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瑜珈

心瑜珈 正位、矯正、修復、復原瑜珈
身心體察
身體工作室

「老師我喜歡團體課,也喜歡個人課」「老師你的重訓和瑜珈和外面的都不一樣,外面都在教器材和動作,妳是在教身體」教室的學生越來越多選擇每週一堂團課加一堂私課,團課時跟同伴一起努力哎哎叫(?釋放壓力,私課時找出自己緊痛或反覆受傷的原因,更多的是希...
22/10/2025

「老師我喜歡團體課,也喜歡個人課」
「老師你的重訓和瑜珈和外面的都不一樣,外面都在教器材和動作,妳是在教身體」

教室的學生越來越多選擇每週一堂團課加一堂私課,

團課時跟同伴一起努力哎哎叫(?
釋放壓力,

私課時找出自己緊痛或反覆受傷的原因,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不用面對肌少或骨鬆、關節活動僵硬帶來的健康問題,

你習慣的生活姿勢很可能就是身體的盲點,
問題不大,
就是要有肌力,
撐起身體,

許多疼痛會在上完課消除,是因為身體的張力均衡了,

找出慣性施力,降低蠻力,
聰明用身體,

才能不提早損耗,越老越年輕。

歡迎你來心瑜珈,體驗高品質的私人課。

#台北 #大安站 #瑜珈 #重訓

經常運動的人,一天的心跳比久坐不動的人少了超過10000-20000次。你沒有看錯,不做運動一天心臟就要多跳10000-20000下。一年是乘365,10000*365十年乘上3650,10000*3650你的心臟怎麼不會累?運動時心跳變快...
22/10/2025

經常運動的人,一天的心跳比久坐不動的人少了超過10000-20000次。

你沒有看錯,

不做運動一天心臟就要多跳10000-20000下。

一年是乘365,10000*365
十年乘上3650,10000*3650

你的心臟怎麼不會累?

運動時心跳變快,
運動也讓心臟變得更強壯有效率。

當一個人有應當強度的運動習慣,心臟肌肉變厚有力,每一次收縮都能把更多血液送到全身。

心臟不用跳那麼快也能完成工作,
心臟是一塊肌肉就不會太快疲勞。

長期久坐少運動的人,心臟就像一顆老舊的幫浦,加快速度卻輸血量少,久了就容易衰竭。

運動者的平均心跳每分鐘65次,
久坐的人約76次,
運動的人一天心臟能少跳15000次。
不運動的人一天心多跳15000次。
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差別會是多少?

心臟跳得少,負擔減輕,血管壁受到的壓力也下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降低。

開始運動,讓你的人生省力,不疲勞🔥

#大安站
#心瑜珈
#最安心的運動場

21/10/2025

📚你的平衡感其實是大腦的三重計算:眼睛、內耳、足底

-

🛑平衡,不是靠腿硬撐
很多人以為「平衡」只是腿力或核心夠不夠,實際上,平衡感來自於 大腦整合三種感覺訊息:

🔸視覺(Visual):眼睛提供空間與方向的線索
🔸前庭覺(Vestibular):內耳感受頭部加速度、旋轉與位置
🔸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足底與關節回饋身體與地面的互動

這三者共同輸入,經由大腦處理,才決定「身體現在該怎麼調整」。
換句話說:平衡不是某個肌肉強,而是大腦在做三重計算。

-

🛑為什麼閉眼深蹲會變難?

