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岳生醫 職人保健

成岳生醫  職人保健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成岳生醫 職人保健, Vitamins/Supplements, 南屯區水安街33號2F, Taichung.

1997 年,我們從經銷 HYCOR HYTEC 288 與immunoCAP 100起步,專注於過敏與免疫檢測。2010年,與健檢機構合作,開啟營養補充品領域的探索。2015年元營養metaNutri 誕生,以功能性健康調養為核心。
我們相信,現代人多數健康困擾的根源,是長期的生理功能失衡,其影響遍及消化、呼吸、免疫、內分泌等系統。而干擾因子,絕大部分是從消化道進入體內。因此,我們堅信,維持消化道健康,就是保健的第一步!

18/09/2025

🔎 GLP-1 熱潮與健康啟示
近年來,「類升糖素胜肽-1 (GLP-1)」頻頻出現在新聞與健康討論中。這是一種由腸道在進食後自然釋放的荷爾蒙,因能影響體重管理與代謝,被視為健康與肥胖治療的重要突破點。

🌱 天然方式也能支持 GLP-1
雖然藥物應用讓 GLP-1 成為焦點,但人體其實能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自然提升 GLP-1 的分泌與作用。

GLP-1 主要由腸道的 L 細胞 (enteroendocrine L-cells) 合成與釋放,並透過營養素與細胞上的 G 蛋白偶聯受體 (GPCRs) 結合來調控。它在健康中扮演多重角色:
• 血醣調控:刺激胰島素、抑制升醣素、延緩胃排空。
• 食慾管理:增加飽足感、降低飢餓感、減少能量攝入。
• 大腦獎勵調控:減少對高能量食物的渴求。

研究顯示,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 餐後 GLP-1 分泌下降 的現象,這會加速體重上升並惡化醣尿病進程。因此,利用飲食策略刺激 GLP-1,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非藥物介入方式。

🍽 飲食組成對 GLP-1 分泌的影響
1. 醣類 (Carbohydrates)
•單醣:葡萄糖可透過 SGLT-1 轉運蛋白刺激 GLP-1 分泌。
•不可消化醣類與短鏈脂肪酸 (SCFAs):纖維在結腸中發酵,產生醋酸鹽、丙酸鹽、丁酸鹽等,能促進 GLP-1 分泌,其中丙酸鹽效果最明顯。
•發酵性纖維食物:如寡果糖、抗性澱粉,有助於提升 GLP-1、改善葡萄醣耐受性並增加腸道 L 細胞數量。

2. 脂肪 (Fats/Lipids)
•不飽和長鏈脂肪酸:能透過 FFAR1、FFAR4 刺激 GLP-1。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MUFAs):如橄欖油,提升餐後 GLP-1,長期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與體重控制。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UFAs, 特別是 Omega-3):如魚油、亞麻籽油,可促進 GLP-1 分泌並與 β 細胞健康相關。

3. 蛋白質與胺基酸 (Proteins & Amino Acids)
•胜肽與胺基酸作用:蛋白質分解後的產物能透過 CaSR 與 GPCR-C6A 刺激 GLP-1 分泌。
•特定胺基酸:如苯丙胺酸、色胺酸、精胺酸,皆可參與此機制。
•飽足感效應:蛋白質是最具飽足感的營養素之一,部分原因來自其能促進 GLP-1 與其他腸泌素的釋放。

🥑 混合營養素食物的效果
複合食物能透過多重途徑協同刺激 GLP-1:
•高纖穀物:燕麥、大麥可提升飽足感並改善血糖。
•堅果:杏仁、開心果含蛋白質、MUFAs 與纖維,可增加 GLP-1 並改善醣反應。
•雞蛋:早餐食用能延長飽足感,減少全天能量攝取。
•酪梨:富含纖維與 MUFAs,有效提升飽足感。

