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8/2025
【去諮商了,心理師就能幫我解決問題?】
文/ #陳亭亘 #諮商心理師
在我去找我的心理師的諮商裡,有個數一數二既抓狂又深深療癒我的片刻,就是我花了好多次好多次的諮商,終於能把我自己的困境完整的形容出來了,終於把整個困難的輪廓都描述清楚了,端到心理師的面前,我跟我的心理師說「老師,那現在這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
老師只微微一笑地告訴我,「妳覺得有那種東西嗎?」
那一瞬間我經驗到一種「天啊!這一切都是浪費時間!」的憤怒,以及一種「我最害怕的事果然還是發生了!沒有人有辦法幫助我!」的恐懼,以及一種內心深處緩緩升起的「其實我的確很努力了對吧,這一切當然沒有很簡單的做法,如果有我就不必這麼辛苦了」。我告訴心理師,我覺得自己好像是把這一堆東西帶到老師前面,然後我希望老師可以告訴我一個答案,然後這一切就可以不必這麼辛苦。
老師繼續微微地一笑,看著我說「我們學這麼久,妳覺得有這種事嗎?」
一種混和著深層彷彿被心理學背叛的憤怒,以及一種鬆了一口氣的酥麻感,從脊椎一點一點往上麻。我好不容易花了很多的力氣、很多時間、以及相當的成本,才能描述完的困境,我原先以為可以得到什麼很好的解答,結果,竟然是這樣嗎?
恍如被棄置在大峽谷般的空蕩,卻好像奇妙地有什麼正發芽生長。
心理師不是告訴我她擁有我一切問題的鑰匙,她沒有高高在上或是高人一等地告訴我解答,她只是站在了我的身側,跟我一起看看人生真的很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很希望有快速的解答,能讓自己不必繼續受磨難,令人遺憾的是,這裡並沒有那種快速的解藥。然而,沒有這種解藥,並不意味著逃避,而只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們找到「如何在沒有解藥、持續受難的情況下,足以生存的方式」,那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的事。
我們可能會持續受苦,但我們能試著一起凝視這一切不假裝沒事。
那是一種所受的苦彷彿第一次被「看見了」的感受,不是假裝不苦、不是假裝有神奇的魔法棒等等就不會痛苦、不是別過頭去蓄意分心忽略自己,也不是被遺棄跟忽視,而是有人願意看到這個苦,這個苦的確很深,這個苦的確很難,也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認真、不夠上進而無法解決這個苦,而是這一切本來就很難。
聽著老師說的這句話時,我感覺自己好像第一次鬆了一口氣。
不必蓄意強調這一切有多辛苦,對自己而言有多困難,也不必蓄意想引起別人注意,看看能不能獲得幫助,或是蓄意用力讓自己看起來足夠努力或用力解決問題了,以免再次被檢討或攻擊,那一切,不管是什麼,全部都好累,太累人了,發現不需要繼續扛著的瞬間,鬆了一口氣。
▼ 聽了上面這個我的故事,妳有什麼感覺呢?
你會覺得如果是你去諮商,遇到了這樣的情境,心理師提供了許多同理跟支撐,她並不是不理解你遇到了很多困難,也並不是不了解你受著某種心理的苦,只是她表示我們並沒有速成的答案,也沒有一下就解脫痛苦的方法,這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你會覺得鬆了一口氣,或是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卻沒獲得幫助呢?
▼ 諮商不就是我形容自己的狀況,心理師幫我解決,不是這樣嗎?
諮商不是「你形容自己的狀況,然後心理師幫你解決」,甚至不應該是「你形容自己的狀況,然後心理師幫你突破盲點」,那樣的關係。我花了一點時間才理解到「諮商」,其實比較像是心理師陪著個案一起看看那些過去會被別過頭去的痛苦。
長大的歷程裡,我們的痛苦很多時候會被別過頭去,假裝不存在。
這每一次的被忽略、被遺忘、被假裝沒事,都可能會刺傷著我們,讓我們養成一些奇怪的習慣,像我前面說的那些,要過分努力、要過度證明自己、要刷存在感等等,讓自己卡著不太舒服,卻又不知道怎麼辦的那些。
心理師在做的事是,做為一個善意穩定的大人,陪我們看看這些。
雖然有很多時候,大家會說「撫養自己的內在小孩」,彷彿我們長大以後看了兩本心理學書,就能為自己做這一切。但其實這一切很難,因為我們沒遇過,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們明明想善待自己,卻會複製著小時候或大環境裡的暴力,我們以為已經善待自己了,其實還在對自己施暴,所以那個孩子總是在哭。
心理師透過自己身心的善意穩定,幫助我們能開始學習善意待己。
其中一個方向可能是,我們不會凡事都有答案,而那是沒關係的。
▼ 諮商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去諮商幹嘛?
我常常開玩笑說,假使有一個女孩要來談分手困難,在她進諮商室之前每個人就都知道,她的困擾解決方式不外乎幾種選項:分手、不分手、藕斷絲連,問題是,這些選項她自己不知道嗎?旁邊的人大概也跟她提過吧,但還是沒辦法協助她面對困擾,所以她才會進來諮商,所以諮商的重點,也不是去談「解決困擾的選項」,而是去談,是什麼讓她卡住了,無論是關係裡的眷戀、關係裡的遺憾、關係裡的美好、個
人的價值觀、個人對未來的渴望等等。
人不見得是不知道選項,而是還需要時間看到自己的每個面向。
長大的歷程裡,很多部分的自己會被引導忽略、被要求噤聲、被割離不要感受、被誘發解離,讓我們無法感覺到完整的自己,所以總會感覺到好像自己絆自己、自己阻礙自己、自己卡自己那樣的困擾感,這種時候,我們常常會運用更多的言語暴力自我撻伐(或自以為那個叫做「自我鼓勵/激勵」),而這些往往讓情況更惡化。
心理師透過穩定的身心狀態,幫助我們一點一點接回失聯的自己。
當那些被冰凍、不被允許的自我也可以發聲,有時候狀況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我們會自己有能力應付情況,自己能決定要怎麼應對,同時透過心理師的陪伴,我們也逐漸學會不暴力對待自己,也就更容易維持自己的狀態。
▼ 所以,換作是妳的話,妳會覺得這樣的諮商怎麼樣呢?
對我而言很療癒的這個經驗,對你而言可能會是很讓人憤怒的也說不定,但這是我個人的諮商經驗,是我的心理師針對我做出的回應,也讓我獲得了幫助,雖然她沒有幫助我解決了問題,卻讓我獲得了幫助。
妳會怎麼看待諮商呢?如果心理師這樣對妳說,妳有什麼感覺呢?
諮商也許不能幫你解決痛苦,那會讓你對諮商有什麼看法呢?
願每顆被拋擲在這個不完美世界的質樸之心,都能有機會緩下腳步,重新看看自己的來時路,跟自己一路以來的習慣,是否已經不再適合自己了,讓我們可以重新整理,用最適合現在自己的樣子,重新出發。
#來談談諮商 #諮商也許不會幫你解決問題 #那你會怎麼看諮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