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09/2025
摸摸你的臉,你相信此時此刻有成千上萬的細菌、真菌、病毒與螨蟲?
這篇文給那些反覆發生頭皮屑、頭皮癢、長痘痘的朋友參考⬇️
頭皮屑、頭皮癢、長痘痘,在皮膚科門診是很常遇到的問題,處方大多是消炎、抗菌類的。基本上, #急性期 透過這類的藥物可以緩解,但是如果 #反覆發作,應該要考慮的面向就更多了,像是皮膚屏障、免疫屏障還有今天要分享的 #微生物屏障🦠
我們的皮膚並不是孤單存在的,而是住著成千上萬的「小鄰居」──細菌、真菌、病毒與螨蟲。
這些微生物大多是「 #共生菌」,意思是牠們不但不會傷害我們,反而幫助 #維持皮膚的平衡與健康。
皮膚上不同部位的環境不一樣,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也會有所差異。舉例來說:
-臉部與背部因為皮脂分泌旺盛,常住有 #痤瘡桿菌;
-腋下或腳趾縫等潮濕地方,容易聚集 #葡萄球菌 或棒狀桿菌;
-而手臂或腿部這類乾燥的皮膚,則有更多樣化的微生物👾
-真菌方面,以 #馬拉色菌 最常見,它在頭皮和上半身尤其豐富。
這些微生物對皮膚有保護作用。例如:
-有些皮膚常見的葡萄球菌能分泌 #天然抗生素,抑制會造成膿皰或感染的 #金黃色葡萄球菌。
-皮脂中的油脂分解後會產生 #脂肪酸,讓皮膚表面維持酸性環境, #阻止壞菌滋生。
-還有些微生物能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訓練它在遇到真正的病原時能快速反應。
👶🏻特別是在 #嬰兒時期,皮膚與微生物的互動有助於免疫耐受,避免日後發炎或過敏。
不過,微生物組並非一成不變❌
年齡、荷爾蒙、基因、生活習慣甚至使用的藥物都可能改變皮膚菌群。 #如果失衡,可能會增加皮膚問題的風險,例如濕疹、痤瘡或感染。
給大家的提醒:
1. 保持適度清潔:不要過度使用抗菌產品,以免破壞正常菌群。
2. 健康生活:均衡飲食、規律作息,有助於維持皮膚與免疫系統的平衡。
3. 慎用藥物:口服或外用抗生素會影響菌群,應依醫師指示使用。
4. 觀察變化:若皮膚反覆紅腫、搔癢或起疹子,應諮詢皮膚科醫師。
【參考文獻】
MacGibeny, Margaret A., et al.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in healt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93.2 (2025): 329-336.
/
🔍更多美照在IG:
☎️診所服務電話:(02) 2775-1919
📍首盛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5號
👨⚕VIP諮詢~首盛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