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Health

每日健康 Health 健康保健一點通 年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開站
聯絡信箱:service@healthylives.tw

🧬🐀【一段來自地底的基因,竟然能讓老鼠變年輕、活更久!?】裸!鼴!鼠!就是那種長得像「皺皺熱狗」的地底動物,居然藏著抗老界的大魔王武器🛡️🔬《裸鼴鼠長壽基因延長小鼠壽命,首次證實跨物種「抗老密碼」具效果》羅徹斯特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將裸鼴鼠的 ...
24/07/2025

🧬🐀【一段來自地底的基因,竟然能讓老鼠變年輕、活更久!?】

裸!鼴!鼠!就是那種長得像「皺皺熱狗」的地底動物,居然藏著抗老界的大魔王武器🛡️

🔬《裸鼴鼠長壽基因延長小鼠壽命,首次證實跨物種「抗老密碼」具效果》

羅徹斯特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將裸鼴鼠的 Has2 基因導入小鼠體內,延壽 4.4%、癌症發生率下降、老化指數減緩,研究發表於《Nature》,為人類延壽研究打下新基礎。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在 2023 年進行一項突破性實驗:他們將裸鼴鼠身上的「Has2 基因」——能製造高分子透明質酸(HMM-HA)的關鍵因子——轉殖到實驗鼠體內,結果顯示,這些小鼠不只壽命中位數延長了 4.4%,最大壽命更上升 12%,還出現抗癌與抗炎的正向生理變化。

這項研究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為跨物種基因移植證明長壽機制可行性立下里程碑。研究者指出未來將進一步開發可提升人體透明質酸的天然小分子,而非直接進行基因改造,以利推進至人類應用階段。

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把牠的「Has2 長壽基因」移植進實驗小鼠體內,結果這些小鼠竟然:
✔️ 活得更久(壽命+4.4%,最大壽命提升 12%)
✔️ 癌症變少(腫瘤率從 70% 降到 57%)
✔️ 體力變好、發炎指數下降、皮膚和器官都比較「年輕化」

這段 Has2 基因的關鍵,就是會讓身體產出「超高分子透明質酸 HMM‑HA」👇
不是你保濕霜裡的玻尿酸,是比它強十倍的抗老巨星🌟

科學家發現:這種分子可以抑制癌細胞生成、保護細胞結構、延緩器官老化,原來裸鼴鼠 30 年都不會老、不會得癌,靠的就是它。

💡更猛的是:他們現在正努力用小分子營養素,來「騙」人體自己製造這種抗老透明質酸,也就是說:不剪基因、不打針,有朝一日你搞不好靠吃的就能…延年益壽?

🧠 這篇研究不只登上《Nature》,還打開了「跨物種延壽」的大門。如果這個路線行得通,我們或許能設計自己的抗老開關。

👉 想 60 歲還在健身房深蹲嗎?還是 80 歲皮膚還 Q 彈?可能全靠這隻光禿禿的裸鼴鼠給我們的啟發啦🤣

#裸鼴鼠不是你以為的老鼠
#高分子透明質酸
#延壽不科幻是真的
#抗老化研究 #基因黑科技
#羅徹斯特大學 #抗癌老鼠
#壽命升級 #透明質酸不只是保濕
#這隻鼠真的猛
#健康老化從科學開始
#你想要怎樣變老?

(圖/AI生成示意)

 #唱歌 也能變成神隊友?比起做瑜珈, #合唱 竟然更能幫助  #帕金森 病友連結彼此、減壓提神有帕金森氏症的長輩,除了身體難以控制,還常常會悶在家、話變少、朋友也一個個消失不見。那怎麼辦?最近有個研究,竟然靠「合唱團 vs. 瑜珈課」來找...
24/07/2025

#唱歌 也能變成神隊友?比起做瑜珈, #合唱 竟然更能幫助 #帕金森 病友連結彼此、減壓提神

有帕金森氏症的長輩,除了身體難以控制,還常常會悶在家、話變少、朋友也一個個消失不見。那怎麼辦?最近有個研究,竟然靠「合唱團 vs. 瑜珈課」來找答案!

