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琬婷醫師 陪孩子成長的外科媽媽

洪琬婷醫師 陪孩子成長的外科媽媽 是小兒外科醫師,也是胸腔外科醫師,但最喜歡的頭銜,是女兒口中「照顧小朋友、幫寶寶開刀的外科醫師媽媽」

◆ 網路掛號:https://reurl.cc/8WY13o

◆ 現職
【台大醫院外科部小兒外科主治醫師】專長是小兒一般外科疾病、嬰幼兒童胸腔手術及微創內視鏡手術。
【台大醫學院臨床講師】帶醫學生以觀察及邏輯了解小外醫師的工作
【兩個孩子的媽】關注育兒及兒童成長議題。
【臨醫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氣管軟骨再生

◆小兒外科醫師是甚麼?
就像成人科有分內科與外科,小兒外科就是0-18歲孩子的外科醫師,處理除了心臟與腦神經相關問題以外大部分的外科問題及外傷。

 #整理辦公室  #怦然心動的外科經歷整理辦公室收到了意料程度之外的關心,我猜想應該是因為看起來有點嚇人😂這麼不擅長收納的我,也硬著頭皮把東西全部倒出來整理。其實是因為要帶著兩個孩子整理她們的空間,我也跟著開始學習如何好好收納。我們運用近藤...
25/08/2025

#整理辦公室
#怦然心動的外科經歷

整理辦公室收到了意料程度之外的關心,我猜想應該是因為看起來有點嚇人😂
這麼不擅長收納的我,也硬著頭皮把東西全部倒出來整理。其實是因為要帶著兩個孩子整理她們的空間,我也跟著開始學習如何好好收納。我們運用近藤麻里惠「怦然心動的收納法」, #拿出所有物品、 #親手觸碰並感受、 #留下會讓你心動的物品、 #感謝與告別不讓你心動的物品、再 #為留下的物品尋找專屬的家。陪孩子一年整理一兩次,到現在三四年,我也終於把最不擅長的部分練出了一點小肌肉,運用來整理自己的辦公室。

近藤麻里惠的收納哲學,強調「透過整理的過程,學習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真正怦然心動的事物」。也和大家分享幾件,我在整理辦公室時翻出,讓我回想外科職業前半記憶的怦然心動小物:

第一個R1下半時買的 。一副動輒就是住院醫師一個月的薪水,我記得這副當時買了約7萬元。因為價格不菲,通常住院醫師會在次專科選科確定要走的科別是常使用到的才購買(如整外、心外)。R1當時有學長要購買,詢問要不要一起團購,自己掐指一算,雖然還沒確定選科但應該已排除不太會走的科別(胸外、神外),不如早買早享受,於是我就成了少數會戴著loupe在各次專輪訓的junior R(前兩年的年輕住院醫師)。
結果我後來選了胸外是另外一個故事,雖然誤打誤撞買了loupe,不過這副眼鏡讓我在junior R有機會站上第一助手時,有更清晰深刻的手術體驗,陪我在心外台上參與取CABG用的靜脈、讓我在整外半夜的刀房看得清斷指韌帶以及縫合的細線。甚至站在開心手術二助的位置,也有機會瞄的到教授在縫合的心臟瓣膜。

有些很厲害的教授們,到退休前都還不需要放大眼鏡,還能縫的比住院醫師更精準;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那樣的眼力,不過我蠻享受投資自己設備的立即效益,看得更大、更清楚,百利無一害,除了要自費購買。

整外前主任簡雄飛教授在退休前,有一次在課堂上,他特別感嘆的說,他當了這麼久整外醫師,帶loupe縫皮,就是可以看的更清楚、各層次對的更整齊,縫的更美(當然也感嘆了一下,loupe要價不菲這件事…)。

這副loupe陪了我10年。進了胸外,雖然使用次數沒那麼頻繁(因為大部分是胸腔鏡手術),但是在重大開胸手術時,還是幫上不少忙,讓我分辨的更清楚重要的血管、腫瘤、與正常組織。走進小外的領域,自然不用說了:又深又狹窄的視野,像是先天食道氣管瘻管、早產兒的先天性橫隔膜疝氣、新生兒的輸尿管重建,嬰兒細小的多併指重建…

