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25
                                            ⭐️孩子的自我認同,是在被看見的每一秒”長出來的”
孩子問你:「媽媽/爸爸,你看我嗎?」
有時只是一句話
卻是他對自己價值的試探
「我值得被注意嗎?」
「我存在重要嗎?」
人類學家 Erikson 提到
孩子正在努力找到答案:「我是誰?」
而這個答案不是自己關起門冥想得來
而是從「你怎麼看我」開始學的
因為要時時提醒自己,我會印出來一些我喜歡的quotes貼在書房牆面:
📌 John Bowlby (依附理論之父)
「孩子敢離開你去探索世界,是因為他知道回頭看時,你還在那裡。」
📌 Mary Ainsworth(安全依附概念建立者)
「每一次被回應的經驗,都在告訴孩子:我的情緒有意義,我值得被理解。」 (重點在每一次)
📌 Daniel J. Siegel(The Whole-Brain Child 作者)
「當孩子感受到連結,大腦就會建立起他對自己與他人的信任地圖。」
___
🎈父母能做的,很簡單(但需要察覺)
✔ 抬起頭
✔ 對上眼
✔ 回應他
即使只有短短幾秒
一個抬頭的眼神
一個「我看到你了」的微笑
都在幫孩子編織他的自我認同
那些被接住的瞬間
會在他心裡化成一句話👇
🥇我值得。
___
💎孩子從你的眼神中長出勇氣,從你的回應裡長出自己。🌳
———
📖 參考
這些做法是依據「早期親子關係/安全依附」與「自我認同發展」之間的連結基礎如下:
 • 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依附互動,會形成孩子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信念。
 • 這些信念深化為「我有價值」「我被理解」「我可以被愛」等自我認同的基石。
 •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即時回應、情緒敏感、參與感,都是促進這一路徑的重要因素。
 #自我認同  #孩子需要被看見  #安全依附
 #高品質陪伴  #情緒安全感  #心理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