🔬研究找了20位帕金森病友來PK——10人是固定參加合唱團,另外10人是每週上瑜珈。然後呢?科學家幫他們測了情緒、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社交親密感,還有最關鍵的「擁抱荷爾蒙」催產素(oxytocin),來看看哪一組活動比較有療癒效果。

結果來了:
✅ 兩組人都變開心了(正向情緒↑)
✅ 兩組人壓力都變小了(皮質醇↓)
🤝 但只有合唱組的「社交親密感」大爆棚(IOS分數顯著↑)
🧪 而且只有合唱組催產素明顯上升!

原來,合唱的秘密武器是「同步感」——大家一起呼吸、一起發聲、一起在節奏上對拍,身體也默默同步搖擺,這種「跟別人一起動起來」的互動,會大大促進情感連結和大腦的幸福反應!

反觀瑜珈呢?雖然也有呼吸和運動,但大多是「自己跟自己」對話,少了那種「我跟你同一隊」的團體感。

📌 科學家認為這背後的機制,很可能是演化上人類早期為了生存,需要緊密合作、互相理解,而合唱這種同步活動,正好喚醒了腦中的「社交系統」。

🎤而更驚喜的是——
合唱除了療癒心靈、減壓解孤單,還能練到聲帶和呼吸控制,對於帕金森病友常見的說話困難也有幫助,一魚三吃啊!

🧩當然,研究樣本不大、還沒隨機分組,未來還要多驗證。但這項研究已經大大點出:讓帕金森病友一起唱歌,不只是快樂,更是有科學根據的社交與神經治療。

「當你以為只是在唱歌,身體和心卻正在悄悄修補彼此的距離。」

🧠🚬【抽菸不只肺變黑,連腦子都會「變小」!】你可能早就知道抽菸會得肺癌、心血管疾病,但你知道——抽菸會讓大腦萎縮嗎?一篇發表在《npj Dementia》的2025年超級大型研究(10,134人,MRI實拍),直接踢爆:👉 抽過菸的大腦,灰...
24/07/2025

🧠🚬【抽菸不只肺變黑,連腦子都會「變小」!】
你可能早就知道抽菸會得肺癌、心血管疾病,但你知道——抽菸會讓大腦萎縮嗎?

一篇發表在《npj Dementia》的2025年超級大型研究(10,134人,MRI實拍),直接踢爆:

👉 抽過菸的大腦,灰質、白質、海馬迴、頂葉、顳葉、後扣帶皮質……全都縮水縮一輪。
👉 抽越久、越多(所謂「pack years」越高),大腦縮得越明顯。
👉 連控制了年齡、性別都還是有效!

但神奇的來了——
研究一加入「BMI(身體質量指數)」後,原本抽菸跟腦萎縮之間的關聯變弱了!

💡 研究團隊懷疑:可能是因為抽菸的人本來就容易變胖(或相反,有些人為了瘦才抽),而肥胖本身也會讓大腦體積變小。

簡單說就是:抽菸+肥胖=大腦雙重暴擊。

📌這篇研究雖然沒追蹤失智率,也沒有認知測驗,但它重點超明確——
「吸菸=腦萎縮」是MRI直接量出來的實體現象,沒有得辯。

而且這些縮水區域,剛好就是阿茲海默症最早攻擊的地方。
海馬迴?縮。
後扣帶皮質?縮。
楔前葉?也縮。

📉 所以別再說:「我抽得不多啦~」
只要你有抽,就在讓腦子提前退休。
抽越久、越多,腦袋的損傷就越深。

每日健康 Health
「你以為是在吞雲吐霧,事實上是在一口一口,把自己變得模糊。」
#大腦縮水警報 #抽越久腦越空

💥這不是科幻電影,是真的在發生!你知道嗎?現在醫學已經能用你自己的細胞「種出器官」,連豬的肝臟、腎臟也能裝到人身上來救命了😮用自己的細胞長器官、豬肝進人體、豬腎幫人撐命:醫學新技術加速挑戰「器官衰竭終結論」醫療再生科技再次寫下歷史新頁。20...
24/07/2025

