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御醫講透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鍼還中醫診所
內科醫師『蕭家駒中西醫師』
特聘為內科駐診醫師蕭醫師。 蕭御醫講透中醫-和你輕鬆聊中醫
https://pse.is/42ubxh

秋季養生:從天地人到五臟五味──在領航者跨業交流協會的一場分享這週三,我受邀到桃園,和一群台灣中堅企業家們交流。主題是秋季養生。雖然談的是中醫,但其實我更希望帶出一種「天地人相參」的整體觀,讓大家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養生。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07/09/2025

秋季養生:從天地人到五臟五味
──在領航者跨業交流協會的一場分享

這週三,我受邀到桃園,和一群台灣中堅企業家們交流。主題是秋季養生。雖然談的是中醫,但其實我更希望帶出一種「天地人相參」的整體觀,讓大家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養生。

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中醫的時間觀

我們常聽到「養秋就是養肺」。可是中醫的肺,不只是胸腔裡的兩片呼吸臟,它代表的是秋天的氣、下降的氣。

古人說:
• 天有五運:春、夏、長夏、秋、冬,是時間的流轉。
• 地有五味:大地孕育出當令的滋味。夏天的芒果是熱的,冬天的橘子是涼的,因為果實凝結了當季的時氣。
• 人有五臟:不只是器官,而是時間在身體裡的體現。

所以,當我們說「養肺」,其實就是順應秋天的氣,學會收斂。

處暑與白露:陽氣的歸處

現今的秋天,在處暑到白露之間。
• 「處」有回歸之意,處暑,就是暑氣歸去,陽氣漸漸潛藏到地下。
• 白露,若把一年比作一天,處暑像黃昏。當太陽要落下,空氣中殘存的熱氣,遇到地面冷卻的花瓣與草木,凝結成露。這就是「白露」的來源。

這個現象,對應到人體,就是肺的功能。古人說肺像「冷凝器」,能降溫,能把散失的水分重新收回來。沒有肺的收斂,就像天空破了一個洞,地面的水蒸氣全都跑掉,永遠回不來。

秋季常見的病與失衡

既然肺主收斂,那秋天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發散過度,收不回來。

• 咳嗽、氣喘
• 流汗不止,小便不收
• 皮膚發疹、發炎

這些都是「該收斂卻收不回來」的徵象。

五味與秋天的養生

中醫的五味,辛、鹹、甘、酸、苦,也與四時相應。肺對應的是酸味。

• 在處暑、白露到秋分前後,適合甘酸為主,佐以鹹。
• 秋分之後,則適合甘酸為主,佐以苦。

這樣的飲食搭配,正好呼應秋天的氣機,幫助我們收斂、養肺。

演講後的感觸

這一群企業家們,多半是資深哥哥姐姐的年紀,卻保持著極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家的積極和踴躍程度,遠超過我的想像。

也難怪他們能成為台灣中小企業的中流砥柱。這份活力與熱情,讓我深深敬佩。

05/09/2025

#中醫 #甲狀腺結節 #胸部纖維囊腫 #子宮肌瘤 #蕭御醫講透中醫

04/09/2025

#中醫 #嘴破 #蕭御醫講透中醫

少,但是更好。——三針一小方,頭脹胸悶瞬間消散今天原本是沒有門診的日子,我只是進診所開會。一進門,就看到我的助理臉色發脹,坐立難安。她皺著眉對我說:「蕭醫師,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月經來,整個頭快炸掉,胸口又悶,整個人都在冒火,好煩、好不舒服...
31/08/2025

