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微創治療 曾柏凱醫師 aka 骨科布麋鹿

骨科微創治療 曾柏凱醫師 aka 骨科布麋鹿 在我的門診,不管是長輩或年輕人,我都希望治療完成後,我們都能⋯⋯好好動、一起動、繼續動 ! 無法免俗地不定期分享一些骨科的資訊,主要是為了病友們的方便與溝通囉!

手舉不起來,睡覺肩膀痛?你可能以為是單純拉傷,但更可能是旋轉肌撕裂、肩夾擠或五十肩!這些疾病症狀有何不同?該看哪一科?我在這篇文章中,會從物理治療、PRP注射一路解析到微創手術,帶你找出根本原因,一起告別「肩」苦吧!
29/10/2025

手舉不起來,睡覺肩膀痛?你可能以為是單純拉傷,但更可能是旋轉肌撕裂、肩夾擠或五十肩!這些疾病症狀有何不同?該看哪一科?我在這篇文章中,會從物理治療、PRP注射一路解析到微創手術,帶你找出根本原因,一起告別「肩」苦吧!

肩膀痛到睡不著、手舉不起來?台北郵政醫院骨科曾柏凱醫師為您解析旋轉肌撕裂、肩夾擠、五十肩等常見原因。從物理治療、PRP增生注射到微創手術,提供個人化治療方案,助您告別「肩」苦。

「該邊」痛、走路跛行,甚至膝蓋痛,問題都可能出在『髖關節』!別再被網路資訊混淆。我會解析退化、梨狀肌症候群迷思、亞洲常見先天問題。從PRP注射,到我親自為媽媽執刀的「機器手臂」微創手術,這篇文帶你告別疼痛!
27/10/2025

「該邊」痛、走路跛行,甚至膝蓋痛,問題都可能出在『髖關節』!別再被網路資訊混淆。我會解析退化、梨狀肌症候群迷思、亞洲常見先天問題。從PRP注射,到我親自為媽媽執刀的「機器手臂」微創手術,這篇文帶你告別疼痛!

髖關節痛、屁股痛,分不清楚?台北郵政醫院骨科曾柏凱醫師為您解析退化性關節炎、髂脛束症候群等原因,並教您辨別鼠蹊部與膝蓋轉移痛。從PRP注射到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提供最專業的治療指南。

在關節裡, #軟骨 是一層光滑的保護墊,負責吸收震盪、減少摩擦,讓你能自在走路、跑步、下蹲,但它同時也有一個特別之處 ——  #軟骨沒有神經與血管。​換句話說,當你扭傷、拉傷時,身體會立刻用疼痛來提醒你;但軟骨受傷、出現裂痕或磨損時,它卻「...
22/10/2025

在關節裡, #軟骨 是一層光滑的保護墊,負責吸收震盪、減少摩擦,讓你能自在走路、跑步、下蹲,但它同時也有一個特別之處 —— #軟骨沒有神經與血管。

換句話說,當你扭傷、拉傷時,身體會立刻用疼痛來提醒你;但軟骨受傷、出現裂痕或磨損時,它卻「叫不出聲😱」,你也不會有明顯的痛感。

多數人是在軟骨磨損到一定程度,或碎片脫落引起滑膜發炎後,才會感覺膝蓋卡卡、腫脹或隱隱作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病患來到診間時,軟骨受損已經很嚴重了,或是只剩下手術一條路。

那麼,沒有痛感到底要怎麼察覺呢❓

雖然軟骨不會直接痛,但關節周圍結構可能會給你一些「暗示」:
📌 膝蓋常覺得緊繃,久坐久站後需要「活動一下」才舒服。
📌 感覺關節變卡、有聲音、活動不如以前滑順。
📌 運動後膝蓋容易腫、或隔天走路特別僵硬。

身為骨科醫師,我在軟骨修復與影像診斷上處理過不少病患的案例。軟骨損傷如果沒有早期察覺、缺乏適當修復,關節長期重複摩擦的結果,就是讓磨損變得更快、問題也更難逆轉。

如果你近期常覺得膝蓋緊繃、卡卡,或走一段路就覺得沈重,不妨多留意一下。早一步了解關節狀況,就能少一步惡化的風險。

祝 頭好壯壯,關節不卡卡🦴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運動後手腕痛、手肘痛嗎?我們來解析 #網球肘 #高爾夫球肘 等上肢運動傷害。從成因、症狀區分,到X光到關節鏡的診斷與治療,一起擺脫疼痛,重返運動場吧!
17/10/2025

運動後手腕痛、手肘痛嗎?我們來解析 #網球肘 #高爾夫球肘 等上肢運動傷害。從成因、症狀區分,到X光到關節鏡的診斷與治療,一起擺脫疼痛,重返運動場吧!

