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燁 NLP 教練學院

智燁 NLP 教練學院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智燁 NLP 教練學院, 新生南路一段6號10F/1, Taipei.

我們深信——每個人本自俱足,內在蘊藏著無限可能。
我們透過 NLP 與教練技術的整合,幫助人們重新連結自己,釋放潛能,走上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
當一個人被真誠地看見與接納,他的生命力會自然甦醒,行動會由內而發,蛻變也將悄然展開。
智燁是一座溫暖而有力量的燈塔,陪伴每位旅人找回方向,點亮生命,進而成為能照亮他人的引導者。 一個人只有被看見、被肯定、被祝福,才能真正感受到存在的價值

當人們被看見,將會獲得被認同的安全感,覺得自己是有價值並且是被尊重的,他會知道我不需要刻意做些什麼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當人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並且不受威脅時,身心就能安頓下來,回歸中心的臨在感就會油然而生

當人們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並且被尊重的時候,內在會升起滿足感

當人們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也就無需透過與他人比較以獲得自我的優越感,他能自我欣賞與接納,自然的釋放獨特的創造力

當人們知道自己對群體或社會是有所貢獻的時候,這會帶給他內在極大的動力與能量

當人們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他就會擁有歸屬感,更願意奉獻與富有責任感

17/08/2025

【NLPU 執行師 10月班招生】

✨ 美國原版授權 × 教練實戰 × 專業培訓

📍 13 天完整訓練 × 雙軌學習 × 專屬教練輔導

📍 讓 NLP 成為你真正「學得會、用得上」的專業

👉 立即報名 | 名額有限

---

你是否正面臨這些挑戰?

學過很多方法,但在團隊與工作中還是卡住?

在職場、人際、生活中,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卻缺少一套完整可複製的方法?

想持續精進影響力,卻缺乏系統化訓練與專屬陪伴?


👉 如果這些就是你的困惑,
NLPU 執行師課程將是你最實用的選擇。

---

NLPU 執行師課程,提升您的專業

1️⃣ 美國 NLPU 認證|最具系統性的 NLP 課程,13 天完整訓練,讓你在清晰脈絡中掌握 NLP 技術。

2️⃣ 資深 NLP 教練|智燁講師擁有十多年企業教練與培訓經驗,並融合心理學背景,協助你把 NLP 實際應用於職場與生活。

3️⃣ 雙軌學習模式|13天實體課程 × 線上錄影課程,讓你能預習、複習,真正學得會、用得上。

4️⃣ 課後 1 對 1 教練輔導(12 次 / 18HR,選修)|專屬教練每週陪伴,協助你釐清生活或職場議題,並提供 NLP 個案督導,強化你的專業能力。

教練輔導兩大主軸

1. 生活與職場議題探索:包含工作、人際、團隊、家庭角色等,協助找到更清晰的行動方向。

2.專業技術精進:手把手解析課後 NLP 個案操作,幫助你把課程知識轉化為可用的專業能力。

---

​適合對象

✅ 想提升團隊帶領力、影響力的企業主管
✅ 期盼擴展組織與專業力的企業負責人
✅ 有志成為 NLP 講師,或想提升軟實力的培訓者
✅ 助人工作相關領域人士:希望增強專業對話與陪伴技巧

---

✨ 這不只是一場學習,
更是一段讓你走向影響力與成長的旅程。

👉 立即報名 | 名額有限

---

🔒 備註:本課程為教育與教練專業訓練,非醫療或心理治療服務,不涉及醫療行為。

有一個孩子,一直站在父母的門口,手裡捧著一顆心,等著有人接過去。​他曾以為,只要自己更懂事、更努力,那雙手就會伸過來,給他擁抱與愛。​可不知多少次,門縫裡傳來的,不是擁抱,而是冷默。​長大後,他才慢慢明白,原來父母心理也有一個孩子,那孩子同...
11/08/2025

