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安醫師

鄭先安醫師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鄭先安醫師, Doctor, Taipei.

由西方醫學、神經醫學、東方醫學、與能量醫療,看到「人類大腦心念的活動」是身體各種疾病背後很重要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回復身體健康的重要關鍵。陸續分享「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女性心療法」等書 (天下文化出版社),致力推動「心念醫學」(Mind Medicine)。我們這趟生命旅程裡各種「關係的課題」、『心』安定的學習與成長、「身體」疾病的修復/健康的維護三者習習相關。

問:我因家人腦部出血,手術後併發肺炎,住於加護病房、呼吸病房,意識雖然有慢慢恢復,一邊手腳比較弱。心情比較低落,很難活在當下,以往照顧家人十年的自律神經失調,心情焦慮,又起現行,心力弱,小事也覺得困難,醫師能否建議如何找回平靜?答:無法活在...
11/07/2025

問:我因家人腦部出血,手術後併發肺炎,住於加護病房、呼吸病房,意識雖然有慢慢恢復,一邊手腳比較弱。心情比較低落,很難活在當下,以往照顧家人十年的自律神經失調,心情焦慮,又起現行,心力弱,小事也覺得困難,醫師能否建議如何找回平靜?

答:無法活在當下,是因為「進入了大腦的想法與許多的生命故事裡」,這些故事牽動了我們許多留存在身體裡的沈重能量與反應,帶來更多的焦慮、壓力、擔心與害怕。事實上,進入大腦的「想法」世界,當我們一直對「未來」想像時,我們就會不斷地升起「擔心與害怕」。人類的大腦對未來猜測的所有可能性都只是「想像」,事實上,我們連明天會如何,都無法預測!

每個人都必然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離開這趟生命的旅程,但,我們可以把握的是,「在這當下」我能夠做什麼,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所有的生命。事實上,我們認為已經不在的生命,在能量場域裡,並沒有消失,一直都在。

每當我們遇到一個讓我們擔心、焦慮、或是有壓力的情境,我們都會連結過去許多的經歷、經驗、或是生命故事。這些經歷的事件連結的、累積在身體裡的情緒也會重新浮現出來。

我們可以做的第一步是先「把自己安定下來」,再帶著我們的愛「祝福」我們在乎的人。「安定的心」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連結我們在乎的家人,我們的「愛」也會更容易傳送「祝福」給我們在乎的人,形成更大的支持能量。

對於我們在乎的家人,我們可以好好與主治醫師討論、找到身為家人的我們能夠接受的最好的方法。但,每個急性重症都會有一個病程需要經歷,神經科醫師與重症病房醫師會盡最大力量幫助病人度過這重症的病程。而身為家人的我們,並沒有能力去改變我們家人的疾病病程。我們能夠做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這段急重症期間,每天「帶著愛祝福他/她」平安、順利度過這段時間。

腦部的急性損傷,多數會持續2-3週左右,之後會慢慢進入修復期。即使中間遇到併發症,度過併發症的期間後,也會進入穩定與修復的過程。插管固然是很不舒服的過程,但這是目前重症病房救治不得已維持呼吸的處置,當生命徵象、呼吸能力穩定後是可以脫離解除的。

如果學習過「把自己安定下來」的方法,可以試著用學習過的方法幫忙自己安定下來。如有學習正念減壓、禪修、內觀等也都是很好的可以幫自己安定的方法。臨床看診與自己的領悟經驗裡,轉念、觀想、轉移注意力、呼吸調控法等都會有一定的效果,但「跳脫想法迴路」、進入「覺」與「鬆」的練習會是幫助「心安定」最快、最容易持續的方法,也是重新「與身體連結、修復身體」很重要的基礎。請參考所附的「抒壓、心安定的方法」圖示、與之前分享的臉書文章、「心念自愈力」、「逆轉慢性病」等書 (天下文化出版)。

祝福您、也祝福重病中的家人 🙏

問:我曾經讀到一個許、鄭醫師提過的觀念,大概是講「我們討厭的別人,其實反映了我們討厭的自己,因為我們不允許自己擁有某個點,我們才會討厭別人有的那個點,因此我們要學著去接受自己擁有的、也是我們在別人身上發覺到的,我們討厭的那些點,這麼一來我們...
25/06/2025

