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Health

每日健康 Health 健康保健一點通 年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開站
聯絡信箱:service@healthylives.tw

「怎麼年紀越大,手腳越不聽話?」  60歲後,很多人發現:  拿杯子會手滑、走路容易踢到門檻,甚至差點跌倒!😱  其實,這不是「變笨」,而是身體在悄悄改變——📉 肌肉量偷偷溜走  30歲後,如果沒有持續運動,每10年肌肉量可能掉3-5%。 ...
02/09/2025

「怎麼年紀越大,手腳越不聽話?」
60歲後,很多人發現:
拿杯子會手滑、走路容易踢到門檻,甚至差點跌倒!😱

其實,這不是「變笨」,而是身體在悄悄改變——

📉 肌肉量偷偷溜走
30歲後,如果沒有持續運動,每10年肌肉量可能掉3-5%。
肌肉變少,平衡感跟著打折,動作自然卡卡。

📉 關節變硬、柔軟度下降
年紀一上來,韌帶彈性變差,關節活動範圍縮小,
轉個身都像機器人,一不小心就「凸槌」。

📉 恢復速度變慢
熬夜一晚,以前隔天就活跳跳;現在要三天才回魂。
身體修復變慢,疲勞累積,協調性也跟著掉。

💡 怎麼把「笨拙感」拉回來?

1️⃣ 動起來:散步、游泳、瑜伽,每週至少3次,維持肌力與柔軟度。
2️⃣ 吃夠蛋白:豆魚蛋肉+乳製品,幫肌肉補原料。
3️⃣ 睡飽7-8小時:讓身體有時間「重開機」。
4️⃣ 定期健檢:發現潛在問題,別讓小毛病拖成大危機。

⚠️ 小提醒
如果「突然變很笨」或已經跌倒,別再拖!
趕快就醫,排除神經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年齡只是數字,
用對方法,手腳依舊可以很靈活!
記得: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實際效果因人而異,
但一定比坐著滑手機好太多啦~

🍳雞蛋這樣吃NG!你「煎」對方式了嗎?😱大家早餐是不是很愛來顆煎蛋?滑嫩的口感超誘人,但…小心,錯誤的烹調方法,會讓雞蛋從健康幫手變成壞東西大集合!根據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提醒:👉 雞蛋一天一顆沒問題,就算膽固醇偏高也OK~但重點來啦...
02/09/2025

🍳雞蛋這樣吃NG!你「煎」對方式了嗎?😱

大家早餐是不是很愛來顆煎蛋?滑嫩的口感超誘人,但…小心,錯誤的烹調方法,會讓雞蛋從健康幫手變成壞東西大集合!

根據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提醒:
👉 雞蛋一天一顆沒問題,就算膽固醇偏高也OK~
但重點來啦——真的不要再用油煎或炸的方式處理雞蛋!

為什麼呢?
🔺巴西聖保羅學者就有做研究,把雞蛋分別拿去水煮和油煎。結果發現:
用油煎後,裡頭的「氧化膽固醇」明顯上升!

什麼是「氧化膽固醇」?
簡單說,就是當膽固醇遇到高溫跟空氣產生變化時出現的壞分子。
而它可是造成血管發炎、硬化的重要兇手,也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大魔王啊!🙀

不只如此,
⛔ 煎蛋、炸蛋會吸收較多油脂,不僅熱量UP,也容易刺激胃酸分泌!
像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人更要注意。

還有些朋友會想「那我改吃半熟溏心蛋、生蛋行不行?」
其實這種吃法可能帶來沙門氏菌感染風險喔,有機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嚴重併發症。

👩‍🍳那該怎麼辦才好咧?
建議選擇:
✅ 水煮
✅ 蒸蛋
這類低油、不強烈加熱的方式比較安全,而且易於消化又能完整保存營養~

最後小叮嚀📣
每個人體質不同,飲食還是得搭配均衡、多樣、少加工。
別忘了,每天攝取蔬菜水果,全方位照顧身體最重要!

下次在早餐店前,看著鐵板上的香噴噴煎蛋蛋,可千萬記得今天的小知識,再替自己健康把關囉~💪✨

半夜驚醒、心跳加速,還以為是「撞鬼」?其實可能是身體在求救!😱最近有位40多歲的工程師,每天半夜突然清醒,心臟狂跳不止,本來懷疑是不是遇到什麼靈異事件。結果一檢查,竟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作怪!你也常常:- 睡到一半被自己憋醒- 白天精神...
02/09/2025

半夜驚醒、心跳加速,還以為是「撞鬼」?其實可能是身體在求救!😱

最近有位40多歲的工程師,每天半夜突然清醒,心臟狂跳不止,本來懷疑是不是遇到什麼靈異事件。結果一檢查,竟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作怪!

