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一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所

脊一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所 脊一你好,我們提供專業的脊骨神經醫療服務,如果你有任何關於脊椎,關節或?

26/09/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MfeDqThX/糖尿神經病變
23/09/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MfeDqThX/
糖尿神經病變

【腳底沒力,不只是年紀大?】
原來糖尿病悄悄讓肌肉「被脂肪取代」了!

親愛的朋友們,
你或家人是否有第二型糖尿病?除了注意血糖,有沒有發現走路沒以前穩、腿也不像以前有力了呢?別以為只是老化的自然現象——這背後可能藏著糖尿病對肌肉的影響。
身為脊骨神經醫師(Chiropractor),我們非常重視下肢肌力,因為它牽動著步態、平衡,甚至影響您是否容易跌倒。今天就帶您一探究竟:糖尿病,如何悄悄改變我們的行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肌肉變少?更可怕的是「肌肉裡脂肪變多了」
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肌力會明顯下降:
• 大腿肌肉力量與體積都減少,像是膝蓋伸直、彎曲時明顯沒力,起身、走樓梯也變得吃力。
• 小腿肌力也明顯變差,但特別的是,肌肉「體積」卻沒什麼變!

這是怎麼回事?答案是:肌肉裡面被脂肪「偷偷佔據」了!
這叫做肌肉內脂肪堆積( Intramuscular Noncontractile Tissue,IMNCT),看起來肌肉沒變小,但實際上能發力的肌纖維減少了,因為脂肪「混進來了」。這種情況尤其在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人身上更常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尿病神經病變也會「關掉」肌肉的力量
除了肌肉本身的變化,研究也發現:
神經病變(Diabetic sensorimotor polyneuropathy, DSPN)越嚴重,腿部肌力下降越明顯,特別是大腿前側的抗重力肌群。
原因是:肌肉要動,需要來自神經的「指令」。一旦神經受損,肌肉收不到訊號,就會逐漸變弱、退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維生素D的角色:這次研究中沒有直接關聯,但仍值得關注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肌力直接相關,但我們仍建議:維持足夠的維生素D,是肌肉與骨骼健康的重要基礎。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普遍都存在缺乏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脊骨神經醫師的叮嚀:守住下肢力量,就守住生活自主權!
知道了這些機轉後,我們想鼓勵您:
1. 規律做下肢肌力訓練
 深蹲、弓箭步、提踵這些動作,能幫助您恢復力量與穩定度,預防跌倒。
2. 定期功能評估,提早發現問題
 如果你走路感覺不穩、容易跌倒,歡迎找脊骨神經醫師進行步態與肌力評估,早期介入效果最好。
3. 控制血糖,預防神經病變
 穩定的血糖不只是保護內臟,更是保護肌肉與神經功能的關鍵。
4. 別忽略營養與日常活動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陽光下活動都有助於維持肌肉與神經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肢的力量,不只是行走的能力,更是您生活的自主權。
別讓「腳沒力」成為您生活的阻礙,從今天開始,關注自己的肌力、守護行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醫學文獻
Almurdhi, M. M., et al. (2016). Reduced Lower-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39(3), 441–447.
#糖尿病衛教 #腳沒力 #脊骨神經醫學 #糖尿病神經病變 #肌少症 #肌肉內脂肪 #預防跌倒 #步態穩定 #健康生活 #追蹤者 #精選 #肌力 #運動

為失智開啟一扇窗
18/09/2025

為失智開啟一扇窗

大腦不只靠藥物保養——脊骨神經醫學,為認知健康打開另一扇窗

您是否曾擔心過,自己或家中長輩的記憶力、反應力一天比一天退化?
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和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正是全球越來越多人面對的挑戰。不只記憶變差,還可能伴隨步態不穩、平衡感下降,甚至肌肉骨骼的痠痛問題。
除了藥物和復健,有沒有其他輔助方法,可以支持大腦和身體的協調呢?

