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宇.全方位潛能開發講師/職能治療

陳俊宇.全方位潛能開發講師/職能治療 大陳老師,一個熱血的職能治療師,希望透過以家庭為中心的模式,來引導?

 #彈力帶真的能幫孩子專心嗎最近到國小幫老師們上教師研習和老師們討論小一新生的狀況時,🧑‍🏫有位老師分享:有家長主動提出,在網路上看到有職能治療師分享在椅子上綁上  #彈力帶讓孩子能專心!因此, #希望在教室裡為孩子綁一條「彈力帶」在椅子上...
15/09/2025

#彈力帶真的能幫孩子專心嗎
最近到國小幫老師們上教師研習和老師們討論小一新生的狀況時,
🧑‍🏫有位老師分享:

有家長主動提出,在網路上看到有職能治療師分享在椅子上綁上 #彈力帶讓孩子能專心!

因此,
#希望在教室裡為孩子綁一條「彈力帶」在椅子上,因為孩子專注力比較弱,希望能幫助他坐得住、聽得進。

老師很好奇,這個方法真的有效、適合每一個孩子嗎?

🧑‍🏫身為職能治療師的大陳老師,必須先分享一下

🌈彈力帶原本是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常用來訓練患者肌耐力的工具。

🌈美國有職能治療師把它延伸應用在 ADHD 孩子的課堂中,讓孩子用腳去推拉,藉由「動中帶靜」來獲得深層感覺刺激,進而穩定注意力。

🌈近年因為網路討論,許多家長開始覺得「孩子不專心,就應該綁彈力帶在椅子上」。

#那到底是適合還是不適合?

當然.. #醫學很強調的是實證,
#我們來看看國外文獻怎麼說

1. 有份近期研究(2025 年)針對約 135 名 7–12 歲學生進行實際教室場景測試,比較有無 bouncy band 時的學術表現、活動量與家長問卷反饋,內容提到ADHD 特質的孩子,被視為可能有影響,但研究尚在進行中,後續結果值得繼續關注 !
也有研究指出動態輸入(如坐在不穩定座椅)可幫助 ADHD 孩子達到較佳的覺醒狀態,進而提升注意力;這是建立在state regulation deficit model基礎上

2.類似的東西- #療癒球(therapy or stability balls)有研究顯示,ADHD 孩子坐在療癒球上時,比起一般椅子,能更穩定留在座位並提高字跡深化。另有一篇研究發現療癒球能提升 ADHD 孩子的注意力、減少過動,並延長坐姿時間。

#但也有研究指出,
#有些情境下療癒球並未顯著提升注意力與學習效果

3. 其他工具(像是 #壓力球、 #桌腳橡膠帶)

有研究提到像是壓力球或是桌腳橡膠帶能提供安靜可控的動作出口,減少 ADHD 孩子做出突兀的大動作、提升在座位上的行為表現

所以…. #知道後我們該怎麼選擇

🌈 #彈力帶運用可能的好處

1.給孩子動覺、本體覺輸入,有助於專注

2.減少踢椅子、晃動等干擾同學的行為

⚠️ #潛在的問題

1.有些孩子會把它當玩具,反而更分心

2.彈力帶鬆脫時可能造成危險

3.並非每個孩子都適合這種輸入,有些孩子需要手部或全身的活動

4.對能自我控制的孩子,反而可能成為新的干擾

所以, #彈力帶不是「 #一條帶子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而是一個可以視孩子需求選擇的工具。

在專業評估下,搭配其他策略(像是短暫動態休息、適當的課堂任務、桌下小工具等),效果才會更好。

🧑‍🏫 #大陳老師小提醒:

孩子的專注力支持,需要的是「正確的工具 + 合適的環境 + 個別化的策略」,而不是只靠一個流行做法。

#還是建議孩子能透過專業醫療
資源的協助,透過醫師與治療師的合作來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唷!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
#感謝各單位及校園的演講邀約,
#大陳老師全台巡迴演講已開放預約,歡迎來信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大陳老師來函照登大陳老師您好!我是參加新竹縣幼兒園9:00場次的媽媽。3歲快4個月的兒子對於新環境需要比其他孩子更長的適應期,對於第一次碰面的親友幾乎無法互動,也非常有自己的標準。近幾週頻繁發生打人、推人的狀況,實在傷腦筋不知如何引導。舉例...
08/09/2025