你也常常:
- 睡到一半被自己憋醒
- 白天精神很差、頭腦昏沉
- 血壓明明控制得好卻突然失控

這些都可能跟「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有關,不只是單純打呼那麼簡單喔!

📌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就是睡覺時呼吸道反覆阻塞,導致短暫停止呼吸。大腦會自動叫醒你補一口氣,但長期下來,身體就像一直處於缺氧狀態。

最常見的徵兆包括:
- 打呼聲超級大
- 半夜頻繁驚醒、喘不過氣
- 隔天起床還是累爆

這種情況會讓高血壓更難控制,也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異常甚至失智風險。嚴重者死亡風險提升2.5倍!

🛠️ 怎麼治療?
目前主要方式是使用正壓呼吸器(CPAP),幫助維持呼吸道暢通。有不少人用過後直說:「人生重新開機!」另外,如果有體重問題,減重對改善症狀也很有效果。

🔎 小提醒:
如果你或家人晚上經常打鼾、半夜容易驚醒、白天總是沒精神,一定要及早就醫檢查。不只影響生活品質,更攸關全身健康!

最後別忘了: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和良好作息,也是守護健康的重要關鍵。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有疑慮一定要找專業醫療團隊討論唷~

#睡眠呼吸中止症 #不是撞鬼 #健康不能等 #農曆七月 #樂樂

今晚睡覺前,先環顧一下你的臥室!  哈佛培訓的胃腸科醫師 Saurabh Sethi 在 IG 上丟出警告:  「這 3 樣東西,可能正在偷偷傷害你」——影片短短幾天衝破 200 萬觀看,網友全嚇到立刻檢查!😱到底是哪 3 樣?我們幫你整理...
02/09/2025

今晚睡覺前,先環顧一下你的臥室!
哈佛培訓的胃腸科醫師 Saurabh Sethi 在 IG 上丟出警告:
「這 3 樣東西,可能正在偷偷傷害你」——影片短短幾天衝破 200 萬觀看,網友全嚇到立刻檢查!😱

到底是哪 3 樣?我們幫你整理好了👇

1️⃣ 舊枕頭
用超過 1~2 年的枕頭,裡面塞滿塵蟎、口水、汗水、皮屑,根本是過敏原大本營。
呼吸道敏感、氣喘族尤其要小心!味道再香也蓋不掉細菌大軍。

2️⃣ 空氣清新劑
聞起來很療癒,其實可能含「鄰苯二甲酸酯」和 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長期吸入,氣喘、荷爾蒙失調風險都上升。
改用植物精油或單純開窗通風,更安心。

3️⃣ 舊床墊
7~10 年沒換的床墊,支撐力走山,腰酸背痛跟著來。
美國研究發現,美國人平均 13.9 年才換床墊,難怪腰痠人口那麼多!

💡今晚就行動
• 摸摸枕頭,超過兩年?該換!
• 床墊壓一壓,凹陷不回彈?列入預算!
• 空氣清新劑先暫停,開窗+精油試試看。

小提醒:每個人體質不同,實際情況因人而異;換新之餘,也別忘了定期清洗寢具、保持通風,讓臥室真正成為充電站而不是毒氣室!
#健康 #樂樂

尿尿顏色=壓力警報器?!😱  今天壓力山大,可能不是老闆太機車,而是你水喝太少!最新研究發現:  每天喝水不到 1.5 公升的人,遇到壓力時,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飆得更高!  長期下來,心血管、腎臟、血糖都可能拉警報。📌實驗怎麼做? ...
02/09/2025

尿尿顏色=壓力警報器?!😱
今天壓力山大,可能不是老闆太機車,而是你水喝太少!

最新研究發現:
每天喝水不到 1.5 公升的人,遇到壓力時,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飆得更高!
長期下來,心血管、腎臟、血糖都可能拉警報。

📌實驗怎麼做?
• 把健康年輕人分成兩組
– 少水組:一天

🚨 醫療奇蹟就在眼前! 🚨心臟移植,你以為一定要剖開胸骨嗎?其實…美國醫師用「機器人」做到了!美國首例全機器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病患術後一個月康復出院2025 年 3 月,美國德州休士頓 Baylor St. Luke’s Medical ...
02/09/2025

🚨 醫療奇蹟就在眼前! 🚨
心臟移植,你以為一定要剖開胸骨嗎?其實…美國醫師用「機器人」做到了!