身為脊骨神經醫師(Chiropractor),我們被大眾熟知的是調整脊椎、改善姿勢與疼痛。但其實,我們的專業更著重於——優化神經系統功能。

脊椎或關節若出現脊骨半脫位(Vertebral Subluxation),可能會影響神經傳導,讓大腦與身體之間的訊息交流變得混亂。透過精確的脊骨調整,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感覺與動作訊息傳得更順,協助大腦做出更好的反應。

最近,國外一項有趣的隨機交叉試驗,針對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患者進行研究,觀察脊骨調整對腦部活動的影響。
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在接受單次脊骨調整後,大腦 N30 體感誘發電位(SEP)下降了 15%。 這個變化代表著大腦前額葉區域的感覺運動功能可能出現了新的平衡,就像啟動了大腦的「自我調節開關」。此外,他們還發現患者的預設模式網絡(DMN)連結性增強,對於理解神經退化疾病中的大腦變化,提供了新的線索。

另一項針對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的研究也帶來驚喜。MCI 是阿茲海默症的前期階段,患者的腦波通常會變慢。但在調整後,這些患者的腦波出現了低頻下降、高頻上升的趨勢,這被認為是認知功能改善的積極信號。更有趣的是,研究顯示大腦左右半球之間的連結性也明顯提升,而這正是失智症患者常見的問題之一。

當然,這些研究目前仍屬初步探索,樣本數不大,還需要更多大型、長期的研究來確認脊骨調整對失智症或認知功能的具體幫助。
但從脊骨神經醫學的觀點來看,當神經系統傳導更順暢時,大腦自然有更好的條件去運作與調節。
我們相信,健康的大腦,來自於良好的神經系統支持。

如果您對自己的認知健康有疑問,或希望透過脊骨神經醫學尋找輔助方法,歡迎和您的脊骨神經醫師聊聊,我們很樂意協助您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式。

讓我們一起守護腦袋的清晰,迎向更有品質的每一天。

參考醫學文獻 :
1. Navid, M. S., Niazi, I. K., Holt, K., Nedergaard, R. B., Amjad, I., Ghani, U., Kumari, N., Shafique, M., Duehr, J., Trager, R. J., & Haavik, H. (2024). The effects of chiropractic spinal adjustment on EEG in adults with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A pilot randomized cross over tria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23(5), 98.
2. Ziloochi, S., Niazi, I. K., Amjad, I., Cade, B., Duehr, J., Ghani, U., Holt, K., Haavik, H., & Shalchyan, A. (2024).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chiropractic care on resting state EEG of MCI patients.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16, Article 1406664.

#脊骨神經醫學 #脊醫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輕度認知障礙 #腦部健康 #神經系統健康 #腦波研究 #健康新知 #脊椎保健 #追蹤者 #精選

健康知識
03/09/2025

健康知識

【脊骨神經醫學健康小知識】
為什麼你以為趴正了,其實身體卻歪一邊?
揭開脊椎與平衡的祕密!

你是否也曾覺得自己坐得很直,卻常被提醒「坐歪了」?或者明明覺得身體躺得端正,但旁人一看卻是斜的?
這並不只是習慣問題,而是你的「第六感」-
本體感覺 ( ),
正在默默發出警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什麼是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就像身體的「導航系統」,讓我們知道四肢在空間中的位置與方向。
它的訊號來自分布在關節、肌肉與肌腱裡的感受器,而頸椎擁有最豐富的本體感受器,是維持頭眼協調與姿勢平衡的核心。
這些資訊會與視覺系統(眼睛)、前庭系統(內耳平衡器官)共同整合。如果訊號一致,身體就能保持穩定;但若頸椎傳來的資訊出錯,大腦就會陷入混亂,進而產生頸源性頭暈 ( Dizzines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當「第六感」失靈
頸源性頭暈的典型症狀包括:
• 頭部輕飄、沉重或不穩
• 短暫的失去平衡感
• 常伴隨頸部僵硬、疼痛
• 有時伴隨視覺模糊、噁心、心悸
有些患者甚至會「感覺」自己趴正了,實際上卻是斜的。這正是本體感覺失準的表現。
原因可能包括:
• 頸部外傷(如揮鞭式損傷)
• 頸椎退化或慢性疼痛
• 肌肉疲勞或痙攣
這些問題會改變頸椎肌肉與關節傳遞的訊號,使大腦收到錯誤資訊,導致平衡失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脊骨神經醫學的幫助
在臨床案例中,陳博士常發現有些人自認趴得很正,實際卻是歪斜。經過精準的頸椎調整後,他不僅能重新「趴正」,有些有長期頭暈症狀的人也能大幅改善。
脊骨神經醫學透過手法治療 ( Therapy),能:
• 恢復頸椎關節正常運動
• 減少疼痛與肌肉緊繃
• 重新校正頸椎的本體感覺輸入
最終幫助患者改善姿勢、平衡與頭部再定位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給長期頭暈困擾的你
如果你常有頭暈與頸部不適,這可能是頸椎在向你求救。
建議尋求專業脊骨神經醫師的檢查與治療,讓身體找回真正的平衡,不再被「錯覺」所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醫學期刊:
Li, Y., Yang, L., Dai, C., & Peng, B. (2022). Proprioceptive Cervicogenic Dizziness: A Narrative Review of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1(21), 6293.