與其說是個實用的配備,這麼多年的累積,它更像是個 #可靠的夥伴。

去年我去做了近視雷射手術,因為裸眼度數改變,原本量身配好的loupe度數已不適用,因此需要換一副。說來原本這副眼鏡是不可能再使用了,因為不太可能再回到一樣的度數,也沒有二手販售的價值。不過打開鏡盒,想起這些回憶,覺得還是可以再留存一段時間。

第二個是胸外畢業時,學姊贈送的 #氣切鉗。我的確差點要忘記它的存在了,印象中這是我們那幾年畢業胸外住院醫師的傳統:獲得學長姐贈送的一支氣切鉗。這個通常是使用在特定的氣切手術時,氣切雖然常見的手術,但也是胸外領域中有可能發生性命攸關時刻的手術(與氣道相關),有些困難氣切時刻,就是需要這個好幫手。我們當時有句俗話:「沒有兩個胸外senior一起切不下來的氣切」。這個禮物與其是預期畢業後很常使用它,我覺得更像是一種期許在手術台上 #關鍵時刻可以迎刃度過的祝福。胸外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和同儕們共患難的情景,彷彿又歷歷在目…真的是外科生涯很值得回憶的一段時光😊

#陪孩子整理變成自己整理變成回憶的漩渦🌀
#我的外科之路

 #小兒外科微創手術  #機械手臂手術  #多關節內視鏡 這個月,台大小兒外科的微創手術迎來了幾項令人振奮的新進展 ✨首先,很高興和大家分享──兒童醫院終於也裝設了第一台  #達文西機器手臂 Xi系統!過去達文西設備僅設於東址大樓的開刀房,...
16/07/2025

#小兒外科微創手術 #機械手臂手術 #多關節內視鏡

這個月,台大小兒外科的微創手術迎來了幾項令人振奮的新進展 ✨

首先,很高興和大家分享──兒童醫院終於也裝設了第一台 #達文西機器手臂 Xi系統!過去達文西設備僅設於東址大樓的開刀房,如今婦幼病人也能在兒童醫院內直接使用,對病童來說更為便利;而我們小兒外科團隊也在今天順利完成了院內首例達文西小兒外科手術🎉。
達文西系統有3D高清立體視野、符合人體工學的操作介面、以及多關節靈活的器械活動,讓手術醫師在操作時更穩定、直覺、也更輕鬆,對某些特定病患來說,能提供比傳統內視鏡更佳的手術條件。我個人也相信,在少子化的時代,這類能縮短學習曲線、提升精細操作能力的手術系統,對培育未來的小兒外科醫師有著極大的潛力。

另一方面,月初我們也首次試用了來自韓國 #多關節內視鏡器械。幾年前在外科醫學會就曾看過廠商展示這項器械,這兩三年通過台灣FDA開始進入台灣臨床,如今終於真正在手術上使用到。與一般只能單向開合與旋轉的傳統內視鏡器械相比,Artisential 的多關節設計有如同達文西手臂器械般的360度活動度,可多角度彎折與旋轉操作,讓剝離動作更加精細、靈活。雖然它需醫師手動操作手把控制,且動作不若達文西直覺,上手有一定挑戰,但它也有一些優勢——例如已有推出較精細的5mm 器械,相較於達文西的 8mm器械 對於體型較小的兒童更合適;它保有醫師操作端的抓握力學回饋,不像達文西需大部分仰賴視覺經驗控制力道;另外,耗材成本約為達文西的一半,對病患家庭來說也更具經濟彈性。。

