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內分泌 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

兒童內分泌 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 ✴ 專長:兒童成長|青春期發育|性早熟
|兒童體重管理|兒童內分泌疾病

📖 暢銷著作:《 #打造黃金發育力》
👉: https://reurl.cc/lZAp8j

🚨 恕不提供線上問診 (非必要) 如果有之前檢查報告,歡迎一起帶來諮詢

每位寶貝的生長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
沒有親自診視之前,恕難提供線上諮詢服務。
門診諮詢前請把拔馬麻預先準備以下資料:
1. 小朋友本人!(最重要!!)
2. 身高體重紀錄 (寶寶手冊 或 學校/保健室紀錄)
3. 父母親身高 (父母一起來更好)
4.

「醫師,小朋友有點胖,以後會不會長不高?」相信很多爸爸媽媽,或是再上一輩的阿公阿罵,都會覺得小朋友需要『先長肉、再長高』。的確,我們在看門診的過程中,真的碰到許多瘦小的孩子,在飲食調整之後,體重逐漸增加的過程中,身高也慢慢地追上了。但是,對...
13/06/2025

「醫師,小朋友有點胖,以後會不會長不高?」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或是再上一輩的阿公阿罵,
都會覺得小朋友需要『先長肉、再長高』。

的確,
我們在看門診的過程中,
真的碰到許多瘦小的孩子,
在飲食調整之後,體重逐漸增加的過程中,
身高也慢慢地追上了。

但是,對於另外一群門診中常見的孩子,
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喔。
如果您的孩子體重已經處於肥胖體位的話,
可能反而會影響到他們青春期的生長衝刺!

2023年有一篇大型瑞典研究,
讓我們對於這個議題有了更明確的證據!

=====================

✅ 肥胖的孩子真的長得比較慢嗎?

在這篇研究當中,整理了從1998至2020年間,
將近三萬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紀錄。

結果發現:
在學齡前到小學中年級(約3-9歲)這段期間,
肥胖的孩子反而可能比同齡人更高!
這可能是因為脂肪組織會促進性荷爾蒙活化,
導致骨齡提早、也讓身高看起來「超前生長」。

但是!

到了青春期(男孩約11歲、女孩約9歲之後),
正常孩子應該出現的「生長衝刺」 現象,
在肥胖的孩子身上卻變得不太明顯,

甚至在重度肥胖的男孩身上,
幾乎觀察不到有這一段明顯的生長爆發期。

✅ 那體重控制會不會對孩子有幫助?

很多家長或是爸爸媽媽會當心,
讓孩子減肥會不會反而讓他沒有營養長高?
但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來看:
適當體重控制其實有助於改善生長速率!

和體重不受控制的組別相比,
研究中發現體重控制良好的孩子,
在青春期的成長衝刺每年約能多增加一公分!

也就是說,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前及早接受體重控制,
不但不會矮,
還可能重新啟動他原本應有的「成長引擎」。

=====================

​所以簡單做幾個結論:

🔹 肥胖兒童雖然童年身高可能較高,
但同時青春期也容易提早發育,
反而失去關鍵的身高衝刺機會。

🔹 成功的控制體重不僅不會影響最終身高,
還有機會幫助孩子回到正常的成長速度

🔹 介入越早,恢復空間越大。

所以爸爸媽媽在關心孩子成長的同時,
也記得要同樣留意孩子的體重變化。
如果你發現孩子體重明顯超標,
千萬別等到青春期才處理。
這不只是為了健康,還有未來成長潛力!



📍不曉得今天的分享,有沒有解答你的疑惑呢?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按讚、留言、或分享給正在為孩子身高努力的家長。
📲 也可以tag 一下你的爸爸媽媽好友,讓更多人關心「長得高」背後的關鍵!


#親子健康 #兒童營養 #健康成長 #兒童長高 #兒童健康 #兒童肥胖 #青春期 #黃金成長期 #長高 #兒童成長
🔖 #兒童肥胖 #身高成長 #青春期 #小兒內分泌醫師 #黃金成長期別錯過

🩻 我一直以為骨齡X光是要照腳!其實滿多家長第一次聽到「骨齡檢查」的時後,都會直覺認為:「要知道孩子還會不會長,不是應該看腳嗎?」的確,所謂的『骨骺板』或是『生長板』,只要還生長中的長骨兩端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如果對小朋友的大腿、小腿照X光,...
10/06/2025

🩻 我一直以為骨齡X光是要照腳!

其實滿多家長第一次聽到「骨齡檢查」的時後,
都會直覺認為:
「要知道孩子還會不會長,不是應該看腳嗎?」

的確,所謂的『骨骺板』或是『生長板』,
只要還生長中的長骨兩端都可以看得到!
所以如果對小朋友的大腿、小腿照X光,
的確能分辨出他們『還有沒有生長板』,
或是說,還會不會長高。

但,也就僅此。有,沒有。 還會長,長完了。
沒有辦法提供我們更多評估或預測的資訊。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骨齡檢查的標準做法,
實際上是拍攝左手手指到手腕的X光片,
透過骨骼發育的情況來評估孩子的成長潛力喔。

=====================

🔍 為什麼要照左手? 不是右手或腳嗎?

