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樹︱職能治療.心理諮商所

彩虹樹︱職能治療.心理諮商所 特殊需求兒童療育及家庭支持
創造性藝術治療
青少年心理諮商、成人心理諮商
能力建構性諮商、創傷知情、開放式對話

職能、心理諮商服務攜手合作,
提倡「多元、共融、平權」理念,支持個體及家庭的多元樣貌,共同成長。

孩子是種子等待長大成樹、我們亦是樹支持孩子長大🌈
Line ID:

24/07/2025
【一起長大的夏天-親子團體】🌳 活動簡介:在團體課程中,我們將運用夏邦(Sherborne)身體遊戲與感官探索活動,透過「身體的經驗」來建立「情感的理解」。你與孩子將一起動起來、玩起來,也靜下來,一起看見彼此不一樣的樣貌。我們的目標是:•為...
22/07/2025

【一起長大的夏天-親子團體】

🌳 活動簡介:
在團體課程中,我們將運用夏邦(Sherborne)身體遊戲與感官探索活動,透過「身體的經驗」來建立「情感的理解」。你與孩子將一起動起來、玩起來,也靜下來,一起看見彼此不一樣的樣貌。

我們的目標是:
•為青少年與家長創造一個可以靠近、理解與支持彼此的空間
•帶領家長從「問題行為」之外,看見孩子的內在需求與力量

📅 活動時間:
•共兩次,每次 2 小時,皆為週日上午
•8/24(日)10:00–12:00
•8/31(日)10:00–12:00

📍活動地點:彩虹樹職能治療所.心理諮商所
( 台北巿中正區北平東路20號3樓)

🎯 活動對象:
我們誠摯邀請 11–15 歲、具有特別學習或情緒需求的青少年,與主要照顧者(家長或其他親密大人)一同參加。本次團體至多邀請5組家庭,3組家庭確認開班。

💰活動費用:2500元。單堂參與,一堂1500

👍這個團體特別適合:
•自閉症(輕度~中度)、情緒障礙、學習障礙、ADHD 或輕度智能障礙的青少年
•有基本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能參與簡單互動與團體活動
•希望在暑假中和家長一起建立更好的理解與連結關係的家庭

表單中請您填答個人資料,彩虹樹將會在活動前一周以電子郵件通知本次團體是否開班並通知錄取結果,並在每次活動三天前以LINE訊息通知,提醒您參與。
(請您先加入彩虹樹官方LINE,並回應文字訊息或給個貼圖,才能成功以LINE訊息通知)
請您接到活動通知後,若遇有事不能前來,能夠於團體開始前回覆告知。
若對團體有疑問,可來電或以LINE訊息詢答!

彩虹樹電話: (02) 2391-0586 彩虹樹官方LINE ID:

接續上一次的主題,這次我們要來談談如何可以從成癮中脫困出來。​首先可以好奇問問自己,從小到大究竟承受了哪些  #壓力、  #壓抑與壓迫?​「 #壓力」可能是童年逆境、不合理的期待、不屬於你的責任。「 #壓抑」可能是為自己發聲的憤怒、不被理解...
16/07/2025

接續上一次的主題,這次我們要來談談如何可以從成癮中脫困出來。

首先可以好奇問問自己,從小到大究竟承受了哪些 #壓力、 #壓抑與壓迫?

「 #壓力」可能是童年逆境、不合理的期待、不屬於你的責任。「 #壓抑」可能是為自己發聲的憤怒、不被理解的委屈、失去連結的孤單。「 #壓迫」可能是一段扭曲的關係、不對等的權力、系統性的暴力。

當你發現有哪些負向經驗在影響著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之後,就需要檢視那些會限制自己的信念了。舉凡不允許自己在該拒絕時拒絕、該表達情緒時表達的所有信念都需要好好地檢視。透過自我探問的練習與5R來消除自我限制的信念:重新定義(re-label)、重新歸因(re-attribute)、重估價值(re-value)、重新聚焦(re-focus)與重新創造(re-create)。

成癮的療癒從覺察開始,而療癒的方式有很多,有從認知、重整敘事著手;有從身體反應著手。然而「治療」與「療癒」是不一樣的概念,前者想要恢復到創傷之前的狀態,聚焦於消除症狀、恢復到如同過去一樣。後者是從創傷經驗帶來的影響出發,持續覺察並且擴大自己,使得個體不受到症狀限制,而能讓自己重新連結、重新和解。這個歷程需要善意的社群、環境、文化、資源,甚至靈性層次的加入,讓人再次恢復成「多重連結的存有」,要點在於完整而不是完美。