有一個孩子,一直站在父母的門口,手裡捧著一顆心,等著有人接過去。

他曾以為,只要自己更懂事、更努力,那雙手就會伸過來,給他擁抱與愛。

可不知多少次,門縫裡傳來的,不是擁抱,而是冷默。

長大後,他才慢慢明白,原來父母心理也有一個孩子,那孩子同樣站在更早的門口,等著屬於他們的愛,一等就是一輩子。

所以,他們當然給不出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於是孩子心想,如果一直等,即使頭髮白了,彼此還是只能站在門口,各自守著傷口。

後來,這個孩子選擇走過去,輕輕敲開門,把心放進父母手裡:「我來看你了。」

那一刻,父母的眼裡閃過年少的神情,像是重新做了一回孩子,感受到那久違不得的溫暖。

關係,就是這樣開始改變的。當我們停止討愛,轉而去愛,有時不只是一段關係被修復,還有一個生命將會獲得重生。

六祖尚且八月舂米,米未熟,衣不得換,身不得近堂。​杵聲聲響,響在手上,也響在心上。​世人問道,口快於心,道理不通,手不肯沾粉塵,腳不肯踏石路。​米要舂,刀要磨,劍要養,人,也要熬。​時候未滿,哪來熟香?
21/07/2025

六祖尚且八月舂米,米未熟,衣不得換,身不得近堂。

杵聲聲響,響在手上,也響在心上。

世人問道,口快於心,道理不通,手不肯沾粉塵,腳不肯踏石路。

米要舂,刀要磨,劍要養,
人,也要熬。

時候未滿,
哪來熟香?

我為什麼總是這麼快就答應別人?​有一種人,總是太快點頭,太晚說不。明明自己已經疲憊,卻還是說:「好啊、沒問題、我來處理」,然後默默地扛下了責任,唯獨忽略了自己心裡的需求。​你也是這樣的人嗎?​你習慣把「我可以」當作愛與價值的證明嗎?你是否總...
17/07/2025

我為什麼總是這麼快就答應別人?

有一種人,總是太快點頭,太晚說不。

明明自己已經疲憊,卻還是說:「好啊、沒問題、我來處理」,然後默默地扛下了責任,唯獨忽略了自己心裡的需求。

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你習慣把「我可以」當作愛與價值的證明嗎?

你是否總在承諾中,拚湊一個值得被需要、被愛的自己呢?

換回的卻是透支的體力、情緒掏空,關係也可能因此出現裂痕,因為你已經耗竭。

---

在教練或諮商室裡,我常見到這樣的模式:

他們不是不誠實,而是太誠懇了。

太渴望當一個「不讓人失望」的人。

但那個渴望的源頭,往往不是當下,而是來自更早年的過去...

也許是童年某次想要幫忙,卻被責罵;

也許是某段時間家裡經濟拮据,讓你感覺「我的存在,是一種負擔」;

也許是一張交不出的學費,一句「我們沒錢養你」,那是一段你從未說出口的恐懼與羞愧。

從那刻起,你開始學會:只要我夠優秀、夠體貼、夠懂事、夠努力承擔,就值得活下來。

---

我們很少真正問自己:

我答應這件事,是出於真心?

還是出於害怕不被愛?

這個承諾,是從當下出發?

還是來自過去那個想證明自己的小孩?

你的心會知道答案。只是,你願意聽嗎?

---

有時候療癒,不是教我們怎麼做個更聰明的決策者,而是讓我們停下來,和那個從小就太努力的自己,說:謝謝你...對不起...感謝有你...

讓我們不再用承諾換取愛,而是用真誠來面對自己的生命與世界。

---

我們都曾在生命某個地方遺失了心,但真正的成長,不是擁有更多能力,而是願意把那顆真心找回來,重新帶回到你的內在。

那顆心,會引導你什麼時候該說「我願意」,也會溫柔地提醒你,什麼時候該說「對不起,我做不到」。

---

你也常常太快答應別人嗎?