主要原因是國際上最常用的骨齡評估工具,
例如《Greulich & Pyle骨齡圖譜》,
也就是我看診中時不時會拿來翻的藍色精裝書,
是根據 #健康兒童左手掌X光 建立的對照圖譜。
為什麼會選擇左手成為「國際標準尺規」呢?
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 歷史習慣:
早在20世紀初,專家為了統一各種成長指標,
決議使用身體的左側作為測量基準。
上面提到的1950年代出版的骨齡圖譜,
也是全數採用左手X光,
因此不只在台灣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
全球的醫師也都沿用這個習慣。

✅ 受傷風險較低:
大多數孩子是右撇子,右手在生活中使用頻繁,
所以骨頭受傷、變形機會比較多,
可能會干擾骨齡判讀。
而左手因為較少參與主要活動,相對不易受傷,
適合作為骨齡檢查的標準依據。

🌟 左右手骨齡表現幾乎相同:
很多家長在做骨齡檢查之前都會擔心:
『小朋友慣用左手,會不會影響檢查結果?』

其實在很多的研究都發現,
左右手的骨齡基本上沒有顯著差異,
所以不管小朋友的慣用手是哪一隻手,
為了方便跟標準圖譜的圖片做比較,
我們都會優先選擇左手來做檢查。

=====================

📚 總結來說,骨齡檢查之所以要照左手,
是因為這樣能與國際的骨齡圖譜對照,
確保醫師評估孩子的成長潛力時更準確。

近年來很熱門的『AI骨齡判讀』,
它學習的對象也是醫師們常用的左手X光。

所以雖然左右手骨齡差異不大,
但因為國際上常用的標準還是左手為主,
所以使用左手作為檢查標的,
能讓我們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身高預測。😊

👨‍⚕️ 對於骨齡檢查爸爸媽媽還有什麼疑問呢?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
或是對孩子的骨齡檢查安排有任何問題,
歡迎在下方留言提問,
讓我們一起關心孩子的成長發育吧!💬✨

#骨齡檢查 #成長檢查 #兒童健康 #孩子長高 #爸媽必看 #家長指南 #健康成長 #兒童長高 #兒童健康 #兒童內分泌 #兒童內分泌醫師 #青春期 #長高 #生長門診

【兒童雙軌健康研討會】今天有幸受邀參加「兒童生長代謝–雙軌健康研討會」,並擔任講者,和各位專家學者、醫界同仁一起交流分享,真的收穫滿滿。🌱今天的主題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以及成長議題,尤其是青少年肥胖的挑戰與治療策略。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體...
07/06/2025

【兒童雙軌健康研討會】

今天有幸受邀參加「兒童生長代謝–雙軌健康研討會」,並擔任講者,和各位專家學者、醫界同仁一起交流分享,真的收穫滿滿。🌱

今天的主題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以及成長議題,尤其是青少年肥胖的挑戰與治療策略。

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體重管理與代謝疾病的風險相當重要,所以這次我特別和大家整理了現在台灣青少年可以使用的藥物及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期待能幫助更多孩子健康成長。

看到與會者踴躍發問,許多家長與醫療人員都關心肥胖對孩子生長、發育與心理的影響,也讓我更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相信長期追蹤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清楚:『小時候胖就是胖!』
兒童肥胖不只是兒童時期的問題,如果沒有即使控制,對於成人之後的長期健康風險是很大的。
不過與成人減重不同,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體位控制是需要跨領域、跨團隊的合作,才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健康的體重軌道上快樂長大。

很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安排,也謝謝每一位在現場一起關心孩子健康的夥伴們。未來,讓我們持續攜手,為孩子打造更健康的明天。🌈

📱 睡前滑手機,對孩子長高有甚麼影響?🌙很多爸爸媽媽在看門診的時候,常常跟我反映孩子晚上滑手機滑太晚,擔心這樣子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高發育。所以今天就整理一下相關研究和專家們的建議,來和各位爸爸媽媽分享。==================...
03/06/2025

📱 睡前滑手機,對孩子長高有甚麼影響?🌙

很多爸爸媽媽在看門診的時候,
常常跟我反映孩子晚上滑手機滑太晚,
擔心這樣子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高發育。

所以今天就整理一下相關研究和專家們的建議,
來和各位爸爸媽媽分享。

=====================

💤 睡眠對孩子長高的重要性

相信爸爸媽媽都已經很清楚:
生長激素在夜間深度睡眠時分泌最高,
對於骨骼和組織發育非常重要📈。
根據 #美國兒科學會 的建議,
學齡兒童每晚至少需要 #9至11小時 的睡眠,
才能確保正常的生長與學習表現。

🔍 睡前滑手機對睡眠有甚麼影響?

