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1/2025
❗️別讓病痛變成心病❗️
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裡,發現很多人的身體開始變得很敏感,只要一丁點痠痛出現就開始焦慮,開始覺得自己生病了,甚至覺得自己沒救了...
這件事情我覺得很不合理,所以請讓我分享一些大家可參考看看的思考內容吧!
------------------正文----------------------
🖖 #停止用疼痛來判斷自己好不好
疼痛,痠痛等是身體的反應及症狀,我們應去思考是不是有什麼情況造成這樣的感受。
比如說,我昨天去爬山今天很酸痛,這個叫合理現象,請好好讓身體休息。
比如說,我最近在放假,但全身都很僵硬無法喘息,這叫不合理現象,請找專業人士。
不再用疼痛痠痛來判斷自己,會對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所以這邊提供幾個方向讓大家思考
👉 #合理或不合理
有原因就有結果,我昨天太晚睡,今天起來沒精神,這個叫合理狀況。
我每天都很早睡,但起來都沒精神,這叫不合理現象。
就跟肌肉身體反應一樣,使用過度,當然就會疲勞,但在現代社會每天都還要使用很多,所以當然就會爆炸,回維持在一個很差的平衡裡面。
-
👉 #日常生活挑戰
每天的日常生活挑戰,需要考量身體的體力、以及修復的能力。
工作、活動、遊樂、各種行為其實對身體都是消耗,應該把這些也算進去
假設這個人一千可以走1000步,但休息後只能回復800步,那等於每天負200步。
那如果連續五天都這樣,那身體就會爆炸。
所以應該感受看看自己的狀況,除了體力之外,還有修復能力,就包含到作息、飲食等問題需要考量了。
-
👉 #灰色地帶
身體不會只有健康跟受傷兩個狀態,還有很多狀態都在中間的範圍,要受傷不受傷,要健康不健康的。
大部分的人其實都在灰色地帶裡徘徊,因為每天的工作、身體使用等。
所以接受我們的身體有時候好有時候壞,理解自己的狀態會讓心理更健康。
#不建議要求自已要100分健康 這樣只會讓自己更有心理上問題。
-
👉 #沒有找對方向
身體緊繃,痠痛都是一個反應,在呈現我們身體發生什麼事情。
所以如果只以這樣的角度判斷身體問題,那很可能就是治標不治本。
循環不好的人,全身都會痠痛,如果都做肌肉處理,當然就好的慢。
神經有問題的人,肌肉就會有問題,如果只處理肌肉,就好不了。
所以我其他文章有分享很多這類型的概念,歡迎去看看~
-
👉 #找對專業人士
那現在台灣的身體工作者類型非常多,各科別醫師、各科別治療師、推拿師、按摩師、民俗療法、各類型教練、運動相關專業、靈性相關專業、身心靈相關專業、信仰相關專業等等等,所以要找對方向又是適合自己的真的不那麼容易。
但白面書生我會好好地去瞭解各專業的特質,給予有需要的人一些建議,
你真的有問題,也不知道怎麼辦或不知道問誰,歡迎來跟我聊聊,我能給建議就會給建議~~
-
總結,身體很奧妙,很多東西也都慢慢出現,新的策略也一直出來,
網路的普及會讓大家很容易卡在一個小世界裡
期待大家記得,身體不是只有肌肉筋膜神經骨頭
還有很多系統的影響
多討論,多思考,多看看世界之大
就會發現新世界了~
祝大家 #蛇年快樂~~~~~
#我支持找對方向大於直接治療
#2025新年文章
#新年快樂
#蛇麼都成真
#蛇體健康
#蛇麼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