運動後手腕痛、手肘痛讓你困擾嗎?台北郵政醫院骨科曾柏凱醫師為您解析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上肢運動傷害。從成因、症狀區分,到X光、關節鏡等精準診斷與治療,助您擺脫疼痛,重返運動場。

 、  這些名字,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而大家比較不知道的是,腿型不只是外觀問題,更直接影響到膝關節軟骨的健康。​先天的腿型會決定膝蓋受力的分布:📌「O型腿」使膝蓋內側壓力增加,比較容易讓內側軟骨磨損📌「X型腿」則會讓膝蓋外側承受較多壓力​長...
09/10/2025

、 這些名字,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而大家比較不知道的是,腿型不只是外觀問題,更直接影響到膝關節軟骨的健康。

先天的腿型會決定膝蓋受力的分布:
📌「O型腿」使膝蓋內側壓力增加,比較容易讓內側軟骨磨損
📌「X型腿」則會讓膝蓋外側承受較多壓力

長期下來,都會增加關節受傷或退化的風險。

但反過來,膝關節的軟骨如果已經受損、磨掉了,本來筆直的腿型也可能慢慢改變。

比如有些長輩的「O型腿」,不只是年紀大、骨頭老化造成,而是長期膝蓋內側軟骨慢慢磨損、塌陷,才讓膝蓋越來越彎。

軟骨磨損的原因,除了年齡、膝關節排列變化,也可能和 #青少年成長階段 有關,當骨骼生長板內外側發展速度不同,也容易影響成年的腿型。

簡單說,「腿型和膝蓋軟骨健康,其實是互相影響、互相改變的」,不是單純天生/老化而已,平常的壓力、習慣、傷害,每個環節都會留下痕跡。

如果發現走路方式不自然,或膝蓋已有痠痛、卡卡、上下樓梯困難等現象,建議及早檢查,好好照顧自己的活動力,才能無憂去運動、自在過日子。

祝 頭好壯壯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在門診中,有一種骨折,每當我對著X光片說出它的名字時,總會看到運動員眼中閃過一絲不安,那就是 #瓊斯骨折。​這位「瓊斯」是一位在1902年首次描述此傷病的醫師——羅伯特·瓊斯爵士。但為何百年後的今天,運動員們會如此害怕與他扯上關係呢?​答案...
29/09/2025

在門診中,有一種骨折,每當我對著X光片說出它的名字時,總會看到運動員眼中閃過一絲不安,那就是 #瓊斯骨折。

這位「瓊斯」是一位在1902年首次描述此傷病的醫師——羅伯特·瓊斯爵士。但為何百年後的今天,運動員們會如此害怕與他扯上關係呢?

答案就藏在它特殊的位置——腳掌外側第五蹠骨的基部。這個區域是骨骼血液供應的「分水嶺」,天生循環就差。

一旦骨折,就像一塊缺乏灌溉的貧瘠土地,養分難以送達,導致癒合極其緩慢,甚至可能走向「不癒合」或「再骨折」的窘境,這對分秒必爭的運動員生涯是巨大打擊。

最典型的奪命瞬間,就發生在籃球場上:一個華麗的變向、奮力的跳投、或是在搶下籃板後落地不穩,腳踩在對手腳上。當腳踝猛然向內「翻船」,一股強大的扭轉力瞬間集中在這個脆弱點上,「啪」的一聲,骨折就發生了。

那要如何分辨「瓊斯」是否找上門?它的症狀很容易與一般腳踝扭傷搞混,關鍵在於:

1. 精準的壓痛點: 痛點非常明確,就在腳掌外側中段最突出的骨頭點上,而非整個腳踝。
2. 受傷當下的聲響: 患者常回憶受傷時有聽到或感覺到「啪」的一聲。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位置附近還有兩種「鄰居」:因韌帶拉扯造成、癒合較佳的撕脫性骨折,以及長期過勞導致的壓力性骨折。