問:我曾經讀到一個許、鄭醫師提過的觀念,大概是講「我們討厭的別人,其實反映了我們討厭的自己,因為我們不允許自己擁有某個點,我們才會討厭別人有的那個點,因此我們要學著去接受自己擁有的、也是我們在別人身上發覺到的,我們討厭的那些點,這麼一來我們才能夠做到愛自己」

我對這一個觀念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假如說我討厭的別人身上的某些點,是比如說別人做的性侵、暴力等等行為,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也應該去接受自己可能有的那些面貌嗎?我們是否也不應該對這些行為感到厭惡呢?

答:我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我們「喜歡的、討厭的」、「應該如何如何」都來自我們「大腦裡面的資料」,這些資料都是學習來的,都來自我們從小成長過程由周遭環境的人、或是經歷過的事,放進我們腦裡面的資料。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台好用的高級電腦,所有我們在意的、開心的、難過的、不能接受的,都會存入我們的大腦。我們的生命旅程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大腦裡面本來是沒有「對、錯、好、不好、喜歡、或是討厭」的觀念或資料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這些資料會從周遭人的教導、或是自己的體驗、經歷、學習,逐漸形塑我們的認知、喜好、與各方面的看法。這些學習來的資料就是我們「大腦」用來與環境互動、認知、判斷的根據、或是基礎資料。當我們遇到「好的、喜歡的」人事物,我們會傾向靠近、或是接受,身體也比較放鬆;但如果我們遇到所謂的「不好的、或是討厭的」,我們身體就會緊繃起來、會想避開來。

當我們的「想法、觀念」停留在二分法則的好與壞時,我們都會想要「避開」、或是「無法認同、接受」我們認為不好的言語或行爲,也會把有這些言語或行為的人「歸類為」好的、或是不好的人。「我們討厭的別人,其實反映了我們討厭的自己」,是一種比喻,可以看作是一種提醒自己我們有二分法的分別,我們「討厭、或無法接受」別人的「不好」的行為反應,多數情況下,我們也會「討厭、或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好」、或「不夠好」的行為反應。「好」與「不好」是比較之下區分的兩個類別,是我們大腦裡的詮釋,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會有不同的詮釋。而對事情或物品本身而言,並沒有好或不好。暴力、性侵、霸凌都是不當的行為,而不當行為的背後都會有行為者自己需要學習的生命功課。

在我們生命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學習「覺察」、「接受」、「不抗拒」自己的有討厭、不喜歡的想法,「了解」這些想法來自我們大腦裡存放的生命歷程的學習資料。我們可以常常練習回到「當下的覺」、不困在想法裡,更可以學習帶著「感恩」、「愛」、與「祝福」的心傳遞給其他在生命課題學習的生命。
當我們能夠「全然的接受當下的自己」,了解「好的、不好的」、「喜歡的、討厭的」、「應該如何如何」都是來自我們成長過程生命的學習,全然接受自己有這些想法、不批判自己,沒有「不愛自己」,就不需要「愛自己」。

註、「當下的覺」:請參考前面的分享文 (1月1日)。

近期看了一本很特別的中文書,書名是「正念解憂的佛貓」。        剛收到出版社推薦的這本書時,我就看了章節名稱與部分內容。章節分成三個部分,Part 1, Part 2, Part 3。前兩個部分是故事性的陳述書中主角「瑪雅」。故事的主...
24/05/2025

近期看了一本很特別的中文書,書名是「正念解憂的佛貓」。

剛收到出版社推薦的這本書時,我就看了章節名稱與部分內容。章節分成三個部分,Part 1, Part 2, Part 3。前兩個部分是故事性的陳述書中主角「瑪雅」。故事的主人瑪雅是一隻貓,本來是養尊處優、錦衣玉食、生活在豪宅裡。有一天這豪宅的主人過世了,牠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被迫走出豪宅求生。之後,接連遇見了不同心性的團體、與許多不同環境的際遇,有溫馨的、有恐懼的、害怕的、也有讓牠心性成長的過程 ...,直到遇見老畫家尤根。尤根救了受傷的瑪雅,與瑪雅逐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關係。在彼此的相處與相互學習中,老畫家尤根從瑪雅身上看到了瑪雅的蛻變,變得安定、從容、與自在。