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你太怕不被愛。

你可以選擇用另一種方式成為「值得的人」:愛自己、勇敢、善良,從不辜負自己的開始。

今天跟同學分享了我很喜歡的教練模式:迪士尼策略。這個方法把目標探索分成三種角色:夢想家、實踐家、評論家。透過在三個位置上思考,我們可以既發夢、又落地,還能適度修正與評估,這是個非常完整的教練模式。​有趣的是,歷程中看起來是教練在提問,但過程...
29/06/2025

今天跟同學分享了我很喜歡的教練模式:迪士尼策略。

這個方法把目標探索分成三種角色:夢想家、實踐家、評論家。透過在三個位置上思考,我們可以既發夢、又落地,還能適度修正與評估,這是個非常完整的教練模式。

有趣的是,歷程中看起來是教練在提問,但過程走完,同學們大多會認為:「原來我才是自己的教練。」這句話每次都讓我很有感,因為教練真正的角色,不是給答案,而是創造一個空間,讓個案聽見自己。

迪士尼策略也很適合運用在團隊,我曾經帶企業用這個方法設計願景計畫。當夢想家的創意、實踐家的務實、評論家的洞察能被團隊共同看見、聽見與討論,計畫就會變得更扎實、具體可行。

我們面對生命的反應,其實只是一種習慣​你有沒有發現...有人不管發生什麼事,總是往壞處想有人總是需要參考別人意見,才敢做決定有人逃避衝突,一有壓力就選擇逃避​那些我們所以為的個性,其實只是一套自動反應系統,那是一種習慣。​唯識學稱為「第七識...
14/06/2025

我們面對生命的反應,其實只是一種習慣

你有沒有發現...
有人不管發生什麼事,總是往壞處想

有人總是需要參考別人意見,才敢做決定

有人逃避衝突,一有壓力就選擇逃避

那些我們所以為的個性,其實只是一套自動反應系統,那是一種習慣。

唯識學稱為「第七識」,
類似 NLP 的「後設程式」。

---

唯識學認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由我們的心所變現。」

因此當你感覺被輕視,也許不是別人真的看不起你,而是我們的內心,預設了這個解讀方式。

那就像我們大腦內建的濾鏡,當我們帶著自卑的濾鏡看世界,你會發現看什麼都是挑戰、不公與受輕視。

而這個濾鏡,深受第七識-末那識所影響,那是我們從小到大的原生家庭、重大事件,以及從他人身上的學習所累積出來的習性。

就像 NLP 的後設程式(一套性格的歸類)所認為:

我們面對不同情境,其內在動力與做事特質有一套特定的程式(早期發展60組後設程式),作為我們思考與決策的依據。

例如:
內部參照:相信自己想法來進行決策
外部參照:根據他人的觀點來進行評估
趨前:著重如何實現目標的行動
避離:重視如何避免問題與失敗

所以不同的後設程式,將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以及如何為人處事的模式,當然也就影響我們怎麼看世界的方式,影響我們的人生。

---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彷彿重複著一樣的困境,那是因為自己正在重複著一套,自以為最好最有效的模式

因此當你感覺總是遇人不淑,全天下的鳥事都偏偏被我遇到,生命老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然後歸因於命不好!

這其實是你內建的程式過時需要調整。

因為你不能用同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門,更何況這世界早就換了鎖。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夠努力,而只是你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拼命。

讓自己活得很辛苦的方式,就是太努力。如果你把努力跟成功畫上等號,在這個時代,你可能已經搞錯方向了。

記得認知、情緒、行為等模式,是為了服務我們的生命,而不是限制...

