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We provide quality chiropractic service in Taichung.

由張軒彬脊醫博士暨物理治療師創立,本平台專注於脊骨神經調理(Chiropractic),結合正確的生活態度,提倡以最自然的方式實現身心平衡的健康目標。
我們提供有關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骨保健,以及脊骨神經醫學的專業衛教內容。所有資訊僅供教育與健康推廣之用,不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建議或治療。 Appointment only.
為維護品質本中心採預約制,請事先預約。可以電話或FB私訊預約。初次評估/調理所需時間較長。請先確定您的時間允許,如預約後不克前來請務必事先來電取消! 勿反覆取消與預約。以免影響其他人預約權利。

舌頭的位置,真的「決定你的臉」很多人以為舌頭只是用來講話、吃東西,但事實上——舌頭的位置,會深深影響你的呼吸、臉型、顱骨發育,甚至神經系統的狀態。🧠 舌頭 = 車上顎骨 = 車庫舌頭本來就應該「停」在上顎骨。整片舌背貼住上顎,就是正常的停車...
23/11/2025

舌頭的位置,真的「決定你的臉」

很多人以為舌頭只是用來講話、吃東西,但事實上——舌頭的位置,會深深影響你的呼吸、臉型、顱骨發育,甚至神經系統的狀態。

🧠 舌頭 = 車
上顎骨 = 車庫

舌頭本來就應該「停」在上顎骨。
整片舌背貼住上顎,就是正常的停車位置。

但如果你口呼吸、張口、下巴下沉、舌頭往下掉——
就像車子不回車庫,車庫自然就不會被撐開。

❗ 車不進車庫,後果很大
1️⃣ 牙床(車庫)變小

既然舌頭(車)不在該在的位置,牙床(車庫)就沒有受到舌頭正常向外的擠壓力量。沒車! 何需大車庫呢?
結果就是:

👉 牙床空間不足
👉 牙齒開始排列擁擠、長歪
👉 咬合變差

2️⃣ 顱骨發育受阻 → 臉型變窄、變長的彎月臉

舌頭頂住上顎時,能刺激顱骨正常向外、向前生長。
但若舌頭長期下墜:

👉 上顎骨變窄、變高
👉 臉變長
👉 下巴後縮(戽斗)
👉 整體五官比例會變得更「窄、長、不平衡」

3️⃣ 呼吸道變窄

上顎骨發育不足,也會讓鼻腔與咽喉空間變小。
結果:

👉 更容易口呼吸鼻塞
👉 睡覺打呼
👉 氧氣交換效率下降
👉 運動耐力差

4️⃣ 顱底的神經孔變小

顱骨發育不足不只影響外觀,
連顱底神經孔也會變小。

這代表:
👉 將來神經通過時「容錯空間」變少
👉 更容易受擠壓
👉 造成慢性緊繃、頭痛、肩頸僵硬、姿勢代償等問題

5️⃣ 姿勢變差 → 更容易駝背

口呼吸的人常會:

👉 下巴下沉
👉 頸椎前移
進而帶來上交叉症候群
最後變成典型的「烏龜脖+駝背」

⚠️ 最重要的是:
長期口呼吸 = 神經系統一直處於「警戒模式」

口呼吸是身體在「求生」。
在演化上,它代表:
你正在缺氧、你必須警戒。
因此神經系統會一直維持:

👉 交感神經活躍
👉 緊張
👉 警覺(alert)
👉 難以真正放鬆
👉 睡眠品質下降
👉 注意力下降
👉 情緒更容易焦慮

人在放鬆、安全 的狀態下,
身體才會自然地用鼻呼吸、舌頭貼上顎。

📌 結論:舌頭的位置不是小事

它牽涉到:

👉 牙齒排列
👉 臉型發育
👉 呼吸道大小
👉 神經系統壓力
👉 甚至整個體態與健康

把舌頭放回該在的位置(緊貼上顎),用鼻子呼吸是恢復健康的關鍵第一步。

今天收到客人一段很珍貴的回饋:「從中學後就沒有體驗過脖子放鬆,直到上次調整完才突然覺得——原來脖子可以不緊。」其實長期的頸部緊繃,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除了脊椎排列、神經張力、日常姿勢之外,心理壓力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當人長期緊繃、焦慮、...
21/11/2025

今天收到客人一段很珍貴的回饋:

