🎁 今天要免費提供給大家《傷口7日觀察紀錄表》
一張紙就能幫助你每天看出變化、早一步發現問題。

其實會做這張表,是因為我們在照顧現場常遇到一些讓人既心疼又擔憂的狀況。

很多家屬或照顧者都很用心,但每天都會說
「我覺得好像沒有比較好,但也說不出到底哪裡不一樣……」
「昨天好像也這樣?不確定是變嚴重還是我想太多……」
「前幾天有臭味,今天好像沒有,但我也不敢確定。」

這些模糊的描述,常常讓我們必須重新問一輪、對照照片、追問症狀,
才有辦法釐清傷口的走向是往「癒合」還是「惡化」。

但我不在現場的時候呢?
這些關鍵的判斷其實都掌握在家屬手上

如果有一張讓照顧者在不懂專業名詞的情況下,也能直覺紀錄,並早一步察覺傷口有沒有出現問題,大家就可以不用這麼焦慮!

• 不用寫很多字,勾(圈)選就可以
• 一張表,能讓我或其他醫護更快掌握傷口變化
• 也讓你心裡有譜,知道自己不是「憑感覺」在照顧

這些變化,會悄悄告訴你:「這個傷口,有沒有在變好。」



📥 免費獲得這張《傷口7日觀察紀錄表》,請留言+1,我會私訊您下載檔案(方便列印做手寫紀錄)

照顧者皆適用

#免費下載 #照顧工具
#傷口照護
#居家傷口管理
#照顧傷口不慌張
#傷口七天觀察紀錄表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

「小拇趾是我一生的痛!!」應該不止有我有這種經驗光腳踢到桌腳的小拇趾那瞬間我差點靈魂出竅😵🪦🩹身為每天處理傷口的專業人員,痛歸痛,該做的還是得做:1️⃣ 止血:乾淨紗布先壓著,情緒同時也壓著。2️⃣ 清潔:生理食鹽水溫柔沖洗,這時候才發現我...
09/06/2025

「小拇趾是我一生的痛!!」

應該不止有我有這種經驗
光腳踢到桌腳的小拇趾
那瞬間我差點靈魂出竅😵🪦

🩹身為每天處理傷口的專業人員,痛歸痛,該做的還是得做:

1️⃣ 止血:乾淨紗布先壓著,情緒同時也壓著。
2️⃣ 清潔:生理食鹽水溫柔沖洗,這時候才發現我對自己比對別人還溫柔。
3️⃣ 觀察指甲、活動關節:確認指甲沒有整片掀掉、還能動代表骨頭關節沒大礙,但皮層有局部撕裂(雖然趾甲好像越踢越短,但至少還在🥲)。
4️⃣ 固定保護:先薄擦一層外傷藥膏,再用不織布紗布固定(油劑藥膏搭配不織布紗布比較不沾黏傷口)
5️⃣抬高休息:減少腫脹疼痛

📌 提醒:前三天受傷的部位容易腫脹
👣 傷口部位要抬高(墊高)!
👣 減少走動、多休息,給小趾一點恢復空間
👣 每天換藥觀察傷口變化:若更嚴重的紅腫熱痛、異味、出現膿液等等,可能是感染的徵兆!

更多種傷口處理都在《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
👉🏻 https://forms.gle/2TWaw7T6nEnY7S4EA

#忍痛打完這篇要去休息了
#居家傷口照護 #傷口無所不在
#用最寫實的親身經歷分享處理過程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 #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

週六的加班訪視「一條塑膠線、一張壓傷的臉」🩶 第一個案,是去中風多次言語功能退化的阿嬤。從枕頭下拿出一條塑膠包裝線,然後一邊用力發出聲音、一邊用手比出勒脖子的手勢.我秒懂她的意思「這條線可以讓我走了嗎?」這不是第一次她表達想離開的念頭或行為...
07/06/2025

