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9/2025
慢性下背痛:大腦可能是改變或治療的關鍵
慢性下背痛(low back pain,簡稱LBP)影響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干擾工作、睡眠與心情。根據統計,全球約8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下背痛,其中部分會演變為慢性問題(超過3個月)。近期研究發現,腦部的「神經炎症」(neuroinflammation,一種腦內免疫反應)可能在某些下背痛類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篇文章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這項發現,並提供實用的衛教建議,幫助您了解與管理慢性下背痛。
下背痛的類型:不只是肌肉問題
👉下背痛並非單一疾病,而是由不同機制引起。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將疼痛分為三類:
1⃣傷害性痛(nociceptive pain):由肌肉、關節或韌帶損傷或炎症引起,例如搬重物扭傷,休息或治療通常可改善。
2⃣神經病變痛(neuropathic pain):由神經系統損傷引起,如椎間盤壓迫神經,導致麻木或刺痛。
3⃣nociplastic痛:無明顯外傷或神經損傷,由腦部與神經系統的「過度敏感」(中樞敏感化)維持,痛覺廣泛、持久,甚至輕微觸碰或動作都可能引發不適。
研究顯示,nociplastic痛在慢性下背痛患者中較常見,尤其當疼痛持續多年且難以緩解時。這類疼痛的特徵是痛覺「擴散」,不限於下背,可能影響全身敏感度。
👉腦部神經炎症:疼痛背後的隱藏推手
大腦中的「膠細胞」(glia cells)是腦內的免疫細胞,負責保護神經細胞。然而,在慢性疼痛中,膠細胞可能過度活躍,引發神經炎症。一項2024年發表於《歐洲疼痛期刊》的初步研究,使用先進腦部影像技術(PET-fMRI)觀察了17位參與者(包括無痛者與下背痛患者),發現:
在nociplastic痛患者中,腦部負責感覺(S1)與運動(M1)的下背相關區域,神經炎症顯著較高。這就像大腦中「專門管理下背」的部分發炎,導致痛覺被放大。
這種炎症具有「局部性」,僅影響下背相關腦區,而非手或腿等其他區域。
神經炎症與以下問題有關:
1⃣痛覺敏感:患者對熱或壓力的耐受力降低,輕微刺激即感疼痛。
2⃣運動功能:腦部運動控制可能變差,導致動作不協調或肌力減弱。
3⃣生活影響:炎症程度越高,睡眠品質越差、抑鬱情緒越重、殘疾程度越高,甚至與體重指數(BMI)相關。
簡單來說,神經炎症可能讓大腦「過度警戒」,將正常訊號誤認為威脅,從而放大痛覺。這解釋了為什麼部分下背痛患者即使無明顯傷口,疼痛仍持續存在。
誰容易受影響?
研究顯示,nociplastic痛患者常有以下特徵:
1⃣女性較多(研究中所有nociplastic患者為女性,可能與荷爾蒙或壓力相關)。
2⃣體重指數(BMI)較高、睡眠障礙、輕度抑鬱。
3⃣疼痛伴隨廣泛症狀,如疲勞、全身敏感或情緒低落。
如果您有慢性下背痛,建議諮詢醫師評估疼痛類型。醫師可能使用問卷(如Central Sensitization Inventory)判斷是否為nociplastic痛。
如何管理慢性下背痛?
以下衛教建議可幫助緩解症狀。慢性下背痛管理需個別化,請在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1⃣維持正確姿勢與運動:
避免久坐,每小時起身活動5-10分鐘,舒緩背部壓力。
從事低強度運動,如游泳、瑜伽或太極拳,強化核心肌群。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可改善腦部運動功能,降低炎症。
若疼痛嚴重,可請教物理治療師,學習安全的運動方式。
2⃣疼痛管理技巧:
熱敷:熱敷可放鬆肌肉,緩解僵硬感。根據個人舒適度調整溫度。
放鬆療法:深呼吸、冥想或漸進式肌肉放鬆能降低腦部敏感度。
若疼痛擴散,醫師可能建議藥物(如抗抑鬱劑或神經調節劑)來穩定神經系統。
3⃣生活習慣調整:
睡眠:保持7-9小時優質睡眠,避免晚間咖啡因。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加劇神經炎症。
飲食與體重:均衡飲食,控制BMI。富含omega-3的食物(如鮭魚、核桃)有助抗炎。
壓力管理:慢性壓力會放大疼痛。試試寫日記、與朋友聊天,或諮詢心理師。
👉何時求醫:
若疼痛持續超過一周、伴隨麻木/無力、或影響日常生活,立即就醫。
影像檢查(如MRI)可排除嚴重問題。若懷疑nociplastic痛,醫師可能建議進一步腦部評估或轉介疼痛專科。
結語:從大腦開始改變
慢性下背痛可能不只是背部問題,大腦的神經炎症可能是關鍵。這項研究為我們帶來新視角:未來可能發展針對腦部炎症的治療,如調節膠細胞的藥物。目前,積極管理是改善生活品質的關鍵——結合醫療、運動和生活調整,多數人能有效減輕症狀。您並不孤單,及早與醫師或疼痛專科醫生討論,是邁向無痛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