大陳老師來函照登

大陳老師您好!
我是參加新竹縣幼兒園9:00場次的媽媽。

3歲快4個月的兒子對於新環境需要比其他孩子更長的適應期,對於第一次碰面的親友幾乎無法互動,也非常有自己的標準。

近幾週頻繁發生打人、推人的狀況,實在傷腦筋不知如何引導。

舉例(1)在保姆家玩遊戲時,覺得大家需要排隊,就把走上前也想看玩具的小妹妹推倒了…

舉例(2)在外婆家時,6歲的姊姊在看卡通,兒子玩其他玩具。一段時間後,他走向姊姊,馬上拿起旁邊的遙控器,打向姊姊…

爸爸和我目前的引導方式,會先帶他離開現場,等待兒子冷靜後透過聊天詢問了解他想做什麼
(狀況1是說要排隊才可以玩;
狀況2是說他想看電視),

並告知他要用說的,不可以動手,並帶他回到現場向姊姊道歉。

(狀況1是在保姆家發生,所以沒有詢問確認保姆是否帶著冷靜後兒子向妹妹道歉;或是有其他方式)

❤️請教大陳老師:
我們目前這樣的引導方式適當嗎?是否需要注意或調整什麼才能即時引導兒子呢?

也要謝謝老師今日特地來到新竹陪伴我們帶著孩子玩中學習!!🙏

—————————
🧑‍🏫大陳老師回覆:

媽媽,我對您與認真的爸爸有印象喔!爸爸可是很認真趴在地上跟孩子們互動的🤭

讀完您的訊息,我腦中馬上浮現一個畫面:

一個可愛的男孩,腦袋裡有一套「 #規則手冊」,

#當別人不符合他的標準時,他就很快啟動了「 #動手」這個急煞車。

#這樣的孩子通常思路很清楚, #但情緒與表達能力還在長大,所以行為常常跑得比語言快一步

#你們現在的做法其實已經抓到重點:

#先帶離現場 → 幫助他冷靜,避免衝突升級

#事後聊一聊 → 了解他的想法,並重新教導「要用說的」

#安排道歉 →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影響

#這些步驟都很好

#所以我只有幾個地方給您提醒參考

#在事發「當下」給明確訊號

孩子動手後,可以馬上用簡單短句(例如「不可以打人,要說」),這個時候先 #不用長篇解釋,因為他腦袋還在氣。 #等冷靜後再用聊天補

#幫他「換句話說」

因為他腦中有想法但還沒學會合適的表達,你們可以在當下先示範:「你想看電視,可以說:『姊姊,我也想看』。」幫他把需求翻譯成語言

#道歉的形式可以有彈性

不是每次都一定要「口頭道歉」,尤其3歲孩子有時語言還不夠

可以引導他用行動(比讚、幫忙拿東西、拍拍手一起結束衝突)來彌補。這樣他比較不會因為「 #被逼說對不起」而抗拒

#事前給「預告」

像是去保母家前,可以先說:「等一下有人在玩玩具,你想玩要先排隊。」事前鋪路會減少臨場的失控

#簡單來說,
#你們的方法已經是對的,
#只要再增加即時的明確訊號、示範代替語言,以及彈性的修復方式,孩子就會慢慢學會用「說」來取代「打」

#想像一下:
未來某天,他已經走到姊姊面前,正準備伸手,但忽然停下來,轉頭跟你說「 #我要看!」

#那一刻, #就是我們開花結果發達的時刻了😉

以上給您參考唷!若孩子有任何其他生理或特殊狀況,還是建議會同醫師與治療師做深入的介入唷!