少,但是更好。
——三針一小方,頭脹胸悶瞬間消散

今天原本是沒有門診的日子,我只是進診所開會。
一進門,就看到我的助理臉色發脹,坐立難安。

她皺著眉對我說:
「蕭醫師,我真的快受不了了……
月經來,整個頭快炸掉,胸口又悶,
整個人都在冒火,好煩、好不舒服!」

她的語氣裡充滿煩躁。

把脈的一刻

我伸手替她把脈。最明顯的,
是她的左尺脈——浮弦、有力,比右尺大上許多。
仔細一比,左寸、左關、左尺,全都比右邊大了一級。

我心裡立刻有了畫面:
這就是命門火外洩。

命門本該像電廠一樣,安穩地供應能量。
可現在,就像封藏技術失效,電力往外漏,
於是她就覺得頭熱、胸悶、心煩。

我笑著對她說:
「嗯,你這個火氣是命門漏電,熱跑出來了。」
她翻個白眼:「難怪我整個人快被烤焦!」

🪡三針下去,全身涼了

既然是陰陽失衡,脈口一盛而躁,
治療思路就是——補三焦、洩心包。

我下了三針:
* 支溝、中渚補三焦
* 大陵瀉心包

針沒多久,她眼睛一亮,驚訝地說:
「欸!我的頭好像涼下來了耶!」

那股往上衝的熱氣,開始慢慢往下走,胸口也鬆開。

我再一把脈,果然——

左尺不再突兀,左右漸漸平衡,呈現女性應有的標準格局。

小小一方,剛剛好

針灸見效後,我抓了個小方子:
* 熟地黃 0.7g
* 清華桂 0.2g
* 黃連 0.7g

我說:「這藥粉不用多,兩三包就夠了。」

晚點她遇到我,
笑著報告:「兩包吃完,頭脹跟煩躁全都沒了,舒服多了!」

🔍我的臨床感悟

很多時候,患者會追著我們要「大方子」。

我記得剛出道時,
給患者只開兩味藥,對方反問我:
「蛤?就兩項?我看隔壁中醫都開十幾味耶,醫生你是不是經驗不夠?」

但其實,中醫的精髓從來不是「多寡」,
而是診斷能不能精準,精準的診斷,就是四兩撥千斤。

只要下得準,就能小兵立大功,
像是調動大機器裡的小齒輪,一修好,
整台機器就「轟」地一聲,重新運轉起來。

中醫從來不是靠藥量大、針數多取勝,
而是靠那份對身體微妙平衡的理解與把握。

#中醫 #醫案分享 #蕭御醫講透中醫

29/08/2025

哲學就是生活!中醫竟和哲學有關係?! Feat.紀金慶老師
#中醫 #哲學

平時節目就很常聊聊心理主題、人生觀點。這次很興奮,邀請到 哲學思人 紀金慶 大聊特聊哲學。這集聊的不是生硬的哲學理論,而是生活中為什麼我們要有思想,讓哲學應用在每一個重要的選擇裡。帶著你導航人生方向。蕭御醫非業配,但有拿到折扣碼😂✨專屬優惠...
29/08/2025

平時節目就很常聊聊心理主題、人生觀點。
這次很興奮,邀請到 哲學思人 紀金慶 大聊特聊哲學。

這集聊的不是生硬的哲學理論,
而是生活中為什麼我們要有思想,
讓哲學應用在每一個重要的選擇裡。
帶著你導航人生方向。

蕭御醫非業配,但有拿到折扣碼😂
✨專屬優惠碼 折扣碼是 hsiaoph300✨
(折扣碼效期到 10/1 )
收聽連結在留言處

28/08/2025

#中醫 #打嗝 #蕭御醫講透中醫

24/08/2025

【月經不是負擔,而是最溫柔的陪伴】
弦脈、火鍋、兩地湯 —— 一場關於月經掀起的臨床對話

「每天都在噴血、每天都在痛!」

三十七歲的W小姐走進診間,她一坐下就抱怨道:
「以前也會經痛,但頂多一兩天。
現在是每天都在噴血,每天都在痛!」

說到這裡,她雙手捂著小腹,語氣裡滿是埋怨。
她的經期自今年四月起變得混亂:

* 四月中來一次,五月初又來,週期縮到三週出頭。
* 五月底再來,幾乎變成兩三週就報到。
* 每次只要一出血,就一定伴隨劇烈腹痛,經量雖少卻帶著血塊。

婦產科檢查顯示是子宮腺肌症,
其他中醫的治療也未能改善。她說:「我真的快受不了了。」

✍️一根琴弦,藏在她的脈裡

我請她伸手切脈。
指尖一觸,立刻有了強烈的感覺:
那是一條緊繃的弦,就像吉他琴弦。

經方大師胡希恕曾用過一個形容:
弦脈,就像一支捲得很緊的菸捲,
手指壓上去,只感到外壁的緊實與挺拔,
裡面毫無鬆動。反之若鬆散,就像菸草塞得不實,一壓就扁。

W小姐的脈,正是典型的「弦」,而且極為明顯。
此外還有幾個重點:
* 右脈略大於左脈
* 右寸高凸、滑而數
* 左尺澀而不暢

整體格局符合《內經·終始篇》所描述的——

「人迎一盛而燥」。

✍️為什麼月經會提早?古書早有答案

傅青主《女科》有言:

「先期者,火氣之沖;多寡者,水氣之驗。
故先期而來多者,火熱而水有餘;先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

簡單來說:
* 月經提早 = 火氣太旺。
* 量多 = 水氣也多,火把水推瀉出來。
* 量少 = 水氣不足,火雖旺,卻沒水可下。

W小姐正是後者:週期提前、量少卻痛烈。

我常比喻成「火鍋」:
* 火開太大、水太多 → 滾燙又溢出。
* 火很旺、水卻太少 → 鍋底乾焦,只剩刺鼻的味道。

✍️一帖〈兩地湯〉,再配一針外關大陵

我給她開了 傅青主的〈兩地湯〉 為基底,處方如下:

* 生地 1兩
* 玄參 1兩
* 白芍 5錢
* 麥門冬 5錢
* 地骨皮 3錢
* 阿膠 1錢

另因其左尺顯示命門火瀉,我加上:

* 黃柏 6分
* 肉桂 1分

同時配合針灸:

* 右手外關(三焦經絡穴)
* 左手大陵(心包經原穴)