有醫師形容,一般內視鏡、Artisential多關節器械、達文西機械手臂,就像搭飛機時的經濟艙、商務艙、與頭等艙—各有不同體驗層次與適用時機😄

而從作為外科醫師的角度來說,也許更可類比於現代頂尖的廚師的追求:不僅只需熟練傳統的煎煮炒炸基本技巧,還要鑽研現代料理的低溫烹調、分子料理、香氣封存技術……不同的技術與工具,目的都只有一個——讓料理更符合食材的特性與賓客的需求。
而我們在醫療現場的嘗試與創新,初心也是始終如一: 為孩子尋找更安全、更有效、更符合個別需求的手術方式。

#手術科技新趨勢 #小兒外科醫師開什麼刀 #台大兒醫手術團隊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

 #畢業典禮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班畢業🥰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竟然還會回來參加台大畢業典禮。今年我從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畢業啦🎉十幾年前醫學系畢業時,只有參加系上的撥穗,當時沒有參加總區的畢業典禮,這次算是把台大的畢典完整體驗了,謝謝...
24/05/2025

#畢業典禮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班畢業🥰

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竟然還會回來參加台大畢業典禮。今年我從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畢業啦🎉

十幾年前醫學系畢業時,只有參加系上的撥穗,當時沒有參加總區的畢業典禮,這次算是把台大的畢典完整體驗了,謝謝全家人的支持 ❤️

   #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  這周來墨爾本,為的就是參加今天開幕的  ,PAPS於1967年成立,至今已是第58屆年會,每年年會時亞太及美洲地區的小兒外科醫師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研究與交流,是亞太平洋區小外醫師最重要的國際會議之一。今年其...
14/04/2025


#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


這周來墨爾本,為的就是參加今天開幕的 ,PAPS於1967年成立,至今已是第58屆年會,每年年會時亞太及美洲地區的小兒外科醫師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研究與交流,是亞太平洋區小外醫師最重要的國際會議之一。今年其實是我第一次實體參與PAPS,我加入小兒外科時適逢疫情期間,那幾年會議改為線上,前兩年回歸實體時太忙無法安排,今年有幸踏進這個殿堂,心中也滿懷期待。

會議在墨爾本市中心的Sofitel on Collins Hotel舉行,每天會議從早上7:00Quick Oral Short (一篇只有3分鐘報告的簡短研究) 開始,今天1個小時的醒腦後才進入開幕流程。我其實覺得7點滿早的...不知是否因為各國外科醫師都習慣了很早開晨會??

參加過幾次國外會議,在澳洲感覺特別不一樣的氛圍,是在各種場合的致詞開頭幾乎都包含 #致敬原住民土地 的環節,前幾天參加的Philip island企鵝導覽、食道閉鎖大師訓練課程、以及今天的開場都是。今天請來Wurundjeri族人致詞,甚至有傳統樂器演奏。人文社會文化的關懷,其實是國際醫學會議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展現各主辦國特色的機會。

今天的演講非常多,但只要提一個的話,收穫最多的絕對是最後的Keynote大會演講。
這次的大會演講邀請墨爾本兒童醫院的 John Hutson 教授,他用循序漸進、生動又清楚的方式,描述了他如何花了 30 年的生涯來研究「 #便祕」,一個理論上不算是外科疾病的症狀:

#從病人需求出發
John 一開始接受這些長期便祕病患,是因為兒童腸胃科已經束手無策而轉介過來。這些病人雖然狀況反覆卻找不到明確病因,還時常被當成「行為問題」或「心理因素」。John 的做法很單純:從孩子與家長的需求出發,家長很希望他幫忙辦法確定孩子到底生了甚麼病,所以他就栽入研究了。

