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9/2025
有人留言說,看我發文跟實際與我互動,我對家長說的話語實際落差很大,很失望…
對我不用失望,有可能是我的話語、我的言論讓你產生錯誤期待…
我是一個真性情的人,說話做事始終如一。
我不喜歡追逐理想教育的思維,喜歡務實的角度探討孩子,該讚美就讚美,該要求的時候就要要求。
我更致力於早期療育,因為時間不等人,我不想錯過孩子黃金時間,也不喜歡看見家長難過的淚水,所以我努力鑽研適合孩子的療育策略與技巧,就是希望孩子能更好。
我不敢說我的技巧是最好的,但對孩子一定是有效的;我不能說我的策略是最有效的,但對孩子一定會有幫助。
平常愛跟家長嘮叨療育是家長的責任,就是因為孩子看太多,給予家長的建議看似直接,實際上刀子口豆腐心,就是不希望孩子走太多冤枉路。
看似怕麻煩,但對於家長的困擾與提問,又會積極想辦法幫忙找出適合孩子的療育策略。
尤其遇到特殊孩子更是如此,我能幫忙、能相挺,一定盡全力,也會一直鼓勵家長、支持家長。
但是有兩種家長我很~難~挺下去,說話自然就會比較直接、不中聽!
第一種,孩子有狀況,家長看似有處理,實際上錯誤教養一堆,只想聽同溫層建議,一直默許、縱容、合理自家孩子的不當行為,然後又希望他人要無止境包容,這時我就會覺得憑什麼!?
第二種,孩子一直有狀況,但家長不願面對,也不處理,一直等到孩子問題越來越多,造成別人傷害時,才到醫院拿張診斷證明當作保護傘,要求其他人要體諒你家孩子。這樣的行為看似合理,實際上對從小積極上治療課的家長情何以堪?憑什麼我們努力經營的特殊需求孩子要因為你的不作為,要一起被迫承受、背負難搞的標籤!一直被污名化!
我不是聖人,我只是一名平凡人。
對於早期療育,我有自己的堅持、執著與夢想。
但也請不要對我期待太高,更不要對我情緒勒索,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