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Sally 風尚生活 - 家醫科 鄭名琁醫師

Dr. Sally 風尚生活 - 家醫科 鄭名琁醫師 |醫學不必太嚴肅|
|育兒不必很厭世|
|時尚不必太刻意|
|保養不必很複雜|

合作邀約:kingstonlin@tvbs.com.tw 合作邀約: Nicole: nicolewang@tvbs.com.tw
Line ID: aefe5274

【蕁麻疹知識全攻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皮膚突然冒出一片一片紅腫、又癢又腫的「風團」,幾小時後自己消失,但過沒多久又跑出來。這就是常見的 蕁麻疹(Urticaria)。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是因為皮膚血管暫時擴張、滲液,造成一塊塊紅色腫塊,...
29/08/2025

【蕁麻疹知識全攻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皮膚突然冒出一片一片紅腫、又癢又腫的「風團」,幾小時後自己消失,但過沒多久又跑出來。這就是常見的 蕁麻疹(Urticaria)。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是因為皮膚血管暫時擴張、滲液,造成一塊塊紅色腫塊,摸起來凸起、像被蚊子咬但更大。
• 特色:來得快、退得快,通常 24 小時內消退。
• 如果某一塊紅腫 超過 24–48 小時才退,還留下瘀青,那就要小心,可能不是單純蕁麻疹,而是「蕁麻疹性血管炎」,需要就醫檢查。

常見原因

有時候找得到誘因,有時候卻怎麼檢查也找不到。常見因素包括:
• 食物:海鮮、堅果、蛋、牛奶等(急性常見,慢性少見真正食物過敏)。
• 藥物:尤其是止痛藥(NSAIDs)、抗生素。
• 感染:感冒、腸胃炎等病毒感染。
• 物理刺激:冷、熱、壓力、運動、陽光。
• 壓力:心理壓力大,也會讓症狀更嚴重。

分類
• 急性蕁麻疹:持續時間 少於 6 週,多與食物或感染相關。
• 慢性蕁麻疹:超過 6 週反覆發作。又可分為:
• 慢性自發性(沒有明顯誘因)
• 慢性誘發性(因冷、熱、壓力、日光、運動等刺激出現)

什麼情況要立刻就醫?

大多數蕁麻疹是良性的,但若出現以下狀況,可能是 嚴重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務必馬上送醫:
• 嘴唇、舌頭或喉嚨腫脹
• 呼吸困難、喘鳴或胸悶
• 突然暈眩、血壓下降

日常照護建議
1. 避免誘因:記錄飲食、環境、藥物,找到可能的觸發點。
2. 生活規律:避免熬夜、過度壓力。
3. 保養皮膚:避免熱水洗澡與過度搔抓,選用溫和清潔用品。
4. 正確用藥:以 第二代抗組織胺 為主(如 cetirizine、loratadine、fexofenadine 等),安全、可長期使用,請依醫師指示服用。必要時醫師會調整劑量或加上其他藥物。
5. 定期追蹤:慢性或反覆發作時,建議由醫師評估,必要時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小提醒

蕁麻疹雖然常見,但每個人的病程不同。有些人幾天就好,有些人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 急性嚴重症狀:立刻就醫
• 慢性或反覆:規律用藥 + 定期追蹤
• 治療目標:讓你完全沒有症狀,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腸病毒重症再添警訊】最近新聞報導已有 6 名嬰兒因腸病毒重症死亡,其中部分與 伊科病毒11型 (Echovirus 11) 有關,提醒大家必須更警覺。伊科病毒11型 vs 一般腸病毒 1. 族群差異 一般腸病毒(EV71、克沙奇)多見於幼...
20/08/2025