#從外科介入到找出真相
一開始John 也是先嘗試外科手段,像是手術切除、建立人工肛門、做Malone馬龍氏手術灌腸等等,讓便秘症狀緩解,先脫離當下的困擾。他意識到當時的這些手術僅是治標不治本,並不是長久之計,但病人症狀緩解後,他得以有心力開始開發評估與診斷工具。一開始做腸道組織切片,發現便祕病人腸道某種神經傳導物質Substance P較少,他以為發現了病因,但隨後才又意識到這是便秘造成的結果;確認有病人具有 #腸道神經問題 導致便秘後,他接著開發核醫檢查檢測大腸通過時間來幫助診斷,甚至發展各種電刺激療法,開始成功的治療一些病人;接著,回顧無法從核醫檢查確診屬於腸道神經問題但又有嚴重便祕的病人,才一步步發現原來還有些便祕是 #食物不耐或腸躁症 所致,而不同成因的治療又大不相同。John 一路上也常遇到毫無頭緒的時刻,就只是拼命翻書、借鏡前人經驗,尋找資源合作,遇到新想法就去嘗試。聽他分享一路以來的撞牆、摸索與改變,真的是「大師級」的旅程。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演講最後他感謝研究夥伴們,以及他的病人...他是這樣說的
”I need to thank the kids. That's why I did it. They were really desperate. Luckily for them, I finally figured out what was wrong with them. And now they're better.“
所有研究的原動力,就是因為看到孩子與家長的痛苦,所以願意去嘗試任何可行的方法。而病人永遠是我們的老師,引領我們走向探索真相之路。

這段故事真的太精彩了,是我今天在 PAPS 大會中最有感的一場演講之一。也希望把這份感動分享給大家。

 #外科媽媽出門帶什麼外傷包  #連假帶孩子出遊 趁著沒值班的兒童節、清明連假,我們和孩子幼兒園的朋友們相約到新竹山上露營 ,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養」小孩的樂趣⛺。身為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出遊時孩子受傷或生病,尤其是一大群小朋友玩瘋了,難免會有...
07/04/2025

#外科媽媽出門帶什麼外傷包 #連假帶孩子出遊

趁著沒值班的兒童節、清明連假,我們和孩子幼兒園的朋友們相約到新竹山上露營 ,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養」小孩的樂趣⛺。身為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出遊時孩子受傷或生病,尤其是一大群小朋友玩瘋了,難免會有「傷兵」出現 🤕

記得去年此時的露營,小女兒在玩樂時不小心撞傷眼角,幸好我自己就是外科醫師,簡單評估後清潔包紮,孩子馬上又活蹦亂跳,完全不影響我們的假期心情。所以每次出門到郊區過夜,我一定會記得準備我的「外傷包」!以下就分享我習慣攜帶的 #輕便又實用外傷包 內容物給大家參考 🩹

#外傷包必備物品
#基本清潔用品
✅小棉棒
✅小瓶拋棄式生理食鹽水
✅優碘棉棒 (這種棉棒很方便,只要折斷一頭,優碘就會流到另一端的棉花頭,省去攜帶整瓶優碘的麻煩。)

➡️清潔重點 : 在外受傷時,環境通常比較髒亂,可能有細菌、砂石等異物。如果沒有嚴重出血,首要任務就是大量沖洗傷口,最好用無菌生理食鹽水,退而求其次可用煮開放涼的飲用水,盡量避免使用生水。剛受傷可以先用優碘進行消毒(會有點刺激,要稍微忍耐),之後若沒有明顯汙染或感染,就不用每天反覆消毒,生理食鹽水清潔即可。

#包紮敷料
✅各種尺寸的 OK 繃(各 1~2 片)
✅紗布
✅膠帶

➡️包紮重點:敷料不只要覆蓋並保護傷口,且要能吸收滲液。尤其擦傷初期常常滲液較多,吸收力好的紗布比 OK 繃更適合。紗布也可以攤開揉成球,局部加壓幫助止血,或固定較小的撕裂傷。

#常用藥膏
✅兩種抗生素藥膏 (四環黴素眼藥膏:適合塗在黏膜、眼睛周圍;褐黴素:適用大部分表皮菌與皮膚感染。若藥局買不到上述單方,也可選擇複方抗生素藥膏)
✅類固醇藥膏(可暫時舒緩較嚴重的發炎或過敏反應)