💥這不是科幻電影,是真的在發生!
你知道嗎?現在醫學已經能用你自己的細胞「種出器官」,連豬的肝臟、腎臟也能裝到人身上來救命了😮

用自己的細胞長器官、豬肝進人體、豬腎幫人撐命:醫學新技術加速挑戰「器官衰竭終結論」

醫療再生科技再次寫下歷史新頁。2025年上半年,來自中國與美國的多組團隊成功推進「自體細胞再生器官」與「基因改造豬器官移植人體」兩大技術,正式將過去被視為遙不可及的再生醫療,推進到臨床應用邊緣。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中國西京醫院成功將一顆六項基因改造的豬肝植入腦死病人體內,連續運作10天,並完成膽汁分泌與蛋白生成等功能。美國方面也由 eGenesis 團隊展開豬肝外接「洗肝」計畫,並獲 FDA 批准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而自體細胞技術方面,過去十年來已能穩定培養出氣管、鼻子、皮膚、軟骨、血管與膀胱等人體組織,並已陸續應用於部分手術與重建。再生醫學、3D 列印、幹細胞外泌體與 mRNA 技術融合,正推進更複雜器官(如肝、腎)的功能重建方向。

儘管這些器官仍屬「橋接型」或功能輔助器官,但醫學界普遍認為,這將有效緩解器官短缺問題,甚至在未來10年內為器官衰竭患者提供全新選項。

👨‍⚕️【先說正經的:什麼叫再生醫學?】
簡單說,就是把你自己的細胞拿去「養一養」,養出像鼻子、耳朵、氣管、皮膚、血管、膀胱這些東西,然後再「裝回你身上」,修復你原本壞掉的地方。
這不是理論,是手術房裡真的發生的事。已經有病人靠這種方式重建膀胱、鼻子、甚至氣管!

🐷【但更猛的是:豬的器官,現在也能用在人體了!】

📍中國今年把一顆「改過基因的豬肝」裝進腦死病人體內,結果它不只能運作,還真的分泌膽汁、白蛋白,連醫生都驚呆!

📍美國也準備讓豬肝「像洗腎一樣」幫病人暫時支撐肝臟功能,重點是:不用真正換掉原本的肝,只要外接!

📍還有一名中國腎衰竭患者,裝了豬腎之後活得好好的三週,完全能運作!

🧬【問題來了】
大家都在問:「那我以後是不是器官壞了,直接換新的就好?」
醫生的回答是:現在還不行,但很快了。

目前這些豬器官多是「臨時頂替」用的,幫你撐過緊急時期或等移植器官的過程。但這已經是醫療史上的大躍進!

📢【那我們現在有什麼?】
✅ 鼻子、耳朵、皮膚、氣管可以「用自己細胞種出來」
✅ 豬的肝腎可以「暫時替你撐一下」
✅ mRNA 技術也在努力「重新啟動你自己的肝臟功能」
✅ 現在科學的速度,快到你不信!

🩺 器官衰竭不等於宣判死刑,未來或許也不等於只能排隊等捐贈。
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一個新醫療時代的開端。

🔖 #器官衰竭不等於等死
🐷 #豬肝真能救命了
🧬 #自體細胞醫學超神
💉 #醫療科技狂飆中
🧠 #再生醫學新時代
🫀 #豬腎救人三週是真的
📚 #不是傳說是醫療實驗
🚨 #醫學革命現正發生
👩‍⚕️ #科學不是只有外星人 #醫療不是只有輸液管
📣 !

(圖/AI生成示意)

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你以為腎臟壞掉一定會腰痛、尿少、臉腫?錯錯錯!有時候壞得悄無聲息,還真是「砷聲不響就傷腎」啊!😱64歲李先生因為家族有腎病史,加上長期痛風,做個健檢竟發現腎功能只剩一半(肌酸酐清除率只剩46 mL/min),但沒高血壓...
24/07/2025