✅ 總結
GLP-1 並非「奇蹟因子」,而是我們體內自然分泌的關鍵荷爾蒙。透過 均衡飲食、攝取足量纖維與優質脂肪、搭配規律運動,就能自然激活 GLP-1 的健康效益。同時,還能促進其他腸泌素(如 PYY)的釋放,為長期代謝健康提供支持。

#膳食纖維 #腸道健康 #代謝平衡 #長期健康

資料參考
# Nutritional modulation of endogenous glucagon-like peptide-1 secretion: a review
Bodnaruc et al.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16) 13:92

02/09/2025

益生菌 ABC 分享
當我們在選購益生菌時,常常會冒出不少疑問。
第一個疑問是:益生菌的菌落數越多,就一定越好嗎?
其實不是這樣。根據國際益生菌與益生質科學協會 ISAPP 的說法,益生菌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臨床實證之上。也就是說,只要某個菌株經過臨床研究證明,在攝取一定數量之後能帶來健康效益,那麼這個數量就是它的「有效劑量」。一般來說,臨床上常見的攝取量大約是每天 十億到 百億個菌落數。所以重點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菌株的實證量。

再來,產品含的菌株種類越多,是否就比較好呢?
這也是很多人誤會的地方。ISAPP 其實也否認這種說法。有些研究顯示,單一菌株就能發揮不錯的效果;但也有研究指出,多菌株混合反而能有加乘作用。那麼結論是什麼?還是一樣──要以臨床實證為基準,而不是以「菌株數量」來判斷產品的好壞。

接著,很多品牌會強調自己有專利。聽起來很厲害,但這裡要特別提醒。益生菌本身是細菌,是大自然的產物,就像空氣一樣,本身是不能申請專利的。那麼專利是怎麼來的呢?主要有兩種情況:
第一,廠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特殊的條件或技術──例如發酵、濃縮、分離、乾燥的獨特方式,能讓產品更穩定,這就可以申請製程專利。
第二,如果產品本身經過臨床研究,證實它對某些健康問題有特定功效,那麼就可以申請用途專利。不過要注意,不同國家的專利規範會有所不同。

最後我們聊聊劑型。益生菌產品的劑型非常多樣,常見的像 0 號膠囊,大約 500 毫克,粉劑則通常在 1.5 到 3 公克左右。這些劑型宣稱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量,讓排便更順暢。但大家要小心,有沒有可能,有些產品其實是偷偷添加了緩瀉成分?這樣當然會讓你「很有感」,但卻不是益生菌真正的效果。更糟的是,這些成分可能會對消化道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在挑選的時候要特別留意。

#菌效勝過菌數堆
# 讓你拉的可能是 #緩瀉成份
# 你是想吃菌,還是 #為了保健

01/09/2025

談到「腦部退化」時,它不再只是冰冷的醫學名詞,而是真實生活中令人揪心的情感課題。好萊塢傳奇演員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正是一個鮮明例子。這位曾以鋼鐵般硬漢形象征服全球影迷的一代巨星,先被診斷出失語症,隨後病情惡化,最終確診為額顳葉型失智症。如今,他已「不記得自己是明星」,並因病情進展而逐漸失去語言與行走能力,令人無比惋惜。

🧠【腦部退化,不只是年齡問題】
大腦是我們思考、記憶與情緒的核心,但隨著時間推進,它也會面臨一連串挑戰。腦部退化並非單一原因造成,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織而成,例如:
🔹 神經發炎:慢性發炎會削弱神經細胞間的連結,破壞腦部網絡的穩定性。
🔹 氧化壓力:日積月累的自由基傷害,會侵蝕腦細胞的蛋白質與脂質。
🔹 能量工廠老化:粒線體功能逐漸下降,導致腦細胞能量不足。
🔹 血流不足:腦血管功能退化,使大腦氧氣與養分供應減少。
🔹 代謝異常:肥胖與血糖失衡,會透過發炎與壓力反應,加速腦部退化。

📈 科學研究指出,這些因素正是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根源。隨著全球老年人口激增,相關議題的影響只會愈加深遠。

