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025
四月時,我們去了河口湖一間可以看到絕美富士山的當地知名飯店 —— Ubuya。訂房過程卻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事。我在 Agoda 上訂到房,但Ubuya飯店卻一開始查不到我的訂單。後來才發現,那房間其實是「第三方供應商」訂的,並不是 Agoda 跟飯店直接合作。更傻眼的是,我發現自己付的金額竟然比供應商實際訂房的價錢貴了快3倍!!!
一開始我打算透過官網訂房,查到飯店會在三個月前開放預訂。我和朋友還一起倒數,準備在凌晨12點搶房,但一開放就顯示已售完,當時真的超級焦慮。
後來,我發現 Agoda 上竟然還有房間,而且只剩一間,雖然價格很高、又是不可退款的方案,但因為官網房間已經沒了,我也不知道 Ubuya 的正常房價,只能抱著「或許這家本來就很貴吧」的想法,以及在深怕訂不到的情況下又覺得Agoda這麼大的公司應該不會出錯,就直接訂了。(大誤!應該先search網路的)
我其實很少用第三方訂房,但一向有在第三方訂房後,會再主動聯繫飯店確認的習慣。沒想到這次聯絡 Ubuya 時,他們卻回覆:「查無此訂單」,不管是用 Agoda 給我的訂房編號,還是用我的名字,都查不到。更震驚的是,Ubuya 還直說他們與 Agoda 並沒有合作,沒有授權給Agoda訂房。
我立刻聯絡 Agoda 客服,他們才告訴我:這筆訂單是透過 Agoda 的「供應商(supplier)」轉訂的,供應商會在入住前約十天才提供飯店確認號碼。
就這樣,我焦急地等了幾十幾天,終於在入住前十天收到了 Agoda 給的Ubuya確認編號,我才能再次聯絡 Ubuya,請他們幫我確認這筆訂單。這時 Ubuya 終於查到了資料,並傳了一張訂房單給我,請我再次確認訂房內容。但這張單據上的內容讓我震驚不已:訂房者的名字是我,但聯絡資料完全不是我,手機,email 住址都是不知名人士。入住人數的性別跟小孩年齡也被亂寫(溫泉飯店都會依據來預先準備適合size的浴衣),完全不是我提供給Agoda的資料。晚餐的時間也沒有先問過我,就先訂了一個最晚的時間。而且!!訂單上的房價竟然只有我在 Agoda 上支付金額的 1/3、並且訂單上清楚標示:「不可轉售」,結果訂房人還勾選了「我已理解並同意」。
我才發現一個可能的情況:這筆訂房並非 Agoda 直接與飯店訂房,而是有一位supplier (供應商)先透過官方管道訂下房間,再透過 Agoda 的平台重新轉售給我,並加上了大幅價格差異。這時才知道原來Agoda 並不需要與飯店直接合作也能賣房。
我隨即向 Agoda 客服反映這樣的價格差異與訂單疑點,希望能釐清問題。但整個過程中,我遇到不少溝通困難,整個交涉過程真的令人抓狂又無力。
Agoda 一開始的回覆是:「這是供應商與飯店之間的訂價差異」。我立刻提出疑問:「為什麼飯店實際房價是 ¥132,000,Agoda 卻向我收取 ¥336,476?中間的價差超過20 萬日圓。」我也附上了 Ubuya 提供的訂房資料,以及我退房時拿到的正式收據作為佐證。
然而客服似乎誤解了我的問題,將整起事件當作 double charge(重複收費)來處理,多次回覆:「我們確認 Ubuya 並未額外向你收款,因此並無重複扣款」,甚至要求我提供「兩筆刷卡紀錄」以確認是否有多扣費用。
我再三說明:這不是 double charge 問題,我從頭到尾只在 Agoda 上刷了一筆款項,Ubuya 現場完全沒有向我收費。問題的核心不是是否重複扣款,而是「價格差異」——也就是 overcharge(加價)與可能存在的轉售情況,房價明顯高出飯店實際收費是否合理,這才是我希望釐清的重點。
客服後來表示他們了解是 overcharge 問題,並說會去詢問供應商,等對方回覆後再通知我。但幾天過後,回覆內容卻又回到原點:「Ubuya 並未多收你錢」。這樣的對話反覆發生多次,我就這樣在這個鬼打牆的輪迴中巡迴了很多次,每次都以為他們理解了,結果幾天後又重置到最初的錯誤立場,讓人徹底崩潰。
整個過程中,Agoda 表示需要等供應商回覆,並以「供應商尚未回應」為由,使處理流程持續延宕。兩週過去,供應商始終沒有給出任何進一步說明或回覆,而我作為消費者,也無法直接聯繫該供應商,只能透過 Agoda 作為中介。
最終,Agoda 的回覆仍維持原本的說法:「這是供應商與飯店之間的定價差異」,並表示中間的價差屬於供應商的營運與報價策略範圍。但這樣的說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 一般來說,飯店怎麼可能授權供應商以 2~3 倍的價格轉售房間,並讓差價全數成為供應商的利潤?而且依我過去對訂房平台/旅行社的認知,正常的佣金制度應該是由飯店在總房費中提撥比例給平台,而不是讓供應商自行加價轉售、由消費者負擔額外費用。
簡單來說:
Ubuya 實際收費為 ¥132,000,Agoda 上的供應商報價為 ¥336,476,中間產生了約 155% 的價格差異。而且從 Ubuya 的資料來看,這筆房間原本是由供應商透過官方管道取得,再透過 Agoda 平台轉售出去的。
我在網路搜尋後發現,也有其他消費者曾反映類似情形:訂房平台上的價格遠高於飯店實收價格,入住後才發現房間疑似來自第三方轉訂。(所以我自己蠢,沒先search就下訂)。
雖然我最終有順利入住,但這次事件仍讓我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與不安,我甚至小心眼地害怕這個 supplier 會不會在我入住前取消訂房,畢竟官方認定的訂房人士是這位 supplier,所以他確實有權利取消訂房。最終,Agoda 因為這個供應商始終沒有回覆他們,也沒有進一步提供解釋,才決定退還我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雖然問題最後得到了處理,但整個過程中的不透明和拖延,仍讓我感到相當沮喪跟焦慮。雖然經過了這令人傻眼的交涉過程,但不得不說 Ubuya 的富士山景真的超級美,算是這段旅程裡唯一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