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2025
【🚴♂️騎單車傷膝蓋】
( 風在前,無懼;膝在前,恐懼 )
文:李柏融—物理治療所 / 所長
--
除卻交通問題之外,台灣是一個很適合用單車探索的國家,山海之間相隔不遠,可以在一天之內感受到山景和海景不同的壯麗。台灣單車運動相當盛行,許多城市也有Youbike公共單車可以讓民眾短距離移動,相對的,單車相關的運動傷害也就變得越來越常見。
--
單車運動因同時具備低衝擊、高效率的特點,成為許多人喜愛的運動方式,但膝蓋傷害仍是單車騎士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膝蓋作為承受人體大部分重量並負責複雜運動的關節,在單車運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單車騎行是一種典型的循環運動模式,主要涉及下肢的連續動作,其中膝蓋是下肢動作鏈中重要的樞紐關節。膝蓋在踩踏過程中主要不斷的屈曲與伸展,並受股四頭肌、腿後肌群(膕繩肌)、髂脛束及其他軟組織的協調控制。尤其是上卡鞋的單車初學者,不會有效使用腿後肌群,導致膝蓋前側負擔無法有效被分擔,進而引起疼痛。
--
根據Kautz等人的研究,在單車踩踏循環中,膝蓋關節彎曲角度一般介於60°至110°之間,膝蓋的活動範圍較寬,而理想的踩踏軌跡會看起來像是「畫圓」的動作,因此動作分為「下踩」以及「上拉」兩部分。這要求股四頭肌必須持續產生力量以推動踏板,而膕繩肌則同時提供協調與穩定,維持膝蓋的正常軌跡。
--
研究發現,約55%的單車運動傷害集中在膝蓋部位,其中髕股關節疼痛症候群是最常見的病症。另一篇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膝蓋傷害在業餘與專業騎士中分布廣泛,多為慢性過度使用而非急性外傷。更有研究利用肌電圖(EMG)分析指出,膝蓋疼痛患者在騎行時股四頭肌活動異常,表明肌肉參與模式失衡可能是傷害機制之一。
--
此外,膝蓋的橫向與旋轉穩定性也非常重要,依靠韌帶與其他周圍結構的支持,這也是穿卡鞋的好處,因為卡鞋可以將腳板位置固定,讓膝蓋位置不要引起太多橫向動作,但相對的,卡鞋位置的調整、扣片的角度以及尺寸的挑選就非常重要,這部份將來有機會再深入探討。
--
(如插圖) 踩踏的過程中,是由許多不同的肌群負責,
各個踩踏階段對應的肌群為:
◆ 12點到3點(推壓):由臀大肌主導推壓的動作。
◆ 3點到6點(下踩):由股四頭肌主導下踩動作,末段會誘發更多蹠屈動作,所以誘發更多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尤其在接近6點鐘下死點位置會更多!
◆ 6點到9點(後拉):利用大腿後側肌群做出些微向後屈膝動作,接著做出腳板背屈動作。
◆ 9點到12點(上提):做出更多屈膝和屈髖動作,將踏板向上拉,所以啟動更多大腿後側肌群以及前側的髖屈肌。
--
根據文獻期刊整理的資料中發現,單車運動中常見的傷害原因有下列幾種,看看各位單車愛好者中了幾項:
1. 騎乘姿勢不正確以及錯誤的單車設定(Bike Fitting): 不正確的座墊高度、前後位置或把手調整均直接影響膝蓋的力學負擔。過高的座墊會導致膝蓋在伸展過度時承受過大壓力,而座墊過低則會增加膝蓋屈曲角度及張力,均可能引發膝蓋痛。座墊稍微前後位置偏移,也會造成膝蓋軌跡偏移,引起髕骨軟骨過度磨損。
--
2. 踩踏技巧以及肌肉不平衡: 不良踩踏技巧如用力不均或單側用力過重,會增加膝蓋負擔。此外,股四頭肌與腘繩肌肌力失衡或柔軟度不夠,導致膝關節穩定性下降,容易受傷。
3. 過度訓練以及恢復不足,長時間連續騎行、高強度訓練卻未充分休息,致使膝蓋軟組織無法修復,出現腱鞘炎、髕骨軟骨損傷等病理狀況。
--
4. 裝備因素: 不合適的踩踏系統(如曲柄太短)、不合適的輪組設定(如使用高框板輪去爬山路)或不合適的車衣車褲,都可能長期累積膝關節負擔,造成損傷。
//////////
🚴♂️~身體不適就找康柏~🚴♂️
本所提供最完善的身體評估與治療
為您長期的身體健康把關。
本所為全自費物理治療所
為保障治療品質,門診採預約制
官方LINE預約:
https://lin.ee/uFqyLv3
--
🕑門診時間
週一 ~ 週五:
09:00-12:00、14:00-17:00、18:00-21:30
週六:
09:00-12:00、14:00-18:00
週日、國定假日:全日休診
--
🏥地址:704臺南市北區臨安路二段7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