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8/2025
「願眾生幸福」
लोकाः समस्ताः सुखिनो भवन्तु
Lokāḥ Samastāḥ Sukhino Bhavantu
這是我們每堂課收尾梵唱的最後一句頌詞。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可幸福是什麼?我們長著朝著外面的兩隻眼、兩隻耳、一張嘴,最容易的傾向就是向外尋找,例如容貌、銀行帳號裡的數字——一個尊重認同的眼神——可惜這些外在事物總是在變化,滿意的時效短的嚇人,當我們把自我認同投射在這些無常的事物上,獲得幸福幾乎不允許鬆懈。
所以當我的老師教我靜默、靜坐時,我後來懂了,這是把外在的變因降到最少,試著看看另一邊如何。
就像宋代那位瑜伽老師說的:「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練習向內看,我們就能發現,喔,童話故事說的沒錯,確實大家都一樣,追求幸福,不喜歡受苦。因此當有人的行為自私到令人難以想像時,我們慢慢可以理解,他們只是往外看太久了,只看見彼此的差異,誤把外面的事物當成自己。
我很幸運,在我困惑還不算太久的時候,就有人指引我,練習其實不是追求誰的方法更對、學生比較多、誰解讀經文更準確,或誰能做到更高階的禪定。
持續練習,或許只是為了在這不斷變化的外在景色中,時時提醒自己向內看,別忘了大家都是一樣的——慈悲心的發芽處。然後將這個訊息傳遞給下一個人,哪怕教了一輩子瑜伽,只有一個人接收到訊息也就夠了,或應該說,如果有一個人能接收到訊息,就是我這輩子的幸運!
身為一個瑜伽練習和教學者,至少對目前的我而言,靜坐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進修。
(圖片是Yoga Nidra的身體掃瞄練習,出自於喜馬拉雅學派Swima Rama的著作《Enlightenment without god》。)Pin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