➡️藥膏重點:外傷傷口怕感染,清潔消毒後厚敷一層抗生素藥膏,也能減少傷口與敷料黏在一起的機率。

#特殊物品
✔️組織自黏膠(自從上次女兒在露營摔倒後,我就會帶一支,可應付小範圍的撕裂傷。有外科學弟曾經在日本度假村滑雪時,孩子跌倒咬裂嘴唇,同行醫師竟然拿出縫線和麻藥一起當場縫合,真是高階裝備,讓我甘拜下風了 🤣)

📣這些用品和市售急救包或是更高階的敷料有甚麼不同?我覺得主要是輕便(省去少用或可替代的物品如繃帶)、好取得(補貨容易)、以及自己用的順手(在醫院也是類似的原則照顧病人傷口)。準備好這些簡單的必備品,就能初步處理大部分小外傷,減少臨時跑藥局或衝急診的機會。希望對有帶孩子出遊的爸媽們有幫助。

------
最後分享我在門診遇過最「傻眼」的假日出遊外傷:
有位一歲多小嬰兒到外縣市外公家的花園跑跳,跌倒不小心撲到仙人掌上,整隻小肉手都扎滿仙人掌刺 🏜️……最後在開刀房裡麻醉後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拔完...這個就真的難以用一般外傷包處理了🫠

祝福各位未來都出遊愉快,最好的準備還是不要受傷啦!

#小兒外科洪醫師與她的小獸們 #親子露營 #旅遊必備 #育兒分享

 #兒童肺部手術加速術後康復怡樂適療程上線    #每個孩子的康復就是一個家庭的團圓 #共同為孩子的重大手術做好準備前兩周的門診,一位兩年多前接受  #先天性肺呼吸道畸形 手術的小病人回診,她的呼吸與成長狀況一切恢復良好,我們約定明年再見,...
27/02/2025

#兒童肺部手術加速術後康復怡樂適療程上線
#每個孩子的康復就是一個家庭的團圓
#共同為孩子的重大手術做好準備

前兩周的門診,一位兩年多前接受 #先天性肺呼吸道畸形 手術的小病人回診,她的呼吸與成長狀況一切恢復良好,我們約定明年再見,靦腆的媽媽離開診間時,輕輕送上一個提袋。下診後打開提袋,發現裡面有一本立體書「團圓禮物」和一張溫暖的卡片,媽媽寫著「 #孩子是醫師送給我的團圓禮物」,我深受感動💖

這份溫暖的回饋來得正是時候——除了適逢元宵,這個月我們醫療團隊也正好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經過多年的累積、數個月跨科部門的團隊籌備討論後,我們正式推出了本院 #兒童肺部手術加速術後康復怡樂適療程 # (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這是一套以以病童與家庭為中心的加速術後康復療程,結合跨團隊合作與實證醫學,從術前準備、手術進行到術後照護,提供一套標準化且人性化的治療流程。從門診和醫師正式討論手術的安排時,就會拿到衛教單並啟動療程。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今天在本院接受肺部手術的孩子們,將比兩年多前獲得更全面、更細緻的照護。

#什麼是怡樂適療程?
簡單來說,它是一個跨專業醫療團隊協作的全方位照護模式,確保每個治療環節無縫接軌。過去手術計畫主要由外科主治醫師單獨主導,但在怡樂適療程中,各個階段每團隊成員都有的明確角色與定位,共同參與照護計畫。在兒童肺部手術中,這個團隊至少包含:
🔹 小兒外科醫師 👩‍⚕️
🔹 兒童麻醉醫師 🩺
🔹 兒童胸腔重症醫師 🫁
🔹 物理治療師 🏃‍♂️
🔹 專業護理團隊 ❤️

這樣的模式讓病人和家屬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有充分準備、更高信心,也能大幅減少治療品質的差異。

#怡樂適療程有許多可能的好處
✅ 縮短住院天數,讓孩子更快回家
✅ 減輕術後疼痛與噁心嘔吐,提升舒適度
✅ 降低併發症發生率,減少醫療風險
✅ 提升家屬對治療流程的理解與信心,減少不安與焦慮