為什麼我照片中會翹小拇指的在帶活動🤣

大陳老師全台跑透透從北海岸、板橋、新竹香山、竹北、苗栗、三重、蘆洲、泰山、林口到台南,每一站都和保母老師、家長與孩子們度過超充實的時光~這幾場的演講中,我與保母、家長與孩子一起玩、一起學: #嬰幼兒感覺統合的小秘密 #托育人員與家長溝通的小...
06/09/2025

大陳老師全台跑透透

從北海岸、板橋、新竹香山、竹北、苗栗、三重、蘆洲、泰山、林口到台南,每一站都和保母老師、家長與孩子們度過超充實的時光~

這幾場的演講中,我與保母、家長與孩子一起玩、一起學:

#嬰幼兒感覺統合的小秘密

#托育人員與家長溝通的小技巧

#特殊嬰幼兒的照護重點

#親子感統闖關活動

#保母身體職業傷害預防

#擁抱愛不要障的性平分享

#孩子情緒處理

看著老師們認真筆記、家長和孩子笑聲連連,每一站都好溫暖~

大陳老師希望巡迴演講不只是課程,是大家一起守護孩子的能量站!

全台分享還在持續中~

下禮拜期待與 #桃園與宜蘭的保母夥伴與爸媽們 相見

#嘉義與馬祖的夥伴 我們十月見

也感謝很多單位的邀請,
今年到12月底演講場次只剩零星時間🙏

#明年的演講已開放邀請
#再次感謝主辦單位們的用心唷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
#感謝各單位及校園的演講邀約,
#大陳老師全台巡迴演講已開放預約,歡迎來信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托育人員在職研習 #親子講座 #感覺統合 #親子闖關 #保母健康 #大陳老師全台分享 #笑聲滿滿 #守護孩子

開學啦!暑假正式下課🥳今天起,孩子們的「 #暑假模式」已經自動關閉,取而代之的是 #校園生活熱烈開跑! #特別是一年級新生最常見的情境是:孩子:哭著不想分離家長:表面鎮定,其實心裡比孩子還慌老師:OS「別擔心,我已經準備好收服全場的小小寶可...
01/09/2025

開學啦!暑假正式下課🥳
今天起,孩子們的「 #暑假模式」已經自動關閉,取而代之的是
#校園生活熱烈開跑!

#特別是一年級新生最常見的情境是:

孩子:哭著不想分離

家長:表面鎮定,其實心裡比孩子還慌

老師:OS「別擔心,我已經準備好收服全場的小小寶可夢!」

#大陳老師也照例在志清國小,

#陪伴小一新生闖關活動!

#並和全校家長分享三大重點:

#感統:孩子的身體動作協調,能幫助他們在課堂上專心又不容易小動作不斷。

#運筆寫字:小手的穩定度與握筆姿勢,是日後寫字不「歪七扭八」的關鍵。

#校園情緒: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分離焦慮、人際衝突,學會表達而不是爆炸。

畢竟,

小一生活就像遊戲的「 #新手村」,

若能提早升級這些技能,

孩子在校園裡就更能輕鬆打怪、快樂成長

最後也祝福粉絲團裡的家長與孩子們,

今天的開學都能「 #笑著打卡、 #順利上線」!

你家的小一新生,今天是:

A. 開心揮手「Bye媽咪」的勇者

B. 緊緊抱著大腿不放手的「黏人精」

C. 家長比孩子更想哭的「隱藏版Boss」

歡迎分享喔~

今日感謝志清國小的邀請唷

圖片來源:網路

大陳老師忙到現在才有空吃飯,踏進老婆訂好的餐廳…看到菜單才驚覺…原來今天是七夕!!以前的七夕是花和驚喜..現在七夕是餓到爆和再帥氣刷一張卡 #愛情的形狀, #原來默默變成是信用卡愛情果然是從「 #心動」到「 #信用卡動」..🤣 #各位的另一...
29/08/2025

大陳老師忙到現在才有空吃飯,

踏進老婆訂好的餐廳…看到菜單才驚覺…

原來今天是七夕!!以前的七夕是花和驚喜..

現在七夕是餓到爆和再帥氣刷一張卡

#愛情的形狀, #原來默默變成是信用卡

愛情果然是從「 #心動」到「 #信用卡動」..🤣

#各位的另一半們
#你們是否還記得今天是七夕情人節嗎?
#歲月是把殺豬刀
#一起與另一半慢慢變老
#大家有辦法認出大學時的大陳老師嗎

29/08/2025

#大陳老師來函照登

#我家孩子大班, #以前都不會打人, #但最近不開心就會動手打我跟弟弟, #到底應該如何引導呢?

