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We provide quality chiropractic service in Taichung.

由張軒彬脊醫博士暨物理治療師創立,本平台專注於脊骨神經調理(Chiropractic),結合正確的生活態度,提倡以最自然的方式實現身心平衡的健康目標。
我們提供有關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骨保健,以及脊骨神經醫學的專業衛教內容。所有資訊僅供教育與健康推廣之用,不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建議或治療。 Appointment only.
為維護品質本中心採預約制,請事先預約。可以電話或FB私訊預約。初次評估/調理所需時間較長。請先確定您的時間允許,如預約後不克前來請務必事先來電取消! 勿反覆取消與預約。以免影響其他人預約權利。

慢性下背痛:大腦可能是改變或治療的關鍵慢性下背痛(low back pain,簡稱LBP)影響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干擾工作、睡眠與心情。根據統計,全球約8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下背痛,其中部分會演變為慢性問題(超過3個月)。近期研究發現,腦部的...
01/09/2025

慢性下背痛:大腦可能是改變或治療的關鍵

慢性下背痛(low back pain,簡稱LBP)影響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干擾工作、睡眠與心情。根據統計,全球約8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下背痛,其中部分會演變為慢性問題(超過3個月)。近期研究發現,腦部的「神經炎症」(neuroinflammation,一種腦內免疫反應)可能在某些下背痛類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篇文章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這項發現,並提供實用的衛教建議,幫助您了解與管理慢性下背痛。
下背痛的類型:不只是肌肉問題

👉下背痛並非單一疾病,而是由不同機制引起。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將疼痛分為三類:

1⃣傷害性痛(nociceptive pain):由肌肉、關節或韌帶損傷或炎症引起,例如搬重物扭傷,休息或治療通常可改善。

2⃣神經病變痛(neuropathic pain):由神經系統損傷引起,如椎間盤壓迫神經,導致麻木或刺痛。

3⃣nociplastic痛:無明顯外傷或神經損傷,由腦部與神經系統的「過度敏感」(中樞敏感化)維持,痛覺廣泛、持久,甚至輕微觸碰或動作都可能引發不適。

研究顯示,nociplastic痛在慢性下背痛患者中較常見,尤其當疼痛持續多年且難以緩解時。這類疼痛的特徵是痛覺「擴散」,不限於下背,可能影響全身敏感度。

👉腦部神經炎症:疼痛背後的隱藏推手
大腦中的「膠細胞」(glia cells)是腦內的免疫細胞,負責保護神經細胞。然而,在慢性疼痛中,膠細胞可能過度活躍,引發神經炎症。一項2024年發表於《歐洲疼痛期刊》的初步研究,使用先進腦部影像技術(PET-fMRI)觀察了17位參與者(包括無痛者與下背痛患者),發現:

在nociplastic痛患者中,腦部負責感覺(S1)與運動(M1)的下背相關區域,神經炎症顯著較高。這就像大腦中「專門管理下背」的部分發炎,導致痛覺被放大。
這種炎症具有「局部性」,僅影響下背相關腦區,而非手或腿等其他區域。

神經炎症與以下問題有關:
1⃣痛覺敏感:患者對熱或壓力的耐受力降低,輕微刺激即感疼痛。
2⃣運動功能:腦部運動控制可能變差,導致動作不協調或肌力減弱。
3⃣生活影響:炎症程度越高,睡眠品質越差、抑鬱情緒越重、殘疾程度越高,甚至與體重指數(BMI)相關。

簡單來說,神經炎症可能讓大腦「過度警戒」,將正常訊號誤認為威脅,從而放大痛覺。這解釋了為什麼部分下背痛患者即使無明顯傷口,疼痛仍持續存在。
誰容易受影響?

研究顯示,nociplastic痛患者常有以下特徵:

1⃣女性較多(研究中所有nociplastic患者為女性,可能與荷爾蒙或壓力相關)。
2⃣體重指數(BMI)較高、睡眠障礙、輕度抑鬱。
3⃣疼痛伴隨廣泛症狀,如疲勞、全身敏感或情緒低落。

如果您有慢性下背痛,建議諮詢醫師評估疼痛類型。醫師可能使用問卷(如Central Sensitization Inventory)判斷是否為nociplastic痛。

如何管理慢性下背痛?
以下衛教建議可幫助緩解症狀。慢性下背痛管理需個別化,請在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1⃣維持正確姿勢與運動:
避免久坐,每小時起身活動5-10分鐘,舒緩背部壓力。
從事低強度運動,如游泳、瑜伽或太極拳,強化核心肌群。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可改善腦部運動功能,降低炎症。
若疼痛嚴重,可請教物理治療師,學習安全的運動方式。

2⃣疼痛管理技巧:
熱敷:熱敷可放鬆肌肉,緩解僵硬感。根據個人舒適度調整溫度。
放鬆療法:深呼吸、冥想或漸進式肌肉放鬆能降低腦部敏感度。
若疼痛擴散,醫師可能建議藥物(如抗抑鬱劑或神經調節劑)來穩定神經系統。

3⃣生活習慣調整:
睡眠:保持7-9小時優質睡眠,避免晚間咖啡因。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加劇神經炎症。
飲食與體重:均衡飲食,控制BMI。富含omega-3的食物(如鮭魚、核桃)有助抗炎。
壓力管理:慢性壓力會放大疼痛。試試寫日記、與朋友聊天,或諮詢心理師。