在成人的手術中,已經開始多方推廣怡樂適療程,許多醫院有專屬的諮詢門診,健保也針對3類手術 (80歲以上大腸直腸手術、膝關節髖關節置換、腰椎融合手術)有額外補助。這項兒童肺部手術怡樂適療程,是本院第一個 #專為兒童設計 的怡樂適療程,也是全台的先行者。對於需要接受重大手術、易受傷害的未成年病患族群來說,我認為這種全期照護模式很有其價值。

作為醫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自己特別能能體會家長希望孩子獲得最完善、最細緻醫療照護的心情。我們希望做到的不只是提升醫療技術,更希望能從人的角度出發,真正關心孩子與家庭的歷程,而不僅僅是「治療一個病」。

因為每個孩子的康復,就是一個家庭的團圓。💖

#肺部手術 #微創胸腔鏡 #怡樂適療程 #全人照護 #跨團隊合作 #台大兒醫手術團隊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

 #聖誕節快樂今天是科內繳交國科會計畫的截止日,前幾天都在趕計畫暈頭轉向的,早上查房,看到病房裡在送聖誕禮物給病童們,才意識到聖誕節已經到了。發現小一的大女兒終於到了會寫信給聖誕老公公的年紀,覺得非常可愛😆祝各位聖誕快樂,平安健康🎄ps. ...
24/12/2024

#聖誕節快樂

今天是科內繳交國科會計畫的截止日,前幾天都在趕計畫暈頭轉向的,早上查房,看到病房裡在送聖誕禮物給病童們,才意識到聖誕節已經到了。

發現小一的大女兒終於到了會寫信給聖誕老公公的年紀,覺得非常可愛😆

祝各位聖誕快樂,平安健康🎄

ps. 每年12月底是國內學術研究最重要的補助單位之一-國科會-的專題研究計畫截止日,要申請的研究者常常在寫計畫中度過假期🫠

#小兒外科洪醫師與她的小獸們

  #異物吞入 國際頂尖期刊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Image Challenge其實偶爾就會出現小兒外科領域的影像。上次分享過腸套疊,這期則是吞入巴克球造成腸穿孔。1歲半女孩因為拉肚子三天、嘔吐一天、接著腹脹而來急診,來診的腹部...
16/11/2024


#異物吞入

國際頂尖期刊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Image Challenge其實偶爾就會出現小兒外科領域的影像。上次分享過腸套疊,這期則是吞入巴克球造成腸穿孔。1歲半女孩因為拉肚子三天、嘔吐一天、接著腹脹而來急診,來診的腹部X光如圖。

之前撰文談過兒童異物吞入的情況,巴克球就是最危險的物品之一,可能比一些尖銳物更具穿孔風險,吞入兩顆以上…外科醫生可能就會建議要手術取出了,即便還沒有穿孔徵象。

這年頭玩具很多,可以的話還是讓孩子遠離巴克球😨

#小兒外科醫師開什麼刀

 #達文西手臂訓練今天的病人是…一顆砂糖橘!下午到直覺公司練習達文西實機操作,帶上前兩週聽日本教授分享後自製的模型,用2L的寶特瓶模擬嬰兒的嬌小體腔,測試如何在這麼小的範圍做好機器手臂docking、以及精細範圍的操作與縫合。一位很資深的一...
05/11/2024

#達文西手臂訓練

今天的病人是…一顆砂糖橘!

下午到直覺公司練習達文西實機操作,帶上前兩週聽日本教授分享後自製的模型,用2L的寶特瓶模擬嬰兒的嬌小體腔,測試如何在這麼小的範圍做好機器手臂docking、以及精細範圍的操作與縫合。

一位很資深的一般外科前輩在幾年前曾經說過,在他數十年的外科職涯,對一般手術技術已經非常熟稔,使用達文西手臂手術仍讓他的手術技術開了一扇窗,得以窺探前所未見的風景。

沒有最好的手術方式,只有較適合個人的手術選擇。外科醫生能做的是持續學習新技術,得以讓自己與病人有更多選擇。

#今日工事剝完一瓣橘瓣再縫幾針血管
#小兒外科醫師開什麼刀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