作者用很細膩的、擬人化的筆觸描述主角瑪雅的每個生命故事的感受、挫折、帶著各種情緒的起伏、以及心的轉折與成長。剛開始看的時候,許多的場景與心境的轉折描述讓我在忙碌時停頓了一陣子。待較有時間時,我再次拿起來好好閱讀。讀完前兩個部分後,看到 Part 3. 佛貓的教誨的內容,發現書中描述的正念、靜心、讓心安定的方法與我在診間幫助病人、引導進入心安定的方式有很多的雷同。當然也看到了本書的作者,兩位德國人,修行、修心的見地。對於有趣的書名,很想更深入了解作者原本的用詞表達文字,也請出版社提供了書名與章節的德國原文。

蠻推薦給對修心、靜心、心安定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們! 家裡有學齡青少年、如果喜歡故事閱讀的也很適合!相信許多讀者都可以從作者生動的文筆中,學習到安定心的方法、與體驗到生命的智慧與成長。祝福大家~

註、「正念解憂的佛貓」方言文化出版社出版,德文版書名的英文原意是:The Secret of the Buddha Cat: One quiet paws to inner freedom and deep contentment.

對於自己、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我們深刻相信的、認為應該如何如何... 的觀念,都是「學習來的」。有了對錯好壞的二元對立觀念時,對於自己或是他人的一個行為表現,就可能會讓我們把自己、或是各種人事物「貼上標籤」、歸類為「好」、「壞」,帶來久久不能...
01/01/2025

對於自己、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我們深刻相信的、認為應該如何如何... 的觀念,都是「學習來的」。有了對錯好壞的二元對立觀念時,對於自己或是他人的一個行為表現,就可能會讓我們把自己、或是各種人事物「貼上標籤」、歸類為「好」、「壞」,帶來久久不能釋懷的自責、內疚!記得要學習把過去的種種、深刻的創傷、記憶,應該如何如何... 的「想法」、「信念」當作「參考」資料就好!

在診間,常常帶給看診的人建立一個基本認知、基本觀念,區別什麼是「想法」、什麼是「當下的覺知」。基本上,除了「當下的覺知」之外,任何的念頭、想法都是進入了「想法的腦部迴路」,在「過去」、與「未來」裡。

最容易入門的「當下覺知」能力的提升是在「行住坐臥」中練習「動」當中的「感覺」。例如:抬起手的「覺」、手慢慢放下的「覺」、腳抬起的「覺」、腳放下的「覺」、腳踩地的「覺」。坐在椅子上身體的「覺」、躺在床上身體的「覺」... 等。「每日練習15分鐘」練習把「心回到身體的覺知」。在覺境裡,我在這裡、『當下的覺知裡』,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畢竟「過去已經不存在」、「未來是大腦的想像」!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祝福大家 2025年 平安、順心、如意~ 🙏

人類有強大的「腦」,功能就像一台高階的電腦,時時刻刻紀錄著我們的成長學習過程與許多的生命故事。多數人成長的過程會進入「腦」的控制模式,整天在想法的世界裡,想過去種種的事 ... 、擔心未來會如何 ...。帶給我們「心」不安定的正是「腦」運作...
01/11/2024

人類有強大的「腦」,功能就像一台高階的電腦,時時刻刻紀錄著我們的成長學習過程與許多的生命故事。多數人成長的過程會進入「腦」的控制模式,整天在想法的世界裡,想過去種種的事 ... 、擔心未來會如何 ...。帶給我們「心」不安定的正是「腦」運作模式裡的各種「想法」。

學習如何不困在「想法」裡、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是身體疾病的修復都是很重要的!本講座將著重在如何靜心、如何培養日常生活中覺察的能力等。

我們將於12月22日週日早上在微風南山舉辦公益演講分享,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參與。