發生創傷反應不是你的錯,只是代表你的身心面對超過預期跟負荷的反應,然而讓自己能再次完整是有機會的,從慈悲地與自己相處、帶著好奇心觀照自己開始。祝福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創傷」是一種在情緒與生理上過於強烈、突如其來、超出個體承受能力的經驗。同時他會改變我們感知世界、自我,以及與他人連結的方始。因為創傷經驗具有個體性,即便經驗同一件事情可能所有身處其中的人反應都有所不同,面對創傷的因應方式也有所不同。​過去...
28/06/2025

「創傷」是一種在情緒與生理上過於強烈、突如其來、超出個體承受能力的經驗。同時他會改變我們感知世界、自我,以及與他人連結的方始。因為創傷經驗具有個體性,即便經驗同一件事情可能所有身處其中的人反應都有所不同,面對創傷的因應方式也有所不同。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人認為成癮是因為個人的性格缺陷、沒有自制力、無法為自己做出較好的選擇。然而隨著腦科學的發現,我們得知了成癮並不是個人品行上的缺陷,而實際在生理上可以看到大腦出現了對應的變化。慢慢地,我們發現了創傷在成癮行為上的影響,在未成年及遭遇過童年逆境的人們,未來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症、成癮行為的比例都顯著高於一般發展的人。

成癮與創傷相關資源:
🌈 荷光性·癮療育學院
〈書·癮〉讀書會系列 https://reurl.cc/XArbdM

🌈 Gabor Maté醫師著作
《The Myth of Norma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F018238511?srsltid=AfmBOoqMYxxumUKZlaOKvksKjrsLUt_xk6XupesQLi-RWAwljBtjyBe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5065073?sloc=main

《癮·駛向地獄的列車,該如何跳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4607?sloc=main

🌈 整合性藥癮示範醫療示範中心
https://istart.taip

你的停賭良伴.蘇璿允醫師

當遭遇強大的壓力事件,或在持續具有壓力的關係當中,身心會維持在生存模式的警戒狀態當中,除了情緒不斷地被引發,也時常不容易消化,這時候人們常會運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舒緩身心壓力。而任何能讓情緒、思緒、身體感覺產生變化的方法都可能奏效,舉凡撫慰進...
26/06/2025

當遭遇強大的壓力事件,或在持續具有壓力的關係當中,身心會維持在生存模式的警戒狀態當中,除了情緒不斷地被引發,也時常不容易消化,這時候人們常會運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舒緩身心壓力。而任何能讓情緒、思緒、身體感覺產生變化的方法都可能奏效,舉凡撫慰進食(comfort food)、危險刺激行為、意識改變之物質使用、酒精、性愛、購物、工作或運動...,當短期運用的舒緩痛苦方式固定,且持續出現負向行為後果卻無法停止,就會是依賴甚至成癮的狀態了。

Gabor Maté認為:「成癮是愛的劣質替代品。」許多成癮行為都是對於愛的渴求與呼喚。而愛,就是人類對於依附、被接納、連結、自由與責任的需求。不禁令我們反思,回歸到人類自然發展的需求與環境,當代社會是不是有太多造成逆向發展的不利因子出現在我們社會當中了呢?

邀請你一同了解成癮與創傷之間的關係。

🌈夏邦發展動作親子團體-暑期班🌈夏邦發夏邦發展動作(Sherborne Developmental Movements,簡稱SDM)是一套以母嬰關係為基礎,透過主要照顧者以玩耍的氣氛,以身體與孩子發生不同關係的遊戲,目標是 [ 使人自在的使...
20/06/2025

🌈夏邦發展動作親子團體-暑期班🌈

夏邦發夏邦發展動作(Sherborne Developmental Movements,簡稱SDM)是一套以母嬰關係為基礎,透過主要照顧者以玩耍的氣氛,以身體與孩子發生不同關係的遊戲,目標是 [ 使人自在的使用身體,並與他人建立關係 ] 。

若您的孩子因為發展上的因素而無法達到同齡兒童的動作水準,在日常生活中必定缺少了許多動作經驗。邀請您在治療師的帶領下,運用自己的身體引導孩子體驗不一樣的動作經驗與玩耍。考量孩子的注意力和體力,團體時間僅一小時。

🌱時間:2025/7/7、7/14、7/21、8/4、8/11、8/18
週一晚上 6:30~8:00

🌱地點:彩虹樹職能治療所
台北巿中正區北平東路20號3樓

🌱對象: 歡迎動作發展受限的1歲~7歲孩子與家長一同參與

🌱帶領者: 李欣怡 職能治療師

🌱費用: 一組親子 (一大一小) 600元
(二大一小) 800元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zqv3Qp
✨請您填答個人資料並回覆欲前來參與的日期,彩虹樹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錄取之團體日期,並在每次活動三天前以LINE訊息通知,提醒您參與~
(請您先加入彩虹樹官方LINE,並回應文字訊息或給個貼圖,才能成功以LINE訊息通知)
✨請您接到活動通知後,若遇有事不能前來,能夠於團體開始前回覆告知
✨若對團體有疑問,可來電或以LINE訊息詢答