週六的加班訪視「一條塑膠線、一張壓傷的臉」

🩶 第一個案,是去中風多次言語功能退化的阿嬤。
從枕頭下拿出一條塑膠包裝線,然後一邊用力發出聲音、一邊用手比出勒脖子的手勢.
我秒懂她的意思
「這條線可以讓我走了嗎?」

這不是第一次她表達想離開的念頭或行為
從一開始我還會用感性的語氣跟她說
「這樣我會哭耶」「阿公怎麼辦」
到現在,我也只能轉成我們熟悉的詼諧語調:

「阿嬤,啊這條線很脆啦~會斷欸~」
「你小孩看到還不是一樣把你送醫院」
「現在醫療這麼進步,插管葉克膜都來」
「最後還是你痛苦,這計畫不理想~不如算了,好好在家比較好啦」
她聽完,沉默了一下,這話題也沒再繼續

事後我一樣有提醒家屬留意阿嬤的狀態
這不是一場輕鬆的對話
其實她不是在找結束的方法,而是在等一個人能看懂她的苦。

🩶🖤第二個案,是去看一位剛出院的93歲阿公。
他看到我就用沙啞的聲音說:「我回家了」
再看到他鼻樑上是住院戴呼吸器留下的壓傷
整張臉寫著「我真的好累了」

那一刻我鼻酸到不行

我跟阿公說:「沒關係啦!下次我們就都舒服在家,不用再這樣硬撐了。」

我知道這句話有多重
也知道這些日子他撐得有多辛苦
而這句話背後是我長久以來的感慨:

我一直覺得現在的醫療好像卡在一種尷尬的空隙裡
醫療單位對於「緩和治療」與「生命極限」的觀念,仍未同步
家屬之間的價值觀也常常無法統一
而醫學越來越發達,卻也讓我們進入一種怪圈:

醫不好,死不了
連想要「好好地走」,都變得困難
不是誰的錯,只是沒有人教過大家怎麼面對「結束」。

🕯️週六的加班,是沉默的求救。

一個說:「我能不能走了?」
一個說:「我好不容易撐到現在。」

而我只能接住那句話背後的重量,
用陪伴、用話語,讓他們知道:

有些活法,不是非得在醫院苦撐;
有些結束,其實也可以是柔軟的回家路。

原來我在聽學員問問題的時候,嘴巴是開著的😂(感謝側拍,還原現場真實情境)那天課堂大家都超投入,不只是筆記寫滿滿,實作的時候每個人都很願意親手操作、討論、提問。我和春杏老師實作的時候幾乎沒坐下來過,整場是熱絡又認真的狀態。甚至有學員下課休息時...
05/06/2025

原來我在聽學員問問題的時候,嘴巴是開著的😂
(感謝側拍,還原現場真實情境)

那天課堂大家都超投入,
不只是筆記寫滿滿,實作的時候每個人都很願意親手操作、討論、提問。
我和春杏老師實作的時候幾乎沒坐下來過,整場是熱絡又認真的狀態。

甚至有學員下課休息時拿著手機、翻著我寫的電子書某一頁跑來問我:
「老師~這邊說清潔完再上敷料,那還需要再消毒嗎?藥膏怎麼選?」

我一邊喝水一邊覺得開心,
心裡想:太好了,你真的有在看書,還翻到重點頁。

📘《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
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把我常遇到、大家常問卻每次都解釋不完的問題,整理成一本可以隨時翻、隨時查的實用說明書。

🟡 許多人不知道這本電子書會隨時線上更新,因為傷口照護的知識是會不斷演進的,所以我把這本電子書視為可以持續更新的照護地圖,未來會依照臨床實務與最新研究持續更新。
「曾經購買的讀者,都可以免費取得新版,不需重複付費!」

這不只是一份靜態知識,而是我以實戰與最新資訊整合出來的陪伴型說明書。

🩹 有問題時不用再靠猜,也不怕講錯問錯
✅ 不只是照顧技巧,更是你在家面對傷口時的底氣

👉 私訊或點選連結購買電子書:https://forms.gle/51eJq5Mra3wFKmG7A
👉傷口照護實作課程相關資訊請追蹤 春落下的杏福時光

#居家傷口照護說明書
#電子書
#居家傷口照護實作課程
#春落下的杏福時光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