美國首例全機器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病患術後一個月康復出院

2025 年 3 月,美國德州休士頓 Baylor St. Luke’s Medical Center 團隊完成全美首例「完全機器人輔助心臟移植手術」,寫下心臟外科新篇章。

此次手術由 Kenneth K. Liao 醫師主刀,使用 da Vinci Xi 機器人系統,透過肋下主切口和三個肋間微創小切口,精準完成心臟摘除與新心臟植入,全程未鋸開胸骨。這大幅降低了出血與感染風險,也縮短了患者康復時間。

接受手術的患者 Tony Rosales Ibarra,45 歲,因晚期心臟衰竭自 2024 年底長期住院,依賴機械裝置維持生命。他在手術後住院一個月即順利出院,恢復情況良好,如今已能自行駕車與恢復日常生活。Tony 在手術前表示:「我只想活下去,願意嘗試一切能救我的方法。」

Baylor 醫院總裁 Bradley T. Lembcke 表示,這是醫院的重大里程碑;外科部門主任 Todd Rosengart 稱這是「心臟移植的一大飛躍」。專家指出,這項技術的臨床價值在於改善心臟移植患者的安全性和生活品質,未來更可能推廣至其他器官移植。

來自德州的 45 歲 Tony,本來因心臟衰竭住院好幾個月,靠機械裝置撐著生命。醫生告訴他有個「超新奇」的選擇:用機器人幫他換心。Tony 想都沒想就答應:「我只想活下去,什麼方法我都願意試!」

結果怎麼樣?
🫀 手術全程沒鋸開胸骨,只有幾個小切口
💉 出血量少得驚人,幾乎不需要輸血
💪 傷口恢復快,一個月就出院,現在已經能自己開車!
✨ 而且術後完全沒有併發症!

醫師們說,這不只是一次手術,而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以後的換心手術,或許會變成像「微創手術」一樣安全快速。

想像一下:未來需要換心,可能就像「動個小手術」一樣。這不只是科技,而是救命的希望。

👉 問你們:如果有一天你需要重大手術,你敢把生命交給「機器人醫生」嗎?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感覺!

#心臟移植 #機器人手術 #醫療突破 #醫療奇蹟 #祐祐 #生命的奇蹟 #醫療科技改變世界 #你敢交給機器人嗎

阿茲海默症有新突破?!🧠  你知道嗎?最新研究發現,阻斷大腦裡的「死亡複合體」,竟然能有效減緩阿茲海默症進展!這對許多家庭來說,真的是一線希望✨到底什麼是「死亡複合體」?  簡單說,就是NMDA受體和TRPM4離子通道兩種蛋白質黏在一起,會...
02/09/2025

阿茲海默症有新突破?!🧠
你知道嗎?最新研究發現,阻斷大腦裡的「死亡複合體」,竟然能有效減緩阿茲海默症進展!這對許多家庭來說,真的是一線希望✨

到底什麼是「死亡複合體」?
簡單說,就是NMDA受體和TRPM4離子通道兩種蛋白質黏在一起,會讓神經細胞加速死亡。根據德國海德堡大學團隊的動物實驗,在阿茲海默症小鼠身上,這個毒性組合特別多,也導致記憶力變差、腦部損傷更嚴重。

好消息來了!
科學家用了一種叫FP802的新分子,把這個「死亡複合體」拆開,不只保護了神經元,還減少了β-澱粉樣蛋白(就是大家常聽到的腦中堆積物),連認知退化都明顯延緩!

不只如此,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也有新發現:他們找到Mdm2這個關鍵蛋白,只要抑制它,就能防止突觸被過度修剪——意思是,大腦訊號傳遞可以維持得比較好。他們甚至用nutlin(一種原本拿來治療癌症的藥)成功守住了神經網絡!

總結一下重點👇
✔️ 阻斷特定蛋白質複合體,有機會保護大腦、延緩失智惡化
✔️ 新型藥物FP802與nutlin,都在動物實驗看到正面效果
✔️ 針對不同分子的創新治療策略正在研發中

雖然目前還停留在早期階段,但已經為未來治療帶來全新方向👍

最後提醒:想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日常生活很重要!
✅ 均衡飲食、多運動
✅ 保持社交互動、訓練腦力
✅ 控制三高、規律作息

每一步都是守護自己和家人的開始💪 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事人員喔~

#阿茲海默症 #健康新知 #大腦保健 #研究快訊 #樂樂

👀「眼睛是靈魂之窗」這句話,可能要升級成「眼睛是大腦的警報器」!  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去眼鏡行做個視網膜檢查,就有機會在阿茲海默症症狀出現前「7~數十年」提早示警!🚨📌怎麼做到的?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觀察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的小鼠,發現牠們視網...
02/09/2025