✅大陳老師,上次在台南聽您演講,真的很精彩!我是那位下課一直問您的老師!哈哈!真的不好意思,打擾您一下! #我家孩子大班, #以前都不會打人, #但最近不開心就會動手打我跟弟弟, #到底應該如何引導呢?

—————————

媽媽好~我是大陳老師!很開心那天的課程有幫到您唷!

✅針對孩子的問題,再解決之前,一樣我們要思考 #孩子行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造成他的行為!

1. #情緒調控能力還在發展

對於孩子來說,雖然已經能用語言表達,但遇到強烈挫折(被拒絕、搶不到、輸了遊戲)時,大腦前額葉的抑制功能還不成熟,所以可能直接用「打人」來表達情緒

2. #習得行為( #打人能達到目的)

曾經有看過、經歷或是感受到他打人後,可能會得到關注或是給予想要的東西、或讓人退讓,那麼孩子就學到「打人是有效的」!或是孩子經歷被打提醒後,就會順從的經驗,讓他知道可能可以藉由這動作讓人聽他的話

3. #缺乏合適的表達方式

另一個可能是孩子在語言或情緒表達還不夠流暢,只能用動作表達「我很生氣」「我不要」

4. #注意力與界線測試

打媽媽、打弟弟,某種程度也是在測試「我這樣做,媽媽會怎麼反應?」

如果界線模糊,會讓孩子更常用行為去探索

✅ #我們該怎麼糾正?

重點是 #先幫孩子建立界線 → #再教他替代行為 → #持續一致反應

1. #立下清楚規則( #界線)

明確告訴孩子:「不能打人,打人會傷害別人」

可以有一個簡單的口號:「生氣可以說,不可以打」

2. #立即阻止, #不過度解釋

被打時,立刻抓住孩子的手、拉開距離,語氣堅定:「不可以打」

避免長篇大論,因為當下孩子在情緒裡,聽不進去。

3. #給替代方式

教孩子說:「我不開心」「我很生氣!」

提供發洩管道:捏壓球、用圖畫表達

生氣時可以去「冷靜角落」休息,而不是用手打人

4. #一致後果

打媽媽 → 暫停活動 / 退開,不給額外關注

打弟弟→ 停止遊戲,把弟弟帶走

讓孩子知道「打人=失去陪伴或遊戲機會」

後果要立即、一致,才能讓孩子連結行為和結果

5. #情緒後再教

等孩子冷靜後,再蹲下來和他對話:「剛剛你很生氣,因為弟弟拿了你的玩具。你可以說『我不要』,但不能打人。下次要怎麼做?」

→ #讓孩子練習說出口, #而不是只聽大人說

最後,還是要一句

媽媽辛苦您了!

#引導孩子是一門技術 #這門技術無法速成
#媽媽們能成為媽媽都已經很棒了

影片來源:pinterest

🌈來函照登大陳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我的孩子,他學游泳到現在已經四個月了,學習進度內也被老師誇獎說不錯,但最近突然就說不想上游泳課 連續兩天含淚拜託我幫他把課程取消,他給我理由是說他很害怕上游泳課 陪他分析害怕的原因,問他是怕被老師罵還...
21/08/2025

🌈來函照登

大陳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

我的孩子,他學游泳到現在已經四個月了,學習進度內也被老師誇獎說不錯,但最近突然就說不想上游泳課

連續兩天含淚拜託我幫他把課程取消,他給我理由是說他很害怕上游泳課

陪他分析害怕的原因,問他是怕被老師罵還是怕溺水,還是怕學不會,他也講不出來,我只有跟他說你害怕的事情都沒有發生,所以可以不要嚇自己!

我們目前的做法是那至少學會自由式再停吧!我自己有點兩難,覺得小孩如果有自覺要做什麼事情,好像應該鼓勵他幫自己做決定,但他的理由又沒辦法說服人…

不知道大陳老師有什麼好建議嗎?

