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診所

新明診所 謝天仁 醫師 用心關懷您全家大小的家庭診所 全家人健康的照顧者

🎓 三位70歲「逆齡畢業生」的真實故事|營養師陪你找回健康人生下半場最近診所照顧的三位平均年齡70歲的大哥大姐,陸續交出亮眼的健康成績單,即將要健康逆齡「畢業」啦~每一位都逆齡成功、神采奕奕!👵🏻 行動派歐兜拜大姐|逆齡鐵人+10kg減重佳...
18/07/2025

🎓 三位70歲「逆齡畢業生」的真實故事|營養師陪你找回健康人生下半場

最近診所照顧的三位平均年齡70歲的大哥大姐,陸續交出亮眼的健康成績單,即將要健康逆齡「畢業」啦~每一位都逆齡成功、神采奕奕!

👵🏻 行動派歐兜拜大姐|逆齡鐵人+10kg減重佳績

這位大姐可是每週風雨無阻,從板橋騎車到內湖回診!我們從她的身體組成分析發現:內臟脂肪指數偏高、骨骼肌率偏低,搭配生化報告的肝功能與空腹血糖異常,初步研判屬於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風險族群。
我為她設計了一份兼顧肌力保留與脂肪調控的飲食計畫,強化蛋白質攝取(>1.2g/kg),並結合低GI碳水循環策略、蔬果膳食纖維攝取增量、以及抗發炎飲食,她最終成功減掉10公斤脂肪、內臟脂肪指數從11降至7、血壓回穩,肌力還增強了!

👴🏼 酷酷帥哥阿公|從鮪魚肚到健走達人
這位大哥一開始是走沉默路線,但其實心裡超認真。我們從體脂肪分布中發現他是腹型肥胖(android obesity),搭配尿酸偏高、三酸甘油酯破表、肌酸酐偏高,需要兼顧腎臟保護、脂質控制與慢性發炎抑制。
我幫他設計低嘌呤、高纖維、控糖的飲食型態,調整蛋白質來源(如以豆魚蛋白為主、限紅肉攝取),配合每日健走6000步+居家阻力訓練。3個月後,不只「鮪魚肚」消風,連高尿酸症與TG指數都成功逆轉,現在的他超有活力,還開始跟我聊起養身經呢!

👩🏻‍🦳 優雅氣質貴婦|消水腫配方大公開
這位美麗大姐則是我的「消水腫小隊長」,常常跟我分享她嘗試哪些天然食材最有感。我們從她的血液生化數值及身體組成分析以利尿劑與降壓藥等慢病醫生處方使用,營養調理、電解質與微量營養素補充進行評估:
• 地中海飲食:抗發炎料理
• 高鉀高鎂天然食材搭配(如香蕉、毛豆、奇異果、南瓜子)這類具有天然排水作用的食材

她在三週內水腫即明顯改善,體重穩穩每週下降2公斤多,連鞋子都變得更好穿!

🔬 他們三人的共同關鍵:

✅ 個別化飲食設計:依據身體組成分析 + 血液生化報告 + 醫囑調整營養策略
✅ 每週任務追蹤:建立自我行為模式與回饋回診追蹤,讓習慣真正扎根
✅ 正向支持與陪伴:我的角色不只是營養師,更是陪伴戰友

🧠 給所有想健康的你/你家人一個訊息:
年齡從不是限制健康的藉口,只要願意開始❤️
如果你也希望為爸媽或自己打造個人化健康生活計畫,歡迎預約營養門診,我們不只是減重,更重視回到你想要的生活狀態。

新明診所每週一下午每週三、五上午都有營養門診歡迎大家來和營養師諮詢讓自己更健康喔!
30/06/2025

新明診所
每週一下午
每週三、五上午
都有營養門診
歡迎大家來和營養師諮詢
讓自己更健康喔!

