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25
照顧呼吸器小朋友,是一段需要「耐心」與「關愛」慢慢堆疊出來的旅程。
第一次走進病房時,我常看到孩子用大大的眼睛看著我,有時害怕、有時害羞,有時甚至生著小小的氣。
那一瞬間我總會在心裡對他們說:沒關係,我會等你,你慢慢來。
在我們的世界裡,呼吸器的聲音是規律的,但對孩子來說,那是陌生、吵鬧、甚至有點可怕的機器。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必須和機器連在一起,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跑跳。每一次我們靠近他們、為他們調整呼吸器、抽痰、拍痰,這些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一場「不知道會不會痛」的小冒險。他們皺眉、縮手、瞪眼睛,那些反應不是不合作,而是他們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告訴我們:「我也會害怕。」
我記得有個小朋友,每次看到我戴著手套走過去,都會立刻把頭鑽進棉被裡,只露出一雙小手抓著被角。爸爸站在旁邊,有些心疼又無力地說:「他其實很乖,只是……他怕。」我拍拍爸爸的肩膀說:「那是因為他把勇氣都拿去呼吸了。」爸爸聽到這句話,紅了眼眶。
照顧呼吸器的孩子,真正辛苦的其實是整個家庭。爸爸媽媽總是在邊學邊擔心之間搖擺,一邊想把每個步驟記牢、一邊又害怕自己做不好。看著孩子小小的身體被管線牽住,他們的心總是揪得更緊。他們會問我:「他會不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他什麼時候才能脫離呼吸器?」「會不會痛?會不會難受?」
而我每一次都很慎重地回答,因為我知道,這些問題不只是疑問,而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待、愛與希望的重量。他們期待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自由地呼吸、奔跑、喝奶、笑出聲。他們的期待,有時藏在擔憂裡,有時藏在堅強裡,有時藏在疲憊卻依然溫柔的眼神裡。
在這些日子裡,我常覺得自己不只是呼吸治療師,更像是陪伴著一家人一起學習「慢慢變勇敢」的導遊。
孩子會從害怕到願意讓我碰,從生氣到願意讓我牽手,從羞怯到願意對我笑一下。父母也會從手忙腳亂到能自信地調整面罩,從不安到能在孩子熟睡時輕聲對他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這些成長都不是一天的事,而是一次次深呼吸、一點點耐心、一句句溫柔積累起來的。
也許我們無法立刻拿掉所有的管線,也無法消除孩子所有的不舒服,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在每一次治療裡給他們肯定、在每一次害怕裡給他們擁抱、在每一次努力裡給他們掌聲。因為每個呼吸器小朋友,都是在用他們的方式,一步一步努力地活著。
而最後我想說的是:照顧呼吸器孩子的這條路,雖然長,也雖然累,但孩子的每一次平穩呼吸、每一次勇敢配合、每一次微笑,都會成為你心中最亮的燈。能陪著他們走一段,是一份辛苦、也是一份祝福。希望讀到這裡的你,也能在某個瞬間發現,孩子不只在學習勇敢,你也是。
#但也是我們呼吸治療師的日常
#慧安用心請妳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