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Mommy沈孟勳醫師

卵Mommy沈孟勳醫師 台北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 沈孟勳醫師
✨主治專長:試管嬰兒、人工受孕、冷凍卵子、卵巢功能異常、早期卵巢功能衰竭、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腔鏡手術、高階婦產科手術​多囊性卵巢、內分泌異常、不成熟卵培養。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9號14樓
☎️02-2706-5288

連假期間跟許久未見的朋友聚餐,她帶著可愛的兩歲女兒,一雙圓滾滾眼睛,超級迷人~細聊之後,她透露,近40歲才結婚,努力一陣子都沒能懷孕,做了一次試管,結果胚胎不好,才想到不然乾脆使用36歲時冷凍的卵子來解凍受精,很幸運就植入成功,生下現在活潑...
13/10/2025

連假期間跟許久未見的朋友聚餐,她帶著可愛的兩歲女兒,一雙圓滾滾眼睛,超級迷人~細聊之後,她透露,近40歲才結婚,努力一陣子都沒能懷孕,做了一次試管,結果胚胎不好,才想到不然乾脆使用36歲時冷凍的卵子來解凍受精,很幸運就植入成功,生下現在活潑的小公主。

這也讓我想起另一個我的好友,天生美人胚子,怎奈情路不順,39歲決定凍卵,術後跟我說道:她覺得完成凍卵這件事情後,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的輕鬆感,因為,她覺得不會對於生育/找伴侶這件事情感到惶恐⋯而在一年後,她也遇到Mr.Right,自然懷孕,升格媽咪~

👉在2011與2015分別有期刊提出這論點:以40歲才結婚準備生育的女性為例,若曾經在35歲有凍過卵的女性,使用之前冷凍卵子來做受精植入,與40歲但之前沒凍卵才接受試管療程相較,曾經凍卵過的女性,成功機率較高以及總花費也較低.這也是有學者提出的“baby budgeting”概念,指的是凍卵在未來生育時減少經濟負擔.換句話說,對於大齡女性,現階段執行試管療程跟使用之前凍卵者比較,之前曾凍卵者的性價比較好.

醫療資訊發達的今日,大家能夠獲取的資訊無論從平面或是社群媒體影音等都很容易得知.最初對於生育保存的蒙懂,到至今技術的演進與執行面的普及,個讓大家知道生育保存的重要性與安全性.況且,女性自主能力越趨茁壯,在人生規劃中,生育保存確實是重要考量的一環.💫

當然,無論人生用什麼方式進行,都還是要給自己停下腳步喘息的空間,好好愛自己喔😉

週一上班日,來個療癒系口感極佳的草莓法式吐司照吧🤤

雙十連假來告訴大家:熱鬧的時刻即將到來⏰⏰2025宜蘊寶寶回娘家,台北場就在12月7日於台北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行!不用搶票,不用劃位,還會有有趣活動跟伴手禮~卵mommy期待與各位寶貝&家長們相見歡我們到時候見😉
11/10/2025

雙十連假

來告訴大家:熱鬧的時刻即將到來⏰⏰

2025宜蘊寶寶回娘家,台北場就在12月7日於台北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行!

不用搶票,不用劃位,還會有有趣活動跟伴手禮~

卵mommy期待與各位寶貝&家長們相見歡

我們

到時候見😉

佳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儀式感,家庭感,舒壓感⋯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模式進行著~我呢,喜歡料理,喜歡打點饗宴,即便都是家常,也是一種工作之餘的小成就🥂最近看韓劇「暴君的廚師」,延熟手無論身在何時何地,善用食材,並充滿著對料理熱情,才能成功打動眾人...
06/10/2025

佳節的祝福~

中秋節的儀式感,家庭感,舒壓感⋯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模式進行著~

我呢,喜歡料理,喜歡打點饗宴,即便都是家常,也是一種工作之餘的小成就🥂

最近看韓劇「暴君的廚師」,延熟手無論身在何時何地,善用食材,並充滿著對料理熱情,才能成功打動眾人以及君王的味蕾。我們的工作職責,也是努力嘗試著不同的方法,針對各位不同的身體狀況,想出一套適合的成功懷孕途徑💪