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

你以為腎臟壞掉一定會腰痛、尿少、臉腫?錯錯錯!有時候壞得悄無聲息,還真是「砷聲不響就傷腎」啊!😱

64歲李先生因為家族有腎病史,加上長期痛風,做個健檢竟發現腎功能只剩一半(肌酸酐清除率只剩46 mL/min),但沒高血壓、沒糖尿病,怎麼會這樣?💢

🔍進一步一查,赫然發現尿砷濃度高達586.9 µg/L(正常應該

每週8杯酒竟等於「重度飲酒」!首度大體解剖實證:會讓你大腦壞掉、失智、提早13年走人!「只喝一點放鬆一下」你以為沒關係?最新發表在《Neurology》的重大研究震撼全球神經醫學界:每週喝超過8杯酒的「重度飲酒者」大腦病變風險大幅上升,甚至...
23/07/2025

每週8杯酒竟等於「重度飲酒」!首度大體解剖實證:會讓你大腦壞掉、失智、提早13年走人!

「只喝一點放鬆一下」你以為沒關係?
最新發表在《Neurology》的重大研究震撼全球神經醫學界:每週喝超過8杯酒的「重度飲酒者」大腦病變風險大幅上升,甚至平均壽命縮短13年!

研究由巴西聖保羅大學與美國海德堡大學合作,針對1,781具年長者大體進行腦部解剖。數據顯示,重度飲酒者出現微血管病變的機率高出133%、tau蛋白異常增加41%,這些變化正是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指標。

甚至連「戒酒後的前重度飲酒者」,腦部也仍存在萎縮與認知表現下降,表示傷害可能難以完全逆轉。研究同時指出:重度飲酒者的平均死亡年齡,比從不喝酒者少了13年!

神經學專家直言:「酒精不只傷肝,更傷大腦。腦部血管硬化、tau蛋白堆積、神經退化,全都是喝酒過量的代價。」

目前台灣與多數國家的標準中,每週喝8杯酒(含14克酒精)以上即列為重度飲酒,包含啤酒、紅酒或烈酒。

研究雖為橫斷面設計,無法證實因果,但樣本數龐大、解剖實證強度足以構成公共衛生警示。專家與醫師一致呼籲:「減酒,是保命、保腦、保記憶的第一步。」

💥【不要再說只是喝一點點!】
你知道嗎?根據最新超猛研究,只要每週喝超過8杯酒,你就已經被列入「重度飲酒者」了!

而且不只是肝…
你的大腦可能也正在默默壞掉。😨

🔍 研究分析1700多具大體的大腦發現:

🧠 喝酒喝到重度,大腦會怎樣?
✔ 腦血管病變機率↑133%(血管變窄、腦缺氧)
✔ 阿茲海默症tau蛋白大量纏結(記憶退化)
✔ 就算你後來戒了,腦部也回不去了
✔ 而且最嚴重的是…平均少活13年!

你以為每週8杯很多嗎?
👀 一罐啤酒、一杯紅酒、一小杯烈酒都算一杯~ 很多人根本不小心就破表啦!

💔 所以別再說「只是小酌一下」、「我壓力大才喝」了!
這不只是宿醉或頭痛,而是大腦慢慢退化、早早失智、還可能提前13年離開世界…

📢醫師已經說得很清楚:酒精傷腦是不可逆的,真的要開始管住自己嘴啦!

🧘‍♀️ 放鬆可以有別的方式:運動、畫畫、跟朋友聊聊都比喝酒來得健康又有趣。

#重度飲酒 #腦部病變 #阿茲海默 #早死13年 #戒酒行動 #酒精殺手 #記憶退化 #腦傷不可逆 #健康腦才有快樂人生 #喝酒不是解方 #健康生活 #腦科學 #宿醉不是小事

(圖/AI生成示意)

原來「泡水皺手」可以當成身分辨識工具?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最新研究震撼發現:📷 當人們把手指浸在水裡30分鐘,產生的皺紋圖案竟然在隔天重做實驗時幾乎100%重現!科學家驚呼:這種「泡水紋」的穩定性,未來甚至有機會應用在法醫鑑識上!但這還不...
23/07/2025

原來「泡水皺手」可以當成身分辨識工具?
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

最新研究震撼發現:
📷 當人們把手指浸在水裡30分鐘,產生的皺紋圖案竟然在隔天重做實驗時幾乎100%重現!
科學家驚呼:這種「泡水紋」的穩定性,未來甚至有機會應用在法醫鑑識上!