🌟 如何為大腦打造防護網?
1️⃣ 均衡飲食
選擇天然食材,避免過度加工。蔬果、全穀、堅果、豆類、優質油脂與魚類,都是維持腦部活力的基石。這些食物富含植化素、抗氧化物與健康脂肪,有助於減少發炎與自由基帶來的傷害。

2️⃣ 生活方式管理
📌 規律運動:促進腦血流,並激發神經新生。
📌 良好睡眠:讓大腦在夜間進行自我修復。
📌 減壓與社交:穩定情緒,維持神經迴路的活性。
📌 間歇性或限時飲食:研究顯示有助於改善能量代謝與粒線體功能。

3️⃣ 腸腦連結
腸道菌相的平衡,會透過迷走神經與免疫系統影響大腦功能。當腸道健康失衡,可能引發發炎與氧化壓力,進而波及認知表現。飲食在此扮演關鍵角色——多樣化、富含纖維與天然植化素的飲食,不僅能護腸,更能護腦。

📌 總結
腦部退化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飲食 + 生活習慣 + 腸道健康」三大面向的調整,我們能降低風險並延緩惡化進程。

✨ 大腦健康,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天的選擇裡。照顧大腦不單是為了遠方的未來,更是為了現在與我們最珍視的人。

14/08/2025

今天來分享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

✅當腸道的「細菌派對」開錯地方
我們的腸道裡,本來就有上兆的好菌和壞菌,彼此保持微妙的平衡。大部分細菌應該住在大腸,幫助消化食物、合成營養,但如果這些細菌跑錯地方,在小腸開了「派對」,數量還爆表,就可能引發 SIBO(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為什麼會出現SIBO?
正常情況下,胃酸、酵素、腸道蠕動、免疫系統,還有小腸和大腸之間的「閘門」都會阻止細菌亂竄。但一旦這些防線出現漏洞(例如腸蠕動變慢、胃酸不足、免疫功能下降),細菌就可能移民到小腸並迅速繁殖。

✅SIBO 可能帶來的影響
1. 營養吸收出問題
•腸道被細菌「霸佔」後,食物養分先被它們吃掉,自己反而吸收不到。
•維生素 B12、D、鐵質、蛋白質等營養可能不足,導致疲勞、骨質疏鬆、免疫下降。
•細菌還會干擾膽汁酸,讓膽固醇升高、脂肪代謝出問題。

2. 引發慢性發炎
•細菌代謝產物(例如脂多醣 LPS)會滲入血液,引起全身炎症。
•可能影響心臟(增加血栓風險)、肝臟(加速脂肪肝惡化)、腎臟(加重腎功能下降),甚至讓皮膚發紅、長痘痘。

3. 影響大腦與情緒
•腸道和大腦有「腸腦軸」互通。菌群失衡會影響神經訊號,甚至影響記憶與情緒。
•和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焦慮、憂鬱等都有關聯。

🔬怎麼知道自己可能有 SIBO?雖然需要專業檢測才能判斷,但如果常常出現:腹脹、脹氣、 腹痛、拉肚子或便秘、不明原因的疲倦、體重下降或上升、皮膚問題、情緒低落,就可能需要留意 SIBO 的可能性。

💡 SIBO 不只是「腸胃問題」,而是一場可能影響全身健康的細菌入侵戰。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資料參考
Roszkowska et al. 2024,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 and Twelve Groups of Related Diseases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Biomedicines, 4, 17

08/08/2025

願歲月溫柔,讓爸爸永遠有力氣、有笑容。父親節快樂!