三者位置相近,但治療與預後大不相同,因此,若有上述症狀,千萬別當作一般扭傷,快到骨科掛號,才是保護運動生涯的正確之道。
⠀⠀⠀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機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角色,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應用,像是洗碗機、掃地機,或是其他「智慧家居系統」​而醫療領域,現在也有這些科技助攻。​在關節置換手術中,有些情況下,我們會使用  #機械手臂 作為數位輔助工具。...
25/09/2025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機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角色,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應用,像是洗碗機、掃地機,或是其他「智慧家居系統」

而醫療領域,現在也有這些科技助攻。

在關節置換手術中,有些情況下,我們會使用 #機械手臂 作為數位輔助工具。

大家不要誤會~它並不是「接手」做手術,而是在醫師的操作下,幫助完成最精確的切削與角度調整,確保你的人工關節「合身」,就像我們量體裁衣一樣,專為你的骨頭設計。

聽起來很高端對吧?但這背後其實是數位化的進步,無論是醫療、工業,還是生活中的各個面向,科技幫助我們處理「高精度」的需求。

想像一下,飛機的精準製作,高端汽車的組裝線,以及半導體的生產,這些領域裡也都運用了高度精準的機械手臂技術。

而將場景轉回骨科手術室中,數位科技能降低誤差、減少不必要的骨頭切除,幫助我們做得 #更精準、 #少傷害、且 #恢復速度更快,讓患者擁有更好的治療體驗。

在講求「快 • 狠 • 準」的時代,數位科技就像是一個「高科技的裁縫大師」,不僅提升治療效率,也讓每一步都更精準、更安全、更有保障。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很多人聽到  #人工關節置換,心裡容易浮現「手術一定很大、很複雜,又要很久」的想法。其實,整個手術流程有條不紊,比你想像中簡單,且可預期。​簡單來說,手術包含五個步驟:1️⃣麻醉、2️⃣手術切口、3️⃣切除受損結構、 4️⃣置入人工關節、5...
22/09/2025

很多人聽到 #人工關節置換,心裡容易浮現「手術一定很大、很複雜,又要很久」的想法。其實,整個手術流程有條不紊,比你想像中簡單,且可預期。

簡單來說,手術包含五個步驟:1️⃣麻醉、2️⃣手術切口、3️⃣切除受損結構、 4️⃣置入人工關節、5️⃣縫合傷口

手術通常會落在1~2小時之間完成,不過也會視手術部位(肩/膝/髖)、範圍(全置換/半置換)及切口大小有所不同。

這些步驟的細節和相關注意事項,我們都會在手術前,和患者以及家屬仔細說明。畢竟,沒有人希望上了手術台,卻還一頭霧水,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除了步驟,也有部分民眾更關心-術後能不能快點恢復行動力❓

做為一位骨科醫師和運動愛好者,我理解大家的期待。有些民眾在手術當日或隔日,就可以在醫護人員/家屬的陪同下,開始站立、行走。

但要記得,手術只是解決疼痛的第一步,真正讓你重回日常與運動的關鍵,還是在於術後的 #細心復健 與 #適度運動。

➤ 如果都沒有動,就像腳踏車停放過久容易生鏽
➤ 過度強求恢復,不僅效果不好,還可能造成反效果

我通常會建議患者,在有效控制疼痛的狀況下,積極地做復健的動作練習,慢慢找回原本的步伐與習慣。

看完這篇,如果大家對於手術還有疑問,可以把擔心帶來門診,讓我根據你的狀況安排恢復計畫,一起走得更遠。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大家是不是也喜歡把手指折得「喀喀」作響?或是蹲下時,膝蓋會發出「啪」一聲?我之前看過YouTube上甚至有影片在比誰的膝蓋最大聲呢! ⠀⠀⠀這些身體發出的聲音,到底是在跟你打招呼,還是在發出求救信號?身為骨科醫師,我可以給你一個最簡單的判斷...
12/09/2025