但這還不是最神奇的地方👇

🧠 過去我們以為是皮膚泡爛了才起皺,但現在證實——
這些皺紋其實是大腦控制出來的!
當水經由汗腺進入皮膚,改變鹽分濃度,神經系統就會發出指令,讓微血管收縮、皮膚跟著內縮,產生有「模式」的皺紋。

🧬 為什麼要這樣進化?
因為這些皺紋就像輪胎的胎紋一樣,讓你能更好地抓住濕滑的東西,是人體設計中的防滑機制!

🔎 這項研究開啟了哪些可能性?
✔️ 法醫鑑識泡水屍體的身分
✔️ 評估神經系統健康狀況
✔️ 推進皮膚生物識別技術的未來發展

「每一次泡水皺手的紋路,都是你的身體刻下的專屬識別碼。」

🔗 參考來源:Binghamton University 研究(2025)、Science News、Neuroscience News 等

#泡水皺手 #神經反應 #指紋之外 #人體密碼 #法醫科技 #演化智慧 #冷知識 #科普貼文 #生活裡的神奇科學

嘴破超過2週還沒好?小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火氣大」!😱你知道嗎?口腔癌已經是台灣第6大癌症死因,而且平均死亡年齡只有54歲,比其他癌症早了快10年。尤其對男性來說,更是發生和死亡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之一!根據統計,每年有5,400人罹患口腔癌...
23/07/2025

嘴破超過2週還沒好?小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火氣大」!😱

你知道嗎?口腔癌已經是台灣第6大癌症死因,而且平均死亡年齡只有54歲,比其他癌症早了快10年。尤其對男性來說,更是發生和死亡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之一!

根據統計,每年有5,400人罹患口腔癌,2,300人因此失去生命。吸菸、喝酒、嚼檳榔,是三大高危險習慣。如果同時都有,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23倍!真的不能不重視。

那要怎麼自我檢查呢?記住「破、斑、硬、突、腫」五字訣:

1️⃣ 破:嘴巴裡面潰瘍(嘴破)超過2週都沒癒合
2️⃣ 斑:看到白色或紅色斑點
3️⃣ 硬:張嘴困難,舌頭動起來卡卡
4️⃣ 突:黏膜表面摸到怪怪的不規則突起物
5️⃣ 腫:臉部或脖子突然腫一塊,兩邊看起來不對稱

特別提醒,如果發現口腔內有白斑,要注意分型——非均質型(顆粒狀、疣狀)的風險更高,更容易變成口腔癌。

醫師建議,只要有上述任何一項持續超過兩週,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不要拖延!

平常也可以多做幾件事保護自己:
✔️ 戒除菸、酒、檳榔
✔️ 維持良好口腔衛生
✔️ 定期接受牙科及口腔黏膜檢查
✔️ 均衡飲食,多吃蔬果

政府現在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戒掉)、吸菸者,以及18歲以上原住民朋友,有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服務,好好把握喔!

健康從日常開始守護~如果嘴巴有異狀千萬不要輕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遠離口腔癌威脅!

#口腔癌 #五字訣 #健康生活 #預防勝於治療

👴👵 50歲沒背這幾顆健康炸彈,真的可以多活10年?真的假的?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等我們到了五十幾歲,人生的重點其實不是「拼命賺錢」了,而是——你身上到底還有沒有「健康的選擇權」。最近看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一份很猛的研究,分析說道:如果你...
23/07/2025

👴👵 50歲沒背這幾顆健康炸彈,真的可以多活10年?真的假的?
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
等我們到了五十幾歲,人生的重點其實不是「拼命賺錢」了,
而是——你身上到底還有沒有「健康的選擇權」。

最近看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一份很猛的研究,分析說道:
如果你在50歲時,沒有高血壓、沒有高血脂、體重正常、血糖OK又沒抽菸——你的壽命,會比那種五樣全中的人,平均多活10年!
不是多撐,是多活,而且活得有品質。