最好避免焦慮的方式,是去改變面對問題的模式;依循舊地圖是一種習慣,只會讓焦慮不斷升溫。

你需要的是:識別模式與理解意圖,如此才能重新設定。

---

生命是已定,也是未定;如果你隨順自己的等流習性,那你大可不用懷疑,命數已定。若你願意打開眼睛去看見、覺察並做出改變,生命的劇本即是未定。

生命是有所選擇的,真正的自由,不是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成為自己的選擇,同時你有權力與選擇的能力。

唯識學因地的修行指出,改變從「執著」到「觀照」,從「我就是這樣」到「我也可以這樣」,因為萬法唯心,萬法唯識。

生命不會一下子變得完美,但只要在每一次想逃、想爆、走老劇本的時候,停下來問自己:

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反應嗎?
還是這只是我的一種習慣?

如是覺察,就是重啟自由的第一步。

---

你有哪些行為,在你生命重複,讓你痛苦?

那是你有意識的選擇,還是固化的程式?

如果可以有一個新的選擇,你想如何開始?

---

🪷 別讓性格,成為宿命

你長期以來的習慣回路,需要的是識別、覺察與重新設定。

生命,是有權選擇的,因為我們的人生可以很不一樣。

張旭男

鎧甲下的心跳:在愛裡戰鬥的我們「愛,有時不是擁抱,而是一個人穿著盔甲,抵擋著另一個人的武器,試圖喚醒彼此。」---一個內在感到安全的人,才有能力愛人。但很多人,是帶著傷來愛的。我們從童年就學會偽裝與防衛:有人用指責,掩飾自己內在的罪惡感;有...
17/05/2025

鎧甲下的心跳:在愛裡戰鬥的我們

「愛,有時不是擁抱,而是一個人穿著盔甲,抵擋著另一個人的武器,試圖喚醒彼此。」

---

一個內在感到安全的人,才有能力愛人。

但很多人,是帶著傷來愛的。

我們從童年就學會偽裝與防衛:

有人用指責,掩飾自己內在的罪惡感;

有人用討好,交換一點點被愛的可能;

有人用理智切斷情緒,只為維持表面的和平;

有人選擇封閉,因為那比受傷還來得安全。

這些,曾經是求生的方式。

卻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愛裡的障礙。

---

夜裡我想,在兩個不安全的愛裡,會不會出現以下的內心獨白...

---

我想要的,是一個真實的你。

我討厭你那一身鎧甲,因為那層冷冰冰的外殼,讓我碰不到你。

我聽不見你的心跳,感受不到你的脈搏。

所以我揮舞著手裡情緒、語言、沉默的武器,試著劈開那層堅不可摧的殼。

我只是想知道,你還在不在?

你有沒有感覺?
你有沒有在乎我?

但你卻越來越安靜,越鎖越深。

直到有一天,我看見:你裡面,早已枯竭成一塊木頭。

我哭了。不是因為你傷了我,而是因為我怎麼也喚不醒你。

---

你說:

我多麼希望妳是個溫柔的人。

但每次見面,我總像在戰場,每一幕都讓我觸目驚心、戒慎恐懼、手足無措。

我害怕,也不懂什麼會讓妳感到憤怒,所以我選擇沉默。

我怕惹妳生氣,更怕被妳遺棄,所以我選擇站著不動,看著妳把情緒一刀刀落在我身上,我不敢逃,只能穿上鎧甲,撐過風暴。

妳以為我不痛嗎?
我只是不敢喊痛。

---

我質問著你:

你明明可以有血有淚,為什麼甘願活得像台沒有感情的機器?

你明明可以愛、可以哭、可以對我說你害怕,為什麼選擇活得這麼乖、這麼靜、毫無生氣?

我多麼想把我滾燙的血液灌進你體內,讓你醒來,讓我可以遇見那個有生命的你。

---

而你,低聲說:

我不知道怎麼醒來,
我真的很怕。

我怕太有感覺會失控,怕我一哭,妳就會走。

所以我把自己關起來、關到麻木,我努力活成一個大人喜歡、讓妳放心的人,如果這樣還不夠,我可以再乖一點、再安靜一點,只希望妳能開心,只求妳不要丟下我。

---

愛的交流,為什麼會變成戰場?