花蓮是我在台灣的第二個故鄉,雖然三年多前移居台北,但對花蓮還是有著深深的情感。今年四月的大地震,花蓮受災嚴重,隨即又遭強颱「凱米」肆虐,在大地的搖擺中驚魂未定,卻逢風雨連夜,讓身為療癒之鄉的花蓮元氣大傷,遊客因此卻步,觀光產業跌到谷底,許多...
22/10/2024

花蓮是我在台灣的第二個故鄉,雖然三年多前移居台北,但對花蓮還是有著深深的情感。今年四月的大地震,花蓮受災嚴重,隨即又遭強颱「凱米」肆虐,在大地的搖擺中驚魂未定,卻逢風雨連夜,讓身為療癒之鄉的花蓮元氣大傷,遊客因此卻步,觀光產業跌到谷底,許多店家支撐不住,陸續退場。

因此我跟<寶平安>的負責人CD討論,決定辦一場三天兩夜的【花蓮療癒之旅】,結合山海景色、人文風情、在地美食,客製獨特體驗,我和鄭先安醫師會對應現場團員的能量場,進行獨特的小團體工作坊。

誠摯的邀請您與我們同行,一起以行動支持花蓮,來到台灣的後花園,癒療疲憊緊繃的身心靈,也療癒傷痕累累卻溫柔依舊的洄瀾,以及在這裡勤懇生活,努力回復元氣的居民。

詳情請參考: t.ly/odXWJ

很久沒有開新的能量工作坊了,過去也有不少人問過是否有更進階的能量測試工作坊呢?因此我們要來開進階能量測試 II (全新的課程)了 :)很多人會寫訊息問我:「XX食品或保養品適合我嗎」?「我適合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或是「戴XX能量產品適合我...
17/10/2024

很久沒有開新的能量工作坊了,過去也有不少人問過是否有更進階的能量測試工作坊呢?因此我們要來開進階能量測試 II (全新的課程)了 :)

很多人會寫訊息問我:「XX食品或保養品適合我嗎」?「我適合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或是「戴XX能量產品適合我嗎」?「能量測試」是一種很好用的工具,在操作及學習上並不困難,是每個人都能上手的方法,舉凡從測試食物或日常用品是否適合自己,到身體機能運作是否流暢,皆能經由正確的「能量測試」方法得到回答。

雖然能量測試在實際操作上並不困難,但其中還是有許多執行上的關鍵需要了解,否則胡亂測試根本無法準確。這工作坊將帶領大家學習「能量測試」,告訴您如何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照顧自己、身邊的人以及家人。

初階課程:在這個工作坊裡,會教大家如何幫他人測試食物能量或常帶的飾品是否適合自己。也會教導大家當對方無法被測試時(例如昏迷、年紀太輕、雙手受傷等)如何用替代者來測試能量。

進階能量測試 II 說明:進階能量測試 II 課程內容包括 顏色能量的測試方法以及其他首次於本系列課程的能量測試方法。透過顏色能量測試,您可以找到提升自身平衡與和諧的顏色看看自己適合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什麼顏色可以提升不同臟腑的能量? 常吃的保健品是否適合自己? 如果適合的話,應該服用多少劑量才最合適?

之前能量測試進階班I的內容包括一款自我測試能量的方式以及測試經絡/五行的能量,因此進階能量測試 II 與 I 是不一樣的課程,如果您對能量感興趣,歡迎之前上過 進階課程 I 的朋友們繼續報名學習。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kGoSPZss1GAMFfmWA

數十年前我剛開始對自然療法產生興趣時,第一個認識的就是Dr. Andrew Thomas Weil Andrew Weil, M.D.。 當時他在亞利桑那大學設立了整合醫療中心(是全美國第一家這樣的中心)。威爾醫師在哈佛大學獲得生物學、醫學...
13/10/2024