—————————

媽媽,我懂您現在的兩難感受,

也能想像孩子那種「說不出來為什麼,就是很怕」的狀態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孩子學習一項技能(特別是像游泳這種涉及安全、身體挑戰的活動)時很常見,前期覺得新鮮、進步快,但到某個階段突然卡住、恐懼或抗拒

我提供一些方向,給您參考:

1. #先接住孩子的情緒

有時候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害怕」,那個害怕是身體和心理混合的感受

你可以先肯定他:「我知道你真的很害怕,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讓他感受到「被理解」比「被說服」更能安定情緒

2. #把游泳課程「縮小」或「換角度」

孩子不一定是討厭游泳,而是討厭「某一種形式的課」

縮小目標:不用要求「學會自由式才停」,可以改成「我們先看看能不能再去一次,

把這期的課上完就好」 → 把壓力從「一整段課程」變成「這期」

換角度:跟教練聊聊,是否能安排幾堂比較輕鬆、遊戲性高的課,不一定要在技術上推進

3. #給孩子選擇權,但有框架

#您所猶豫的是給予孩子選擇權, #我非常認同, #但小孩的「決定」可以被尊重, #但也要有邊界

例如:「我知道你不想去,那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

1. 先休息一堂課再決定要不要繼續

2. 把這期課程上完,但我們跟老師討論,怎麼調整進度,讓你能更有信心」

這樣既不是「強迫繼續」,也不是「馬上放棄」,而是讓孩子練習面對卡住的狀況

4. #思考「抗拒背後的需求」

有時候孩子不是怕游泳本身,而是

最近生活中壓力多(例如學校功課、其他才藝),游泳只是被挑出來抗拒。

他在班上跟同學比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身體上疲累,或最近水裡有一次小小「嗆水/驚嚇」經驗

您可以協助我觀察看看,是否最近在其他地方也有「不想做」或「退縮」的狀態

5. #不要急著「合理化」他的恐懼

媽媽您已經做得很好,有試著分析原因

但對孩子來說,他可能真的講不出來,而我們大人過度解釋(「你害怕的事情都沒有發生」)會讓他覺得「我的害怕不被看見」。

👉 可以改成:「雖然你說不出來,但我知道你現在真的很害怕。要不要我們一起想辦法,讓游泳課變得沒那麼可怕?」

最後我的建議是先別急著逼他「一定要學會自由式才能停」,可以先給他「暫停」、「改上輕鬆版」、「把目標縮小」等過渡方案

這樣既不讓他因恐懼就馬上逃避,也能讓他體驗「害怕時可以用別的方式處理」,給您參考

當然若孩子有其他生理或是特殊情緒問題,建議可以會同醫師、治療師來做討論唷!

其他私訊大陳老師粉絲團詢問的夥伴,再請耐心等待大陳老師,我會一一回覆於粉絲團唷!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
#感謝各單位及校園的演講邀約,
#大陳老師全台巡迴演講已開放預約,歡迎來信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圖片來源:pixabay

今天是父親節但在現代社會,這份節日的意義不限於父親,任何用心守護家庭的人,都值得被感謝與慶祝❤️我想像能用來形容這個節日最好的畫面就像走在大雨滂沱的午後卻發現從未被大雨淋濕肩頭因為總有一把以愛為名的傘用最平靜的出場 在孩子身後護著安放孩子的...
08/08/2025

今天是父親節

但在現代社會,

這份節日的意義不限於父親,

任何用心守護家庭的人,

都值得被感謝與慶祝❤️

我想像能用來形容這個節日最好的畫面

就像走在大雨滂沱的午後

卻發現從未被大雨淋濕肩頭

因為總有一把以愛為名的傘

用最平靜的出場

在孩子身後護著

安放孩子的無錯

祝粉絲團所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保姆與老師們,

還有每一位用愛守護家園的人,

#父親節快樂!