#莓適纖 #水流順暢 #流水旺旺

07/08/2025

🍒 莓適纖 是你爸的滋補強身補充包

別再以為蔓越莓只是女性的專利!
蔓越莓萃取物搭配多重功能性纖維,對男性健康也能發揮實力。
從日常代謝到熟齡節奏,莓適纖為你補上關鍵的一課。

🔹 基礎保健,不可輕忽
足量攝取膳食纖維,是健康的起點。
每包莓適纖含有約等於半顆花椰菜的纖維,
助你養菌續航、增加飽足感、維持順暢節奏,
是忙碌男性不可少的日常基本盤。

🔹 進階呵護,熟齡更有感
別讓久站久蹲成為你的日常,
順暢的節奏,是熟齡男人的默契與自信。
研究指出,每日補充36毫克 蔓越莓萃取原花青素(PACs),
持續兩個月,有助於維持水流節奏快又順。
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生活更多從容。

✅ 缺纖不補,身體吃苦
✅ 莓適纖到,舒適不鬧
✅ 莓適纖到,不再蹲靠

👉有需要這裡買 https://pse.is/7yrlr5
🔸沒有那個明星代言
🔸沒有所謂的健字號
🔸渴望喝了會拉的,這款不適合您

06/08/2025

在外食、久坐與忙碌的生活中,多數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往往低於建議標準。BERRYFIBER 精選洋車前子殼粉、葡甘露聚醣、菊糖、蔓越莓植萃及超級莓果植萃等優質成分,為日常打下健康維持的基礎。

✅ 缺纖不補,身體吃苦
✅ 莓適纖到,舒適不鬧

莓適纖 BerryFiber
超級莓果 X 多元纖維,打造清鬆日常

🍓 超級莓果|讓舒適不只是運氣
每包含67mg 原花青素(PACs),高於每日機能建議攝取量(36mg)。

🥦 多元纖維|半顆花椰菜的纖維力!
每包含纖量約等於半顆中型花椰菜的纖維量,幫助增加飽足感,使排便順暢。

🌱 養菌續航|菌叢生態不斷線
益生元發酵後產出短鏈脂肪酸,支持消化道及全身系統性保健。

❌ 良心配方|拒絕刺激性與風險性成分
良心是專業的底線,更是價值的起點!做得安心,才叫有價值。

☀️ 餐前喝|幫助順暢 × 帶來清鬆
• 機能性膳食纖維遇水膨脹,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排便順暢。
• 發酵後產出短鏈脂肪酸,幫助改變菌叢生態。

🌤 天天喝|增加飽足 × 帶來自在
• 增加飽足感,吃得少一點,花費少一點。
• 富含天然莓果植萃,幫助日常營養補給。

🌙 月月喝|滋補強身 × 帶來舒適
• 天然莓果成分,有助降火氣,讓日常更自在。
• 支持消化道健康,延伸至全身系統性保養。

✅ 每包含 67mg 原花青素 → 機能級保養,超越建議值
✅ 每包含 3.3g 膳食纖維 → 約等於半顆花椰菜的纖維力

👉有需要這裡買 https://pse.is/7yrlr5

🔸沒有明星代言
🔸沒有健字號
🔸渴望喝了會拉的,這款不適合您

推薦族群
• 外食族、生活忙碌、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者
• 想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者
• 希望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滋補強身者
• 關注日常營養補給、養顏美容、口氣芬芳者

22/07/2025

🌿【吃錯食物,真的會讓人更容易生氣嗎?】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社會事件頻傳,有不少人出現,容易動怒、相互輸贏,既要分高下也要決生死。

除了壓力和睡眠,飲食也在背後發揮著被低估的巨大影響。
某些飲食模式與特定的食物攝取量,真的和情緒易怒、衝動和攻擊性行為增加有關!
背後涉及複雜的生理、心理,以及腸道微生物群機制。

🍰 為什麼「吃錯食物」會讓你更暴躁?
情緒調節離不開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腸腦軸與免疫系統,而飲食會深刻影響它們。

總結最常被證實影響情緒與易怒的飲食模式與原因:
🍟 西式飲食模式(Western Dietary Pattern)
•富含甜點、紅肉、家禽、工業果汁、蜜餞、軟性飲料與甜食,蔬菜豆類攝取少。
•伊朗一項針對青少女的研究顯示,高度依從西式飲食與更高攻擊性分數正相關,且即使調整其他因素仍顯著。
•紅肉、加工肉類與軟性飲料的攝取,也與攻擊性及暴力行為有關,可能與糖分、咖啡因及飽和脂肪影響大腦功能有關。
•還可能降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水平,而 BDNF 是保護神經元免受壓力損傷的重要因子。