「從中學後就沒有體驗過脖子放鬆,
直到上次調整完才突然覺得——原來脖子可以不緊。」

其實長期的頸部緊繃,
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
除了脊椎排列、神經張力、日常姿勢之外,
心理壓力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當人長期緊繃、焦慮、趕著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任務時,
肩頸會悄悄「先幫你扛住」,
久了就形成你以為的「習慣性緊」。

當問題核心被處理、
身體重新找到平衡與安全感,
那個久違的放鬆感就會回來。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脖子「本來就這樣」,
或許你只是忘記——
但身體其實知道怎麼放鬆,只是被壓力蓋住了。

找回那個熟悉又久違的輕鬆,永遠不嫌晚。
你的身體會感謝你。

今天一位在養護中心工作的客人跟我說謝謝。不只是她自己覺得身體變舒服了,她還把上次我分享的「衣架小運動」帶去跟中心的阿公阿嬤一起做。結果——大家都玩得超開心🥹看到運動變成一種互相照顧、互相陪伴的方式,真的比什麼都更有意義。
20/11/2025

今天一位在養護中心工作的客人跟我說謝謝。
不只是她自己覺得身體變舒服了,她還把上次我分享的「衣架小運動」帶去跟中心的阿公阿嬤一起做。
結果——大家都玩得超開心🥹
看到運動變成一種互相照顧、互相陪伴的方式,真的比什麼都更有意義。

🦶放鬆腳,就是放鬆你的神經系統現代人整天穿鞋、少走路,足底幾乎沒在“感覺”世界。你知道嗎?足底有許多與身體不同系統相對應的反射區,這些區域透過周邊神經與脊髓,會間接影響到自律神經平衡。✨ 為什麼按摩足底會讓「全身暖起來」?當你輕輕按、滾、刺...
19/11/2025

🦶放鬆腳,就是放鬆你的神經系統

現代人整天穿鞋、少走路,足底幾乎沒在“感覺”世界。
你知道嗎?
足底有許多與身體不同系統相對應的反射區,這些區域透過周邊神經與脊髓,會間接影響到自律神經平衡。

✨ 為什麼按摩足底會讓「全身暖起來」?

當你輕輕按、滾、刺激足底時——
👉 神經末梢被啟動
👉 訊號往上傳到脊髓與腦幹
👉 促進副交感神經、降低身體警覺
👉 微血管擴張循環改善 → 腳先熱,全身跟著暖
所以有些人只要按一按腳,
整個人就鬆下來、甚至開始想睡。

🧠 足底刺激=大腦放鬆

在足底反射概念中,
足弓、足跟、腳趾底等區域與不同器官對應。
配合功能神經學的「提升身體覺察」,
會讓大腦收到更多穩定、安全的訊號。

當大腦覺得安全時:
✔ 肌肉張力下降
✔ 呼吸變深
✔ 情緒平穩
✔ 暖意與放鬆自然湧現

🟢 日常最簡單的作法

1️⃣ 輕滾腳底(球、毛巾皆可)
強度不用大,越舒服越有效。

2️⃣ 按一按足弓與腳趾底
像喚醒腳底,而不是找痛點。

3️⃣ 偶爾赤腳走一走
草地、瑜珈墊、家裡地板都行。
不同觸感=大腦新的放鬆訊號。

❤️ 為什麼現代人特別需要?

因為我們
👟 一整天包在鞋子裡
🪑 久坐太久
🚶‍♂️ 走路比過去少

足底刺激不足 → 神經系統更容易緊繃。
所以當你稍微喚醒腳底,身體就會明顯切換到「放鬆模式」。
你以為是在放鬆腳,
其實是在調整全身的節奏。
當腳暖起來,就是你的神經系統在說:
「我終於放鬆了。」

🎥 預告
今晚會上傳一支「教你如何鬆鬆腳」的實作影片。
看完你就能自己在家放鬆神經系統,睡前更好入眠。
敬請期待!🌙🦶✨

18/11/2025

這種涼涼的晚上最適合做甚麼?
早點鑽進被窩睡覺~
Night~~

Address

南區文心南路
Taichung
40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Our Story

為維護品質本中心採預約制,請事先預約。可以電話或FB私訊預約。初次評估/調理所需時間較長。請先確定您的時間允許,如預約後不克前來請務必事先來電取消! 勿反覆取消與預約。以免影響其他人預約權利。

距台中車站與台中高鐵站約10-15分鐘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