然後我就請AI幫我用昨日烤肉照改良出這張「沈熟手中秋祝賀」🤣🤣🤣🤣🤣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喔😁🎑

連假的週日早晨,參加了「台灣生育力保存學會成立大會與第一次學術與研討會」。罹患癌症的年輕族群或甚至幼童,往往主要在治療疾病本身,但是,對於個案們生育力的規劃與保存,台灣在這方面仍是起步較晚。現在陸續諸多縣市開始對於「醫療性凍卵」有費用上的補...
28/09/2025

連假的週日早晨,參加了「台灣生育力保存學會成立大會與第一次學術與研討會」。罹患癌症的年輕族群或甚至幼童,往往主要在治療疾病本身,但是,對於個案們生育力的規劃與保存,台灣在這方面仍是起步較晚。現在陸續諸多縣市開始對於「醫療性凍卵」有費用上的補助,其實,除了費用考量,在被診斷癌症到決定治療計劃之餘,應該要替這些年輕族群(young adult /children)設想將來的生育保存措施,建立一個完善的流程,讓該科專業醫師(如血液科/乳房外科/婦癌泌尿科/還有小兒科等等)有生育保存觀念,並與生殖醫師或生殖機構共同替患者擬定計劃,比如在接受手術或化療前,諮詢是否有未來生育規劃,那就該先安排凍卵/凍精,建議什麼時間內完成,什麼時間後再去接受後續治療。
日本從2012年開始,在婦癌專家Pro. Suzuki推動下,對於年輕罹癌族群,從診斷開始,有一連串的照護系統:包括心理護理介入諮商,提供轉診生殖機構執行生育保存,甚至還有治療成功後若又能成功懷孕的產科照顧,更有政府補助及完整資料庫建立,是亞洲區在醫療性生育保存這塊做的很好的國家。
之前也遇過幾位年輕個案,被診斷乳癌,在接受手術與化療前來作冷凍卵子保存,用藥上除了提高獲卵數外,也需要控制身體雌激素濃度(一般常會使用復汝納Letrozole這類口服排卵藥物作輔助),順利協助她們先處理生育保存部分。
今天的內容,除了專業婦科領域分享,還有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以及泌尿科醫師演說,更有國健署癌症資料庫的數據解析以及癌症相關心理倫理照護議題,可說是非常充實👍。

明天大家仍在放假,但卵媽咪仍有上工喔,see ya😉

「重 大 消 息 !!!」🗣️🗣️🗣️趕緊看過來!試管嬰兒補助加碼了☄️————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以來,轉眼已滿4週年。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重點來了,補助方案自114年11月1日...
18/09/2025

「重 大 消 息 !!!」🗣️🗣️🗣️

趕緊看過來!試管嬰兒補助加碼了☄️

————

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以來,轉眼已滿4週年。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重點來了,補助方案自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為15萬元。

詳細內容如下:

一、調高年輕夫妻補助額度,受補助者未滿39歲,首次申請之第1次補金額最高15萬元;39歲至未滿45歲,首次申請之第1次補助金額最高13萬元。

二、鼓勵接續生第2、3胎。各胎的第1至第3次申請,補助金額比照第1胎方式調高,故受補助者未滿39歲第2胎之第1次療程,自6萬元提高至最高15萬元。

三、若是試管第一次沒有成功,鼓勵再次嘗試,受補助者未滿39歲,各胎之第2、3次療程最高10萬元;39至未滿45歲,同一胎第2、3次療程最高8萬元。

相較於目前現今補助方案,在補助年齡範圍內的金額皆提高,但是要注意的是,新制補助方案中,植入胚胎數目的限制,變成「39歲以前,每次最多只能植入一顆胚胎」;「39至未滿45歲,則每次最多植入2個胚胎」。

除了上述,生育補助也加碼到每胎補足到十萬!若是因為罹患癌症疾病,也有醫療生於保存補助,取卵療程最高七萬⋯⋯

生育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國家的事,擴大補助盼能給正在努力中的朋友們在療程支出上的分擔,也希望協助更多寶寶誕生💪