當你閉上眼睛,視覺線索消失,大腦必須更依賴前庭與本體感覺。

📌常見狀況:
🔸閉眼單腳站立 → 明顯搖晃,顯示對足底與髖的感覺統合不足
🔸閉眼深蹲 → 動作不穩定,下背或膝蓋容易亂跑,暴露出核心與下肢的代償

這不是肌力瞬間消失,而是大腦少了一個感覺來源,整合能力不足。

-

🛑赤腳訓練揭露的真相

鞋子提供了緩衝與穩定,但也隔絕了大量足底回饋。
當你赤腳平衡或深蹲時,大腦能直接接收到足底壓力分布,這會暴露出真正的控制缺陷。如果足弓塌陷、踝關節僵硬、或髖無法穩定,赤腳練習馬上就能顯現問題。

所以,赤腳練習不是「為了酷炫」,而是回到最原始的感覺輸入,迫使大腦學會更精準整合。

-

🛑三重感覺的交互作用

🔸視覺主導
大部分人過度依賴眼睛,眼睛閉上就慌。
但運動中(衝撞、快速轉身),視覺線索常常不足,若沒有其他感覺補足,就會失衡。

🔸前庭主導
前庭在動作加速、旋轉時特別重要。
如果前庭感覺異常,常見症狀是容易頭暈、方向感差。

🔸本體感覺主導
來自足底與關節的壓力回饋。
缺乏本體感覺時,動作會僵硬、難以協調,就算肌力足夠也不穩定。
真正的穩定來自於:三者的平衡分工,而非單一來源過度主導。

-

🛑如何透過練習提升「感覺統合」?

🔸 赤腳動作
赤腳深蹲、單腳硬舉
增加足底壓力回饋,提升下肢本體感覺

🔸 頭部動態挑戰
單腳站立時左右轉頭
增加前庭刺激,模擬運動中快速轉動頭部的情境

🔸 多感覺組合訓練
例如:單腳站立,同時手接拋球
同時挑戰前庭、本體感覺,並訓練大腦快速整合訊號

-

🛑實際應用情境

🔸運動員:籃球、足球等運動,需要在高速下迅速轉頭、改變方向,感覺統合不佳會導致動作失衡。

🔸一般健身者:動作穩定不足,會表現為「一邊深蹲比較晃」、「單腳硬舉一側特別不穩」。

🔸銀髮族:跌倒風險與感覺統合能力高度相關,單純練腿力不足以防跌,必須結合平衡訓練。

-

🧑🏻‍💻結論
平衡感不是單純「核心強或不強」,而是大腦在處理視覺、前庭、本體感覺的三重計算結果。

🔸過度依賴眼睛的人,閉眼就會暴露出缺陷
🔸忽略足底的人,赤腳就會顯現控制問題
🔸缺乏前庭刺激的人,一旦快速轉頭就會不穩

要提升動作穩定,不只是練肌肉,而是要練「大腦的整合能力」。

👉 下次訓練,不妨試著不要靠鏡子、赤腳站立,再加上頭部動作。
你會發現:真正的平衡,是全身神經系統的團隊合作。

朋友剛剛傳來一張圖片,❌這不是心瑜珈❌這不是心瑜珈❌這不是心瑜珈粉專上不會使用簡體字也沒有免費體驗課程。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了🙏歡迎來到正牌大安站心瑜珈,與你一起關注身心只有專業,沒有免費。老同學看到這句「和一群溫柔的姐妹們一起進步」應該就...
20/10/2025

朋友剛剛傳來一張圖片,

❌這不是心瑜珈
❌這不是心瑜珈
❌這不是心瑜珈

粉專上不會使用簡體字
也沒有免費體驗課程。

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了🙏

歡迎來到正牌大安站心瑜珈,與你一起關注身心
只有專業,
沒有免費。

老同學看到這句
「和一群溫柔的姐妹們一起進步」
應該就要大笑出聲了🤣

17/10/2025

87歲那年,一場車禍,
讓鄭陳金梅阿嬤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

手腳骨裂後的漫長休養,
換來的,不是康復,
而是關節沾黏、肌肉流失,
與一紙帕金森氏症的診斷書。

拐杖,成了她甩不掉的影子。

三年後,90歲的她,
選擇站上硬舉比賽的舞台。

在全場的注視下,
她蹲下,握緊,然後奮力站起——

45公斤的槓鈴,被她穩穩地,舉了起來。

那一刻,她舉起的,
不只是重量,
更是那個,曾經被認為,只能不斷退化的下半生。


🎖️ 連BBC都報導的台灣故事,
給了我們一個最震撼的提醒:

