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中醫

本末中醫 求本審末 ~治病求本 診病審末~

本院所有文章貫穿中西的寫法或有爭議,但均本著衛教為目的,絕無任何聳動、宣傳、廣告之意;
並懇請就近找合適中醫診治,才能更加符合中醫治急調慢時細微調整之道。

本院詳細看診時間表如下(本院已於112/05/10重新開業)

◎早診(09:00~12:30):每週三、五 
◎午診(16:00~18:00):每週二三四五 
◎晚診(18:30~21:00):每週二三四五
◎週末診(09:00~14:00):每週六、單週週日
 
1.木院一律採限額預掛制
預掛未滿之名額即轉為現場號
預掛若滿額且無人退掛則無現場號

2.請於小姐告知的時間前完成報到
若未於告知時間前完成報到者視同過號
過號一律順延到當診最後一號
將不中途回頭安插看診
以免妨礙未遲到之患者權益
若擔心無法在告知時間前報到者請另約時間
莫因趕著前來而造成危險或因此為難掛號小姐

【聲明】未於他處張貼診所相關資料 
    敬請以此處資料為準

21/07/2025

不經意地
又到了三伏貼的時期

一直以來我都不做三伏
因此會詢問的人愈來愈少
前陣子再被小病人的家長問起
才又想起這個大議題

#以下直接說明供參考

1. 三伏也要辨證
不是任何人都適用
適應證型如果相反
會造成莫大傷害

2. 陰在內 陽之守也
陽在外 陰之使也
陰陽相倚相使
必要厚積薄發

3. 三伏穴位不同
可以處理不同病症
但相同病症必然有不同證型
一定要是合乎的適應證型才能做三伏

僅用此文簡單提醒三伏大原則
不想長篇大論
就不多做解釋
至於其餘三伏細節無須我多述

#其實重點就是要請中醫師判斷是否適合

19/07/2025

很多人對於更年期都有種莫名的恐懼
或許是打從內心裡覺得
更年期等於老了
不只是身體的老化讓人擔憂
更多的或許對年華逐漸消逝的無力感

其實
更年期是一個正常過程
就像青春期是一個正常過程
無可避免
只能面對也必須面對
恐懼並不能延緩它的到來

面對正常更年期的到來
要想的不是怎麼樣讓它延後
而是如何平順度過

至於跟隨著更年期之後的衰老
如何人老心不老
如何身老卻健康
才是年紀漸長的最大課題

這是一個心態上很大的課題
卻是誰也閃避不了

16/07/2025

🍀來函詢問

SC於 2025年6月29日 14:32 寫道:

醫師您好,最近身邊不少家長都在討論讓小朋友吃轉骨方,想請教您: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大約是什麼時候開始比較適合使用轉骨方呢?

另外也想請問,像轉骨這類調理,是不是建議經由醫師診斷評估後再依個人體質開方會比較理想?還是一般中藥行販售的現成轉骨方也可以考慮使用呢?

感謝您撥空指導!

🌈延伸說明

近來
問轉骨問成長
還有提早發育的狀況
特別多
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話題
因此決定在線上延伸說明

先看看古書裡對青春期的看法與標準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
也就是說
女子二七十四歲開始月事
男子二八十六歲開始遺精
是古書裡的時間標準

通常再往前算2年
會開始出現第二性徵
也就是
女生從12歲起
男生從14歲起
開始有第二性徵
是比較合乎生理的時間
但這種時間當然不會每個人都剛剛好
所以前後加減個半年
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

#以上以虛歲論

不過
最近有遇到還不到9歲就開始發育
也遇到10歲初就來月經
我都不禁跟家長感慨
這麼早
小朋友的身心都還沒有發展好啊!