我拿起最鋒利的茅,
你舉起最堅硬的盾。

我說我累了,而你沉默不語;你的身體僵硬、眼神空洞,我望著你,覺得好冰冷。

我吶喊著:「你在哪?」

那個有溫度、有心跳的你,還在嗎?

---

也許,我們都忘了:

我們用盔甲保護自己,卻也同時,隔絕了彼此。

我們以為拿起武器,對方就能看見,就會聽見,然而卻讓彼此離的更遠。

---

如果我放下手中的茅,你,願不願意,也卸下你的甲?

我們不必再戰鬥,因為愛,從來不是你輸我贏的決鬥,而是兩個人,願意為彼此,真誠地靠近。

#夜裡大腦的狂想

為什麼教練、諮商與溝通,要先跟情緒腦對話?撰文:張旭男 NLP高級導師/心理師​在 NLP、教練或心理治療的現場,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盲點:我們常急著修復行為,卻忘了警報危機還沒解除。​這個「警報危機」,不是因為個案資源匱乏,也不是不知道怎麼做...
14/05/2025

為什麼教練、諮商與溝通,要先跟情緒腦對話?
撰文:張旭男 NLP高級導師/心理師

在 NLP、教練或心理治療的現場,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盲點:我們常急著修復行為,卻忘了警報危機還沒解除。

這個「警報危機」,不是因為個案資源匱乏,也不是不知道怎麼做,通常來自神經系統感到不安全,因此陷入我知道,但我做不到。

當個案處於焦慮、抗拒、防衛狀態,他的大腦其實正在上演一場「內在火警」:

邊緣系統(情緒腦)與
腦幹(生存腦)正拉響警報,
理性腦(前額葉)則被迫關機。

教練所以為的理性對話,反而對個案內在帶來更大的風暴。他不是不願改變,而是系統還沒準備好「接收訊息」。

所以教練當下,我們該做的不是靈魂拷問,更不是提供答案,而是建立安全。
------
B.A.G.E.L. 與個案神經系統同步:你調整姿勢的那一刻,大腦已開始對話

B.A.G.E.L. 不只是 NLP 技巧;正如我們課程所說:「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說;怎麼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個案聽到什麼才重要。而個案聽到什麼,只要來自我們是否用對方法與順序,是他大腦收訊的關鍵頻率。」

當我們同步對方的身體姿勢、臉部表情、呼吸節奏、語速、語氣、語調時,對方的鏡像神經元開始產生仿真功能,因此他會感受到「這個人懂我」。因而感到一種來自身體的放鬆與信任。

還記得,我們在課堂中做了這個比喻:

手腕 = 生存腦(爬蟲腦)
拇指 = 情緒腦(邊緣系統)
四指 = 理性腦(前額葉)

這意味著,個案若不鬆開生存的警報、緩和焦慮不安的情緒,怎麼讓理性腦展開一段嶄新的可能?
你要知道拉響警報的狀態,通常聽不懂人話,因為當下解除危機比什麼都重要。
------
在教練、溝通當中,除了同步個案外在生理語彙之外,更重要的是去呼應個案內在的四層心理地圖!

親和感建立的關鍵在於中正容器,教練敞開一個中正容器,去乘載彼此的情感,讓情感與能量可以在場域中自由的流動,個案才能真正感受到教練的無我、接納、臨在於當下,進而更願意敞開自己。而教練在中正容器所創造的共構場域裡,也才能更好的試穿他人的鞋,進入個案的世界裡,嘗試了解對方是如何理解、分析、建構世界,採取個案的觀點來思考,進而感同身受,並同理回應。

因此教練當下可深刻呼應個案的四層心理結構:

1. 認知層:他怎麼看待這世界?信念與價值是什麼?
2. 情緒層:這些經驗、想法帶來哪些情緒與感受?
3. 動機層:他為什麼想改變?又為什麼動彈不得?
4. 正向意圖層:他看似「卡住」的背後,其實是想滿足?守護什麼?