🌈彩虹樹電話: (02) 2391-0586
🌈彩虹樹官方LINE ID:

#夏邦親子團體

夏邦發夏邦發展動作(Sherborne Developmental Movements,簡稱SDM)是一套以母嬰關係為基礎,透過主要照顧者以玩耍的氣氛,以身體與孩子發生不同關係的遊戲,目標是 [ 使人自在的使用身體,並與他人建立關係 ] 。 若您的孩子因為發展...

陳郁姍 諮商心理師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也會覺得力不從心,即使努力了也看不見成果。但請別放棄—當你願意敞開心扉,給自己多一點耐心,我們就可以一起思考、探索、踏上尋找的旅程,答案將在某個時刻悄然浮現。---🌈學歷暨南大學 輔導與諮商...
16/06/2025

陳郁姍 諮商心理師

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也會覺得力不從心,即使努力了也看不見成果。但請別放棄—當你願意敞開心扉,給自己多一點耐心,我們就可以一起思考、探索、踏上尋找的旅程,答案將在某個時刻悄然浮現。
---
🌈學歷
暨南大學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
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學士

🌈現職
彩虹樹心理諮商所 合作心理師
輕輕說心理諮商所 合作心理師
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合作心理師
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 合作心理師
財團法人台灣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合作心理師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 合作心理師

🌈經歷
佳好+good心理諮商所 合作心理師
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 家長團體帶領者
台北榮總罕病中心 家長團體帶領者
臺北市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暨實習心理師督導

🌈專長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兒童遊戲治療

🌈關注議題
情緒困擾:情緒低落、憂鬱、焦慮、恐慌、身心症狀。
兒童與青少年議題: 學校適應、拒學、特殊兒教養、親職諮詢、親子關係
親密關係:伴侶家庭、照顧者壓力調適、孤單感。
失落悲傷:失落經驗、創傷、生命階段非預期的事件。
生涯探索:生涯探索、生涯目標、生涯選擇。

🌈證照與培訓
諮商心理師
情緒聚焦療法 EFT 一階
完形取向專業訓練
嬰兒觀察及討論小組
拉岡精神分析培訓

【 特殊需求學童入小準備暑期班 】從幼稚園轉換到國小家長與小朋友都會經驗到生活與作息等的巨大改變這次的暑期班將會模擬小學一年級的作息與您和孩子一起迎接和走過這個轉化的過程 ~🌈 活動資訊 🌈🌱日期:       第一梯次:2025年7月7日...
24/05/2025

【 特殊需求學童入小準備暑期班 】

從幼稚園轉換到國小
家長與小朋友都會經驗到生活與作息等的巨大改變
這次的暑期班將會模擬小學一年級的作息
與您和孩子一起迎接和走過這個轉化的過程 ~

🌈 活動資訊 🌈

🌱日期:
第一梯次:2025年7月7日至7月25日,週一至週五 共三週
第二梯次:2025年8月4日至8月22日,週一至週五 共三週
🌱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8:30-12:00,接送時間最晚可至13:00。
🌱地點:彩虹樹職能治療所,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號3樓
🌱對象:暑假後準備升小一就讀普通班(融合教育)之特需學童

🌈帶課方式 🌈

🌻兩位老師帶課,師生比最多1:5,參考國小一年級作息,設計特殊需求孩童所需的入小能力訓練活動。

🌻每天有聯絡簿、值日生小幫手、固定打鐘上下課(熟悉鐘聲的意義)、在上下課期間自主喝水如廁的練習,每節課40分鐘,下課時間有自由遊戲及體能活動安排。

🌻每週固定課程,課程主題連貫延續,讓孩子習慣國小的教學規劃方式。

🌈 課程內容介紹 🌈

1️⃣ 分組桌遊課
利用桌遊遊戲透過小組方式,觀察孩子們在小團體中的自主表達及互動能力。
2️⃣ 執行功能活動練習
練習多步驟活動執行、生活管理、時間概念、物品整理、環境整理...等。
3️⃣ 情緒及社交課程
使用繪本、圖卡、情緒娃娃媒材,角色扮演模擬小學生活常出現的社交情境,練習表達及對話溝通。
4️⃣ 語文練習
採用多感官學習方式(觸覺、體感覺、視聽覺),增加對注音符號的記憶及理解;繪本故事創意接龍,增加聽理解及主動口語表達能力。
5️⃣ 美感創意課程
透過多樣化的媒材和身體感覺,嘗試以文字以外的方式認識世界和表達自己。
6️⃣ 個別入小家長諮詢建議
評估總結每位孩子三週的行為觀察、學習特質及優弱勢分析,提供入小前的準備建議單給家長。