那些充滿勇氣的經歷~💪嚴重子宮肌腺症/外院取卵多次失敗/胚胎只有一顆植入機會有限⋯⋯這些情況,在臨床上的試管療程中,並不少見。但是,她們走過來了,縱使採用方法不盡相同,但都是一次植入成功,剛好最近他們帶寶寶回來,看到這些可愛的寶貝們,意圖使...
16/09/2025

那些充滿勇氣的經歷~💪

嚴重子宮肌腺症/外院取卵多次失敗/胚胎只有一顆植入機會有限⋯⋯

這些情況,在臨床上的試管療程中,並不少見。但是,她們走過來了,縱使採用方法不盡相同,但都是一次植入成功,剛好最近他們帶寶寶回來,看到這些可愛的寶貝們,意圖使人再次想生娃娃呀(大誤!此人就是我🤣🤣)

➡️嚴重的子宮肌腺症,大到躺平在腹部可以摸到。手術處理是最後的選擇,而且很不好做。於是取卵後,採用施打俗稱「停經針」,讓子宮降低炎性反應再給予藥物養內膜。Qi媽咪說她整個孕期沒有住院安胎也沒有早產,寶貝體重正常,真是了不起👍

➡️取卵多次植入多次失敗,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再次成功?了解Ni媽咪當初身心的煎熬,再給予支持溝通後,採用集卵策略,一次累積足夠卵子再一起受精並成功養成囊胚搭配胚胎基因篩檢(PGS),一次植入成功。寶貝妹妹遺傳到爸爸的好身材,成長曲線是前90%👍

➡️當時36歲接受試管療程,但發現胚胎異常率高,在只有一顆染色體完全正常胚胎情況下,也是一次成功。Juan說因為全家要移民日本了,應該也不會再生二寶,就祝福他們全家平安愉快,日本生活一切順利👍

最近臉書大家點閱率應該不如看threads了🤣,但我還是三不五時來發發溫馨故事/偶爾分享文獻知識/說說近況,也歡迎舊雨新知來跟我聊聊😉😉

跨領域交流, 教學相長~😊昨日,很榮幸再度受邀參與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協會舉辦的研習會「跨界合作-特殊群體哺乳需求」,以不孕症醫師角度,讓在各醫院協助母乳哺育的專業同仁們,對於人工生殖/台灣不孕現況等等,有進一步認識。畢竟,辛苦求子的難孕媽媽們...
11/09/2025

跨領域交流, 教學相長~😊

昨日,很榮幸再度受邀參與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協會舉辦的研習會「跨界合作-特殊群體哺乳需求」,以不孕症醫師角度,讓在各醫院協助母乳哺育的專業同仁們,對於人工生殖/台灣不孕現況等等,有進一步認識。
畢竟,辛苦求子的難孕媽媽們,在成功誕下寶貝後,對於母乳哺育過程,一樣會有期待/挫折/疲憊/矛盾等等情況。

在一篇2020年瑞士研究,調查顯示:接受試管療程成功生產寶寶的媽媽們,哺餵母乳的比例跟一般自然受孕的媽媽們並無差異。這跟我自己私訪一些帶寶寶們回來的成功畢業媽咪們哺餵情況相似,只是往往礙於體力/時間等因素,大部分到了寶貝可以吃副食品時,就會開始減量或甚至停餵母乳。

大家還記得沈醫師之前分享過的文章嗎?假如媽咪們想透過試管備孕二寶,可以一邊用藥一邊持續哺乳嗎?根據幾篇回朔性研究,試管療程期間餵母乳是可接受的,對於試管胚胎植入的成功率在持續哺餵母乳與否並無顯著差異,只是統計下來,餵母乳這組可用的胚胎數較少。至於停餵母乳的時間長短與日後解凍胚胎植入成功的關聯性,也是無明顯差異。也就是說,停餵一個月或是半年之後再來植入胚胎,對於懷孕率影響不大~我在留言處附上之前文章的連結🔗
Ps.但是啊,以上的文獻資料大部分都是屬於回朔性的統計,樣本數也不是非常多,但還是給我們一些具體的參考。基本上,媽咪們都會擔心萬一不停餵會不會影響試管成功率,以及藥物會不會透過乳汁給了孩子過多賀爾蒙。縱使文獻跟我們一些可放心的資料,但實際層面仍然需要由專業人員與個案們溝通,試想著,一邊餵奶一邊打排卵針,其實更煎熬的媽咪們的身心啊,大家都要以自己健康為重~🙏

(照片為此次與華人泌乳顧問協會創會理事長王淑芳博士與聖保祿醫院楊誠嘉副院長合影)

06/09/2025

PGS(PGT-A),胚胎基因篩檢,切或不切?