當這四層心理結構能被教練真誠看見、溫柔回應,個案內在的防衛才會悄悄卸下,合作的橋梁才能開始搭建。

因此教練、溝通不只是「提問與對話」,而是兩個人一起走入內在地圖中,尋找那條既熟悉又陌生的出口。
------
教練、溝通中,別急著「做什麼? 說什麼?」,而是先分辨「大腦的哪個部份正在求救?」

教練當下,與個案保持連結,你應該靜下心來感受:我現在是對著哪一個腦在說話?這很重要,因為搞錯對象,搞錯順序,只會徒勞無功。

1. 先處理生存腦:運用中正容器承載彼此情感流動;直接映現、交叉映現、口語契合,讓個案感受場域的安全。

2. 再處理情緒腦:透過呼應認知、情緒、動機、正向意圖,以重述、摘要、初級同理、次級同理回應個案。

3. 最後開啟理性腦:這裡才是教練工作的開始,協助個案釐清現況、鬆動現況、啟發覺察、探索資源、善用學習、重新賦予定義,發展具體行動方案朝目標前進。

記得順序錯了,再高明的技巧也只是空轉;更糟的是,可能激起更多自我防衛,讓你變成他記憶中「曾經傷他的人」。
------
親和感建立的智慧,是進入他人的世界,而不是急於改變

我們不需要成為一個厲害的「問題解決者」,而是成為一個足以被信任的「神經系統共鳴者」。

當我們能放下急於改變個案的焦躁,嘗試著進入對方的世界,運用一個心法與三個技巧,一種深層的連結就會產生;那是身體智慧所感受到的:「我感覺你願意理解我。」

這就是關係的起點、轉化的起點,也是生命真正願意往前走的起點。

「先解決生存腦的不安、情緒腦的火警,理性腦才能被喚醒。」

願我們都學會:不是點燃一盞光去照亮誰,而是先成為他人可以靠近的溫度。

【智燁 NLP 教練公益計畫|即將啟動】有時候,我們卡住的不是現實,而是內心的方向感。生活不容易,關係有時複雜,工作常常令人疲憊,而你只是需要一個空間——說出來、釐清、重新整理。智燁 NLP 教練團隊,將於五月推出每月限定10名公益個案,由...
16/04/2025

【智燁 NLP 教練公益計畫|即將啟動】

有時候,我們卡住的不是現實,而是內心的方向感。

生活不容易,關係有時複雜,工作常常令人疲憊,而你只是需要一個空間——說出來、釐清、重新整理。

智燁 NLP 教練團隊,將於五月推出每月限定10名公益個案,由專業教練一對一實體陪伴,幫助你走過卡關的時刻。

目前尚未開放預約,敬請靜候正式公告。

|服務形式:僅限實體面談(智燁NLP教練學院,台北市)

|對象:正在經歷生命困境、渴望改變的你

|預約方式:將於正式公告時同步公布

讓我們用 NLP 教練的方式,陪你走出下一步。

親密關係裡最讓人窒息的愛!!!「為什麼我的愛,沒有自己?」你是否也曾在關係裡,努力做一個溫柔的人、體貼的人、懂得退讓的人?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安靜,也越來越不快樂。這會不會是我們所以為的愛?「為了避免衝突,我必須要退讓。...
08/04/2025

親密關係裡最讓人窒息的愛!!!「為什麼我的愛,沒有自己?」

你是否也曾在關係裡,努力做一個溫柔的人、體貼的人、懂得退讓的人?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安靜,也越來越不快樂。

這會不會是我們所以為的愛?

「為了避免衝突,我必須要退讓。」
「為了顧全關係,我必須要避免表露情緒。」
「為了愛他/她,我必須要改變自己。」

你的愛裡有自己嗎?


這種前提的愛,會不會讓你愛的越來越無力,越來越失去自己?

如果這是愛,為何會在關係中一步步的侵蝕著彼此的靈魂?

如果相愛不能帶來更多的幸福,是什麼,讓我們選擇愛?