👀「眼睛是靈魂之窗」這句話,可能要升級成「眼睛是大腦的警報器」!
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去眼鏡行做個視網膜檢查,就有機會在阿茲海默症症狀出現前「7~數十年」提早示警!🚨

📌怎麼做到的?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觀察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的小鼠,發現牠們視網膜裡的血管變得又彎又窄,跟阿茲海默症患者腦內的血管異常幾乎如出一轍。
英國團隊更進一步,用3D視網膜掃描+AI分析,在發病前7年就抓到早期跡象。

📌為什麼視網膜這麼神?
因為它是大腦的「延伸前哨」,血管和神經組織跟腦部同步老化。
換句話說:眼睛裡的小劇場,正在預演大腦未來的風暴。

📌對我們的意義?
• 非侵入性:不用抽血、不用打針,照張眼底照就能篩。
• 普及性高:眼鏡行、眼科診所就能做,方便又快速。
• 爭取時間:越早發現,越有機會透過生活型態、藥物介入延緩病程。

🔔溫馨提醒
目前這些技術仍在研究與臨床驗證階段,還沒全面普及。
想顧腦,先顧眼:
✅每年定期視力+眼底檢查
✅均衡飲食、多運動、睡飽飽
✅三高控制好,血管不卡卡

實際情況因人而異,若有記憶力減退等疑慮,請盡快就醫諮詢專業醫師。
#健康 #眼睛 #視網膜 #樂樂

你知道嗎?大拇指的長短,竟然和「腦袋聰不聰明」有關!🤔🧠根據一篇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的新研究,科學家分析了94種現存與已滅絕的靈長類動物,驚人發現:拇指越長,大腦通常也越大!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原來,手部靈巧...
02/09/2025

你知道嗎?大拇指的長短,竟然和「腦袋聰不聰明」有關!🤔🧠

根據一篇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的新研究,科學家分析了94種現存與已滅絕的靈長類動物,驚人發現:

拇指越長,大腦通常也越大!

這代表什麼意思呢?
原來,手部靈巧度(像是能不能用大拇指抓東西、做精細動作)跟我們的大腦進化,其實是一起成長的。以前大家以為會操作工具只是單純靠運動神經,但這次研究指出——
 
👉 拇指變長帶來的不只行動力,更讓負責高級思考的新皮質(neocortex)同步增強!
 
新皮質,是掌管邏輯推理、語言能力等「比較厲害」功能的大腦區域,不是控制基本動作的小腦喔。
 
所以說,「會用手」其實也是「會用腦」的一種證明~😆
 
重點整理給你:
- 靈長類中,拇指較長=大腦容量較大
- 兩者共同演化,彼此影響
- 關鍵在於提升認知力,而非僅僅加強肢體活動
- 手部精細操作能力,有助於促進更複雜的思考模式

這項發現,也提醒我們平常多訓練雙手協調、小肌肉群,例如拼圖、畫畫、彈琴或DIY小物,都可能對維持頭腦活躍有幫助唷!

最後還是要記得,每個人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慣都不同,要保持均衡飲食、多元刺激及規律作息,才能真正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下次看到自己靈活的大拇指,可以自信地想:「我的手很厲害,我的腦袋也不簡單!」👍✨
#健康 #聰明 #大腦 #樂樂

☕️每天2~3杯咖啡,竟然可以多活1.8年?!  這不是都市傳說,是醫師根據20年跨國研究整理出的數據!  📊 關鍵數字  • 每天2–3杯:全因死亡風險 ↓15–17%  • 推估健康餘命:+1.8年  • 超過4.5杯:好處不再增加,甚...
01/09/2025

☕️每天2~3杯咖啡,竟然可以多活1.8年?!
這不是都市傳說,是醫師根據20年跨國研究整理出的數據!