這不是什麼「活到老、病到老」的那種勉強活著,
而是——到老了還能到處趴趴走、自己提行李箱出國、開心吃飯、睡得著也走得動。
真正的「有用的老」,不是「好好活著」,是還有力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那怎麼樣才算「沒中那5顆健康炸彈」?
你一定會想說「這些我都知道啦~」,但知道跟做到,真的是兩回事。

比如說:

血壓高?光是少鹽其實還不夠,每天吃個番茄、多吃豆製品,甚至來點等長運動(比如靠牆蹲)都能幫上忙。

血脂亂?不是只靠不吃油就好,你得睡得早(最好11點前)、控制腰圍(男生

週末才有空運動,真的有效嗎?  最新研究告訴你:「只要2天」也能瘦肚子、降心臟病風險27%!🔥平常上班忙到沒時間動一動,只能等假日「一次補足」?別擔心,你不是孤單一人。根據發表在《肥胖》(Obesity)期刊的研究,分析了9600位20~5...
23/07/2025

週末才有空運動,真的有效嗎?
最新研究告訴你:「只要2天」也能瘦肚子、降心臟病風險27%!🔥

平常上班忙到沒時間動一動,只能等假日「一次補足」?別擔心,你不是孤單一人。根據發表在《肥胖》(Obesity)期刊的研究,分析了9600位20~59歲民眾資料後發現——就算是所謂的「週末戰士」,只要兩天內累積達建議運動量,也能明顯減少腹部脂肪、腰圍和BMI指數!

重點來了👇
- 週末族平均每次運動約147.6分鐘,幾乎等於WHO與美國成人指南建議的一周150分鐘中強度運動。
- 不論是天天分散還是假日集中,只要總時數夠,都對健康有益!
- 和不愛運動的人相比,「經常運動者+週末戰士」都更容易甩掉肥肚、降低全身脂肪。

而且,不只是體態變好,更重要的是:
這樣做可以讓你的心臟病風險下降27%!

除了有氧之外,阻力訓練(像舉重)也是關鍵。阻力訓練可提升肌肉質量、加速基礎代謝率,有助於燃燒更多內臟脂肪,是減肥路上的神隊友!

但提醒大家⚠️
千萬不要走極端節食或快速減重的捷徑,反而可能造成體重反彈、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想真正遠離大肚腩&保護心臟,可以這樣做: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強度運動(快走、有氧操、騎腳踏車)
✔️ 加入阻力訓練(啞鈴深蹲、伏地挺身)
✔️ 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高纖低油
✔️ 睡眠充足,壓力管理不能少

即使只能利用週末,好好把握那2天,一樣能為健康加分!記得搭配均衡飲食,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如果有慢性病或特殊需求,也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團隊喔~

#週末戰士 #運動習慣 #瘦肚子 #降心臟病風險 #健康生活

👀「刺青會致癌嗎?」過去你可能覺得這種說法太浮誇,但現在,有科學研究出來了,而且很不妙…😨丹麥雙胞胎研究揭示刺青風險:皮膚癌與淋巴癌風險最高恐增至近三倍,醫界籲審慎面對墨水安全問題2025年最新發表於國際期刊《BMC Public Heal...
22/07/2025

👀「刺青會致癌嗎?」
過去你可能覺得這種說法太浮誇,但現在,有科學研究出來了,而且很不妙…😨

丹麥雙胞胎研究揭示刺青風險:皮膚癌與淋巴癌風險最高恐增至近三倍,醫界籲審慎面對墨水安全問題

2025年最新發表於國際期刊《BMC Public Health》的丹麥大型雙胞胎研究,首次以近6,000對雙胞胎為樣本,比較刺青與未刺青者的健康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刺青者罹患皮膚癌風險上升至2.37倍,淋巴癌風險甚至高達2.73倍,引發醫界與公衛單位關注。

研究指出,刺青墨水中的奈米粒子可能進入淋巴結,導致慢性發炎與細胞變異;部分顏色如紅墨水,含有已知過敏或疑似致癌化學物。雖然目前未完全證實刺青與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但「統計關聯性」已足以引發關注。醫師呼籲刺青者定期進行皮膚與淋巴系統檢查,也建議政府加強墨水標示管理與法規制定。

一份來自丹麥的大型研究,登上國際期刊《BMC Public Health》,追蹤了將近 6,000 對雙胞胎,結果發現有刺青的人:

🔸 得皮膚癌的機率可能比沒刺青的高出2.37倍
🔸 淋巴癌風險甚至可能飆到2.73倍
🔸 大面積刺青(超過手掌大)風險比小刺青更高!