🍔 速食與垃圾食物
•速食攝取頻率與精神困擾、暴力行為、衝動顯著相關。
•反式脂肪攝取量高,與更高的憤怒和攻擊性有關。
•有研究指出:高水平的憤怒和衝動會增加速食攝取,速食又會反過來加重情緒問題,是一種雙向惡性循環。

🥩 高脂肪飲食
•高脂飲食(尤其是飽和脂肪)與「特質性憤怒」有正相關。
•長期高脂飲食會降低新陳代謝,增加敵意和易怒。
•與此相反,地中海飲食(多蔬果、橄欖油、全穀)被發現能降低憤怒與焦躁。

🔥 促炎飲食
•飲食炎症指數(DII)高的飲食模式,與憂鬱症狀與情緒失調的風險增加有關。
•高糖、高脂、高膽固醇與飽和脂肪易引起低度慢性發炎,干擾神經傳導物質代謝與情緒調節。

🧬 缺乏特定營養素
•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D、鋅、鎂、鐵、硒、EPA、DHA 等不足,都與情緒不穩、易怒與攻擊性風險增加有關。
•缺乏這些營養素會導致血清素合成不足,影響腦部發育與執行功能。

🔍 背後的科學機制
•炎症與氧化壓力:促炎飲食增加細胞因子釋放,導致血清素失衡與情緒失調。
•腸腦軸:不健康飲食改變腸道菌叢→增加腸漏→細菌毒素進入血液→全身性發炎→影響大腦情緒區域。
•衝動性行為:高糖高脂食物與衝動性相關,讓人在壓力下更難控制情緒。
就像高性能跑車需要乾淨的燃料,我們的大腦也需要高品質的營養,才能保持情緒穩定。

✅ 想要少發脾氣,飲食可以這樣做:
•少吃高糖、高脂、高加工速食
•多吃深海魚、堅果、全穀、蔬果,補充ω-3與B群
•維護腸道菌叢健康(發酵食品、膳食纖維)
•避免含反式脂肪的零食、速食

飲食不能代替情緒管理,但可能是情緒穩定的重要基石。💪

📚 參考文獻
1.Malekahmadi et al. (20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dolescent girl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rain and Behavior.
2.Meruelo et al. (2024). How Do Anger and Impulsivity Impact Fast-Food Consumption in Transitional Age Youth? AJPM Focus.
3.Jangra et al. (2023). Impact of diet on emotions of adults. Rabindra Bharati Journal of Philosophy.
4.Choy et al. (2023). Nutri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on.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5.Martin et al. (2018). The Brain–Gut–Microbiome Axis. Cell Mol Gastroenterol Hepatol.
6.Asgharzade et al. (2022). The Effect of Lower Dietary Fat and Higher Fruit Intakes on Reducing Aggressive Behaviors in Young Males. 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Food Security (JNFS).
7.Adjibade et al. (2017). The 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the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8.Hibbeln et al. (2001). Seafood consumption and homicide mortality. A cross-national ecological analysis. World Review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03/07/2025

膳食纖維對認知功能與失智風險的保護作用
主要透過「腸腦軸」(Gut-Brain Axis)這一複雜的生理網絡來實現。此軸線連結了腸道微生態、免疫系統與中樞神經,構成了維持神經健康的重要橋梁。

以下是膳食纖維參與認知調節與失智防護的幾項關鍵機轉:
1. 調節腸道菌群 Shaping Gut Microbiota
膳食纖維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但會在大腸中被腸道菌群發酵,進而形塑菌群的組成與多樣性。當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時,容易導致腸道菌叢失衡(dysbiosis),具體表現為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減少、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增加。前者對多醣類的代謝至關重要,後者則為脂多醣(LPS)是一種可誘發發炎的內毒素的主要來源。