圖片來源:網路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
#感謝各單位及校園的演講邀約,
#大陳老師全台巡迴演講已開放預約,歡迎來信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偏鄉的孩子,教會我的事這三天,我走進馬祖從南竿的介壽國小附設幼兒園,到北竿的家庭家訪,我的腳步踏過島嶼的海岸線,也踏進了每一個孩子與家庭的生活故事裡這不是一趟單純的工作行程,而是一段不斷被提醒「 #什麼才是真正需要」的旅程我看見家長們為了孩...
30/07/2025

偏鄉的孩子,教會我的事

這三天,我走進馬祖

從南竿的介壽國小附設幼兒園,到北竿的家庭家訪,我的腳步踏過島嶼的海岸線,也踏進了每一個孩子與家庭的生活故事裡

這不是一趟單純的工作行程,而是一段不斷被提醒「 #什麼才是真正需要」的旅程

我看見家長們為了孩子早療,不惜每週搭飛機往返本島,只為那短短一堂課

我走進軍舍家訪,那些外人無法踏進的空間,藏著一位位軍中家庭的辛苦育兒故事

我也和馬祖的育兒指導員們交流,分享活動分析與特殊孩子的引導方式,互相啟發、一起成長

這三天,

#我像走進一扇扇沉默的家門,
#看見了每個家庭背後不為人知的辛苦與無奈

🌈有一位奶奶因照顧家庭手過度使用,由於醫療資源匱乏,無法好好復健,造成關節僵直,角度受限

我趕緊教她一些簡單的復健動作,她一邊練習一邊笑著說「真的有放鬆到!」

最後奶奶將自己種的香瓜切好,

輕聲地說:「老師,謝謝你今天幫助我們一家老小,趕緊吃香瓜」

那一刻,
#我真的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另一個家庭

媽媽忙著顧名產店,
我便直接用店裡的包裝材料設計感統遊戲,

讓孩子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學習

我離開前買了一些名產,

媽媽笑著又多送我兩包,說:「謝謝你今天來陪孩子,還幫我買那麼多東西!」

💕在偏鄉,我學會了放下理論,先學「聽」與「看」

#孩子們不一定用言語回應你,
但眼神與行為會告訴你,
他們需要什麼

#偏鄉不是資源的沙漠,
#而是努力的綠洲

👍我在那裡看見一群了不起的大人們為了孩子,用盡所能去撐起希望

也看見孩子對我的愛與依依不捨❤️

謝謝你們,

#馬祖的孩子與家庭,

是你們教會我:
「 #療癒, #不只是專業, #更是一份真心陪伴」

#再次感謝馬祖家扶的邀請與當地社工雅芸這幾天的照顧唷!🙏

接下來這週大陳老師要持續環台服務了唷!💪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
#感謝各單位及校園的演講邀約,
#大陳老師全台巡迴演講已開放預約,歡迎來信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當飛機成了看診的捷徑, #偏鄉醫療的辛酸從昨天開始,我踏上馬祖,展開維持兩天半的偏鄉服務的旅程這趟旅程不只是一場醫療的挑戰,更是一場對「資源分配」的深刻體驗馬祖,台灣的一個離島,看似風光明媚,卻承載著許多家庭為了孩子的療育所必須面對的辛...
28/07/2025

#當飛機成了看診的捷徑, #偏鄉醫療的辛酸

從昨天開始,我踏上馬祖,展開維持兩天半的偏鄉服務的旅程

這趟旅程不只是一場醫療的挑戰,更是一場對「資源分配」的深刻體驗

馬祖,台灣的一個離島,看似風光明媚,卻承載著許多家庭為了孩子的療育所必須面對的辛苦

這裡的孩子若需要接受早療服務,許多家長必須每週搭飛機往返本島,只為了讓孩子能夠多一點進步、多一點機會

#飛行的不只是距離,
#還有家長心中無法放棄的希望

在都市裡,我們習慣了隨時可以轉診、跨科會診、醫療團隊協作的效率

但在馬祖,早療的資源,對家庭來說,就像是生命線一樣重要

甚至,有些家長告訴我:「只要有人來聽我們說話、看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已經很感謝了」

偏鄉的醫療人力長期不足,醫療資源無法平均分配到每個需要的地方

當我們強調「醫療平權」的同時,我們是否也看見,那些飛機、船班、等待與奔波背後的家庭與孩子?