【腸病毒重症再添警訊】

最近新聞報導已有 6 名嬰兒因腸病毒重症死亡,其中部分與 伊科病毒11型 (Echovirus 11) 有關,提醒大家必須更警覺。

伊科病毒11型 vs 一般腸病毒
1. 族群差異
 一般腸病毒(EV71、克沙奇)多見於幼兒;伊科病毒11型則對 新生兒、嬰兒威脅特別大。
2. 症狀差異
 一般腸病毒:常見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
 伊科病毒11型:容易快速惡化,造成 敗血症、肝炎、呼吸衰竭。
3. 傳染來源
 主要來自 大人或年長孩童。成人常只有輕微感冒、腸胃不適,甚至無症狀,但仍可把病毒傳給嬰兒。

腸病毒怎麼傳染?
• 糞口傳染:換尿布、如廁後沒洗手 → 污染食物、水源。
• 飛沫傳染:咳嗽、打噴嚏。
• 接觸傳染:玩具、桌面、門把等環境表面。

如何預防與消毒?
• 肥皂+流水洗手:最有效、必須落實。
• 漂白水:
 1:100 稀釋 → 桌椅、玩具
 1:10 稀釋 → 嘔吐物、糞便
• 高溫:衣物、毛巾用 60℃ 熱水清洗或烘乾。
• 注意:75% 酒精對腸病毒、諾羅、輪狀病毒 效果差,不能只依靠酒精。

📌 提醒:大人可能只有輕微感冒或腸胃症狀,但仍可能把病毒傳給嬰兒。對新生兒來說,感染風險高、病程快,務必加強清潔與手部衛生。嬰兒免疫力低,一旦出現 嗜睡、抽搐、呼吸急促、持續嘔吐或肌躍型抽動,請立刻送醫。

父(付)親(清)節快樂🎉
08/08/2025

父(付)親(清)節快樂🎉

【妳其實需要的是——好好、正確的休息——從更年期看見身體的求救訊號】白天在辦公室剁剁逼人,身邊的同仁看你是鐵血主管、女強人典範。但一到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腦中還在運轉那些白天沒回完的信、開不完的會、和一堆未解的情緒,翻來覆去睡不著、凌晨三...
08/08/2025

【妳其實需要的是——好好、正確的休息——從更年期看見身體的求救訊號】

白天在辦公室剁剁逼人,身邊的同仁看你是鐵血主管、女強人典範。
但一到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腦中還在運轉那些白天沒回完的信、開不完的會、和一堆未解的情緒,翻來覆去睡不著、凌晨三點驚醒滿身汗、隔天起床像打了一場仗。

妳以為只是累了,其實妳的身體正在告訴妳——它撐不住了。
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許多 40~55 歲的女性,進入「更年期」的過渡期時,身體開始出現難以控制的變化:
💢 情緒易怒,脾氣變得比以往急躁,動不動就想發火。
💤 晚上睡眠品質變差,夜醒、早醒或整夜淺眠,讓白天精神大受影響。
💦 突然冒汗、潮熱、心悸,甚至出現焦慮感,讓人誤以為自己得了什麼大病。

這些症狀,其實是荷爾蒙變化下的正常生理反應。
隨著雌激素(Estrogen)與黃體素(Progesterone)濃度逐漸下降,女性的自律神經、情緒控制中樞、睡眠調節系統,都會受到牽動。就像是一台本來運作良好的車,突然要調整引擎設定,難免會有「卡卡的」過渡期。

很多女性誤以為「自己抗一抗就會好」,但事實上,越早尋求醫療協助,越能改善生活品質。
目前針對更年期的治療,除了荷爾蒙療法(HRT),也可依據個人體質使用植物性保健品、調整飲食與生活作息,甚至搭配心理諮商與行為治療,都是有效方法。

我常對患者說:「你不需要一直當超人,有時候,承認自己也會累,是一種勇敢。」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
以下幾個訊號可做為參考:

1️⃣月經週期變化:週期縮短、延長,甚至經血量明顯減少或增多。
2️⃣情緒與睡眠:無明顯原因的易怒、焦慮,或長期睡眠品質下降。
3️⃣ 生理反應:突發潮熱、夜間盜汗、心悸,或關節痠痛。
4️⃣ 專注力下降:常覺得腦袋「卡住」、健忘感加重。