🛎️臨時加開課程通知:6/29 高雄➡️更新:已額滿。———🌿【願意來上課的人,心都很柔軟】我們剛結束第一堂《居家傷口照護家教班》。有人是為了照顧家中長輩,有人是照服員,日常要面對許多慢性傷口,甚至有幾位,不是第一線照顧者,但只要有機會接觸...
03/06/2025

🛎️臨時加開課程通知:6/29 高雄➡️更新:已額滿。
———
🌿【願意來上課的人,心都很柔軟】
我們剛結束第一堂《居家傷口照護家教班》。
有人是為了照顧家中長輩,
有人是照服員,日常要面對許多慢性傷口,
甚至有幾位,不是第一線照顧者,
但只要有機會接觸個案,就想知道怎麼衛教、怎麼安排,怎麼幫上一點忙。

這樣的人,一定是心裡很柔軟的人。
所以那天的課,不只是我在講、春杏老師在講,
而是我們在一起交流、體驗、學習,只為了同一件事
——讓個案的傷口得到好的照顧。

大家的專注、回饋、行動,讓我很感動。
也讓我知道:這堂課值得繼續辦下去。

課程結束的當天晚上,接到春杏老師的電話,因為有學員需求,希望我們加開場次,目前我們已經加開(6/29 高雄),如果之前有人沒報上的或是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報名的朋友,趕快搭上這班順風車!

✉️請直私訊或留言報名喔!

#居家傷口照護 #照顧的溫柔正在發酵 #每個願意學習的人都很了不起
#謝謝你們讓我知道我們在做的事充滿意義

【有些傷口,其實是在說再見】前一陣子接到一個新案,阿公臉上的神情讓我一走進房間就覺得不太對勁。他會回應,也會反抗身體的不適,但不是有精神的那種。進一步詢問才知道,阿公早已無法進食,只能用滴管餵些水,全臥床、大小便失禁。我看著他身上那處特殊的...
24/05/2025

【有些傷口,其實是在說再見】

前一陣子接到一個新案,阿公臉上的神情讓我一走進房間就覺得不太對勁。
他會回應,也會反抗身體的不適,但不是有精神的那種。
進一步詢問才知道,阿公早已無法進食,只能用滴管餵些水,全臥床、大小便失禁。
我看著他身上那處特殊的傷口,是一種我們稱為「末期皮膚衰竭」的傷,有時也叫「甘迺迪末期潰瘍」,它不是照護不當的結果,而是身體正在緩緩關機的訊號。

我仍照常換藥、教學,該做的都不馬虎,然後才坐下來,慢慢和家屬談——
談這可能是以「天」計算的最後陪伴時間。
談這些現象,都是生命在說:「我快走了。」

家屬點頭說他們有心理準備,但眼神還是忍不住泛紅。
然後隔天早上,我收到訊息:阿公走了。

有些傷口,是身體在寫信告訴我們:我已經不想再苦撐了。
如果你願意看懂這封信,就能在最該陪伴的時候,不錯過。

傷口樣態百百種,每一種的照護目標都不一樣,也不是每一種都能做到癒合!

你是否聽過「末期皮膚衰竭」或「甘迺迪潰瘍」?
這類傷口不是因為照護不周,而是生命走到終點時,皮膚這個器官最先停工。
之後有空再來寫一篇好好說明

#末期皮膚衰竭 #居家傷口照護 #安寧緩和

Address

文昌東二街13號
Taichung
404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30
Tuesday 09:00 - 17:30
Wednesday 09:00 - 17:30
Thursday 09:00 - 17:30
Friday 09:00 - 17:30

Telephone

+88642299340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巨塔外的專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希望邸家居家護理所-巨塔外的專師: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