在關係的深層結構中,如果無意識存在著:「我不能保有自己來靠近你。」

這會讓我們格外小心,然後習慣遷就。我們所努力維繫的關係,距離會越來越遠,因為委屈非但不能求全,更是消耗。


Satir說:失去界線的愛,最終都是一種負擔。因為愛的基礎不是討好,而是能一致的做自己;意味著我們能在關係中誠實的表達自己,然後向彼此靠近。

有界線的愛不是拒絕,而是允許保有自己;因為真正健康的關係,應該是能支持彼此成為自己,並且在愛中成長,而不是在相愛中消耗彼此。

因此界線是親密的橋樑;
親密是距離剛好的靠近,允許彼此存在的溫柔。

愛不是妥協,而是能看見與接納彼此的觀點,不讓人感到窒息。

你是否在關係中,習慣性的討好、壓抑自己呢?你口中的愛,是否伴隨著沉默與退讓為代價呢?

#你是否曾在愛裡迷失自己
#那個委屈的自己需要被彼此看見

【命,是起點;但你,是導演。】我相信命,卻從不認命。​命,是我們無法選擇的起點,是天生的設定,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份劇本。有人出生就含著金湯匙、銀湯匙、銅湯匙,有人則含著塑膠湯匙。但那只是故事的開場,不是結局。​或許你一出生就拿著一份爛...
05/04/2025

【命,是起點;但你,是導演。】

我相信命,卻從不認命。

命,是我們無法選擇的起點,是天生的設定,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份劇本。

有人出生就含著金湯匙、銀湯匙、銅湯匙,有人則含著塑膠湯匙。但那只是故事的開場,不是結局。

或許你一出生就拿著一份爛劇本,我知道這沒得選擇,但請相信,你仍可以成為生命中最好的導演。

沒人規定我們不能重寫劇本、改寫角色,選擇用什麼方式華麗登場。

因為真正影響我們生命的,不是開場,而是你怎麼導演這齣戲。

---

是否拿了一手好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出牌,不是嗎?

這世界有太多生命逆轉的故事。有人起點差,但他硬是逆轉生命,創造了高度。

所以我一直相信:「三分天,七分運。」

運就是習慣,是你面對生命順逆境的態度,是你怎麼看世界、怎麼思考、怎麼說話、怎麼面對挑戰、怎麼選擇回應生活的方式。

這些微小的習慣,才是決定你命運的關鍵。

---

我沒有想寫一篇勵志的雞湯文,告訴你看完之後生命就此一帆風順;因為該來的、該面對的挑戰,在未來一個都不會少。

當明天太陽升起,你還是得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該做的事、該繳的帳單,孩子該幹些狗屁倒灶的事,一樣都在那裡等著你面對處理。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生命正在低谷,與其抱怨問題,等待被雷打中的機率中樂透,祈禱天降好運下金條,還不如先練習成為機會來臨時「接得住」的人。

當一切停滯,與其焦躁,還不如去培養一種「創造可能」的能力。

機會若是遲遲等不來,那就去創造機會;風若不起,那就為自己造風造浪。

所以你跌入幾次深淵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靜下心來重新調整自己的節奏與步伐,才有準備再起攀登高峰的能力。

---

人生三萬多天,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抱怨拿錯牌,也別將錯就錯含糊一生。

拿好牌一張都沒出,會很幹;打好手上這副爛牌,才叫本事。

所以別只是想,那些思想巨人行動侏儒,都是被想法壓死的,問題永遠不是因為想想而解決。因為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不是嗎?

當你心裡一堆問號時,站著看,不如走走看。因為行動,永遠比想像更能產生真實的答案。

努力過,未必都能如願,但至少有一天,我們回首來時路,你能對自己說:「生命歷程我沒有缺席,我來過,也盡力走過。」

---

如果你正在面對生命的逆流,這或許值得想想:

1. 你目前正拿著什麼樣的牌?你怎麼看待這副牌?