詳細報名資訊👇,即日起開始報名!
https://forms.gle/wanvY48Y9qD6d56k8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02) 2391-0586,或私訊粉專、加官方Line: 詢問

#暑期班
#入小準備
#彩虹樹職能治療
#學校適應

端午連假彩虹樹也會放假哦~~大朋友小朋友們會去烤肉嗎?還是會立🥚?吃粽子?划龍舟?端午節大家開心到處玩,但是有預約的小朋友還是要來彩虹樹上課喔!
24/05/2025

端午連假彩虹樹也會放假哦~~

大朋友小朋友們會去烤肉嗎?
還是會立🥚?吃粽子?划龍舟?
端午節大家開心到處玩,
但是有預約的小朋友還是要來彩虹樹上課喔!

【 我,可以嗎?】今天是國中的職能治療服務,一學期沒見的學生,眼神變亮了一些、身體姿勢從上次癱坐在沙發椅上變得直挺了一些。心裡猜想,應該是有些不一樣的事情,讓孩子改變了。他參加了學校的拳擊校隊,早上六點半就要開始訓練,固定的作息時間給了孩子...
22/05/2025

【 我,可以嗎?】

今天是國中的職能治療服務,一學期沒見的學生,眼神變亮了一些、身體姿勢從上次癱坐在沙發椅上變得直挺了一些。

心裡猜想,應該是有些不一樣的事情,讓孩子改變了。

他參加了學校的拳擊校隊,早上六點半就要開始訓練,固定的作息時間給了孩子秩序感;一種可以出力發洩的運動似乎把力量給了他,支撐住原本找不到重心和滿滿無力感的生活。

也許孩子不知道力量從哪裡來,還沒有意識到這些變化是如此難得和不容易,問起段考成績⋯

「五十幾,很爛⋯。」
「你知道一張考卷總分多少嗎?」
「一百。」
「對阿,你看,你拿到一半以上的分數,很不錯,表示你很認真在寫題目才能有一半以上的成績。」
「是嗎⋯。」
「是阿,還是你用猜的?就算用猜的,有本事猜對一半以上也是不簡單。我們好像都比較習慣說自己爛齁。要不要試試看跟自己說:我這次考試很認真寫題目,我考了五十幾分,真的很棒。」
「這樣說很奇怪耶⋯⋯」
「自己說自己爛和不好,大腦才會覺得很奇怪吧,幹嘛說自己很爛,哈。」

從自己口中稱讚自己,是少有的體驗,最後孩子清楚地稱讚了自己的認真,寫下到學校上課對自己有好處的幾件事情。

你可以的,我相信,希望你也能慢慢建立對自己的信心,你,可以的💪

15/05/2025

#一週礙情 為你選讀 【理解神經多樣性,你準備好了嗎?】

日前在台北有一場主題為將兒少精神疾病正名為「神經多樣性」的記者會,讓近期極度對立的朝野各黨難得站在一起,共同聲援。

他們認為,因為家長擔心孩子被貼上精神疾病標籤、不願讓孩子就醫,反而影響孩子的學習。

因此,疑似情緒障礙的孩子應被視為「神經多樣性」族群,以減少標籤,提升兒少的心理健康就醫率。

不過,這難得一致的共識,從這篇新聞下網友的留言來看,似乎不太買單。

到底什麼是神經多樣性?難道就只是把「精神疾病」換個名詞來講嗎?

請大家先放下成見,先好好來認識所謂的「神經多樣性」。

🧠什麼是「神經多樣性」
首先,在我們都同意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高、矮、胖、瘦的特徵差異,沒有人會一模一樣(當然,也有長得很像的雙胞胎,但也只是很像而已)。

除了這些外顯的特徵之外,人的思考、感受、學習與互動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些人擅長圖像思考,有些人對聲音特別敏感,有些人則對細節的觀察超乎常人。

而這些大腦運作的差異,我們不把它視為「錯誤」、應看作是生物界的多樣性,就是所謂的「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

🌈「神經多樣性」運動
「神經多樣性」這個詞,是1990年代由自閉症倡議者 Judy Singer 所提出。她主張,像自閉症(Autism)、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讀寫障礙(Dyslexia)等,並不是需要被「修復」的疾病,而是人類大腦自然的多樣表現。