#現代案例都講實歲

這時候要做的是什麼?
壓下發育試圖延後?
趕緊轉骨爭取發育?
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選擇

如果要壓後
是早一點開始比較好?
還是月經或遺精真的太早了再開始?
這就當然要早一點開始才好
我的臨床經驗上
甚至遇有五六歲小患者就須要開始幫忙壓下

而巿售的轉骨方(其實古籍未有轉骨一說)
是以促進成長發育為目標
因此不宜過早使用
否則容易使生長板過早癒合
若真要使用
放在初經或初遺之後再用
幫助最後的衝刺時間就好

不過轉骨方實在百家爭鳴
並不是一定的方子或劑量
也不可能適用於每一個人
因此找中醫依個別差異幫忙開立處方比較穩妥

以上
供大家參考

15/07/2025

從上文的留言裡
看到了很多的誤解
特別是以為秋葵不好

還是同樣的話
任何東西都有它的特性
問題只是適不適合自己

所以
秋葵養胃陰就是它的本性之一
對於胃陰不足的人
它便是良藥便有助益
但對於胃陽不足的人
它便是負擔便是防礙
並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
只有適合不適合

其他食物亦然

因此
聽到喝茶抗氧化
聽到咖啡對心臟好
聽到洋蔥水治咳
聽到白木耳養肺
聽到烤橘子止咳
聽到某藥飲增加免疫力
⋯⋯⋯⋯
若能在執行之前
多加一層考慮
先問問自己
各式各樣的食療或小偏方
真的合適自己(或某病人)嗎?
真的適用於各種狀況嗎?
如果無法得到肯定的答案
或許
就不會再盲目地跟從這些方法

14/07/2025

宿有胃疾的患者
近日再發脹氣

問診過程中
突然自己說吃了大量食用秋葵

我說不妥
不適合妳
就繼續處理手上的病歷紀錄
(看診過程還必須完成合乎規定的病歷紀錄)

過了一會兒
患者大概是見我沒有說明
便直接問
「我聽說秋葵養胃
為什麼我胃不好卻不能吃呢?」

老話一句
任何東西都有它的好處
問題是適不適合自己

很多東西都顧胃
但顧的是胃的什麼?
什麼時候適用?
至少這些要弄清楚
才能判斷是不是適合自己
而不是拿自己的身體去嘗試
試對了很開心
萬一試錯了呢?
試錯了如果只是沒效
倒也罷了
如果偏偏試反了呢?
那就是讓身體往更糟的方向走

像在這裡
患者的胃疾是陽虛
而秋葵的養胃是滋陰
把胃陰養多了(陰實)
便是加重胃陽的負擔
本來胃陽就已經不足(陽虛)
陰一多更耗陽
胃陽就顯得更加不足了~
(當天講得比較簡單)

患者聽完之後
沉默了幾秒
說道
難怪吃了秋葵
胃反而更不舒服

物無好壞
唯適與否
即便當下身體尚未反應不適
但長期或大量食用的藥或食
還是要順應體質才好

13/07/2025

續上文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喜喝茶
只吃白肉

焦慮患者
大量喝茶
幾乎以茶代水

以上
茶真正刷掉的是油脂
而這些油脂含有成分
用以
每日細胞大量汰舊換新時製造新細胞
製造抗發炎的自體類固醇
製造抗壓穩定情緒的相關荷爾蒙
製造性荷爾蒙
⋯⋯等等

上文說刷掉滋潤物質只是一種口語說明
實際上是刷掉了油脂後
身體製造新細胞的能力下降
難以供應身體修復
在皮膚上就可能呈現乾燥狀況
長期下來
還可能影響情緒、精神、免疫、血管⋯⋯等
雖然絕多數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
卻往往在身體不平衡的狀態時
加重了不平衡的變數

連寫兩篇文章並不是反茶反咖啡
每一項天然食物(甚至藥物)都有它自身的作用
只是未必都適合自己
並且要斟酌食用的時機
甚至是如何與其他食物搭配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適量」
酌量使用 怡情養性
大量使用 小心弊害

至於每個人的「適量」為何?
因人因時因地因情境而異
無法一併概論
但常人若久久一次(如一個月1-2次)並且喝喝味道就好
身體多半是可以承受的

#常人即體質中庸不偏頗之人
#確定自己是常人嗎?

12/07/2025

🍀臨床小案例

皮膚乾裂
喝茶更嚴重
喝咖啡就變好

🌈後語

先說結論
其實各有缺點

茶會刷掉滋潤身體的物質
所以乾裂變嚴重

咖啡借身體的預備能量出來
讓身體表相變好
最常聽到的是
精神變好 排便變好 ⋯⋯
在這裡則是
皮膚變好
可是長期預支身體能量
遲早會掏空身體

患者直觀地問
掏空後會怎麼樣嗎?