數十年前我剛開始對自然療法產生興趣時,第一個認識的就是Dr. Andrew Thomas Weil Andrew Weil, M.D.。 當時他在亞利桑那大學設立了整合醫療中心(是全美國第一家這樣的中心)。威爾醫師在哈佛大學獲得生物學、醫學雙學位後,畢生致力於建立結合傳統醫學與替代醫學方面的整合醫學研究領域。因為他在替代醫學領域無遠弗屆的影響力,過去曾於1997年與2005年二度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

今年9月初我和鄭醫師應邀去他們的整合醫療中心給了一場演講,分享我們的臨床經驗和諸多從西醫的角度會認為是神奇的個案。

威爾醫師對我們在做的療癒深感興趣,當下就開始著手找人翻譯我們的書,希望能夠在美國出版。我們也很開心,因為過去曾有不少人詢問過我們的書是否有英文版可以看,但一直沒有機緣出版。

網路上有不少威爾醫師的演講,他也有許多關於替代醫學的著作,例如自癒力-痊癒之鑰在自己(Spontaneous Healing)、八週讓你恢復健康活力(8 Weeks to Optimum Health)、老得很健康(Healthy Aging)等書。

以下分享一場他前幾天的演講 https://youtu.be/WSTP3Ue1F-M ,他在這場演講也數次提到我和鄭醫師在做的療癒和成果(雖然他提到的少數細節跟我們的分享有些點不一樣,畢竟人的記憶力跟事實常會有所差異),但我們很期待能夠把心念自癒力的概念分享給更多的人。也希望日後有機會邀請威爾醫師來台給大家一場健康的講座。

Donna Eden (唐納伊頓)是我最喜愛的老師之一,這次特別來美國參加她的能量年會。今天有學員問:如果長期打靜脈針(有些化療、血液治療、長期捐血等都需要打靜脈針),造成靜脈的疤痕,靜脈血管變得狹窄硬化很難使用,這樣可以如何改善呢?老師回...
09/09/2024

Donna Eden (唐納伊頓)是我最喜愛的老師之一,這次特別來美國參加她的能量年會。今天有學員問:如果長期打靜脈針(有些化療、血液治療、長期捐血等都需要打靜脈針),造成靜脈的疤痕,靜脈血管變得狹窄硬化很難使用,這樣可以如何改善呢?

老師回答:可以在這條硬化的靜脈上專注的畫♾️(無限符號)去改變能量(得要做一段時間),來幫助血管慢慢的修復。 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喔!

唐納老師的先生David今年出了一本新書,叫Tapping,這次回去會幫忙找出版社來出版這本療癒書,敬請大家期待喔!

面對發展遲緩、自閉傾向、或過動的孩子,家人能怎麼做呢?這是我們在馬來西亞演講Q&A時回答一位提問者的提問。
05/08/2024

面對發展遲緩、自閉傾向、或過動的孩子,家人能怎麼做呢?這是我們在馬來西亞演講Q&A時回答一位提問者的提問。

觀眾提問:孫女7歲了,有發展遲緩、自閉的傾向跟ADHD,跟同學之間沒有溝通,能怎麼做?-------------------------------------《女性心療法》許瑞云、鄭先安醫師首部女性疾病專書 #女性心療法 #心念自癒力 #逆轉慢性病 #許瑞云醫師 #鄭...

親愛的美加朋友們,演講的訊息出來了,歡迎報名參加,期待相見!以下是我們在北加的兩場活動分享2024/09/01 北加演講分享主題:心念自癒力 - 如何平衡、穩定我們的心和免疫力,遠離疾病。《時間》:  9/1/2024 (星期日) 10:0...
01/08/2024

親愛的美加朋友們,演講的訊息出來了,歡迎報名參加,期待相見!以下是我們在北加的兩場活動分享

2024/09/01 北加演講分享
主題:心念自癒力 - 如何平衡、穩定我們的心和免疫力,遠離疾病。
《時間》: 9/1/2024 (星期日) 10:00 AM - 12:00 PM
《地點》: 慈濟北加州分會 2355 Oakland Road, San Jose CA 95131
免費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a6HVkIqQTuhwv7vOwTnLsZA85u-bRQ_rZBEohMu4na0I04w/viewform