你以為的「老了,不能練」,
恰恰相反。
就是因為老了,才更要「練」。

我知道,你一定會擔心:

「可是,膝蓋不好怎麼練?」
「都這把年紀了,還有用嗎?」

讓我們,先從最大的擔憂開始。



💬 擔憂一:「我媽膝蓋不好、骨頭都脆了,練了不是更容易受傷嗎?」

這個觀念,可能需要更新了。

科學證據告訴我們,
安全的肌力訓練,
是保護關節、減緩骨質流失的關鍵。

一份2019年的統合分析指出,
規律的阻力訓練,
能讓停經後婦女的髖部骨密度,回升0.64%,
腰椎骨密度,也能回升0.62%。

另一份2020年的研究也發現,
經過12週的肌力訓練,
膝關節炎長輩的疼痛指數,平均下降了43%。

📌 科學證據很明確:
肌力訓練,可減輕疼痛、改善功能。



💬 擔憂二:「都七老八十了,肌肉都掉光了,練也沒用了吧?」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醫師提醒:
「失能,遠比生病更可怕。」

而肌肉,到80、90歲,都還能被喚醒。

國立東華大學2020年的研究發現,
經過12週的彈力帶訓練,
社區高齡女性「30秒椅子坐站」的次數,
就大幅提升了33.7%。

📌 另一份統合分析也顯示,
阻力訓練後,「6分鐘步行距離」平均能增加約30公尺。



💬 擔憂三:「我每天都有在走路運動啊,這樣還不夠嗎?」

走路,對心肺很好,
但若目標是「長肌肉」,
那光走路,可能就不太夠了。

《運動醫學》期刊上的一份統合分析指出:

要有效提升「肌肉量」與「最大肌力」,
「高強度」的「阻力訓練」,才是關鍵。

而走路,是一種太「習慣」的動作,
它能「維持」肌力,
卻很難給予足夠的「刺激」,
讓肌肉變得更強壯。

這也是為什麼,WHO會建議,
65歲以上的長者,
每週應有≥2天的肌力訓練,
和≥3天的平衡訓練,來預防跌倒。

📌 ​ 簡單來說,
肌肉需要「漸進式的超負荷」,才會長大。



🗣️
老,不代表只能等待退化。
照顧的終點,是幫助他們,找回身體的起點。

這篇文章,請分享給你那位,
還在擔心「練了會受傷」的爸爸媽媽。

告訴他們,連90歲的阿嬤都可以,
我們一定,也可以從今天開始,
一起,練得更穩。

你家的長輩,開始「練」了嗎?
或是有沒有推薦的,友善長輩的健身房或課程?
歡迎留言分享!



📚 資料來源
・JBMR Plus (2019), Sports Medicine (2018), Meta-analysis (2022)
・PTJ (2020),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22)
・國立東華大學高齡者阻力訓練研究 (2020
・陳亮恭醫師《預防失能,從肌力訓練開始》相關訪談 (2023)
・台灣肌少症與共病風險相關研究 (202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Physical activity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 Guidelines for Older Adults

#銀髮健身 #肌力訓練 #跌倒預防 #肌少症 #長照服務 #照顧者 #長輩 #失智 #長照

什麼時候需要修復什麼時侯需要鞭策在該休息時休息在該吃飯時吃飯健康真的簡單不要勞心不要複雜不要貪心
17/10/2025

什麼時候需要修復
什麼時侯需要鞭策

在該休息時休息
在該吃飯時吃飯

健康真的簡單
不要勞心
不要複雜
不要貪心

最友善最單純瑜珈/重訓空間 #16樓瑜珈 #重訓 #功能訓練 #心瑜珈 #個人教練課 #團體課程
15/10/2025

最友善
最單純
瑜珈/重訓空間

#16樓瑜珈 #重訓 #功能訓練 #心瑜珈 #個人教練課 #團體課程

現在請到合意的外籍勞工已經是每月35000(包吃住),還不包含適應期一切磨合的成本,及進出醫院等外人無法幫忙的事一樣要家人跟進跟出。將來只會需要花費更多的費用。歐美臨終平均臥床時間是3年多,我國為7年多。把身體養好,能好好終老。 #運動 #...
12/10/2025