延續上週生殖年會其中一個議題:大師級人物對於PGS檢查必要性的辯論..(由於PGS是大家比較常聽到的名詞,我後面就用PGS來簡稱胚胎著床前基因篩檢技術)

胚胎切片技術最早於1989年,隨後隔年發展出利用探針篩檢出性聯遺傳疾病的方法.而在1995年開始有了篩檢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技術.縱使反對胚胎切片的專家,理由包含了:對切片檢測平台的質疑(比如出現鑲嵌型胚胎這種報告)/若是對卵少年齡長的個案,也可能都沒有胚胎可以進行切片篩檢.其實,技術日新月異,這些診斷工具,善加利用,仍是在生殖領域中扮演著提高“單次植入胚胎的成功活產率“.近幾年,不少系統性分析文章提到,對於重複性流產的個案,藉由PGS篩檢,可以大幅提升成功活產baby的機率,尤其在高齡重複性流產族群更加顯著.

診斷的工具,是一項讓我們協助個案可以懷孕成功的捷徑,當然它不是萬能,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使用.我現在對於PGS的執行原則:小於35-36歲個案,除非曾經流產或是多次試管失敗,否則不一定要做PGS篩檢.而在38歲以上,若是卵巢功能不錯,無論是否曾經流產,大部分我會建議PGS篩檢,希望提高一次植入成功以及生下健康baby的機率.縱使篩檢結果,存在著不少“鑲嵌型胚胎”的報告讓我們與個案討論,但這些胚胎,只要是“低度鑲嵌型”且胚胎等級不錯,在解釋過後進行植入,成功的比例還是蠻高的~

大家會不會好奇,胚胎師是怎麼進行胚胎切片的呢?附上一段影片給大家過目一下~
(影片說明:畫面中像葫蘆的就是已經孵化出一些細胞的胚胎,胚胎師們就會利用類似“撥”的方式,細膩的採樣少許細胞送去化驗,這項技術可是很需要眼力細心跟溫柔的)

又到了年會的日子⋯每年約莫八月,就是生殖醫學會集聚專家一堂的時刻:上課/交流經驗/敘舊/累積學分⋯胚胎著床前基因檢測,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PGS(PGT-A)是這次會議主軸。除了來自臨床醫師與基因實驗室專家的觀點分析外,到底PGS應用是否真有...
31/08/2025

又到了年會的日子⋯

每年約莫八月,就是生殖醫學會集聚專家一堂的時刻:上課/交流經驗/敘舊/累積學分⋯

胚胎著床前基因檢測,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PGS(PGT-A)是這次會議主軸。除了來自臨床醫師與基因實驗室專家的觀點分析外,到底PGS應用是否真有需求,支持方跟反方分別由來自美國的Dr.Nathan R. Treff與赫赫有名的Dr.Norbert Gleicher進行論點辯證。(Dr Gleicher已經77歲,他在生殖界可說是指標性期刊大師,我原本以為是用視訊方式演說,居然可以見到本人真心佩服😍)
不過,縱使大師仍保持著他的立場,我們在實際上對於PGS的應用我想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必要性~

宜蘊團隊走到哪都是要大合照的,年會晚宴上台貢獻新血的活力也是一定要的🤣🤣🤣🤣

大家是不是都很希望接受卵媽咪的照顧呢?因為呀⋯好多來診朋友都會偶爾小小的忘記吃藥/或是不小心的多吃一顆,漏吃一顆呢⋯⋯呵呵😅再次卵媽咪貼心提醒⏰開立的藥物請照療程單上使用時間服用/施打喔!畢竟是您的卵呀,施錯肥料我很難變法耶🤣🤣卵媽咪再次愛...
14/08/2025

大家是不是都很希望接受卵媽咪的照顧呢?