📊 關鍵數字
• 每天2–3杯:全因死亡風險 ↓15–17%
• 推估健康餘命:+1.8年
• 超過4.5杯:好處不再增加,甚至可能反效果

📌 為什麼咖啡這麼神?
1️⃣ 心血管與代謝
降低高血壓、心律不整、缺血性腦心血管事件風險,也與代謝症候群、第2型糖尿病、肥胖呈反向關聯。

2️⃣ 腦中風與神經退化
規律飲用者的腦中風死亡風險較低,部分資料也顯示神經退化相關死亡下降。

3️⃣ 呼吸系統疾病
研究觀察到呼吸疾病死亡風險也同步下降。

🕒 怎麼喝最剛好?
• 固定時段、固定量:早餐1杯、午餐後半杯,讓身體建立節奏。
• 選擇黑咖啡或只加少量牛奶,減少多餘糖分。
• 下午3點後別再續杯,避免影響睡眠。

⚠️ 溫馨提醒
咖啡不是仙丹,喝對量才有效!
每個人對咖啡因的耐受度不同,實際情況因人而異,記得搭配均衡飲食與正常作息喔。

#咖啡 #健康 #樂樂

你知道嗎?喝甜菜根汁,竟然有助於降血壓!😲最近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發現,60歲以上長輩每天適量飲用富含硝酸鹽的甜菜根汁,對降低血壓真的有效果,而且跟我們嘴巴裡的細菌也有關係!為什麼甜菜根這麼厲害?✔ 甜菜根本身就富含「硝酸鹽」,進入體內後...
01/09/2025

你知道嗎?喝甜菜根汁,竟然有助於降血壓!😲

最近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發現,60歲以上長輩每天適量飲用富含硝酸鹽的甜菜根汁,對降低血壓真的有效果,而且跟我們嘴巴裡的細菌也有關係!

為什麼甜菜根這麼厲害?
✔ 甜菜根本身就富含「硝酸鹽」,進入體內後會經過口腔中的好菌幫忙,把它轉換成一氧化氮。這個物質能讓血管放鬆、促進循環,自然達到降壓效果。
✔ 研究還發現,喝甜菜根汁可以增加口腔中像奈瑟菌這類有益細菌,有助於提升硝酸鹽的利用率。

除了降血壓,甜菜根還有哪些優點?
✔ 含有豐富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 有抗氧化力,可以預防高血脂、冠心病、甚至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 可能具有抗腫瘤功效(但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不過要注意:
👉 喝了甜菜根汁之後,如果發現尿液或糞便變紅,不用緊張,那是因為裡面的天然色素——甜菜紅素造成的,是正常反應喔!
👉 每個人體質不同,建議想嘗試的人最好先諮詢專業醫師,再依照自身狀況調整攝取量。

小提醒:
✅ 降低血壓不能只靠單一食材,要搭配均衡飲食、多運動與良好生活習慣才最有效!
✅ 實際情況因人而異,不要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式唷~

想顧心臟、護健康,下次逛市場看到新鮮甜菜根,也許可以考慮帶回家試試看!🥬💪

#健康飲食 #降血壓 #甜菜根 #心血管保健 #樂樂

你的心臟,竟然有「自己的小腦袋」?!🧠❤️你以為只有大腦能控制全身,其實——最新研究發現,心臟本身就藏著一套專屬的神經系統,也就是所謂的「迷你大腦」,可以自己調節心跳,不完全靠大腦下指令!是不是很驚訝?!根據2024年12月瑞典卡羅林斯卡學...
01/09/2025

你的心臟,竟然有「自己的小腦袋」?!🧠❤️

你以為只有大腦能控制全身,其實——最新研究發現,心臟本身就藏著一套專屬的神經系統,也就是所謂的「迷你大腦」,可以自己調節心跳,不完全靠大腦下指令!是不是很驚訝?!

根據2024年12月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新發現👇
- 研究團隊用斑馬魚做實驗,找到心臟裡面其實住著各種不同功能的神經元(簡單說,就是負責傳遞訊息的小細胞)。
- 有些神經元還像「自帶節奏器」一樣,可以直接影響心跳快慢。
- 這顛覆了過去大家認為「只靠大腦來控管心跳」的想法。

不只如此!
2021年的另一項動物研究也畫出老鼠心臟內部的完整神經分布圖,發現左側特別密集。未來可能成為治療或預防心臟病的新方向。

那麼,這個「迷你大腦」到底有什麼厲害?
✔️ 能讓我們的心跳更穩定、有彈性地應對壓力、運動等變化
✔️ 深入了解後,有機會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例如針對心律不整等疾病

重點整理給你:
🔸 心臟不是被動接收命令,而是主動參與調控自身運作
🔸 未來醫界將有更多創新方式照顧我們的「引擎」

日常保養怎麼做?
💪 均衡飲食、多蔬果少油炸
🚶‍♂️ 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
😴 睡眠充足、減少壓力
⛔ 避免抽菸喝酒

提醒: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不同,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事人員喔!

原來,我們每天默默工作的心臟,比想像中還要聰明又獨立~一起好好愛護它吧!💖

#心臟 #大腦 #樂樂

Address

內湖區基湖路10巷46號5樓
Taipei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每日健康 Health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每日健康 Health: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