作為一位醫療及教育專業人員,我感到自己能做的不多,但也深知正是因為這一點點的力量,對於他們而言,就是改變的開始

#資源不該因地理而貧乏,
#孩子不該因出生地而失去機會

#每個孩子都該被公平對待,
#每個家庭都值得被看見

感謝 #馬祖家扶中心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能幫助這些離島的孩子與家庭們

#明天大陳老師將搭船去服務馬祖北竿的孩子與家長們唷!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
#感謝各單位及校園的演講邀約,
#大陳老師全台巡迴演講已開放預約,歡迎來信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給予孩子機會承擔責任, #而非安排好一切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體驗到「自我責任」與「享受權利」之間的關聯而非幫孩子鋪好路、安排好一切否則, #孩子只會過度依賴 #會誤以為本該承擔的責任是  #建立在操控別人為自己服務不應讓孩子不小...
27/07/2025

#給予孩子機會承擔責任, #而非安排好一切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體驗到「自我責任」與「享受權利」之間的關聯

而非幫孩子鋪好路、安排好一切

否則, #孩子只會過度依賴

#會誤以為本該承擔的責任

是 #建立在操控別人為自己服務

不應讓孩子不小心養成情緒勒索的習慣

#正向引導的力量 #溫柔堅定的原則

昨日感謝 #楊梅埔心托嬰中心的在職教師研習課程

今日感謝 #苗栗北區居家托育中心親子講座的邀請

接下來兩天大陳老師要前往馬祖偏鄉服務唷!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就不再抱爸媽了?小的時候, #擁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孩子開心了,會撲到爸媽懷裡大笑;難過時,一邊哭一邊抱緊那熟悉的身體;有時候甚至沒什麼理由,只是路過,就黏上來抱一下 #擁抱, #是孩子表達愛與安全感的語言而爸媽,也總是...
25/07/2025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就不再抱爸媽了?

小的時候, #擁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孩子開心了,會撲到爸媽懷裡大笑;

難過時,一邊哭一邊抱緊那熟悉的身體;

有時候甚至沒什麼理由,只是路過,就黏上來抱一下

#擁抱, #是孩子表達愛與安全感的語言

而爸媽,也總是毫不遲疑地回應

可是, #某個時候開始,

#我們的擁抱就開始變少了!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長大後,我們就不再抱爸媽了?

#絕對不是因為我們不愛他們了

也不是因為他們不再需要擁抱了

而是這份親密,隨著年齡、社會期待、角色變化,悄悄改了模樣

或許是從小學開始,

會說:「不要啦,很丟臉耶」

國中以後,

擁抱變成一件「很彆扭」的事

再大一點,
連要我們對爸媽說「謝謝」「我愛你」都變得困難

我們學會了用成績、表現、責任來證明「我長大了」

卻沒學會…

#怎麼繼續保留那份柔軟

#長大之後的擁抱, #需要穿過更多的距離

心裡想抱,但怕尷尬;

想靠近,卻又不知道怎麼開始;

我們忙著成為成熟的大人,

卻忘了,爸媽可能從沒停止想被我們擁抱

很多的爸媽,包含我媽

他們只是多煮一點菜、
多留一點話、
多等我們一點時間

來表達他們對我們的愛意

或許…

我們都怕太突兀、怕被笑、怕情緒太真實,會讓彼此都太脆弱

但…

誰不想被愛?誰不需要擁抱?

其實我們一直都想,只是長大了,就習慣忍住了

今天看著「 #未知的首爾」韓劇,突然有這感觸!(大家可以去追這齣…才12集…很快看完🤣)

💛 如果現在寶貝還想抱著你賴著你,請珍惜這些時光;

也別忘了,你曾經也是那個天天抱著爸媽的孩子

#擁抱從來不是一種「 #幼稚」, #而是一種勇敢的親密

圖片來源:網路

🌈還沒參與過大陳老師的演講或感統遊戲活動嗎?快來信邀約吧!
#感謝各單位及校園的演講邀約,
#大陳老師全台巡迴演講已開放預約,歡迎來信r98841018@gmail.com與大陳老師討論唷~非常感謝!🙏🙏

Address

萬華區
Taipei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陳俊宇.全方位潛能開發講師/職能治療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陳俊宇.全方位潛能開發講師/職能治療: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