2. 哪些舊習慣,正在悄悄拉低你的運勢?而你願意為自己換一個什麼新習慣?

3. 如果把你的人生當成一部戲,現在的你,是主角?配角?還是導演?

---

命,是開場的預設值;
運,來自我們如何選擇與行動;
而習慣,是你每天能練習的「導演功力」。

即使劇本開局爛,但只要我們願意動手調鏡頭、改走位、重寫台詞,我們依然可以導出一齣動人、深刻、足以感動自己生命的鉅作。

---

這篇文章是否觸動你某個內在的聲音?

歡迎留言分享:
你曾經如何扭轉一場不理想的開局?

又或者,現在的你,準備從哪一幕開始重導自己的人生?

讓我們一起見證:
人,真的可以活得比命還偉大。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光?​那天,我教練會談的個案忽然問我一句話:「老師,我這樣是不是該換個跑道了?」​她眼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疲憊,像是在一條路上奔跑太久,卻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我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問她:「你有沒有想過,問題不一定在你在哪條賽道上...
04/04/2025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光?

那天,我教練會談的個案忽然問我一句話:「老師,我這樣是不是該換個跑道了?」

她眼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疲憊,像是在一條路上奔跑太久,卻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

我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問她:「你有沒有想過,問題不一定在你在哪條賽道上,而是你用什麼角度看這條路?」

她沉默了一下,輕輕點了點頭。

---

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多半是這樣長大的--努力、拚搏、要出人頭地。

人生的上半場,就像一場長跑,我們拚命想證明自己值得、被肯定、能發光。

但總有那麼一天,你會發現,這條路走得再快、再遠,心裡的空,卻始終填不滿。

那不是你沒成功,而是你開始問自己「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有意義嗎?」

---

今天,一位多年前的學生來找我,討論 NLP 合作,在台中開啟一個新的品牌。

談完後他說:「老師,我現在一點都不想再像以前那樣追趕了,我每天最享受的事,就是去打球。」

說這話的他,眼神溫和又堅定。那不是懈怠,而是一種成熟後的選擇。

幾年前,他開始接觸羽球,從興趣變成習慣,從習慣走進熱情。

有天他心裡冒出一個念頭:「如果能一邊打球、一邊賺錢,不是很好嗎?」

他真的去找國手練球,考取教練證,如今每月光是教球,就有數十萬的收入。

但他說,最幸福的不是收入,而是:「我每天都活在我喜歡的節奏裡,還能幫助別人變得更好。」

我想,真正的轉變不是換了跑道,而是他轉換了看世界的角度與維度。

---

我常在 NLP 的課程中提醒學員:「人不是環境的受害者,而是意義的創造者。」

我們無法決定人生的劇本,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詮釋它。

昨天在教練對談時,我也跟個案分享:

如果你是一根火柴,就點亮腳下的路;

如果你是一把火炬,就照亮整個屋子;

如果你是一顆太陽,就去溫暖這個世界。

光的形式有別,但本質相同、價值平等。

不是你有多閃耀,而是你如何在生命賽道上發光。

所以「不是你在哪裡決定你是誰,而是你是誰將決定你在哪裡。」

---

因此...
一顆石頭跳到另一條賽道,依然是石頭。

若你是一顆鑽石,你走到哪裡都會發光。

重點從來不是跳槽、轉行、逃離現狀,而是:你是否願意讓自己成為那顆正在發光的寶石?

當你活出你自己,走到哪裡都會發光。

---

人生下半場,比的不是誰跑得快、誰賺得多,而是:你有沒有活在自己相信的價值裡?

你有沒有綻放你的熱情去灌溉生命?

你能不能誠實且不做作的,與自己相處?

中年的路,不是退場,而是回家,找到一個真正想照亮的方向。

---

那麼,你呢?

如果生命是一道光
你想照亮哪裡?
又願意從哪裡開始發光?

Address

新生南路一段6號10F/1
Taipei
10001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智燁 NLP 教練學院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智燁 NLP 教練學院: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