今天早起南下台中榮總,參加了「兒童機器人手術手術的創新發展與趨勢」研討會。此次活動邀請到來自西雅圖兒童醫院的Dr. John J Meehan以及順天堂大學醫院的Dr. Miyano Go,這兩位國際知名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了他們豐富的手術經驗...
26/10/2024

今天早起南下台中榮總,參加了「兒童機器人手術手術的創新發展與趨勢」研討會。此次活動邀請到來自西雅圖兒童醫院的Dr. John J Meehan以及順天堂大學醫院的Dr. Miyano Go,這兩位國際知名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了他們豐富的手術經驗,讓我對 #機器人手術 在小兒外科的應用有了更深的體會與期待。

雖然達文西系統在台灣的成人手術中已運用二十年,但其在小兒外科的推展仍相對緩慢,主要是因費用高昂且初期效益不明確。然而,隨著系統的技術進步、醫療對微創手術需求的提升,機器人手術在兒童醫療中的價值愈發顯著。特別是 和 #靈活的機器手臂 ,使醫師能進行一般內視鏡手術下做不到的更精細、穩定的操作,對於結構細膩的兒童患者而言,這無疑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當然目前仍有一些技術上的挑戰。例如,針對幼小兒童手術時,機器人手臂的定位和器械的粗細(目前為8mm,相較於一般兒童內視鏡的3mm)仍需改進。不過,隨著更多醫師投入經驗累積,以及技術公司的持續改良,這些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系統對於 #住院醫師的學習和訓練 有著顯著幫助。傳統內視鏡手術的學習曲線較高,而達文西系統不僅符合人體工學,操作上也更為直觀。副機的設計讓住院醫師能夠直接參與手術過程,模擬機器人操作和手術動作數據的收集,為住院醫師提供了更有效的系統學習。我相信這在少子化的環境下,將大幅提升兒童外科手術人才的培育。

雖然目前因成本高昂及健保給付限制使得機器人手術在兒童醫療中的普及仍有挑戰,隨著技術日漸成熟、系統優化及成本降低,這項技術未來勢必將更加普及。儘管機器人手術不可能取代所有手術方式,但在可見的未來,傳統手術、內視鏡手術與機器人手術很可能將成為外科醫師的必備技能,根據病患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小兒外科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微創手術 #精準醫療 #醫療新趨勢 #兒童健康 #小兒外科洪醫師

 #醫學專業以外 #看病人也學習看懂人  #關係是經營不是拚輸贏我的兩個女兒特別喜歡聽我分享在醫院照顧病人的小故事,有時我會和她們聊聊那些讓我感觸很深的案例。兒童創傷也是小兒外科醫師的工作範疇之一。兩年多前,我照顧了一位從12樓墜樓的小五學...
24/09/2024

#醫學專業以外
#看病人也學習看懂人
#關係是經營不是拚輸贏

我的兩個女兒特別喜歡聽我分享在醫院照顧病人的小故事,有時我會和她們聊聊那些讓我感觸很深的案例。

兒童創傷也是小兒外科醫師的工作範疇之一。兩年多前,我照顧了一位從12樓墜樓的小五學生;監視器拍到當時他應該要出門上學,卻自己搭電梯到頂樓。但幸運的是,中途被遮雨棚等障礙物減速,只是斷了一些肋骨,發生氣血胸和輕微腦震盪,沒有更嚴重的創傷。

那時,我和四歲的大女兒談起這件事:

👩🏻‍⚕️「有一個姐姐……從 #12樓 跳下來了。」
👧🏻「12樓!那麼高!為什麼呀?」她驚訝地問。

👩🏻‍⚕️「因為她生病了,心情容易變得很不好。」我試圖解釋。
👧🏻「為什麼?」她繼續追問。

(這時我發現要解釋什麼是憂鬱症對她來說有點困難,於是趕快轉移話題😅)

