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9/2025
秋季養生:從天地人到五臟五味
──在領航者跨業交流協會的一場分享
這週三,我受邀到桃園,和一群台灣中堅企業家們交流。主題是秋季養生。雖然談的是中醫,但其實我更希望帶出一種「天地人相參」的整體觀,讓大家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養生。
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中醫的時間觀
我們常聽到「養秋就是養肺」。可是中醫的肺,不只是胸腔裡的兩片呼吸臟,它代表的是秋天的氣、下降的氣。
古人說:
• 天有五運:春、夏、長夏、秋、冬,是時間的流轉。
• 地有五味:大地孕育出當令的滋味。夏天的芒果是熱的,冬天的橘子是涼的,因為果實凝結了當季的時氣。
• 人有五臟:不只是器官,而是時間在身體裡的體現。
所以,當我們說「養肺」,其實就是順應秋天的氣,學會收斂。
處暑與白露:陽氣的歸處
現今的秋天,在處暑到白露之間。
• 「處」有回歸之意,處暑,就是暑氣歸去,陽氣漸漸潛藏到地下。
• 白露,若把一年比作一天,處暑像黃昏。當太陽要落下,空氣中殘存的熱氣,遇到地面冷卻的花瓣與草木,凝結成露。這就是「白露」的來源。
這個現象,對應到人體,就是肺的功能。古人說肺像「冷凝器」,能降溫,能把散失的水分重新收回來。沒有肺的收斂,就像天空破了一個洞,地面的水蒸氣全都跑掉,永遠回不來。
秋季常見的病與失衡
既然肺主收斂,那秋天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發散過度,收不回來。
• 咳嗽、氣喘
• 流汗不止,小便不收
• 皮膚發疹、發炎
這些都是「該收斂卻收不回來」的徵象。
五味與秋天的養生
中醫的五味,辛、鹹、甘、酸、苦,也與四時相應。肺對應的是酸味。
• 在處暑、白露到秋分前後,適合甘酸為主,佐以鹹。
• 秋分之後,則適合甘酸為主,佐以苦。
這樣的飲食搭配,正好呼應秋天的氣機,幫助我們收斂、養肺。
演講後的感觸
這一群企業家們,多半是資深哥哥姐姐的年紀,卻保持著極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家的積極和踴躍程度,遠超過我的想像。
也難怪他們能成為台灣中小企業的中流砥柱。這份活力與熱情,讓我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