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9/2025
【 #頭痛前兆是緩痛黃金期】打哈欠也是警訊!反胃、畏光、肩頸痠痛、想吃甜食、腦霧,出現這些「 #前兆」,頭痛可能即將發作!這也是治療黃金期!
偏頭痛不是從「痛」才開始!身體早就發出警報,你收到了嗎?
我常跟病人笑說:「你已經痛到變半仙了!」
很多病人會說:我時常感覺身體怪怪不舒服,
然後就知道「今天會頭痛大發作!」
沒錯,這就是偏頭痛常有的「 #非疼痛的前兆期」,別忽略看似無關的訊號,
抓緊機會好好休息和治療, #能降低頭痛大發作機會!
▋ #認識偏頭痛的前兆期
你以為偏頭痛是從「痛」那一刻才開始嗎?其實不然。
• 頭痛的「 #前兆期」或稱「 #前驅期」(Prodrome/Premonitory Phase):在頭痛發作「 #前」數小時到48小時,先出現的一系列「 #非疼痛」身心變化。
• 根據2025年2月發表在《Neurology Clinical Practice》PRODROME試驗的結果:在能辨識前兆的族群中,前兆症狀發生後,有高達81.5%的機會、在接下來1到6小時內,頭痛就會來報到,這就是名副其實的「頭痛警報」!
• 在頭痛引爆之前,大腦深處的「 #下視丘」已經開始異常活躍,這個區域掌管睡眠、食慾、情緒和能量,一旦被啟動,便會引發一系列看似與頭痛無關的「怪感覺」,成為頭痛來臨前的獨特訊號。
▋ #7大前兆頭痛警報
以下幾個最常見,多數在頭痛「 #1至6小時前」出現,你中了幾個?
我根據2025年9月發表在《Headache》及相關PRODROME試驗研究,統整最常見的7大前兆症狀如下:
① #噁心反胃和腸胃不適:研究發現85%的受訪者曾在頭痛前,感到噁心想吐或腸胃不適。
② #異常疲倦或狂打呵欠:感覺像被瞬間抽光所有電力,身體沉重,呵欠連連。
③ #對光或聲音超敏感:手機、螢幕、室內燈光變刺眼;平常說話的音量都變得吵雜難耐。
④ #肩頸僵硬或痠痛:很多人以為是姿勢不良,但它其實就是頭痛將要發作的警訊!
⑤ #頭暈或頭重腳輕:感到頭暈目眩或站立不穩、平衡變差。
⑥ #腦霧:注意力不集中,感覺思緒變得遲緩,工作效率直直落 。
⑦ #情緒起伏或想大吃:突然變得暴躁易怒、莫名低落,或特別想吃甜食。
▋ #把握治療黃金期
辨識出前兆,不僅是為了預測頭痛,更是為了抓住「治療的黃金時機」!
→ 在症狀出現時就好好休息或用藥, #效果比等到痛起來才處理更好。
研究證實,在「前兆期」就治療,可以:
▶︎ #成功攔截後續頭痛發作:2023年發表於《The Lancet》的研究顯示,在前兆期用藥,近半數的參與者成功避免了中度至重度的頭痛發作。
→ 更有24%的病人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沒有任何頭痛。
▶︎ #直接緩解前兆症狀本身:2025年5月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顯示,使用新一代的急性藥物(Ubrogepant,一種口服CGRP受體拮抗劑),部分病人服藥1小時後,「腦霧」改善;2小時後「畏光」消失;3小時後「疲勞」和「頸部僵硬」得到緩解 。
▶︎ #降低失能風險:前兆期用藥的病人,更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天內維持正常的日常功能,無需因頭痛而臥床休息或中斷工作。
▋
❶ #建立自己的前兆清單:記錄每次發作前的異常徵象(例如:打哈欠變多、對光聲更敏感、肩頸緊痠、腸胃不適、思考變慢、想吃甜等),並加註症狀出現到頭痛開始的時間差,持續記錄數週至數月,就能找出自己最具預測力的警訊。
❷ #辨識前兆開始行動:一旦出現熟悉的前兆,就記得開始避開強光、降噪,必要時可以配戴墨鏡、眼罩或耳塞來輔助;補充水分;感到疲倦時短暫閉目休息、減少身心負荷;出現煩躁時做些放鬆伸展。儘量減少外在刺激,降低觸發頭痛的誘因。
❸ #擬定前兆期治療計畫:若頭痛或這些前兆不舒服總是讓你困擾,可以與頭痛醫生討論,一旦出現你的前兆,是否用藥、用什麼藥、劑量為何?每個人疼痛特性與自身的狀況不同,我們會和你一起找出最適合的「 #頭痛配方」。
▋ #更有效主動地緩解疼痛
前兆期為我們舒緩頭痛提供了黃金窗口,
在這段時間好好休息和治療,
不僅能攔截頭痛,更能維持我們當下的生活與工作功能,
開始觀察和辨識自己的前兆症狀,
主動擺脫疼痛帶來的困擾!
©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