✨每個人的健康之路,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還記得這位可愛的同學,剛開始認識她,是為了改善困擾已久的【急性過敏發炎、舌炎、睡眠品質差】問題。當時她的保健方式,是經典的「三餐吃補模式」——一天吞一大把營養品,結果卻遲遲看不到改善。💡 其實,身...
25/06/2025

✨每個人的健康之路,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還記得這位可愛的同學,剛開始認識她,是為了改善困擾已久的【急性過敏發炎、舌炎、睡眠品質差】問題。

當時她的保健方式,是經典的「三餐吃補模式」——一天吞一大把營養品,結果卻遲遲看不到改善。

💡 其實,身體需要的不是「拼命塞」,而是「對症調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營養評估、生活飲食調整、搭配新明診所團隊的細心協助,今天的她,體質體態大成功,過敏改善、精神變好,整個人神清氣爽💪!
而且!!我們「順便」減了超過十公斤~健檢紅字大進步!真正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 調整體質,在一起陪伴的過程之中身體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沒有速成,只要你願意,我們一起來找出適合的最佳策略!
我們只是陪跑員,最大的功臣,永遠是你自己❤️

再次謝謝妳的信任,妳的蛻變,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

#新明診所 #營養師陪你一起健康 #體質調理 #過敏改善 #吃好也要好吃

13/06/2025

你知道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嗎?
代謝症候群是指腰圍、血壓、血糖、血脂代謝指標發生異常是健康的警訊啊!!!
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到三高、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一般民眾的最高到6倍這麼多!!!
是不是看了心驚驚?

沒關係佳蕙營養師有在看診的新明診所有參與國民健康署成人健檢服務
可以幫您抽血做檢查
記得喔~每30歲以上,每5年一次
每40歲以上,每3年一次
每65歲以上,每1年一次
(原住民每55歲,每1年一次)

除了可以來抽血做檢查
有問題也歡迎來找佳蕙營養師營養諮詢喔~
#佳蕙營養師在診所等你
#別怕抽血我們護理師技術超好
#成人健檢做起來
#避免三高及早預防

佳蕙營養師也在新明診所裝瑞特連續血糖機CGM歡迎想要體驗的朋友也可以來試試看不論你是糖友(糖尿病患)、血糖容易震盪(容易暴食或是肚子餓)、想要體重控制都非常適合裝機喔!想看佳蕙營養師測試什麼食物的血糖變化歡迎底下留言營養師試給你看喔!佳蕙營...
20/05/2025

佳蕙營養師也在新明診所裝
瑞特連續血糖機CGM
歡迎想要體驗的朋友也可以來試試看
不論你是糖友(糖尿病患)、血糖容易震盪(容易暴食或是肚子餓)、想要體重控制
都非常適合裝機喔!

想看佳蕙營養師測試什麼食物的血糖變化
歡迎底下留言
營養師試給你看喔!

佳蕙營養師樂生活-飲食育兒

#瑞特連續血糖機

14/05/2025

連續血糖監測(CGM)不是糖尿病患者的專利,也是一趟專屬你的「身體使用說明書探索旅程」。這 10 天,你會發現——早餐與宵夜、甜食與壓力、運動與睡眠,原來都會在你的血糖圖上悄悄說話。跟著 #新明診所 飲食任務,一步步認識自己身體的節奏,你不是被數據綁架,而是讓數據幫你找回主控權!

如果你也曾在飲食選擇中感到困惑;如果你也想更了解身體的聲音;如果你想讓健康從「別人說」變成「我自己知道」——那麼,也許你該給自己一個戴上 CGM 的機會,開始你與血糖的對話旅程。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每天都在向病人解釋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強調飲食...
14/05/2025

如果你也曾在飲食選擇中感到困惑;如果你也想更了解身體的聲音;如果你想讓健康從「別人說」變成「我自己知道」——
那麼,也許你該給自己一個戴上 CGM 的機會,開始你與血糖的對話旅程。

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每天都在向病人解釋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強調飲食、運動、睡眠對健康的影響。但老實說,「理論上懂」和「親身體會」之間,還是隔著一道牆。

