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25
黃子佼事件,一位14歲的女孩,被迫拍下228段影片。
她不是「一次選錯」,而是「一次又一次無法逃脫」。
很多人問:「怎麼會這樣?她為什麼不說?怎麼可能拍那麼多?」
但我想說——
孩子不是沒說,而是沒被聽見。
不是沒留下訊號,而是沒有人讀得懂。
⸻
有些孩子,從畫裡已經在說:我好像不安全了
在我過去的繪畫心理分析工作中,看到許多孩子的畫裡,藏著他們說不出口的狀態。
孩子不知道怎麼直接說「我覺得怪怪的」、「我有點害怕」,
但他們的畫已經在告訴我們一些事。
以下我整理了理事長的個人經驗,以及文獻資料,這些繪畫中的特徵,如果持續出現在孩子畫中,值得我們特別留意:
⸻
#缺漏手指或手部:畫中的人物可能缺少手指或手部,這可能反映孩子感受到的無助或被控制的情境。
#異常粗重的線條:使用異常粗重的線條,可能顯示孩子內心的焦慮或壓抑的複雜
#出現肚臍:在畫作中明顯描繪肚臍,可能與孩子的身體意識或對身體的關注增加有關。
#軀幹底部未封閉:未完整描繪軀幹,不完整的身體,可能顯示孩子內心的不完整感或不安全感。
#缺漏衣服:人物缺少衣物,可能與孩子的性侵害經驗相關,反映內心的混亂或羞恥感。
#身體被遮住:刻意遮掩身體可能表示孩子對自身形象的關注,或對外界環境的防禦心理。
#畫出後又塗掉:這可能反映其內心的矛盾、焦慮或試圖隱藏某些情緒和想法。
#沒有五官:可能表示孩子對外界環境感到疏離,害怕看到他人的表情變化。
-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
你不需要變成繪畫心理分析師,只需要多一點好奇與願意,孩子就會感受到。
當你發現孩子的畫和情緒有點「不太對勁」時,不是要你立刻追問或恐慌,而是可以:
• 輕輕地問:「你今天畫的這個人,好像有點孤單?你是這樣覺得的嗎?」
• 或說:「我看見你今天的畫,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有點累或不開心?」
給孩子一個說出「一點點」的空間,不要急著要他說完全部。
⸻
你願意多看一眼、多等一秒、多聽一句,
那就是孩子在黑暗中看見出口的燈光。
⸻
需要注意的是,單一的繪畫特徵並不能直接證明孩子遭受了性侵害。然而,如果上述特徵持續出現,或伴隨其他行為或情緒的異常變化,建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警覺,主動關心孩子的狀況。在適當的情況下,尋求專業或相關協助,以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透過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和創作,我們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持與保護,防止悲劇的發生。
參考文獻
陳 孟吟、林 家興(2001)。性虐待兒童在畫人測驗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2),1-18。
Kelley, S. J.(1985)。Sexually abused children’s drawings. Child Abuse & Neglect, 9(2), 237-245。
Sidun, N. M., & Chase, N.(1985)。Human figure drawings in the assessment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41(1), 37-42。
參考文獻
中華繪畫心理分析教育推廣協會
神秘老師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CKG83yju/?mibextid=wwXIfr
#性侵 #家暴 #霸凌 #暴力 #行為 #兒童 #心理 #生理
#繪畫心理分析 #家庭關係 #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