針下之後,兩尺脈逐漸平衡,
患者感到小腹暖和,疼痛隨之緩解。

「醫師,我這次月經幾乎不痛了!」

治療後一個月,她回診時笑著說:
「醫師,我這次月經量很正常,幾乎沒有經痛!
以前那種滴滴答答、拖個沒完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了。」

中途雖曾因腸胃炎拉肚子,但很快恢復,並未影響後續療效。
月經週期逐漸回到28天左右,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月經,不是麻煩,是最溫柔的陪伴

很多女性對月經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麻煩」,
來的時候心情低落,計畫被打亂,
不能去游泳、不能泡溫泉,甚至因為疼痛而無法專注生活。

久而久之,月經好像成了一個負擔,一個讓人抗拒的存在。

但其實,月經從來不是來折磨妳的。
它更像是一位溫柔的陪伴者,靜靜地和妳走在一起。

它細膩而真實地,把妳的身體狀態反映出來:
當妳太累了,它會亂;
當妳氣血不足,它會少;
當妳壓力過大,它會脹。
它不是敵人,而是一個真心的朋友。

或許下一次當妳覺得它帶來不便時,也可以試著換一個角度:
月經,是在用最貼近的方式,提醒妳要愛惜自己。

17/08/2025

【她的舌頭熱了半年,三針後像被風吹涼】

初次見面——帶著半年多的困惑

那天,門被輕輕推開,
一位四十歲的女性走進來。
她坐下時,神情帶著試探,
卻又像早已準備好要把話一次說清。

「蕭醫師,我的舌頭…右邊這一半,
總覺得怪怪的,像有東西卡住,又一直發熱。」

她苦笑了一下,補充道:
「左邊完全沒事,只有右半邊,而且只限舌頭,不是整張臉。」

我一愣——這個症狀的確少見。

她告訴我,自己從沒看過中醫,
之所以找上我,
是因為曾看過一篇我寫的「一邊冷一邊熱」案例文章,
那篇文章被大量轉載。

她的情況,正好是那篇案例的「變奏版」。



科學檢查的盡頭

她在醫療相關的學界工作,
認識不少西醫領域的頂尖醫生。
血液檢查、影像學、神經科、免疫科,
甚至連腦部 MRI 都拍過,
所有數據、影像一切正常。

「可是它就是在那裡,揮不走。」她說,
「半年多了,我都快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

那一瞬間,我感受到她語氣中帶著的疲憊與無助。



把脈——脈象中的急躁節奏

我心中第一個念頭是:

一邊熱、一邊不熱,這很可能是經絡的氣機不平衡。

雙手探上她的脈,
雙側寸脈都偏高,帶著弦滑且數脈的特質。

數脈,不只是脈快,
而是像在指尖跳動著一種急促而不耐的節奏,
好似體內有熱氣,被逼著走似的。

關、尺部反而塌陷空虛,右寸又略高於左寸。
根據《內經.終始篇》,這是一盛而燥的格局。



三針——讓冷氣從背脊流淌

我的治療思路很明確:
補心包經——選中衝
洩三焦經——選支溝與天井

最後一針「天井」落下,她的眼睛猛地睜大,
「好奇怪!好像有一股冷氣,
從背部爬上來,然後繞過頭面,滑到腰那裡!」

她的語氣裡是難掩的驚訝,像突然闖進一個未知的世界。

我微笑問:「那舌頭呢?還熱嗎?」
她愣了一秒:「咦…好像不熱了,只剩一點點怪怪的。」

我讓針再留一分鐘。
她抬起頭,看著我笑了——「完全沒感覺了!」



從針到藥——做同一件事

這樣瞬間的轉變,再一次印證了我的觀察:

一邊冷一邊熱、上熱下冷,
從經絡氣機的不平衡入手,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診處方,我給她配了劉紹武先生的調心湯。

處方原則很簡單,
用鹹、苦、酸三個味道,
去補心包、瀉三焦。針和藥只是不同的工具,
目的都是去調整「氣機的平衡」。

當氣機平衡回來,怪病自然會退場。



玄學、科學,還是……

我對她笑說:
「你知道,我剛剛講的這些,在很多人耳裡可能像玄學。」
「可它是可操作的玄學,每次遇到相同診斷、
用相同方法,就會得到類似的結果。」

她回以笑容:
「我才不管是玄學還是科學,
反正,我半年多的舌頭熱,三針就沒了。」

那一刻,我心裡很安靜。

因為我再一次確信:

醫學從來就不是為了贏得理論上的正確而存在,
而是當一個人痛苦地走進來時,
能讓她帶著輕鬆與希望走出去。

這也是我每天坐在診間裡,
傾聽、嘗試、投入全部心力的原因。

#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15/08/2025

#中醫 #三伏貼 #蕭御醫講透中醫

14/08/2025

#中醫 #汗皰疹 #蕭御醫講透中醫

Address

2f-6, No. 500, Sec. 4, Zhongxiao E. Road , Xinyi Dist
Taipei
110

Opening Hours

Monday 13:30 - 19:30
Tuesday 11:00 - 19:30
Thursday 11:00 - 19:30

Telephone

+88622720062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蕭御醫講透中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蕭御醫講透中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