為了更貼近病人的感受,也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溫度的健康倡導者,我決定戴上連續葡萄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展開一場為期 10 天的身體實驗。
「裝上感測器,也裝上一份好奇心」

感測器貼上去的瞬間,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貼在上臂後側,就像多了一個隨身小夥伴,默默記錄我每一口食物、每一段壓力、每一夜睡眠對血糖的影響。
期待接下來的美食探索之旅,再來跟大家分享❤️

血糖管理的起點,是了解你的身體反應 隨著穿戴式醫療裝置的進步, #連續葡萄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 已成為了解個人血糖反應、提升控糖效率的重要工具。不論是否為糖尿病患者,透過CGM皆可協...
07/05/2025

血糖管理的起點,是了解你的身體反應

隨著穿戴式醫療裝置的進步, #連續葡萄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 已成為了解個人血糖反應、提升控糖效率的重要工具。不論是否為糖尿病患者,透過CGM皆可協助掌握血糖與飲食、活動、壓力之間的關聯,進一步優化個人健康行為。

對於進行血糖探索期間的重要衛教事項,請務必留意:

一、裝設準備與感測器位置選擇
1.確實清潔消毒:裝設前請使用酒精棉片徹底清潔皮膚,確保感測器與皮膚間無油脂、汗液或乳液殘留。
2.選擇合適部位:建議裝設於上臂後側(三頭肌中段),避免靠近肌肉起點與止點,以減少不適與脫落風險。
3.貼片照護:若為油性膚質或夏季流汗較多,建議洗澡後用乾紙巾或乾毛巾「按壓吸乾」,避免摩擦與抓癢,降低皮膚過敏風險。

二、飲食紀錄建議:如實呈現日常飲食

血糖探索的目的在於觀察個人平日的血糖反應模式,因此建議維持原有的飲食型態與作息,不需刻意調整為「健康版本」或減量飲食。

**若探索期間飲食與平時差異過大,將無法反映真實生活對血糖的影響,容易錯失關鍵數據與飲食盲點。

三、水分補充與姿勢變化
1.充分飲水:CGM是透過感測組織間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身體若缺水,可能影響感測數值穩定性。
2.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久坐或久站會導致局部循環不佳,影響組織液交換,進而影響血糖讀值準確性。

四、常見疑問與專業協助

若您在使用 CGM 過程中有以下情況,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 血糖波動劇烈、不明高低值出現
• 不確定餐後血糖上升的具體原因
• 對感測器數據圖表解讀有困惑

可諮詢具備「血糖探索專案經驗」的診所,透過專業數據解讀與飲食行為評估,協助您建立更合適的控糖策略與健康目標。

連續血糖監測不只是數據的收集,更是一種自我覺察與行為改變的契機。透過每一筆血糖數據,我們將能更貼近身體的需求,打造真正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計畫。

了解自己,是愛自己最好的開始。

外食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挑戰」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上班族與學生族群中,每週外食超過5次的比例高達七成,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大腦在煩惱工作、考試的同時,腸胃也在默默承擔「高油、高鹽、高糖、低纖」的飲食壓力。想像一下,一碗看起來無害的滷肉飯,其實...
23/04/2025

