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025
不洗牙也能守護牙齒? 最新研究居家口腔照護在未洗牙犬隻中的成效研究
2024 年底,獸醫牙科界出現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首次使用「髒牙狗(dirty tooth model)」,也就是 #沒有先洗牙 的狗狗來評估居家口腔照護的成效。
過去大多數研究(包含 VOHC 的產品)都是用「乾淨牙」模式:👉 先麻醉、先專業洗牙、把牙齒洗乾淨後,才開始測試產品或護理方法。
這樣的設計雖然嚴謹,但 #真實世界的狗狗大多不是乾淨的牙齒才開始用產品而是牙齒本來就髒!
因此,這項研究設計讓人特別興奮,因為如果看到改善,那就不是因為「先被洗牙」,而是真的護理方法有效。
為了提升大家對於實證醫學的興趣,但又不要有錯誤解讀,我們把全文翻譯以比較好懂的方式呈現,並且放上我們的觀點提供大家參考:(完整文章放在留言)
結論是?
可以改善,但「有限」,而且不適用於所有犬隻。而且絕對不能取代麻醉下專業洗牙。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 1. #適用範圍有限
末期牙周病犬隻不適用,效果微乎其微。
✅ 2. #只要有做就比沒做強
任何居家照護方式都比完全不做來得好。
✅ 3. #機械性清潔最強
刷牙、潔牙咬片依然是效果最明顯的組別。
✅ 4. #潔牙水對牙周健康有幫助
化學性輔助不能單獨取代刷牙,但屬於可靠的加分項。
✅ 5. #最佳組合(在這篇研究中)
「每週刷牙 1 次 + 每天潔牙水」但!這不是說一週刷一次就好。
👉 研究這樣設計,是為了貼近「飼主可能做不到天天刷牙」的現實情況。
👉 依照牙菌斑累積速度, #每天刷牙仍然是黃金標準。
真正的臨床重點是:
1️⃣ 如果狗狗能麻醉:
#專業洗牙永遠是口腔照護的準則。
(*未經治療及未得到充分治療的口腔與牙齒疾病是需重視的動物福利問題*)
2️⃣ 如果狗狗因疾病、年齡或風險無法麻醉:
居家照護是「維持」與「延緩惡化」,而非治療。
在這類無法麻醉的患者中,這篇研究提供了寶貴證據:
我們可以 #依據實證給出更務實的居家照護計畫!
3️⃣ 臨床端與飼主端都需避免誤解
❌ #不是每週刷牙一次就足夠
❌ #不是用潔牙水就能治療牙周病
❌ #不是能啃潔牙骨就表示不用洗牙
✔️ 居家照護=延緩惡化
✔️ 洗牙=專業治療
✔️ 麻醉恐懼≠麻醉不能做
(應該透過正確的麻醉評估與溝通,讓家長理解風險與安全性)
重點再提醒:這篇研究的意義,不是告訴你「一週刷一次也可以」,而是首次用真實世界會遇到的牙齒狀況,驗證了:
👉 #居家照護是有幫助的
👉 #但效果有限
👉 #不能取代麻醉洗牙
👉 #必須依狗狗狀況制定個別化護理計畫
如果你的孩子目前不能麻醉,請務必與獸醫師討論適合他的「居家照護組合」。 如果能麻醉,那專業洗牙是口腔照護的準則。
期刊原文出處
Gawor, J., Jank, M., Harvey, C. E., & Nicolas, C. S. (2024). Effectiveness of dental homecare protocols in unscaled dogs. Journal of Veterinary Dentistry, 42(3), 176-181.
#專業洗牙是口語
#正式叫做全口腔評估與治療
#CO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