2. 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並發揮系統性作用
纖維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短鏈脂肪酸(如乙酸、丙酸與丁酸),這些代謝物能:
•活化腸道上皮細胞與免疫細胞上的 G 蛋白偶聯受體(GPR41、GPR43)
•維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穩定菌叢
•抑制促發炎細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的表現

3. 維護腸道屏障完整性
缺乏膳食纖維會削弱腸道黏膜防線,包括黏液層變薄與緊密連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s)表現降低,進而提高腸道通透性(俗稱「腸漏症」)。這會使血中 LPS 濃度上升,刺激小膠質細胞microglia活化,引發神經發炎反應,造成突觸損傷與認知功能衰退。

4. 抑制神經發炎、保護突觸健康
纖維不足會促使海馬區小膠質細胞活化,並吞噬突觸結構,進而:
•損害突觸超微結構(如突觸間隙擴大、突觸後密度變薄)
•擾亂重要突觸蛋白(如 CaMKIId、GAP43、SV2C)的表現,這些改變亦常見於阿茲海默症病患的大腦中。此外,神經發炎過程中會上調酪氨酸磷酸酶 1B(PTP1B),進而干擾 CaMKII 活化與 Tau 蛋白磷酸化路徑,與神經退化進程密切相關。

5. 支持特定認知功能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纖飲食與更佳的執行功能表現呈正相關。例如在數字符號替換測驗(DSST)中,膳食纖維攝取量越高,得分通常越高,顯示其對處理速度、注意力與工作記憶具正向影響。

6. 降低失智風險
一項針對日本人群的前瞻性研究顯示,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纖維)攝取量與失能性失智症風險呈負相關。這種保護作用在無中風病史者中更為明顯,可能與可溶性纖維提升擬桿菌屬(Bacteroides species)豐度、促進丁酸產生、抑制老化相關神經發炎有關。

7. 腸道變化先於認知退化
研究指出,即使僅短期(如 7 天)攝取極低纖維飲食,也足以導致腸道菌群與黏液層的顯著變化,而認知功能的下降則隨後出現。這表明腸道失衡可能是神經退化的早期警訊。

總結:
膳食纖維不僅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營養素,更是守護大腦功能的重要角色。它透過穩定腸道菌叢、產生神經保護性的短鏈脂肪酸、加強腸道屏障、減少神經發炎與保護突觸結構,從多重面向改善認知表現並降低失智風險。
#高纖飲食,或許正是從腸道開始 #守護大腦的自然策略。

參考資料
# Prokopidis et al. (2022). *Dietary Fiber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35(8)  
# Shi et al. (2021). A fiber-deprived diet causes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hippocampal microglia-mediated synaptic loss through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Microbiome, 9(1),
# Yamagishi et al. (2022).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disabling dementia: the Circulatory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6, .  
# Zhang et al. (2022). Hypertension,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Data (2011–2014)].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06/2025

🎧 談HPA軸:壓力與健康的隱形連結

HPA軸(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是人體面對壓力時,維持內在平衡的重要調節系統。它就像我們的壓力管理中心,當身體感知到威脅,不論是情緒起伏、經濟壓力,還是飲食失衡、感染等外在因素,都會啟動這條軸線,調整生理反應。

如果用一座冰山來比喻健康,我們看到的疾病只是浮在水面上的部分,真正的問題,往往來自水面下長期的功能性失衡。HPA軸長期運作異常,可能會導致皮質醇分泌節律混亂,間接影響睡眠品質、情緒穩定與整體活力。

研究指出,腸道環境,會影響身體對壓力的調適能力,同時也牽動著其他重要荷爾蒙的穩定性,包括礦物皮質醇與性荷爾蒙。所以腸道環境保健,不只是顧腸胃,更可能是促進壓力適應與整體健康的重要一步。

#不怕慢,只怕你從不開始
#保健是日常不是急救
#千萬別太想快太少養
#腸不順壓力不會走
#纖維是你的耐壓後援
#保健策略重於產品
#全身都要顧保健品一倉庫

18/06/2025

人工智慧 AI 正在火熱改變世界,從語言翻譯、圖像生成、甚至醫療輔助,都已經有驚人的應用突破。那你有想過嗎?預防醫學與日常保健,能不能也借助 AI,變得更有效、更聰明?