現在請到合意的外籍勞工已經是每月35000(包吃住),還不包含適應期一切磨合的成本,
及進出醫院等外人無法幫忙的事
一樣要家人跟進跟出。

將來只會需要花費更多的費用。

歐美臨終平均臥床時間是3年多,
我國為7年多。

把身體養好,
能好好終老。

#運動
#心瑜珈重訓肌力

【為什麼你該養成運動習慣?現在付的錢,是為了將來的自由。】

從小就討厭運動。

那天我的健身教練跟我說了一句話:「現在付的運動錢,比以後請看護便宜多了。」

我當下真的嚇出一身冷汗,這句話實在太有道理了!

我們總以為運動是可有可無的事,是等有空、有閒、有閒錢再來做的事。

可是隨著年紀增長,你會發現:真正昂貴的,不是健身房會費,而是未來失去行動力的代價。

-

▋運動,是對未來自己的長期投資

心理學研究顯示,身體的活力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穩定與自我效能感。

規律運動能減緩壓力賀爾蒙的累積,對抗焦慮、憂鬱、慢性疲勞。當你感覺自己身體有力量、有控制感,也更容易對生活產生主動性與信心。

簡單來說:你不只是變瘦變美,而是變得更穩、更強壯、更有選擇人生的自由。

-

▋為什麼你該從現在開始動起來?

💡1.因為你值得一個能自由行走、自由旅行的未來
不是每一個老後都能靠幸運過關,但現在的你能靠選擇改變未來。

💡 2.因為健康不能外包,只有你能為自己養好身體
沒有人可以替你承受病痛和無力,但你可以替自己多留下可能。

💡 3.因為運動的「苦」,比躺病床的「苦」有選擇權
你可以選擇今天多走10分鐘、做5下深蹲,而不是等未來只能躺在床上被人攙扶。

-

▋你不是在為現在健身,而是在為未來保留獨立的可能性

當你開始運動,不只是對身體好,更是一種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

我從小就討厭運動,雖然這幾年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我仍然討厭運動。但與其將來花幾十萬請看護,不如現在每週花幾小時給自己力量。

下一次你懶得運動時,不妨提醒自己:
「現在動,是在幫未來的我留住自由。」

形塑真正的你小時候,任何大人說的話,我們都會信以為真,特別是親近的大(家)人。「你就是胖」「你怎麼不像誰誰誰功課那麼好」「你要乖以後才有人要」直到成年獨立,幼時的影響持續發酵,已在心中埋下我要夠努力(優秀)才會被喜歡/或我不夠好的念頭,這些...
11/10/2025

形塑真正的你

小時候,任何大人說的話,我們都會信以為真,特別是親近的大(家)人。

「你就是胖」
「你怎麼不像誰誰誰功課那麼好」
「你要乖以後才有人要」

直到成年獨立,幼時的影響持續發酵,已在心中埋下我要夠努力(優秀)才會被喜歡/或我不夠好的念頭,這些在心裡學看來都是因為童年時沒有被認真看待,而這些是因為文化等複雜的社會環境代代相傳而來。

你是重要的。

這句話我們在成長過程很少聽到,彼時的父母在生活生存裡打拼,只希望孩子能懂事,許多情急之下出現的言語,和被上一代影響至深的觀念都使我們承擔不應當的枷鎖和包袱。

你當然是重要的。

你的生命中至少有一個人以上倚仗你,那就是你。你住的屋子因為你的照顧而使房子乾淨舒適,每天和你說話的人,因為你的態度而使他們的生活有品質,每天你的思維都影響著身旁的人,看見自己的價值。