外食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挑戰」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上班族與學生族群中,每週外食超過5次的比例高達七成,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大腦在煩惱工作、考試的同時,腸胃也在默默承擔「高油、高鹽、高糖、低纖」的飲食壓力。
想像一下,一碗看起來無害的滷肉飯,其實可能含有超過800毫克的鈉(一天建議上限為2400毫克),再加上醬汁鋪天蓋地地淋下來,那可不是鹹一點,是鹹到你的腎都想翻白眼!
沈宛徵營養師說外食也能吃得健康,只要掌握幾個選擇與搭配的小技巧,就能讓外食變身營養又不膩的腸胃良伴。
二、【關鍵原則】外食吃得巧的四大準則
1.減少加工食品攝取
避開過度加工的肉類(如貢丸、香腸、培根),改選天然原型食物,例如蒸蛋、豆腐、白斬雞。
2.均衡三大營養素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一樣都不能少,但可以選擇未精製的澱粉(如糙米飯、蕎麥麵)+好油脂(如橄欖油、堅果)+低脂蛋白質(如魚肉、豆類)。
3.控制調味與油脂使用量
可以請店家「少油、少鹽、醬料分開裝」,簡單一句話,讓你少負擔好幾百毫克的鈉。
4.蔬菜至少半盤、膳食纖維不可少
台灣人平均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約14g,遠低於建議量25~35g。多點燙青菜、海帶、菇類,讓腸胃不再「卡卡」。
【宛徵營養師推薦】這些健康外食組合我點頭!
便當族:糙米飯 + 清蒸魚 + 燙青菜 + 涼拌豆腐飲食重點: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代表
麵食族:小碗陽春麵 + 蛋花湯 + 小菜三拼(豆干、海帶、花椰菜)
飲食重點:湯分開喝,控制鈉負擔
簡餐族:日式丼飯 雞胸親子丼 + 味噌湯 + 胡麻沙拉
飲食重點:日式風味不等於鹹味爆棚,精緻又均衡
忙碌超商選擇 雞胸肉一份或茶葉蛋兩顆 + 無糖豆漿 + 地瓜 對於鮮食餐盒可以選擇一顆蛋加上低卡義大利麵或高蛋白餐盒
飲食重點:外食族的速配三寶組合(蛋白質+蛋白質飲+好碳水)
四、【連結腸胃好菌】善用益生菌補充力!
腸胃不只是食物的處理廠,更是免疫力和情緒穩定的關鍵角色。現代人因為外食纖維攝取不足,腸道菌相容易失衡,此時補充「益生菌」就成為重要的保健策略。
益生菌+好膳食纖維+選對外食,等於打造「腸道小宇宙」!

實證研究及衛教來源:
1.Lin et al., 2021,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health outcomes among Taiwanese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Nutrients.
→ 研究指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與便秘、腸胃不適、高血糖風險有顯著關聯。
2.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Guidelines
→ 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應低於2000毫克,呼籲減少高鹽加工食品攝取以預防慢性疾病。
3.Ouwehand et al., 2020, Probiotic and prebiotic effects on the microbiota: Review of evidence,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 支持外源性益生菌攝取對腸道健康的正向作用,特別是與膳食纖維併用時效果更佳。
4.台灣國健署飲食指南(2023版)
→ 推廣「全穀雜糧為主食」、「蔬菜半碗起跳」等飲食原則,呼應本文建議方向。
結語:
外食並不可怕,怕的是我們放棄了選擇的權利。記得:你可以選擇你的午餐,就像你選擇你的生活方式一樣。聰明點餐、善用益生菌、搭配高纖食材,讓腸胃吃得開心、營養跟得上、身體也不罷工!

想知道更多營養健康相關的資訊及個人化飲食健康計劃,歡迎加入新明診所官方line!

14/04/2025

下午茶時間
你都喜歡吃什麼呢?

今天就讓 佳蕙營養師樂生活-飲食育兒和蘇蘇藥師、一宸護理師
一起幫大家開箱
日本京都超火紅年輪蛋糕

重點~他是米做的喔!
所以「麩質」過敏的捧油也很可以吃喔!

今天一共是吃兩款

結果診所的大家都愛特別口感的那款
佳蕙營養師愛的鬆軟口感(可能是被栗子香給誘惑了)

歡迎大家看過來🎉🎉🎉

當我們談到「血糖控制」,許多人直覺會聯想到「不能吃甜的」、「澱粉要少吃」、「飲食一定是關鍵」。但其實,飲食雖然是影響血糖的重要因素,卻不是唯一的主角。血糖的變化其實像一場多因子的協奏曲——老化、生活習慣、壓力、運動量、甚至是昨晚的睡眠品質,...
09/04/2025

