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2021
關於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
「我不吃中藥,我的西醫師不准我吃中藥。」
62歲的陳小姐(化名)到我診間來欲解決兩年前腰椎融合手術後長期以來的疼痛和不適感。
「西醫師會這麼提醒妳一定是因為服用中藥後妳的免疫指數惡化對吧?」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是阿,因為之前中醫開人參給我吃,結果造成我的免疫指數飆升。」患者娓娓道來,並表示自己患病以來曾多次嘗試中醫治療但都沒有好的療效,因此被西醫師嚴重警告。
患者望之兩眼無神疲憊隱含驚慌,顯然服用安眠藥已有一段時間,脈診雙側俱沉且弱,觸診雙掌心燥熱,但指尖冰涼,尺膚熱。舌診顏色鮮紅,腹部叩診及觸診按壓,都顯示有熱象。
以中醫角度來說,寒熱夾雜在每個人身上再正常不過,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用藥當然也得寒熱並行。綜合中醫傷寒六經、臟腑、經絡、三焦、衛氣營血辨證,便可分辨出邪氣卡在哪個層次。中藥聰明之處就在於能有層次性的去處理卡在人體的邪氣,並能同時有層次的去滋養各個臟腑,若寒熱上有所偏頗,必不能將邪除盡。
以西醫方面來看,自體免疫疾病本就是一個全身性發炎的反應,而發炎在中醫看來就是熱象,中醫所謂脈沉、脈弱或許能顯示患者整體生理機能偏弱,但這並不代表就是「寒」,何以能將身體其他部位表現的熱象予以忽略呢?往這類患者身上砸高麗人參可想而知會是怎樣的後果,熱上加熱、燥上加燥,免疫指數和西醫師的火氣飆升是可預見的事情。
診間裡衛教患者正確的觀念,中醫不是不能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只是在診斷用藥上須審慎斟酌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