如果上述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包含荷爾蒙檢測與整體健康檢查。

自然的調養方式
🌿 飲食調整:

增加富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如黃豆、豆腐、毛豆、亞麻籽。

攝取優質蛋白質與 Omega-3 脂肪酸,減少高糖與高油飲食。

🏃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瑜伽,有助於心血管與骨骼健康。

🧘 壓力管理:

嘗試冥想、呼吸練習、伸展運動,幫助放鬆交感神經。

😴 睡眠衛教:

固定上床與起床時間,睡前避免咖啡因與藍光刺激。

💬 小提醒:
更年期不是「老化的開始」,而是女性生命中另一個重要轉折。
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傾聽身體的聲音,給予它足夠的營養、休息與善待。

如果你發現自己白天依然叱吒職場,晚上卻被身體狀況困擾,不必默默承受。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讓自己在人生下半場依然能自在、有活力地活出自我。

最近看到一則來自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州交通局的新聞,讓我會心一笑。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發出提醒:「高個子的旅客請注意,別把腋下剛好對到其他乘客的臉,無論你是不是剛洗完澡,都請留點距離。」這樣的提醒說中了很多人不敢開口的心聲。(就是哈比人我!)夏天悶...
23/07/2025

最近看到一則來自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州交通局的新聞,讓我會心一笑。

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發出提醒:

「高個子的旅客請注意,別把腋下剛好對到其他乘客的臉,無論你是不是剛洗完澡,都請留點距離。」

這樣的提醒說中了很多人不敢開口的心聲。(就是哈比人我!)

夏天悶熱、捷運或公車人擠人,不少人一抬手就讓整車人瞬間清醒。腋下味不一定是狐臭,但悶味和汗味也是社交殺手。問題是——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味道。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上體育課前,幾乎每個同學都會從包包裡拿出止汗劑,對著自己的腋下狂噴一輪。大家早就知道流汗會有味道,也知道不能臭到別人。但很多人可能沒有這個習慣,或者根本沒發現自己有味道。

這是有原因的。

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忽略「熟悉的氣味」,所以自己聞不到,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旁人聞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在密閉的電梯、健身房、更衣室、車廂,甚至只是靠你站近一點,就會聞到濃濃的味道。

那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味道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洗澡時拿你當天脫下的衣服,聞聞看腋下的位置。

只要聞起來有點酸、悶,會讓你眉頭一皺或立刻閉氣,那就是一個提醒:是時候處理一下了。

其實改善腋下氣味沒那麼難,只要做到三件事:洗對、擦對、用對。

第一,洗對。

市面上有些沐浴乳標榜香味,但香味並不等於殺菌。可以選擇含有抗菌成分的產品,例如含氯己定、過氧化苯甲酰等。

這些成分可以幫忙把多餘的細菌洗掉,降低氣味來源。

記得在洗澡的時候,腋下要搓洗至少 30 秒以上,再用清水沖乾淨。一天一次基本夠用,如果真的很容易流汗,早晚洗兩次也沒問題。

第二,擦對。

很多人習慣早上出門前才擦止汗劑,但其實效果最好的是在「睡前」擦。

因為這時皮膚比較乾、汗腺也沒那麼活躍,鋁鹽成分才能有機會封住汗管。這樣做,隔天出汗量會減少,味道自然就不容易產生。

另外,剛刮完腋毛或洗完熱水澡後,皮膚比較敏感,這時候先不要擦,避免刺激。皮膚有其他狀況像是濕疹或摩擦紅斑時也不要使用。

第三,用對。

止汗劑和體香膏,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

止汗劑是「減少出汗」的,體香膏則是「遮住味道」的。兩種功效不同、可以搭配使用。

如果你白天容易流汗,或要去跟人見面,體香膏可以當成備品帶在身上,需要的時候擦一下,也能避免尷尬。

那止汗劑真的安全嗎?