這種表相再好實則虧空的現象
就像不斷挖大樓地底下的沙土
用來加蓋地層上的大樓
看似愈蓋愈高雄偉壯觀
實際上到最後必然是危如累卵頃刻可倒
因此套在身體上會怎麼樣呢?
答案應該不言而喻了

近來發現不少人不知道週末診特別是單週的週日診重貼一次看診時刻表以供參考
12/07/2025

近來發現不少人不知道週末診
特別是單週的週日診

重貼一次看診時刻表以供參考

07/07/2025

中南部一夜狂風暴雨
大家家裡是否都平安?

風雨之後
濕氣驟增之外
暑氣也會大增
又悶又濕的氣候
讓人難以忍受

適度使用空調
用一點點冷氣
又能消暑又能除濕
如同冬天用一點點暖氣一樣
主要就是別讓身體承受過熱或過冷的刺激
但應注意室内室外溫差不要太大
才不至於造成身體調節不良

或者覺得自己不怕熱
明明悶熱得滿身大汗
還硬是不吹冷氣甚至不吹風扇
或者使用風扇
吹來的風卻仍然是熱風而難解熱氣
這些行為
跟明明天氣寒冷
卻說自己不怕冷
還硬要穿短袖短褲
一樣的枉顧自己身體健康

每個人對冷熱的感受當然有所不同
過於極端的怕冷怕熱
多數人會有所警覺這樣不正常
可是卻鮮少有人警覺
過於極端的不怕冷不怕熱
同樣地不正常

總之
特不怕冷與特不怕熱
背後代表的往往分別是極度怕熱與極度怕冷
都是屬於不正常的身體反應

至於多數人界於中間
順應天氣之時
善用空調善用科技
反而能讓身體免受過熱過冷的傷害
並不是件壞事

但還是要注意那個「度」
室內室外溫差不超過5度
使用冷氣避悶熱但不貪涼爽
最好還是可以輕出薄汗
使用暖氣避寒冷但不過溫熱
最好還能感覺微涼需要穿薄長袖薄長褲
這樣既順應氣候該有之勢
又避免氣候過度之害

說這麼多
但可千萬別把自己培養成溫室裏的花朵
只能在恒溫裡生活了

06/07/2025

近日初診

自小鼻過敏
眼睛癢 鼻子癢 打噴嚏 流鼻涕 鼻塞
長大到加拿大念書
就不會發作
念完書回來就業
又開始發作

這是一個又濕又燥的情形

濕跟燥不是相反的嗎?
怎麼會又濕又燥?

濕是不正常的水份堆積 也就是廢水太多
燥是身體缺水缺津缺陰液 也就是太過乾燥
所以濕跟燥確實是相反的

不過濕跟燥有可能同時出現
敞若身體運化水分的功能下降
運化不了的水分堆積形成了濕
運化不了的水分到不了該去的地方就形成了燥

以上
在颱風天幾乎被取消光預約的看診日裡
得空隨筆寫寫

#並非所有過敏都是此機轉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05/07/2025

Address

Tainan
701

Opening Hours

Tuesday 16:00 - 18:00
18:30 - 21:00
Wednesday 09:00 - 12:00
16:00 - 21:00
Thursday 16:00 - 18:00
18:30 - 21:00
Friday 09:00 - 12:00
16: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4:00
Sunday 09:00 - 14:00

Telephone

+8866238641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本末中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本末中醫:

Share

Category

本院簡介

  本院所有文章貫穿中西的寫法或有爭議,但均本著衛教為目的,提供大家參考不同觀念,絕無任何聳動、宣傳、廣告之意,請看不習慣者無須勉強讀閱或爭論,一切隨緣來去即可;並懇請對中醫有需求者,儘量就近找合適中醫診治,才能更加符合中醫治急調慢時時細微調整之道。

本院詳細看診時間表如下 (Dr.陳自108/10/01起受理早診初診3人,午晚診暫不受理初診)

◎早診(09:00~11:50):109/06/08起每診限30人 (Dr.鍾自108/05/30起受理初診4人)    週一二三五雙診   週四   Dr.鍾   雙週週日 雙診(自109/07起每診限35人)

◎午診(16:00~17:50):109/06/08起每診限16人(Dr.鍾自108/05/30起受理初診2人)     週一二四五雙診   週三   休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