大家是不是也喜歡把手指折得「喀喀」作響?或是蹲下時,膝蓋會發出「啪」一聲?我之前看過YouTube上甚至有影片在比誰的膝蓋最大聲呢!
⠀⠀⠀
這些身體發出的聲音,到底是在跟你打招呼,還是在發出求救信號?身為骨科醫師,我可以給你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法則:
⠀⠀⠀
如果你的關節不腫、不痛,跑、跳、行走都沒問題,那大概對健康沒有危害。
⠀⠀⠀
不過這些「身體的配樂」是哪裡來的?良性的關節聲響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是關節液中的氣體,因壓力改變形成氣泡後破裂,就像折手指一樣發出「啵」的清脆聲響 。另一種,則是關節內像海葵的「滑囊」等軟組織,在活動時因擠壓而發聲 。只要沒有伴隨疼痛或腫脹,這兩種聲音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影響健康 。
⠀⠀⠀
另外還有些聲音,雖然大家常搞混,但其實來源並非關節本身。
⠀⠀⠀
#彈響腿 (Snapping Hip)
有些人活動髖關節時,會聽到一聲沉悶的「啪」。這其實不是關節內的聲音,而是一條稱為「髂脛束」的肌腱,滑過髖骨側面時發出的聲響,聽起來比較像橡皮彈到的聲音。
⠀⠀⠀
台灣飛躍的羚羊––紀政女士,當年就為此所苦。 這種狀況通常與個人體質或骨盆結構有關,嚴重時可能會痛到需要手術介入。
⠀⠀⠀
#肩膀的「內心戲」
肩膀的問題很多時候是一種「有感無聲」的狀態。患者可能會感覺到肩膀裡面咚咚咚、霹靂啪拉或卡卡的,但旁邊的人卻聽不見,這可能是 #關節唇破裂 等內部結構損傷的信號。
⠀⠀⠀
當這些「配樂」開始走調,出現了疼痛、腫脹、或讓你走路一跛一跛的狀況,請務必當成一回事,掛 #骨科 門診。別忽略身體的求救信號,變成未來更麻煩的問題!
⠀⠀⠀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曾醫師!外國人的骨頭,跟我的不一樣嗎?」好問題!光是膝蓋骨頭就很不一樣喔!根據研究,亞洲人的膝蓋骨左右寬度,普遍比西方人來「窄」。亞洲人的膝蓋骨更偏長方形的結構、西方人則相對更接近正方形。⠀⠀早期的人工關節,多半是依據西方人的骨骼數據來開...
10/09/2025

「曾醫師!外國人的骨頭,跟我的不一樣嗎?」好問題!光是膝蓋骨頭就很不一樣喔!根據研究,亞洲人的膝蓋骨左右寬度,普遍比西方人來「窄」。亞洲人的膝蓋骨更偏長方形的結構、西方人則相對更接近正方形。
⠀⠀
早期的人工關節,多半是依據西方人的骨骼數據來開發的「公版」尺寸,就像是買成衣,只能在有限的S、M、L尺寸中,盡量挑選一個「相對合適」的尺寸。
⠀⠀
當我們將一個相對寬的植入物,放進一個相對窄的膝蓋裡,就很容易產生「懸突」,也就是植入物邊緣超出骨頭。這多出來的部分,會持續刺激周圍的韌帶與軟組織,造成許多病人術後即使不痛了,膝蓋卻總感覺「卡卡的」、有異物感。
⠀⠀
不過「將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追求的是「講究」。現在我們有了更先進的醫療科技,夠真正實現「個人化」的膝關節置換。
⠀⠀
拜科技所賜,我們在手術前就能透過精密的測量與3D規劃,從中為病人「挑選」出最吻合他原生骨骼的那個獨特組合。手術不再是找到一個「差不多」的尺寸,而幾乎能完美覆蓋的「最匹配」尺寸,
⠀⠀
#人工膝關節置換 已經跟以前很不一樣了。除了個人化的材料,現在還有「機器人」可以輔助手術。下一篇,我們再來跟各位看倌介紹!
⠀⠀
如果有朋友想諮詢膝關節的療程,請到留言區加LINE討論喔!
⠀⠀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手腕常常會痛嗎?特別是轉動的時候,像提東西或擰毛巾,會覺得卡卡的不舒服?」​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扭傷,而是你手腕裡一個叫  #三角纖維軟骨(TFCC) 的組織,在向你發出無聲的抗議。​TFCC是我們手腕關節裡一個重要的軟骨墊,它就像一個緩衝器...
02/09/2025