很多人聽說止汗劑含鋁會導致乳癌,但目前國際研究並未證實正常使用會提高乳癌風險。

實際上,鋁鹽經皮膚吸收的量非常少,各大衛生機構也都認為,一般人正常使用是安全的。

除非你有腎臟疾病或皮膚傷口,不然可以安心使用。

最後整理
• 檢測:洗澡聞衣服,嗅到異味就該行動
• 洗對:抗菌清潔,每天至少 30 秒認真搓
• 擦對:止汗劑睡前擦
• 用對:體香膏隨身帶,需要時補味道
• 還是困擾? 專業醫師有注射或能量療程等免動刀選項,別硬撐

大家一起來做這些小步驟,希望不要臭到別人,也希望不要被別人臭到。悶熱夏天也能保持清爽,自己自在,別人也更願意靠近你。

19/07/2025

四月時,我們去了河口湖一間可以看到絕美富士山的當地知名飯店 —— Ubuya。訂房過程卻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事。我在 Agoda 上訂到房,但Ubuya飯店卻一開始查不到我的訂單。後來才發現,那房間其實是「第三方供應商」訂的,並不是 Agoda 跟飯店直接合作。更傻眼的是,我發現自己付的金額竟然比供應商實際訂房的價錢貴了快3倍!!!

一開始我打算透過官網訂房,查到飯店會在三個月前開放預訂。我和朋友還一起倒數,準備在凌晨12點搶房,但一開放就顯示已售完,當時真的超級焦慮。

後來,我發現 Agoda 上竟然還有房間,而且只剩一間,雖然價格很高、又是不可退款的方案,但因為官網房間已經沒了,我也不知道 Ubuya 的正常房價,只能抱著「或許這家本來就很貴吧」的想法,以及在深怕訂不到的情況下又覺得Agoda這麼大的公司應該不會出錯,就直接訂了。(大誤!應該先search網路的)

我其實很少用第三方訂房,但一向有在第三方訂房後,會再主動聯繫飯店確認的習慣。沒想到這次聯絡 Ubuya 時,他們卻回覆:「查無此訂單」,不管是用 Agoda 給我的訂房編號,還是用我的名字,都查不到。更震驚的是,Ubuya 還直說他們與 Agoda 並沒有合作,沒有授權給Agoda訂房。

我立刻聯絡 Agoda 客服,他們才告訴我:這筆訂單是透過 Agoda 的「供應商(supplier)」轉訂的,供應商會在入住前約十天才提供飯店確認號碼。

就這樣,我焦急地等了幾十幾天,終於在入住前十天收到了 Agoda 給的Ubuya確認編號,我才能再次聯絡 Ubuya,請他們幫我確認這筆訂單。這時 Ubuya 終於查到了資料,並傳了一張訂房單給我,請我再次確認訂房內容。但這張單據上的內容讓我震驚不已:訂房者的名字是我,但聯絡資料完全不是我,手機,email 住址都是不知名人士。入住人數的性別跟小孩年齡也被亂寫(溫泉飯店都會依據來預先準備適合size的浴衣),完全不是我提供給Agoda的資料。晚餐的時間也沒有先問過我,就先訂了一個最晚的時間。而且!!訂單上的房價竟然只有我在 Agoda 上支付金額的 1/3、並且訂單上清楚標示:「不可轉售」,結果訂房人還勾選了「我已理解並同意」。

我才發現一個可能的情況:這筆訂房並非 Agoda 直接與飯店訂房,而是有一位supplier (供應商)先透過官方管道訂下房間,再透過 Agoda 的平台重新轉售給我,並加上了大幅價格差異。這時才知道原來Agoda 並不需要與飯店直接合作也能賣房。

我隨即向 Agoda 客服反映這樣的價格差異與訂單疑點,希望能釐清問題。但整個過程中,我遇到不少溝通困難,整個交涉過程真的令人抓狂又無力。

Agoda 一開始的回覆是:「這是供應商與飯店之間的訂價差異」。我立刻提出疑問:「為什麼飯店實際房價是 ¥132,000,Agoda 卻向我收取 ¥336,476?中間的價差超過20 萬日圓。」我也附上了 Ubuya 提供的訂房資料,以及我退房時拿到的正式收據作為佐證。