#頸源性頭暈 #脊骨神經醫學 #本體感覺 #平衡感 #頸椎調整 #頸部疼痛 #身體健康 #姿勢矯正 #物理治療 #告別頭暈 #追蹤者 #精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RQBkXuDw/各位也相見恨晚嗎
02/09/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RQBkXuDw/
各位也相見恨晚嗎

🌱與脊骨神經醫學相見恨晚如何亡羊補牢,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後,這樣做才能真正「動得回來」

你是否也曾被頸部痠痛、手臂麻木、肌力減退困擾,連簡單的開門、抬手動作都變得吃力?這些其實很可能是「頸椎神經根病變」在悄悄作怪。它常見於椎間盤突出、骨刺或退化性改變所導致的神經壓迫,影響的不只是頸肩僵硬與手臂無力,更可能逐漸侵蝕日常生活與運動表現。

有些人當初沒有接觸過脊骨神經醫學,因此未能接受我們所提供的照護方式,包括脊椎調整、功能性檢查、肌肉整合與姿勢管理等,等到症狀持續惡化,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藥物、類固醇注射)效果有限時,有些人會選擇走上手術這條路。

傳統的椎間盤切除融合術(ACDF)雖然普遍,但會限制頸椎活動度,還可能帶來鄰近節段退化等風險。因此,近年較被推薦的手術選項是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 CTDR),它能在減輕神經壓迫的同時保留頸椎活動,並減少長期併發症。

但即使是成功的手術,也只是康復旅程的開端。
真正決定恢復品質的,是術後復健的完整度與細緻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步一步,走對方向的復健計畫
根據醫學文獻的案例報告,以下是 CTDR 術後的黃金復健流程,共分為四大階段,搭配軟組織處理、肌力訓練與活動度恢復,幫助患者安全回到運動場上:
🟡 第一階段:發炎期(術後0-2週)
目標: 穩定傷口、控制症狀、防止併發症
關鍵照護:
o 使用頸圈保護(可於淋浴時暫時取下)
o 避免搬重物、高舉過肩動作與劇烈運動
o 可進行溫和主動活動(避免過度後仰)
o 開始輕柔的軟組織與疤痕鬆動術
💡此階段不進行任何頸椎活動度或肌力訓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階段:增生期(術後3-6週)
目標: 促進胸椎、肩部柔軟度,開始上半身肌力訓練
復健重點:
o 加入胸椎關節鬆動術與軟組織處理
o 進行肩部活動度與手臂肌力訓練(如彈力帶、貓牛式、胸大肌伸展等)
o 加強肩胛穩定與姿勢調整
💡此階段仍不進行頸椎訓練,以穩定術後癒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階段:重塑期(術後6-10週)
目標: 恢復頸椎活動度,進入功能性肌力訓練
開始訓練:
o 當X光確認人工椎間盤穩定,即可展開頸部肌力訓練
o 包含深層頸屈肌與伸肌強化、等長收縮、阻力帶訓練
o 同步持續胸椎與肩部肌群訓練,加入自體體重練習(如伏地挺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四階段:成熟期(術後12週以上)
目標: 體能全面回歸,重拾運動表現與生活品質
進階訓練:
o 加強頸椎旋轉、屈曲等方向的肌力與耐力
o 適度進入非接觸性運動訓練(如柔術或球類)
o 整合全身性體能訓練,提升耐力與動作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成功的三大關鍵
1. 術前條件佳:年輕、活動力高、頸椎活動度良好
2. 團隊合作:手術團隊與物理治療師密切溝通
3. 高配合度:居家運動規律執行、心態積極、有正確期待
若病人本身有焦慮、憂鬱等心理社會因素,更應提早介入評估與支持性管理,提升整體療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脊骨神經醫學觀點:保守優先,整合是關鍵
身為脊骨神經醫師,我們始終強調保守治療優先。針對神經根壓迫或頸部疼痛,我們會從:
• 脊椎功能檢查與調整
• 姿勢與呼吸訓練
• 生活型態優化
• 肌筋膜整合治療
但如果您已經開刀了~沒關係! 術後復健更不能忽略。
從軟組織照護到活動度與肌力訓練,整合性、多階段的復健設計,是讓您從「解除疼痛」到「重拾功能」的關鍵橋樑。
脊骨神經醫學不只會照顧您的手術部位連同其他整體也會一併照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術後復健,才是真正的「回家路」
無論您是運動員,或只是想自在生活的你,CTDR 手術不是終點,而是一段轉折。
請記得與您的脊骨神經醫學專業和醫師及復健團隊密切配合,選擇專業、有經驗的整合性照護資源,讓自己不只是康復,更能動得健康、活得自由!