當我們談到「血糖控制」,許多人直覺會聯想到「不能吃甜的」、「澱粉要少吃」、「飲食一定是關鍵」。但其實,飲食雖然是影響血糖的重要因素,卻不是唯一的主角。血糖的變化其實像一場多因子的協奏曲——老化、生活習慣、壓力、運動量、甚至是昨晚的睡眠品質,通通都可能默默參與其中,影響我們的血糖穩定度。

1. 飲食與血糖:不是黑白分明,而是選擇的藝術
飲食當然會影響血糖,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種類、攝取量與攝取時間。但「吃錯就會高血糖、吃對就一定穩定」這樣的說法太過簡化。事實上:
• 同樣一碗白飯,對不同的人,血糖反應可能天差地遠。
• 餐點中的蛋白質、脂肪與膳食纖維,能影響血糖上升的速度與幅度。
• 甚至進食順序(先吃菜還是先吃飯)、咀嚼次數與吃飯的速度都可能改變餐後血糖曲線。

所以我們強調的不是「飲食好壞二分法」,而是認識自己的身體、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節奏與內容。

2. 年齡與血糖:時間的累積會慢慢改變代謝
隨著年齡增加,我們的身體組成與內分泌功能都會發生變化。肌肉量的減少、胰島素敏感度的下降,都可能使得原本相同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在中老年時產生不同的血糖反應。

但這不是命運,而是訊號。透過日常的運動與營養攝取策略,我們可以減緩這些改變帶來的影響。

3. 睡眠與壓力:這些你「看不到」的血糖操控者
• 一晚睡不好、長期睡眠不足,會干擾血糖平衡,增加胰島素阻抗。
• 情緒壓力與慢性壓力會提升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這會讓血糖更容易升高,即使你吃得再健康。

這也說明了:血糖穩定的關鍵,不只是飲食,而是整體生活節奏的平衡與自我照顧的態度。

4. 運動與身體活動:天然的血糖調節器
運動是唯一能不用藥就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方式,尤其是阻力訓練與中高強度有氧活動。不僅如此,光是飯後站起來走一走,也能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

這表示,不需要特別進健身房,也不必當馬拉松選手,只要把「動起來」放進日常,就已經是在幫助血糖。

結語:與血糖和平共處,是一種整體健康的實踐

飲食固然重要,但血糖控制的版圖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大。當我們願意從多面向照顧自己——吃得好、動得巧、睡得飽、壓力少——身體自然會回饋我們穩定的能量與健康的節奏。

所以,別再單靠「少吃甜」來控制血糖了,試著從整體生活方式的優化開始,你會發現,血糖穩定,其實是全人健康的副產品。

需要客製化血糖穩定飲食建議嗎? #新明診所 專業團隊可以協助您設計屬於你的飲食地圖!讓我們一起,走在更穩定、也更自在的健康之路上!

【我們不是糖尿病,但我們也戴上了CGM!】—醫療團隊親身實測,揭開身體控糖的驚喜真相「欸欸欸,你早餐是喝含糖豆漿?等等你看血糖曲線喔,我們開賭!」「我昨天壓力爆表、睡不好,結果凌晨血糖竟然比晚餐還高!」「天啊,我以為地瓜很健康,原來是我血糖...
27/03/2025

【我們不是糖尿病,但我們也戴上了CGM!】

—醫療團隊親身實測,揭開身體控糖的驚喜真相

「欸欸欸,你早餐是喝含糖豆漿?等等你看血糖曲線喔,我們開賭!」
「我昨天壓力爆表、睡不好,結果凌晨血糖竟然比晚餐還高!」
「天啊,我以為地瓜很健康,原來是我血糖的炸彈…」

這不是某糖尿病論壇,而是我們醫療團隊在休息室的日常對話。因為,我們戴上了 CGM ——不是因為我們生病了,而是因為我們想體驗這個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的新醫療科技,看看它究竟有多神!

為什麼我們要「自願當實驗白老鼠」?