然而客服似乎誤解了我的問題,將整起事件當作 double charge(重複收費)來處理,多次回覆:「我們確認 Ubuya 並未額外向你收款,因此並無重複扣款」,甚至要求我提供「兩筆刷卡紀錄」以確認是否有多扣費用。

我再三說明:這不是 double charge 問題,我從頭到尾只在 Agoda 上刷了一筆款項,Ubuya 現場完全沒有向我收費。問題的核心不是是否重複扣款,而是「價格差異」——也就是 overcharge(加價)與可能存在的轉售情況,房價明顯高出飯店實際收費是否合理,這才是我希望釐清的重點。

客服後來表示他們了解是 overcharge 問題,並說會去詢問供應商,等對方回覆後再通知我。但幾天過後,回覆內容卻又回到原點:「Ubuya 並未多收你錢」。這樣的對話反覆發生多次,我就這樣在這個鬼打牆的輪迴中巡迴了很多次,每次都以為他們理解了,結果幾天後又重置到最初的錯誤立場,讓人徹底崩潰。

整個過程中,Agoda 表示需要等供應商回覆,並以「供應商尚未回應」為由,使處理流程持續延宕。兩週過去,供應商始終沒有給出任何進一步說明或回覆,而我作為消費者,也無法直接聯繫該供應商,只能透過 Agoda 作為中介。

最終,Agoda 的回覆仍維持原本的說法:「這是供應商與飯店之間的定價差異」,並表示中間的價差屬於供應商的營運與報價策略範圍。但這樣的說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 一般來說,飯店怎麼可能授權供應商以 2~3 倍的價格轉售房間,並讓差價全數成為供應商的利潤?而且依我過去對訂房平台/旅行社的認知,正常的佣金制度應該是由飯店在總房費中提撥比例給平台,而不是讓供應商自行加價轉售、由消費者負擔額外費用。

簡單來說:
Ubuya 實際收費為 ¥132,000,Agoda 上的供應商報價為 ¥336,476,中間產生了約 155% 的價格差異。而且從 Ubuya 的資料來看,這筆房間原本是由供應商透過官方管道取得,再透過 Agoda 平台轉售出去的。

我在網路搜尋後發現,也有其他消費者曾反映類似情形:訂房平台上的價格遠高於飯店實收價格,入住後才發現房間疑似來自第三方轉訂。(所以我自己蠢,沒先search就下訂)。

雖然我最終有順利入住,但這次事件仍讓我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與不安,我甚至小心眼地害怕這個 supplier 會不會在我入住前取消訂房,畢竟官方認定的訂房人士是這位 supplier,所以他確實有權利取消訂房。最終,Agoda 因為這個供應商始終沒有回覆他們,也沒有進一步提供解釋,才決定退還我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雖然問題最後得到了處理,但整個過程中的不透明和拖延,仍讓我感到相當沮喪跟焦慮。雖然經過了這令人傻眼的交涉過程,但不得不說 Ubuya 的富士山景真的超級美,算是這段旅程裡唯一的安慰了。

每次放假,我們家有兩件「例行公事」: 1. 檢查視力 2. 牙齒塗氟跟檢查許多原本不讓孩子使用 3C 產品的家庭,也在疫情期間因為改為線上上課,不得不讓孩子開始接觸平板。現在學校教學中也常使用平板輔助,結果不少孩子漸漸習慣了長時間盯著螢幕。...
18/07/2025

每次放假,我們家有兩件「例行公事」:
1. 檢查視力
2. 牙齒塗氟跟檢查

許多原本不讓孩子使用 3C 產品的家庭,也在疫情期間因為改為線上上課,不得不讓孩子開始接觸平板。現在學校教學中也常使用平板輔助,結果不少孩子漸漸習慣了長時間盯著螢幕。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又缺乏適當休息,很容易讓假性近視進展為真性近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家會把「定期視力檢查」列為放假期間一定要做的事。

為什麼要定期檢查視力?