👩🏻‍⚕️「她去那麼高的地方沒有告訴媽媽,這樣摔下來是不是很危險呀!」
👧🏻「對呀!」

👩🏻‍⚕️「所以,以後妳如果心情不好或生氣,可以跟媽媽說,我會聽妳說話。而且如果妳要去很高、比較危險的地方,要記得找媽媽一起去。」

兩天後,當大女兒已經不再提這個故事時,有一天我回家,兩歲的小女兒突然衝上來問我

🧒🏻「媽媽,為什麼姐姐要從 #1樓 跳下來?」

……當下我覺得有點好笑,12樓變1樓,這就是「以兒傳兒」誤解的意涵嗎?😂

=================================

和女兒們的對話雖然盡量輕鬆,但這位病人的狀況卻讓我一直掛念在心。或許是因為對病人的緣分感,我有機會參與他的治療,為他提供更適合兒童的外傷處置建議。同時,也為他年紀輕輕卻做出這樣的選擇感到擔憂。查房時,他表面上看起來淡漠不開口,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不安,同時他和家長之間的互動顯得生疏,這樣的距離感讓我感到心疼。儘管無法深入了解他這麼做的真正原因,但我真心希望他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愛與支持。除了精神科的照顧,總希望能在他康復的過程中,讓他感到更多的關懷。

作為外科醫師,我傾向直截了當的治療方式,直接解決病人的生理問題,也自覺不擅長太多人際互動。然而,這個孩子讓我深刻感受到,生理只是健康的片面,身體的傷癒合了,心理還有許多挑戰。

這一年,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學習與體會人際互動與溝通的藝術。李沁瑜老師的「幸福密碼學」與李崇建老師教導的薩提爾模式與對話讓我收穫良多。前者以出生年月日的數字密碼觀點,幫助我快速理解不同人的性格脈絡,用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各種性格表現,並給予適合的回應方式;後者的工作坊體驗帶我進入深刻的心理覺察,並體會到對話的力量。我終於感覺自己在心理溝通應對方面也有些成長。
感謝沁瑜老師的Podcast錄音邀請,讓我有機會分享我從幸福密碼學,在生活中對自己和孩子與家人的新看見。剛好就在錄音中,我突然回想起前面分享的這個案例,當時複雜的心情重新湧上,因此也把這個心路歷程記錄下來。

#幸福教養心理學 #李沁瑜老師 #幸福密碼學 #薩提爾模式 #自助助人的覺察之路

 #加護病房內的開刀房 #早產兒手術大部分的手術都是在開刀房內進行,但並非所有病患都能順利移送。有時,重症患者或處於極度危急狀況的病人,甚至需要在急診室或加護病床上立即手術。在台大兒醫的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這裡有一個台灣少見的特殊設...
29/08/2024

#加護病房內的開刀房
#早產兒手術

大部分的手術都是在開刀房內進行,但並非所有病患都能順利移送。有時,重症患者或處於極度危急狀況的病人,甚至需要在急診室或加護病床上立即手術。在台大兒醫的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這裡有一個台灣少見的特殊設計——加護病房內的簡易手術室。這個手術室專為那些無法安全轉移至開刀房的新生兒或早產兒而設計。雖然使用頻率不高,但在關鍵時刻,它的存在格外重要。

這週,我們就在這個NICU手術室內,為一位兩個巴掌大、僅重約700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進行了腹部手術。開刀房的麻醉團隊與護理團隊一起移師至此,整個手術室顯得非常緊湊,但所有人都默契十足,手術過程順利無阻,前後加護病房銜接也非常流暢。

台大NICU團隊曾發表論文,證實在NICU內進行手術能有效減少病嬰運送過程中的風險。這樣的設計,正是兒童醫院努力提升新生兒醫療品質的價值體現。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5957214001715

#新生兒加護病房 #極低體重早產兒 #手術室 #台大兒醫手術團隊 #小兒外科洪醫師

Address

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
Taipei
1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洪琬婷醫師 陪孩子成長的外科媽媽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