參考醫學文獻 : Mosesian, L., Derian, J. M., Shifflett, G. D., & Lantz, J. M. (2025). Postoperative Physical Therapy for 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 A Case Re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6), 842–854.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 #頸椎疼痛 #術後復健 #脊椎健康 #重返運動 #脊骨神經醫學 #功能性醫學 #物理治療 #無痛生活 #手術 #肩頸痠痛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viuhyvX5/你有失眠問題嗎
20/08/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viuhyvX5/
你有失眠問題嗎

還在失眠?
試試這個不靠藥、從大腦深處幫你放鬆的自然療法
從脊骨神經醫學的角度,重啟你的深層睡眠模式!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
一整晚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半夜又醒來,隔天醒來還覺得「沒睡飽」?

事實上,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的統計,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無法達到每晚七小時的優質睡眠;而女性與住在鄉村地區的人,尤其容易受到睡眠問題困擾。

為了解決睡眠問題,許多人會求助於安眠藥——但你知道嗎?
光是2022年,美國就有近500萬人誤用鎮靜劑,其中超過200萬人出現藥物依賴。更可怕的是,這些藥物可能干擾原本的睡眠節律,甚至在停用後,還會持續影響大腦功能、情緒穩定與睡眠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沒有不用吃藥的選擇?
有的。脊骨神經調整就是一個科學支持的自然方法!
脊骨神經調整(Chiropractic Spinal Adjustment, CSA)不只是「喀喀聲」而已
這是一種經過研究證實,能影響神經傳導與大腦波動的治療方式。
🌟 最新研究指出,CSA能透過「中央節段運動控制(CSMC)」的改變,提升大腦放鬆狀態、優化神經傳導,進一步促進「深層修復型睡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SA 對大腦與神經系統的正面影響:
🔹 深層肌肉更協調:CSA可使腹部核心肌群活化提升38%,而且效果長達六個月以上。
🔹 神經傳導更有效率:增加16%的神經訊號傳輸,且不易疲勞。
🔹 肌肉控制力提升:單次調整就可讓下顎或四肢的自主收縮力大幅提升。
🔹 大腦連結更強化:CSA能讓上、下肢的腦部誘發電位提升44–54%,代表大腦與身體之間的「對話」更順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睡眠研究的關鍵亮點:
最新腦波研究發現,經過四週規律CSA調整後:
✨ Theta、Alpha、Beta 腦波上升 → 幫助大腦進入放鬆、專注、學習與夢境期。
🔻 Delta腦波下降 → 意味著你的腦部已進入深層恢復狀態,不再被淺眠打擾。
這些變化讓身體更快進入深層睡眠,醒來更有精神、更有修復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從脊椎出發,改善睡眠不是夢
CSA 對大腦的影響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它能活化掌管「預設模式網絡(DMN)」的大腦區域——這個網絡與自我修復、冥想狀態與優質睡眠密切相關。
對於習慣依賴藥物入睡的人來說,這不只是一種自然替代方案,更是真正幫助大腦重新學會放鬆與休息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給正在努力入睡的你,一個新選擇:
「從今天起,別再跟睡眠拔河了。從脊椎開始調整,讓身體與大腦恢復它本來就具備的放鬆能力。」
如果你長期受睡眠困擾困擾,邀請你來試試脊骨神經醫學,或許這會是你走向好眠、迎接每一個元氣早晨的轉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文獻
Studin, M. (2025, June 5). Chiropractic Spinal Adjustments Have Positive Sleep Outcomes. US Chiropractic Directory.

#脊骨神經醫學 #脊骨神經調整 #改善睡眠 #優質睡眠 #脊椎健康 #自然療法 #腦部健康 #深層睡眠 #健康生活 #追蹤者 #精選 #失眠

Address

豐原區中正路212巷13號
Taichung
420

Telephone

+886425230371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脊一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