因為這能讓我們在孩子還沒有真的近視之前,就提早察覺視力的變化,並做出調整與預防。預防勝於治療。

其實,孩子一出生就會帶有一點遠視,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叫做「遠視儲備」。隨著年齡增長、眼球自然拉長,這些遠視會逐漸消退,發展成正常視力。

但如果遠視退得太快,或眼軸拉長速度過快,就可能提前進入「預備近視」的階段,進一步發展為真性近視。
這時候如果能透過定期檢查,包括觀察眼軸長度和屈光狀態,就有機會提早介入、減緩惡化。

什麼是「假性近視」?

在視力檢查時,小孩可能因為緊張或眼睛過度出力,導致視力看起來比實際差,這就是所謂的假性近視。
為了確定真實度數,眼科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散瞳劑,再重新驗光,這樣才能判斷是真性近視,還是單純的調節性模糊。

即使是視力正常的孩子,醫師也可能視情況選擇在某些時機點使用散瞳劑,確保測出的度數準確。有時候也會搭配測量眼軸長度,追蹤眼球發育是否異常。

因此,找到一位固定且信任的眼科醫師,長期追蹤記錄孩子的視力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檢查頻率怎麼抓?
• 高風險兒童(例如有近視家族史):每三個月追蹤一次
• 一般兒童(即使視力正常):每六個月檢查一次

我們家孩子都是在三歲半以前就完成第一次視力檢查。我會先在家下載視力表,當作遊戲教他們怎麼比缺口。小孩學得很快,檢查起來也沒有壓力,反而覺得像在玩,很有成就感。

只要平常注意幾個生活習慣,其實就能降低近視的風險:
• 每用眼 20 分鐘,休息 10 分鐘
• 鼓勵孩子每天到戶外活動、曬自然光
• 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包括看書、玩細小玩具、畫圖時頭靠太近
• 不建議躺著看書,或在太近的距離觀看螢幕。

💡 最近水痘增多,2劑疫苗保護更完整!💉最近看病時,發現不少孩子得了水痘,家長們常問:「不是已經打過一劑疫苗,怎麼還會得?」其實,打過一劑雖然有保護力,但仍可能感染,症狀會比較輕微,例如:✔ 水泡數量較少(可能只有幾顆,不像未接種者會長滿全...
14/03/2025

💡 最近水痘增多,2劑疫苗保護更完整!💉

最近看病時,發現不少孩子得了水痘,家長們常問:「不是已經打過一劑疫苗,怎麼還會得?」其實,打過一劑雖然有保護力,但仍可能感染,症狀會比較輕微,例如:
✔ 水泡數量較少(可能只有幾顆,不像未接種者會長滿全身)
✔ 病程較短(恢復得比較快)
✔ 發燒較輕微或不發燒

💪 為什麼要打2劑?
✔️ 保護力更強:兩劑疫苗能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即使感染,症狀也較輕微。
✔️ 避免帶狀皰疹:水痘病毒會潛伏在體內,未來可能引發帶狀皰疹。但如果沒得過水痘,就不會得帶狀皰疹!

✅ 水痘疫苗怎麼打?
🔹 第一劑(公費): 滿1歲時施打
🔹 第二劑(自費): 4~6歲時補打

🎯 提早接種,守護健康! 別讓水痘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快來確認疫苗接種時程吧!

#水痘 #水痘疫苗 #家醫科醫師 #疫苗接種

作為媽媽,我想給孩子最安心的成長環境;作為醫師,我希望將健康的概念延伸到每個人的生活細節。Elev. 光子除味器讓我在家裡、診所都能為家人和患者提供清新、安全的空氣!內有專屬優惠&完整資訊:https://twecoheal.com/drS...
20/02/2025

作為媽媽,我想給孩子最安心的成長環境;作為醫師,我希望將健康的概念延伸到每個人的生活細節。
Elev. 光子除味器讓我在家裡、診所都能為家人和患者提供清新、安全的空氣!
內有專屬優惠&完整資訊:https://twecoheal.com/drSally