👉何時求醫:

若疼痛持續超過一周、伴隨麻木/無力、或影響日常生活,立即就醫。
影像檢查(如MRI)可排除嚴重問題。若懷疑nociplastic痛,醫師可能建議進一步腦部評估或轉介疼痛專科。

結語:從大腦開始改變
慢性下背痛可能不只是背部問題,大腦的神經炎症可能是關鍵。這項研究為我們帶來新視角:未來可能發展針對腦部炎症的治療,如調節膠細胞的藥物。目前,積極管理是改善生活品質的關鍵——結合醫療、運動和生活調整,多數人能有效減輕症狀。您並不孤單,及早與醫師或疼痛專科醫生討論,是邁向無痛生活的第一步。

30/08/2025

剪刀、石頭、布的肌肉戰爭:類固醇、PRP與安慰劑的對決!

你有沒有聽過「剪刀、石頭、布」的遊戲?這款經典遊戲現在竟然出現在醫學界,主角是治療肌肉骨骼疾病的三大武器:類固醇注射(CSI)、富血小板血漿(PRP)注射,以及安慰劑!這場對決可不是鬧著玩的,它關係到你的網球肘、膝蓋骨關節炎、肩膀旋轉肌腱問題,甚至是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效果。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用輕鬆的方式來揭開這場「醫療版剪刀石頭布」的秘密!

肌肉痛痛的救星?三大主角登場!

想像一下,你的膝蓋或肩膀像個鬧脾氣的小孩,痛得讓你哇哇叫。醫生說可以試試注射治療,但選哪個好呢?讓我們來認識這三位選手:

👉類固醇注射(CSI):這傢伙像個短跑冠軍,開局衝很快!它能在短短幾週(不到8週)讓你的疼痛「安靜下來」,像是給肌肉按了暫停鍵。

👉富血小板血漿(PRP):這位是馬拉松選手,耐力驚人!它從你的血液中提取「超級修復因子」,在中長期(4到12個月)慢慢幫你恢復。

👉安慰劑(生理食鹽水):別小看這位「心靈魔法師」!雖然它沒什麼藥效,但有時候光是相信自己被治癒,就能讓你感覺好一點。

誰打贏誰?醫療版的剪刀石頭布

一篇2025年6月發表在《JSAMS Plus》的研究,發現這三個選手的對決有點像剪刀石頭布,特別是在治療網球肘、膝蓋骨關節炎、旋轉肌腱病變和足底筋膜炎時,結果超有趣:

✌️PRP贏類固醇:在中長期(4到12個月),PRP就像耐力王,穩穩壓過類固醇,讓你的疼痛和功能恢復得更好。

✊類固醇贏安慰劑:短期內(頭2個月),類固醇像個超級英雄,快速擊退疼痛,比安慰劑厲害多了。

🤚PRP平手安慰劑:有點尷尬,PRP在很多嚴謹試驗中,竟然跟安慰劑打成平手,短期和中長期都沒明顯贏過它。

這就像是:類固醇是快拳,PRP是慢工出細活,安慰劑則靠「心靈魔法」或者是身體的 #自癒力 撐場面!

為什麼會這樣?背後的秘密

😂這場比賽為什麼這麼奇怪?研究給了我們一些線索:

❤類固醇的「短暫榮耀」:它在短期內能快速消炎止痛,但就像吃太多甜點,爽快過後可能有副作用。中長期來看(3個月以上),它可能讓組織修復變慢,甚至更糟。

❤PRP的「慢熱型英雄」:PRP需要時間讓血液中的「修復因子」發揮作用,短期內不顯眼,但中長期效果穩定,特別適合想長期改善的人。

❤安慰劑的「心理安慰」:雖然沒真藥,但有時候相信自己會好,真的會讓你感覺好一點!這就是人體的神奇之處。

😙那我該選哪個?

別急,這場「剪刀石頭布」沒有標準答案!選擇哪種治療,還是得看你的狀況:

急性疼痛,想要快速緩解? 類固醇可能是你的短期救星,但要小心它在中長期的「後勁」。

想長期改善,不急於一時? PRP可能更適合你,尤其是網球肘或膝蓋骨關節炎這類慢性問題。

對針頭有點怕怕? 先跟醫生聊聊,也許安慰劑(或非注射治療)搭配復健也能幫你!

最重要的是,找個專業醫生,根據你的症狀、病史和生活需求,量身打造治療計畫。別忘了,復健運動、飲食調整和充足休息,也是讓肌肉骨骼恢復的超強隊友!

結論:你準備好加入這場遊戲了嗎?

這場「剪刀、石頭、布」的醫療版對決告訴我們, #沒有一種治療是萬能的。類固醇、PRP和安慰劑各有擅長,也各有弱點。了解它們的「戰力」,跟醫生好好討論,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讓我們一起擊退疼痛,找回靈活自在的身體吧!

29/08/2025

剛剛才發現今天是七夕情人節!? 大家都快樂!

Address

南區文心南路
Taichung
40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Our Story

為維護品質本中心採預約制,請事先預約。可以電話或FB私訊預約。初次評估/調理所需時間較長。請先確定您的時間允許,如預約後不克前來請務必事先來電取消! 勿反覆取消與預約。以免影響其他人預約權利。

距台中車站與台中高鐵站約10-15分鐘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