這個觀點挑戰了長久以來我們對神經科學的醫療模式:以前我們總是把與主流不同的神經運作方式視為「障礙」,但神經多樣性強調的是「差異」而非「缺陷」:我們應該接受有人在感知、理解世界的方式上不同。

👤 那什麼是「神經分歧者」
除了「神經多樣性」之外,你可能還會聽到「神經分歧者/歧異者」(Neurodivergent)、指的是那些大腦運作方式偏離主流(神經典型,neurotypical)的人。例如:自閉症者、過動症者、讀寫障礙者、以及在某些情境下焦慮或思覺失調患者也是。
雖然這兩個詞常常一起出現,但意思略有不同:
🔸神經多樣性是一種描述「整體人類」神經系統差異的現象,是群體層級的概念。
🔸神經分歧者是那些具體擁有這些差異特質的「個人」,是身份與經驗的展現。

簡單來說:「神經多樣性」是現象,「神經分歧者」是人。

不過,「神經分歧者」這個詞通常是由當事人本人或社群主動使用,作為一種身份認同的表達,代表「我與主流不同,但我的經驗與價值不該被忽視」。

🧐為什麼理解這樣的觀念很重要
1️⃣去污名化:過去很多神經分歧者從小被貼上「不聽話」「不專心」「太怪異」的標籤,導致自我否定甚至心理創傷。神經多樣性的觀點幫助我們理解,這些特質不是錯,只是不同。
2️⃣創造更友善的環境:在學校與職場中,理解神經多樣性能幫助我們設計更包容的制度。例如彈性上課時間、提供視覺提示、允許專注時不直視對方眼睛等,這些對所有人都可能有幫助。
3️⃣鼓勵發揮潛能:許多神經分歧者在科技、藝術、數學等領域有驚人的創造力與洞察力,只要給予合適的支持,他們能夠為世界帶來巨大貢獻。

📱 在社群媒體上的改變
神經多樣性運動強調自我倡導、賦予他們話語權,並促進積極對神經分歧身份認同與驕傲。

在歐美,越來越多神經分歧者透過社群媒體說出自己的故事。他們談成長經驗、分享工作困難,也交流如何在不友善的社會中建立自信。

例如 hashtag 就是由自閉症者自己主導的運動,強調「我們不是問題,我們是主體」,拒絕他人替代發聲。

📢 結語:開啟一場文化的覺醒運動
回到台灣這場記者會,提倡「神經多樣性」的目的不應該只被理解為鼓勵他們尋求醫療上的支持與協助,而是讓社會更了解神經多樣性、更是一場文化的覺醒:我們是否準備好讓更多元的大腦方式被理解、被接納?

如果我們能理解每一種大腦的運作都是自然的,而非優劣之分,那麼這個社會會更溫柔、更具創造力,也更具韌性。

👉 你可以開始這麼做
🔸傾聽與學習:多聽當事人的聲音,而不是替他們說話。
🔸尊重不同需求: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眼神接觸或快速的環境轉變,請不要強迫。
🔸拒絕歧視語言:避免例如「你這樣像有病」、「你是不是自閉」這類話語。
🔸創造彈性空間:讓不同神經運作方式的人可以以適合自己的節奏參與工作與生活。

#神經多樣性 #神經分歧者 #自閉症 #過動症 #妥瑞氏症 #讀寫障礙

資料來源:
1.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neurodiversity—An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and synthesis of the basic terms, discourses and theoretical positions│Marek Grummt│Sociology Compass
2. Neurodiversity: An insider’s perspective.│Jacquiline den Houting│Autism
3. Neuroqueer Heresies: Notes on the Neurodiversity Paradigm, Autistic Empowerment, and Postnormal Possibilities│Nick Walker│Autonomous Press
4. Why can't you be normal for once in your life? From a 'problem with no name' to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ategory of difference│Judy Singer│Disability Discourse, Open University Press
5. Deficit, difference, or both? Autism and neurodiversity│Kapp, S. K., Gillespie-Lynch, K., Sherman, L. E., & Hutman, 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祝福每一位照顧者、每一位母親天天都是母親節❤️❤️❤️
11/05/2025

祝福每一位照顧者、每一位母親
天天都是母親節❤️❤️❤️

Address

中正區北平東路20號3樓
Taipei
100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21:00
Tuesday 10:00 - 21:00
Wednesday 10:00 - 21:00
Thursday 10:00 - 21:00
Friday 10: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8:00

Telephone

+88622391058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彩虹樹︱職能治療.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彩虹樹︱職能治療.心理諮商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