「手腕常常會痛嗎?特別是轉動的時候,像提東西或擰毛巾,會覺得卡卡的不舒服?」

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扭傷,而是你手腕裡一個叫 #三角纖維軟骨(TFCC) 的組織,在向你發出無聲的抗議。

TFCC是我們手腕關節裡一個重要的軟骨墊,它就像一個緩衝器,負責維持手腕的穩定和轉動的滑順。

不管是打羽球、健身時的重複推舉,還是家庭主婦們頻繁擰抹布、提菜籃,TFCC都默默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磨損。

但當你用 #不對的姿勢 施力,或是讓手腕 #過度勞動,就可能造成它受傷。最常見的受傷情況包含:

👉跌倒時手掌撐地,讓手腕瞬間承受巨大衝擊。

👉過度、頻繁地進行腕部重複運動,因累積性勞損而撕裂。

當TFCC受損時,你的手腕會開始出現不穩定、疼痛,甚至轉動時會發出「喀喀」聲。這時候,如果只把它當成一般扭傷,很可能就會錯過黃金治療期,讓小問題變成慢性疼痛。

如果手腕疼痛持續存在,特別是伴隨著轉動不順、不穩定的感覺,就別再忍了! #單純的休息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骨科醫師協助。

透過理學檢查,搭配超音波或核磁共振精準判斷受損部位。若損傷不嚴重,我們通常會先嘗試保守治療(護具固定、物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考慮增生注射,加速組織修復。

但如果TFCC撕裂嚴重,別擔心,現在的醫療很進步,我們可以透過 #微創關節鏡手術 進行修補,這種手術傷口小、恢復快,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恢復手腕穩定性與功能。

畢竟,手腕是你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好好對待它,它才能陪你走得更遠😁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 個人官網:https://tsengbone.com/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沿著河濱公園騎腳踏車,或是在健身房踩飛輪,成為許多民眾的運動首選🚴​但有些人在長時間騎車之後(特別是三鐵、公路車選手), #屁股 或  #會陰處 有明顯疼痛,或是出現酸、麻,這可能不僅是肌肉痠痛那麼簡單,疼痛的根源可能是來...
28/08/2025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沿著河濱公園騎腳踏車,或是在健身房踩飛輪,成為許多民眾的運動首選🚴

但有些人在長時間騎車之後(特別是三鐵、公路車選手), #屁股 或 #會陰處 有明顯疼痛,或是出現酸、麻,這可能不僅是肌肉痠痛那麼簡單,疼痛的根源可能是來自 #會陰神經壓迫。

當長時間坐在硬坐墊上,尤其是坐墊設計不適合、姿勢不正確時,臀部和大腿根部的神經就會受到壓力。當壓迫在不知不覺中累積,變成慢性疼痛,也成了很多騎行族的困擾。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一定要動刀,而是要從根源去調整。我通常會建議患者從以下三個面向著手:

➤ 選擇符合自己體型的減壓型坐墊
➤ 保持正確騎行姿勢,且在騎行中,不時站起來活動,給臀部和腿部放鬆的機會
➤ 適度休息,和進行臀部、腰部的伸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神經壓迫的風險

如果你已經開始感到臀部或大腿有「長時間的麻木、疼痛感」,代表神經已經發出警訊🚨

單純的休息可能無法解決根本原因,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復健、增生注射,或是內視鏡手術,修復長時間受損的神經或肌腱問題。

「過度使用某一部位只會帶來傷害,適度的運動才是健康的關鍵。」

我始終相信,運動的初衷是為了健康和快樂,但前提是必須適量。而專業的治療,是為了讓你能夠在未來,繼續享受你熱愛的運動,而不是被迫中斷。

希望每一個運動愛好者,都希望在享受運動的同時,身體能保持健康。

👨🏻‍⚕️曾柏凱醫師
📍 醫院:郵政醫院 關節重建中心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4號
📍 聯絡電話:(02)23956755

Address

Taipei
100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Website

https://tsengbone.com/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骨科微創治療 曾柏凱醫師 aka 骨科布麋鹿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骨科微創治療 曾柏凱醫師 aka 骨科布麋鹿: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