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25
台灣天氣又悶又熱,很多人一運動、出門曬太陽,脖子、胸口或腰線就開始冒出一顆顆刺刺癢癢的小疹子。🥲🥲🥲
你知道怎麼區分汗疹跟過敏嗎?
☀️ 皮膚科天地:藉由一篇篇平易又專業的短文,讓大家更了解皮膚的狀況。
🐶 流汗後身上爬滿一粒粒小紅疹?多半是「汗疹」,不是過敏
(文/膚悅心診所皮膚科顧問 劉承翰院長)
(文/膚悅心診所院長 王沛昌)
台灣天氣又悶又熱,很多人一運動、出門曬太陽,脖子、胸口或腰線就開始冒出一顆顆刺刺癢癢的小疹子。許多人第一反應是「我是不是過敏了?」,但這很可能是「汗疹」(miliaria)在作怪,又稱痱子、熱痱。
什麼是汗疹?為什麼會長?
汗疹的成因與「汗腺被堵住」有關:當天氣炎熱、環境濕黏,或衣服太悶不透氣時,汗管像排水口一樣被暫時堵住,汗水往皮膚裡「倒灌」,刺激皮膚形成小疹子。常見分布在頸背、胸前、腋下或腰際等容易出汗又摩擦的地方。看起來像紅點、砂紙般的小丘疹,有些患者會說「洗完澡更癢」。
⛱️汗疹 vs 過敏,怎麼分?醫師教你一眼辨識
汗疹和過敏兩者雖然都會紅、會癢,但特徵其實差異很大,只要掌握幾個重點,就能快速區分。首先,汗疹的外觀通常是密集的小紅點,摸起來有一點粗粗的、像砂紙一樣。它多半出現在「容易流汗與摩擦的地方」,例如頸部、胸前、背部、腋下或皮膚摺痕。症狀往往是「越熱越癢」,當身體散熱、沖涼或吹冷氣後,反而會比較舒服,這是汗疹最典型的表現。
相反地,過敏造成的蕁麻疹或接觸性皮膚炎,外觀多為「一塊一塊浮起的腫疹」,有明顯的輪廓,甚至會在不同部位移來移去。蕁麻疹通常是突然冒出、突然消失;接觸性皮膚炎則常與特定物質有關,例如新換的乳液、香皂、金屬飾品或清潔劑。而過敏不會因為吹冷氣就改善那麼明顯,也比較不會長在「固定會悶熱的區域」。
⛱️三招關鍵:「降溫、乾爽、少摩擦」,減少「癢紅」不斷
⚕ 讓環境涼一點
盡量通風遮陽,可開冷氣或待在通風處,洗澡水溫涼一些,減少使用肥皂、沐浴乳等刺激,等澡後把皮膚徹底擦乾,記得小力一點,越大力皮膚會抵抗就會越不舒服。戶外活動盡量改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在外流汗要用純水濕紙巾把汗認真輕柔擦掉。
⚕ 換裝有技巧:
選擇寬鬆、吸濕排汗或棉質衣物,流汗後馬上擦掉汗換一套;睡覺時使用輕薄寢具,避免汗液長時間悶在皮膚上,長期臥床的病人更要細心照顧。
⚕皮膚照護要清爽
擦清爽型保濕乳液可減少刺癢,避免厚重乳霜或油膏長時間塗在摺疊、摩擦區(例如腋下、股間、乳房皺摺處)和臉上,以免「越保濕越悶壞」,可適時用氧化鋅或爽身粉。
❣ 不可抓-如果真的癢得受不了,切記不可用力抓,可用冰敷或拍打的方式緩解癢。
⛱️可以短期使用低效外用類固醇(例如 hydrocortisone 1% 或mometasone 每日 2次,3–5 天)。
⛱️戶外工作或運動時,也別忘了「分段補水+找陰影」。熱指數高時,調整運動強度,衣服濕了就換,可每兩小時就用乾淨毛巾擦拭,讓汗水有路可以順利排走。
🦋 溫馨提醒
給皮膚一點空氣和陰影,讓汗水有出口,汗疹多半就會自己乖乖退場了,如果幾天後還是沒有改善,可以來膚悅心診所接受近一步檢查。
#膚悅心診所 關心您的身心健康
#身心科 #皮膚科 #汗疹 #過敏 #劉承翰醫師 #王沛昌醫師
圖片來源:https://careplusv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