在照顧糖尿病病人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聽到的是:「醫師,我有乖乖吃藥也有運動啊,為什麼血糖還是高?」
或是:「營養師,我吃這麼少怎麼血糖還飆?」
我們知道控制血糖不只是藥物與飲食,而是一整套「生活的協奏曲」。
但問題是:一天只有3~5次指尖測血糖的話,我們看到的只是零星「音符」,根本無法聽出完整旋律。

所以我們戴上了CGM,要來聽聽我們的血糖到底怎麼唱歌!

戴上CGM,血糖變成了「連續劇」!

CGM 就像在手臂上裝了一台隱形攝影機,幫你拍下24小時的血糖紀錄片。每1分鐘監測一次,彷彿是:
• 一位超敬業的私人助理,幫你全天候追蹤血糖起伏;
• 一位爆料記者,把你吃什麼、動多少、幾點睡全都揭露出來;
• 還是一位貼心警衛,當血糖太高或太低會立刻發出警報。

你再也不用靠「感覺」來推測血糖,而是直接「看證據」。
我們一邊吃飯、一邊監控,一邊驚呼連連:
• 原來白飯 + 紅燒肉這組合,讓某醫師血糖上衝180!
• 某護理師早餐吃燕麥奶+ 麵包,結果餐後2小時血糖還沒下來;
• 而某營養師吃一樣的地瓜,血糖波動居然衝出天際!!

「控糖對話」不再只是理論,數據會說話

我們一直都知道控糖四大支柱:飲食、運動、壓力、睡眠。
但說真的,大家都以為自己做得「差不多」。
戴上CGM之後,我們才驚覺:
• 原來壓力大真的能讓血糖不吃東西也升高
• 熬夜的夜班醫師,凌晨三點莫名高血糖
• 餐後走路20分鐘,居然真的能讓血糖下降20~30 mg/dL!

這些圖像化的即時回饋,不只是改變病人的行為,連我們醫療人員都忍不住改變自己的習慣。從此,再也沒人敢在夜班吃泡麵配可樂了。

為什麼病人戴,連醫療人員也該試?

因為我們看過太多數據,卻從沒「親身經歷過血糖波動」。
CGM帶來的,不只是資訊,而是一種新的「健康覺察」。

這種覺察會讓你:
• 在點餐時會想起營養師說:「這碳水搭點蛋白質比較穩當喔!」
• 晚飯後多走幾步:「不然夜間血糖會卡住」
• 飲料選無糖:「不然血糖會飆給我看」

我們開始像「內建控糖雷達」的機器人一樣生活,不是因為壓力大,而是因為我們真正知道改變的價值。

治療的全新武器,不只是治療,更是教育

作為醫療團隊,我們認為CGM最大價值不只是控糖,而是:
• 「讓病人參與自己血糖的故事」
當他們看到吃滷肉飯後血糖飆破200的曲線時,比我們講一百次「少吃精緻澱粉」還有說服力。
• 「療程即教育,數據即行動」
每一次監測、每一段波動,都是生活中的反思契機。
原來控制血糖,不是壓抑飲食,而是駕馭它。
• 「共照模式升級,團隊合作更精準」
醫師、營養師、個管師可透過共享CGM數據,用同一份「血糖語言」溝通,治療更有默契,病人也更願意配合。

結語:不是只有糖友才該戴CGM!

在歐美國家,CGM早已不再只是糖尿病患者的專利,而成為關注健康、改善代謝、減重族群的新寵兒。
而我們親身實測後,也要大聲說:

「你不是糖友,但你值得知道你的血糖在經歷什麼。」

所以,下次你看到醫師邊看門診邊偷看手機,別懷疑,他可能正在觀察自己的血糖正在悄悄升高。
而那一瞬間,他終於理解你每次問的那句話:「醫師,我到底吃錯了什麼?」

Address

內湖區新明路386號
Taipei
114

Opening Hours

Monday 08:30 - 12:00
17:00 - 21:00
Tuesday 08:30 - 12:00
17:00 - 21:00
Wednesday 08:30 - 12:00
17:00 - 21:00
Thursday 08:30 - 12:00
17:00 - 21:00
Friday 08:30 - 12:00
17:00 - 21:00
Saturday 08:30 - 12: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新明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新明診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