2024/08/31:焦慮、恐慌、自律神經失調、失眠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協助大家調整身心能量,也會教導大家善用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讓大家在平時就能自我調節,改善焦慮、恐慌、及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達到身心愈來愈平衡、放鬆的健康狀態。
工作坊日期:8/31,9:30-16:00
《上課地點》 Los Cerritos Community Center
3377 Alder Ave, Fremont, CA 94536
工作坊細節及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BXHN3EqmoJ2Xix1EA

每個人在面對各種壓力時,腦袋瓜都會有許多的想法升起。如果有挫折感時,更常常會自責自己不夠努力、不夠盡力。這些想法、念頭,都來自我們過去的學習、留存在大腦內的資料。適度的要求自己是我們我前努力的動力,但是,自責、或是過度的要求自己,反而會讓自...
28/07/2024

每個人在面對各種壓力時,腦袋瓜都會有許多的想法升起。如果有挫折感時,更常常會自責自己不夠努力、不夠盡力。這些想法、念頭,都來自我們過去的學習、留存在大腦內的資料。適度的要求自己是我們我前努力的動力,但是,自責、或是過度的要求自己,反而會讓自己困在懊悔、挫敗的想法裡!

問:剛進入新的領域工作,挫敗感很大、總會自責自己沒有做到完美。我投注在這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心力
邊上班邊找時間上課,學習專業知識。可是,往往一句話就會讓心裡覺得我自己不夠盡力、做的不如我意。
也許自己過分要求自己了,反而讓自己不夠完美。

答: 每個人生命的學習,短短數十載。我們有強大的腦帶來思考的能力,但是,我們也常常給我們的想法困住了。

我們生命旅程每個階段的當下,都會是「最好的自己」!但是,沒有所謂的「完美」這個東西,因為生命的學習沒有100分、所有的能力也不會有100分。既然沒有所謂的完美,當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不完美。事實是,我們都會有「進步的空間」!就像從現在看過去的自己、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自己,就可以看到自己過去的不足。

我們都要學習「肯定自己」,現在的自己已經夠好、夠棒了!我們只要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一步一步努力學習,我們都可以「越來越好」!

「別人的一句話,讓我覺得我不夠盡力?」我們可以把這句話還給那個人,但是謝謝他(她)讓我知道我可以再練習、再學習,我一定會越來越好~

在動物界,我們人類的腦特別強大、特別會「想」。但是,「壓力」都是來自「腦袋的想法」,也可以說,我們的『心』一直「住」在腦袋瓜的想法迴路裡,反覆的在過去的生命故事、與未來的想法裡時,我們被我們的想法給困住了。例如:擔心自己做不到、自責自己不夠好、能力不足、害怕未來如何如何... ,每個想法、念頭都帶給自己好大、好大的壓力...!

在面臨壓力時,我們都可以練習把心拉回到「身體當下的覺受」,幫助我們脫離「腦的想法迴路」:
「吸飽一口氣、慢慢吐氣,感受呼吸、感受身體、放鬆自己」~。
當又進入想法裡了,就再練習幾次「回到身體的覺受」的方法。
這些練習,可以參考我們的書「心念自癒力」,裡面有需多的練習。

能夠的話,每日練習在身體各種活動中的覺察能力,例如:每個呼吸的「覺」、走路中手臂擺動與腳踩地的「覺」、吃飯過程中飯菜在口中的「覺」、在每個坐、臥、躺當下的「覺」。基礎的『覺』,來自神經系統電流能量在身體各部位的傳導、流動、與連結。經常的練習,「覺」會帶來身體各部位的能量連結與能量流動、身體也會形成穩定的能量場,更容易覺察念頭的浮動、也更不容易被腦袋瓜的想法帶入故事的迴路裡。

佛陀在2500年前就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生就是一趟學習與成長的旅程,感恩這趟生命旅程每個當下的體驗,接受身體「當下的覺受」、動動身體、放鬆身體,我們無法替代別人的生命功課,但是,我們都可以學習「安住」在每個當下的體驗 ~ 我們更可以帶著愛祝福自己、祝福所有我們在乎的人、事、物~ 🙏

Address

Taipei
1048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鄭先安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鄭先安醫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