空氣清道夫!給孩子與家人最乾淨的呼吸空間
我平時真的超怕臭,尤其是診所和家裡有異味時,整個人都會覺得不舒服。在家裡也是,每天看兒子在家裡跑跑跳跳,身為媽媽,總想給他們最好的居家環境。然而氣味是我們看不見卻無法忽視的健康隱憂,特別是對孩子來說,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和污染物都可能成為潛在威脅。

不只是家庭,在工作環境更需要清新的空氣!像我平時在診所工作,每天接觸不同的患者,深刻體會到,清新空氣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工作空間不僅人流密集,還需要應對細菌、病毒和異味的挑戰,這些看不見的問題,往往成為隱形的健康威脅。

為什麼傳統除臭方式,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市面上的傳統除臭方式,無非採用吸附式過濾,只能被動捕捉污染物,或是依賴化學香氛掩蓋異味,甚至可能引入更多化學物質,對健康產生潛在威脅。這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帶來額外的隱憂。

Elev. 光子除味器的核心在於它的淨化原理非常簡單又強大:
透過PHIT光合離子化技術,將空間中的氧氣以紫外線光分解,將每1公升氧轉化為17兆億個氧化氫離子、羥基離子等強效淨化因子,這些淨化因子就像「空氣清道夫」,主動出擊,分解空氣中的異味和有害物質(像細菌、病毒、PM2.5 等),還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乾淨的空氣分子。

這種技術與醫療場所常用的空氣消毒方法類似,不僅能解決異味,更能清除看不見的健康威脅,讓你和家人或工作時隨時呼吸到純淨、安全的空氣!

不只是除臭,更是全面淨化空汙
在冬天,流感和病毒的傳播更為猖獗,Elev. 光子除味器不僅去除臭味,還主動淨化空氣中的其他污染,分解病菌、抑制發霉、去除PM2.5。小巧的機身也適合放置於診所、家庭與辦公空間。每個空間都能享有醫療級別的空氣消毒系統,它能讓我們的生活空間始終保持清新、安全。

🌟Elev. 光子除味器,專為現代家庭設計的空氣淨化神器
- 操作簡單:一鍵啟動,三段模式隨心切換。
- 智慧偵測:隨空間異味濃度需求變化,AI 模式自動調節。
- 無需耗材:免濾網、免清洗,壽命長達 2.5 萬小時。
- 極致省電:每天全天運轉,月電費僅需約 5 元台幣。
- 疊加設計:可搭配家中除濕機、空氣清淨機,擴大淨化範圍。
- 廣域適用:有效涵蓋 15-20 坪空間,無論是客廳、餐廳還是診療空間,都能隨時享受清新空氣。

為孩子與家人,選擇專業級守護
Elev. 光子除味器讓醫療級的空氣淨化科技進入每一個家庭,從根源消滅隱形威脅,讓我們不再擔心空氣中的隱形威脅,一起選擇主動式淨化,讓空氣清新如新,也讓健康始於每一口呼吸!

❄️  最近天氣寒冷乾燥,許多人容易出現嘴唇乾裂,甚至因免疫力下降誘發唇皰疹,出現水泡與紅腫。這些問題除了與氣候有關,還可能受到生活習慣、壓力與營養攝取影響。以下提供6大護唇要點,幫助您維持嘴唇健康💋🔹 1. 嘴唇乾燥與脫水👉 嘴唇皮膚較薄...
13/02/2025

❄️

最近天氣寒冷乾燥,許多人容易出現嘴唇乾裂,甚至因免疫力下降誘發唇皰疹,出現水泡與紅腫。這些問題除了與氣候有關,還可能受到生活習慣、壓力與營養攝取影響。以下提供6大護唇要點,幫助您維持嘴唇健康💋

🔹 1. 嘴唇乾燥與脫水
👉 嘴唇皮膚較薄、無油脂腺,容易因乾燥空氣或頻繁舔嘴唇導致水分流失。
✅ 改善方法:

選擇無香料的潤唇膏,含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甘油或維生素E。

凡士林是經典選擇,能有效鎖住水分並修復乾裂的嘴唇。

🔹 2. 接觸性皮膚炎與過敏反應
👉 某些潤唇膏、口紅或牙膏可能引發過敏,導致紅腫、裂開或水泡。
✅ 改善方法:

選擇無香料、無色素的護唇產品。

若過敏症狀嚴重,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低劑量類固醇軟膏。

🔹 3. 維生素缺乏
👉 缺乏維生素B2、B6、B12或維生素C,可能導致嘴唇乾裂、角質增厚或口角炎。
✅ 改善方法:

多攝取全穀類、雞蛋、奶類、深綠色蔬菜和柑橘類水果。

🔹 4. 防曬保護
☀️ 嘴唇也需要防曬!
👉 長時間曝曬會導致乾裂、脫皮或慢性炎症。
✅ 改善方法:

使用含SPF 15以上的護唇膏。

戶外活動時定時補擦。

🔹 5. 維持嘴唇與環境的濕潤
👉 乾燥環境加速嘴唇水分流失。
✅ 改善方法:

室內使用加濕器。

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平衡。

🔹 6. 唇炎與唇皰疹的差異與防治

💡【 #唇炎】
🔺 由乾燥、摩擦或頻繁舔嘴唇引起,出現發炎、脫皮。
✅ 改善方法:

避免舔嘴唇。

使用溫和、成分單純的護唇膏如凡士林。

避免辛辣、過酸食物。

💡【 #唇皰疹】
🔺 由HSV-1病毒引起,免疫力下降時易復發,伴隨水泡、紅腫、疼痛。
✅ 改善方法:

避免辛辣、酸性、過燙食物。

增加維生素C與鋅的攝取(柑橘、牡蠣、堅果)。

及早就醫使用抗病毒藥物以縮短病程。

⚠️【貼心提醒】
若嘴唇乾裂長期未改善,或出現紅腫、水泡、疼痛等症狀,請儘早就醫,以排除感染或免疫相關疾病。

#護唇小技巧 #嘴唇乾裂 #家醫科醫師 #冬季護唇 #凡士林 #凡士林護唇膏

近年來流感相關重症遺憾地帶走了許多珍貴的生命,透過積極的預防措施,努力守護自己與摯愛親友的健康。👉為降低流感感染與重症風險,可採取以下預防措施:1. 接種流感疫苗 • 每年接種當季流感疫苗,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並減少重症發生的機率。 • 高風險...
03/02/2025

近年來流感相關重症遺憾地帶走了許多珍貴的生命,透過積極的預防措施,努力守護自己與摯愛親友的健康。

👉為降低流感感染與重症風險,可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 接種流感疫苗
• 每年接種當季流感疫苗,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並減少重症發生的機率。
• 高風險族群(如嬰幼兒、孕婦、年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更應優先接種,以降低併發症風險。

2. 維持良好衛生習慣
• 勤洗手:使用肥皂與清水搓洗至少20秒,減少病毒殘留。
• 正確咳嗽禮節:咳嗽或打噴嚏時以衛生紙或手肘遮掩口鼻,降低飛沫傳播風險。
• 避免接觸眼、口、鼻:防止病毒經由手部進入呼吸道,減少感染機會。

3.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D等,以增強免疫力。
• 充足睡眠:確保每天獲得足夠的休息,以維持身體防禦機制。
•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系統功能,減少感染風險。

4. 減少人群接觸
• 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場所,以降低接觸病毒的機會。
• 若需外出,建議配戴口罩,以防止飛沫傳播。

5. 及早就醫,防止病毒擴散
• 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流感症狀,應立即就醫並遵循醫囑治療。
• 生病期間應在家休息,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預防勝於治療,降低自身感染與重症風險,也能保護身邊的親友,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

Address

Taipei
10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Dr. Sally 風尚生活 - 家醫科 鄭名琁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Dr. Sally 風尚生活 - 家醫科 鄭名琁醫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