因為呀⋯好多來診朋友都會偶爾小小的忘記吃藥/或是不小心的多吃一顆,漏吃一顆呢⋯⋯呵呵😅

再次卵媽咪貼心提醒⏰

開立的藥物請照療程單上使用時間服用/施打喔!畢竟是您的卵呀,施錯肥料我很難變法耶🤣🤣

卵媽咪再次愛的叮嚀喔!😉🩷

「為了迎接小可愛,媽媽挨針的辛苦終得甜蜜果實🍒」反覆流產,對女人來說,是一種身心的煎熬~不是不能受孕,而是胚胎總是保不住⋯⋯找到原因,是第一步:夫妻雙方染色體檢查/妻子的子宮環境狀況/血液內分泌與血栓免疫等。接下來,討論是否可能為胚胎因素,...
11/08/2025

「為了迎接小可愛,媽媽挨針的辛苦終得甜蜜果實🍒」

反覆流產,對女人來說,是一種身心的煎熬~不是不能受孕,而是胚胎總是保不住⋯⋯

找到原因,是第一步:夫妻雙方染色體檢查/妻子的子宮環境狀況/血液內分泌與血栓免疫等。
接下來,討論是否可能為胚胎因素,再決定搭配試管與胚胎基因篩檢,這是捷徑~

今天看到曾經歷經流產兩次的Ru抱著經歷試管與打肝素後,順利生下的可愛寶貝,一家四口好溫馨☺️實驗室裡還有好幾顆檢測過的弟弟妹妹胚胎們,期待日後相會😉

「如何來個試管嬰兒技術的神助攻」🤟週日有個精實的充電日!今年的宜蘊論壇再度凝聚試管嬰兒各專家進行討論,盛況踴躍~當胚胎檢測的技術越趨於多元,我們期望的當然是高成功率,這中間,實驗室胚胎切片的方法/基因放大的方式/基因篩檢的平台等等,都是關鍵...
03/08/2025

「如何來個試管嬰兒技術的神助攻」🤟

週日有個精實的充電日!今年的宜蘊論壇再度凝聚試管嬰兒各專家進行討論,盛況踴躍~
當胚胎檢測的技術越趨於多元,我們期望的當然是高成功率,這中間,實驗室胚胎切片的方法/基因放大的方式/基因篩檢的平台等等,都是關鍵。我們在解釋胚胎檢測報告中,比較難以抉擇的往往是所謂「鑲嵌型的胚胎」;這些胚胎,到底能否植入,他們會不會自行修復/或是會導致流產等結果?

今天的新知識之一:來自美國的基因公司Juno genetic CEO prof.Chaim Jalas,分享了他們的平台基因放大方式與檢測報告,重點在:免去諸多干擾雜訊,藉由數據結果讓我們瞭解就算植入鑲嵌型胚胎,也會有好的懷孕結果。這樣可以*降低很多被放棄胚胎的比例*💪

我自己最近的有個原本讓我忐忑的實例:37歲女性,卵巢功能不好,取卵第二次好不容易有三顆囊胚,其中二顆染色體異常,另一顆胚胎是低度鑲嵌型BB級胚胎(但是鑲嵌型的比例佔45%,很接近被判定為高鑲嵌的門檻50%)。因為她非常害怕再次打針與療程,決定植入這顆試看看,每次回診幫她追蹤,我其實會擔心胚胎發育狀況,但上週,她的胎兒羊水檢測結果正常,讓我放心不少。

與會內容,還包括了宜蘊洪醫師分享長效排卵針劑的臨床應用,以及來自日本東京最大生殖中心的胚胎師對於運用智能系統判定胚胎的臨床懷孕結果。更有我們宜蘊實驗室總監呂博士分享了在胚胎培養技術上的各種方法比較結果分析~
專家們開放的熱烈交流,這才是能夠實現讓台灣整個生殖界一起凝聚力量共同為個案們努力的目的🤗

Address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9號14樓
Taipei
149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卵Mommy沈孟勳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