答案是- 非常有可能! (如果無聊可以聽聽用AI做的語音檔)

如果我們把飲食營養的預防保健粗略分成三個層次:
1️⃣ 飲食均衡:不偏食,基本達標
2️⃣ 營養強化:補上常見缺口,如特定維生素或礦物質
3️⃣ 精準調理:根據個人狀況與目標,量身打造營養計畫

最基本的「飲食均衡」中,有一個最常被忽略、但又極為重要的關鍵,就是-膳食纖維的攝取。

今天,一起認識一個跟膳食纖維密切相關的物質。它聽起來有點像化學課才會出現的詞,但其實關係到你的腸道健康、代謝能力,甚至是情緒與大腦運作。

這個主角就是: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13/06/2025

今天有位老朋友跟我聊到一些他在吃的產品,其中一款是「益生菌果凍」。他貼了成分給我看,我稍微研究了一下,發現這類產品其實有些值得討論的地方。

首先,益生菌本身對熱很敏感,一般在超過40-50℃ 就可能死了,而果凍在製作過程中,常需要經過加熱與殺菌程序,益生菌不可能存活下去。所以「益生菌果凍」這個名稱,更像是一種行銷語言,好比益生菌洗髮乳等,滿滿的智商稅。

再者,這類產品多強調「排便順暢」,但實際上我看到它的配方裡添加了一些刺激性成分,例如番瀉葉或望江南等,屬於輕瀉劑性質,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自然排便能力下降。

當然,這類網紅品牌行銷做得很成功,產品也賣得很好,我完全尊重。但如果理解排便與腸保健的重要性,吃這類產品,實在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 小心這些「看似天然」的成分,其實是隱藏性瀉藥!
以下是一些常見被誤認為安全,但實際應避免出現在食品中的原料名稱:

❌ 番瀉葉(Senna)
最常見的刺激性緩瀉劑來源,內含番瀉苷(sennosides),過量或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腸黏膜受損、黑腸症,甚至與結腸神經功能減弱有關。

❌ 阿勃勒果實(Cassia fistula)/臘腸樹果
衛福部自 2021 年起明文禁止作為食品原料,因其內含的「羥基蒽類衍生物」被認為具有 DNA 毒性與潛在致癌風險。

❌ 望江南(Senna occidentalis)
屬阿勃勒科,含有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蒽醌等活性成分,作用與番瀉葉類似,且不在食品可用中藥名單內,仍有部分產品違法使用。

❌ 決明子(Senna obtusifolia)
含有天然蒽醌化合物,屬「第四類中藥材」,衛福部僅允許以茶包間接沖泡形式使用,不可直接食用或作為食品成分。

❌ 蘆薈素、大黃素(Aloe-emodin / Emodin)
來源多來自中藥大黃與蘆薈,為典型的羥基蒽類成分,具基因毒性風險,不可作為食品原料添加。

🧠 你該知道的真相
這類成分不是日常食品該有的東西
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警告:含羥基蒽類衍生物成分具致癌風險
最可怕的是:消費者把這些產品當保健品天天吃!

📌 後記:
「天然」不代表「無害」,「順暢」不應靠藥來添。
保健不能貪快,應打造腸道健康,而不是偷偷「藥」你排便!

Address

南屯區水安街33號2F
Taichung
408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Telephone

+886422557555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成岳生醫 職人保健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成岳生醫 職人保健: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成岳生醫 | 職人保健》

成岳生醫 投入醫學檢驗及營養品領域 二十多年,積極推廣功能性醫學的概念,疾病是果-生理功能失衡是因,而生理活動的核心在腸道,包含-消化/吸收/免疫/代謝/排除等,因此我們是專注於推廣腸保健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