你的價值就是你,你有工作的能力,負責自己生計也許還幫忙別人的,有熱忱有想要做的事,你關心社會上需要被看到的人/議題,你的生命很重要!
長大的意義,就是知道我的能力和我能做的事,和我是誰。

那個真正的你,不是誰的眼裡嘴裡小時候的你,是成年後的現在每天做的想的,會像捏泥土般捏出真正的自己,每天有不同的形狀,但一定有可愛的,溫暖的,堅強的,心軟的,這是你。

你會知道這是你真實的樣子,不用假裝自信,但願意努力做我喜歡的自己的樣子。

祝大家國慶連假愉快。

連假的太平山人好多,大家一起在空地席地而坐吃泡麵真的很台很開心😀

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做從孩子身上看到的都是我們的影子。想讓孩子喜歡運動嗎,你要以身作則。想讓孩子喜歡看書嗎,你要以身作則。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嗎,你要以身作則。 #帶孩子一起運動 #運動的小孩頭腦更清楚
07/10/2025

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做

從孩子身上看到的都是我們的影子。

想讓孩子喜歡運動嗎,你要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喜歡看書嗎,你要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嗎,你要以身作則。

#帶孩子一起運動
#運動的小孩頭腦更清楚

練習瑜珈時,重要的是正位?還是能做出什麼樣的動作?有練習的目標,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花時間活動身體觀察身體,最重要(珍貴)的是 沉澱。將ㄧ整週的情緒,雜念沉澱,等清澈浮現。否則身體將會浸泡在發酵的情緒中,黑化,硬化。花時間觀察關注自己,意...
06/10/2025

練習瑜珈時,重要的是正位?
還是能做出什麼樣的動作?

有練習的目標,
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花時間活動身體觀察身體,

最重要(珍貴)的是
沉澱。

將ㄧ整週的情緒,雜念沉澱,
等清澈浮現。

否則身體將會浸泡在發酵的情緒中,
黑化,硬化。

花時間觀察關注自己,意識如何給力出力,
就不會討愛討拍,
因為已自給自足,
還有能力(力氣)照顧別人。

沉澱和重新分配,
是瑜珈也是生活的必須。

昨晚,接到好友需要調錢的電話,我二話不說轉給她,一分鐘後,她再打來,說她”從前”很照顧她的客戶跟她調頭寸,她才跟我調。還好她後來有去向對方求證,才免了這一次的詐騙。 #戶頭有多少錢你才能借,借錢再借別人的都不要 #比你有錢的不會跟你借錢一定...
29/09/2025

昨晚,接到好友需要調錢的電話,我二話不說轉給她,一分鐘後,她再打來,說她”從前”很照顧她的客戶跟她調頭寸,她才跟我調。
還好她後來有去向對方求證,才免了這一次的詐騙。

#戶頭有多少錢你才能借,借錢再借別人的都不要
#比你有錢的不會跟你借錢一定是詐騙

再者,借出去的,都要有萬一拿不回來不影響生活的心裡準備。

從前的朋友要借錢,應該會跟他的近親朋友借。
從前來往,現在沒有來往的朋友還是要多點心。

雖然自己心存善念,防人之心在詐騙猖獗的現在還是要有,

祝大家連假平安。
還有一天假期,
運動一下,幫助收心。

Address

信義路四段6號16樓(大安捷運站樓上)
Taipei
106

Opening Hours

Monday 09:30 - 21:00
Tuesday 09:30 - 19:00
Wednesday 12:00 - 21:00
Thursday 09:30 - 21:00
Friday 09:30 - 21:00
Saturday 09:30 - 17:00
Sunday 09:30 - 17: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心瑜珈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心瑜珈: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