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24
和家診所吳和益醫師精彩的演講!(也是本院主治醫師)。
以下為講座重點文章提供有興趣民眾參考!(文字很多,營養很多,慎入)>>>>>
世界衛生組織已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造成健康危害及生活品質下降。透過案例分享,讓大家了解過重與肥胖的評估與定義,例如身體質量指數(BMI)量測:正常體重為18.5 kg/m2≦BMI<24 kg/m2,24 kg/m2≦BMI<27 kg/m2為過重,BMI≧27 kg/m2為肥胖。腹部肥胖的標準為男性腰圍≧90公分及女性腰圍≧80公分。身體體脂率若男性>25%、女性>30%亦屬於肥胖。進而介紹目前台灣約每2人就有1人體重過重或肥胖且逐年攀升;相關合併症方面,說明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更分享吃的不對、動的不夠、長期生理或心理的壓力,舒壓不足、睡得不好、內分泌失衡、特定藥物及遺傳等因素導致過重及肥胖。研究證實,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
透過活動,提醒民眾體重管理是長期戰,養成習慣最重要,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找出最適合個人的方式,將之設定為習慣,視之為日常,才能不復胖。不要怕麻煩、因為一定比以後看病吃藥划算。提供七個方法給需要減重的民眾:周知親朋好友自己的計劃,尋求支持及相挺,增加行動的強度、飲食的調整、運動的輔助、藥物的調理、外科手術、中醫介入。針對生活型態、飲食控制及運動指導方面,醫師建議每天「量體重」、「健康吃」、「動的夠」並做紀錄。一、戒除含糖飲料、酒精、零食宵夜,二、少吃加工食品,多吃原形食物且細嚼慢嚥,三、三餐定時且定量(哈佛餐盤),四、進食順序:餐前喝500毫升開水,先吃餐盤中的蛋白質(豆、魚、蛋、肉)及纖維質(蔬菜),最後在吃澱粉(麵或飯),五、每天熱量攝取:女性≧1,200大卡,男性≧1,500大卡。合併每週達2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量,可增顯減重的效果。有氧運動及無氧運動都要訓練,蛋白質的補充要足夠(每天需求量約體重的公克數,例如體重70公斤每天就需要70公克),達到「增肌減脂」的理想。
當以正確方法減重成功後,不僅可以改善慢性疾病增進健康狀況,也會因減重成果而有自我成就感及帶來新生活,提升健康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