為什麼會這樣?
研究說:墨水會跑到你的淋巴結堆積,這些東西(尤其黑、紅墨水)裡可能含有重金屬、PAHs、有毒化合物,讓你的免疫系統長期處在發炎或刺激狀態,時間久了可能出問題…

🛑 等一下,我們不是叫你不要刺青,而是希望你「刺青前要清楚風險、刺後要會照顧自己」!

✨你可以這樣保護自己:
✅ 選有口碑、有認證墨水的店家
✅ 刺青後注意皮膚變化
✅ 避免曬太陽&忌用劣質雷射除刺青
✅ 出現腫塊或色斑變化立刻看醫生

🌍 科學並不反對藝術,但美也該兼顧健康。

你有刺青嗎?你會因此擔心嗎?留言聊聊👇

#刺青 #皮膚癌 #淋巴癌 #刺青墨水 #健康知識 #丹麥研究 #醫學新知 #刺青與健康 #不要怕但要懂 #刺青族注意 #刺青風險 #健康美感要一起

(圖/AI生成示意)

原來「睡覺變聰明」不是都市傳說!?斷食竟然能升級你的大腦儲存系統大家都聽過「睡一覺記憶更清晰」對吧?但你知道怎樣的睡才是記憶強化的關鍵嗎?哈佛、德國、還有一堆國際團隊最近研究發現:記憶力強不強,取決於你睡覺時腦袋裡跳的兩支舞:慢波(Slow...
22/07/2025

原來「睡覺變聰明」不是都市傳說!?斷食竟然能升級你的大腦儲存系統

大家都聽過「睡一覺記憶更清晰」對吧?但你知道怎樣的睡才是記憶強化的關鍵嗎?

哈佛、德國、還有一堆國際團隊最近研究發現:
記憶力強不強,取決於你睡覺時腦袋裡跳的兩支舞:

慢波(Slow Oscillations)+ 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s)
這兩個腦波搭配得越剛好,記憶力越強!就像是你大腦內建的「燒錄機」,同步跳舞的時候,記憶才能完美寫入。

但驚呆的是——
這個節奏,不只會因為年紀變慢,居然還會被你吃不吃宵夜影響!?

【斷食比你想的更聰明】
科學家讓老鼠空腹六小時再去睡覺,發現:

慢波和紡錘波的出現次數變多

配對時間變更精準(就像團體舞練超熟)

大腦儲存記憶的效率UPUP!

反之,打了葡萄糖針的老鼠(就是血糖高的那種),雖然紡錘波變多,但兩個腦波沒搭上線,沒同步,就像兩人跳舞踩到對方腳。

意思就是:
不只有沒有睡夠重要,睡覺前的代謝狀態也會偷改你大腦裡的記憶模組設定!

【那人類咧?學習會影響腦波嗎?】
研究還找了 41 位人類受試者做單字記憶挑戰,發現:

「學習多寡」本身不太改變腦波節奏

但表現好的人,腦波同步得比較精準
→ 換句話說,成績好可能不只是因為記得多,連睡覺都睡得比較「專業」!

【其實你每天的睡眠,都在微調】
以前大家以為腦波節奏像指紋,天生固定。
但現在看來——
它更像體感天氣,會被你「今天學了什麼、吃了什麼、心情怎樣」影響到。

這也意味著:

✔️ 睡眠不是單純的休息,而是一場腦內合奏
✔️ 吃對、學對、睡對,才是真的升級三部曲
✔️ 別再小看一頓宵夜或一次斷食,搞不好你錯過的是大腦的記憶特訓營

想記住更多?不一定要喝雞精,但也許可以試著睡前少吃一點,讓腦波跳得更順一點。

睡覺這件事,其實比你想的更像魔法。

Address

Neihu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每日健康 Health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每日健康 Healt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