👉 藍光干擾褪黑激素:
手機和平板螢幕放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
導致孩子 #入睡時間延後、 #睡眠品質下降。

💭 延後入睡時間有甚麼關係嗎?
根據研究顯示,
睡前用手機可能讓孩子入睡時間延後30分鐘,
而且孩子「 #入睡所需時間也會加倍」,
真正睡著的時間又更少了。

💭 睡眠品質下降會有甚麼影響?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提出相關提醒:
螢幕刺激讓孩子大腦保持清醒狀態,
減少深度睡眠,
進而干擾夜間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

📏 睡眠不足可能影響長高

那睡眠品質不佳會直接影響身高嗎?

目前還沒有證據直接顯示出:
「晚上滑手機」就會讓孩子長不高,
但許多大型研究都指出,
睡眠時間與兒童身高之間存在正向相關性。

🔸 例如,2024一個日本發表的大型研究發現,
夜間睡眠時間 #超過九個小時 的孩子,
之後身高 #超過第75個百分位 的機率越大!

也就是說,
夜間深度睡眠對孩子的身高真的相當重要!💤

=====================

📝 所以我會建議正值學齡的小朋友:

✅ 睡前至少一小時關掉電腦、手機或平板。
✅ 臥室不放手機或平板,減少誘惑和干擾。
✅ 建立固定作息時間,幫助調節生理時鐘。
✅ 培養睡前共讀的習慣,取代滑手機的行為。
✅ 如果一定要用手機,開啟夜間模式,
但仍建議控制使用時間。

睡前滑手機雖然不一定直接「害孩子長不高」,
但確實會影響睡眠品質,間接干擾生長激素分泌,
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為了孩子的成長潛力,
還是建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前習慣,
遠離螢幕,好好睡個好覺,才能安心長高喔!

💡 不曉得今天的分享,有沒有解答大家的疑惑呢?
留言跟我分享你家寶貝的睡前習慣,
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快樂長高吧!🌱💬

謝謝各位爸爸媽媽一路以來的支持與信任,在六月的第一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從這個月起,我將在  #美迪大直婦產科診所 繼續為小朋友們提供兒童內分泌的專業照護!—|美迪大直婦產科診所|📍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780號2樓🚗 交通方便、空...
01/06/2025

謝謝各位爸爸媽媽一路以來的支持與信任,
在六月的第一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
從這個月起,我將在 #美迪大直婦產科診所
繼續為小朋友們提供兒童內分泌的專業照護!



|美迪大直婦產科診所|
📍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780號2樓
🚗 交通方便、空間寬敞,設有地下停車場

新的看診時段如下:
📌 每週三 晚上診
⏰ 18:00-21:00

📌 每週五 下午+晚上診
⏰ 14:00-17:00|18:00-21:00

📌 每週六 上午+下午診
⏰ 09:00-12:00|14:00-17:00



歡迎原本有在追蹤治療的小朋友,
或是有以下需求的爸爸媽媽帶孩子來諮詢:

✅ 想評估孩子的生長曲線是否正常?
✅ 擔心孩子進入青春期太早?
✅ 體重過重,影響健康與身高?
✅ 有甲狀腺、糖尿病等相關內分泌問題?



✨ 在全新的環境裡,
讓我們繼續一起守護孩子的健康與成長,
✨ 用笑容和信心,
迎接每一個孩子黃金成長的美好時光。



再次感謝家長們一路以來的信任,
期待在新的空間裡,
繼續陪伴孩子發揮他們的黃金發育力! 💪🌟

你知道嗎?今天5月28日是「世界月經日」唷!「世界月經日」是在2014年,由德國的非營利組織WASH聯盟所發起的,目的是提升社會對『月經健康與衛生』的重視。為什麼要選擇  #5月28日呢?很有趣喔!因為女性平均的每次經期大約經歷5天,月經週...
28/05/2025

你知道嗎?今天5月28日是「世界月經日」唷!

「世界月經日」是在2014年,
由德國的非營利組織WASH聯盟所發起的,
目的是提升社會對『月經健康與衛生』的重視。

為什麼要選擇 #5月28日呢?很有趣喔!

因為女性平均的每次經期大約經歷5天,
月經週期的平均是28天,
所以選擇『5月28日』這個日子來作為代表。

在5月28日「世界月經日」的今天,
也來解答一些月經與發育相關的常見問題吧。

=====================

🔎【月經 ≠ 成長終點,但進入倒數階段】

「醫師,我女兒已經來月經了,
這樣她還有可能再長高嗎?」

其實還會長:初經來潮不代表馬上停止成長。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
女孩在月經初潮之後,通常還能持續長高,
平均約可再長高 #5到8公分。

這也就是說,有些人在初經來潮之後,
還有機會可以長超過10公分!
但也有部分女孩在初經來潮之後,
身高只有再增加2到3公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這其實跟孩子的遺傳身高潛能、營養狀況、
運動習慣、荷爾蒙分泌都密切相關,
之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詳細分析分享。

=====================

🧠【月經早來,可能影響最終身高】

雖然初經後還會長高,但來得「太早」的月經,
其實還是要注意。

原因在於:
🧬 月經提早就代表骨齡提早成熟
🦴 雌激素會加速骨骼發育,使生長板提早癒合
🔚 造成生長時間縮短,可能提前終止身高發育

所以現在對於這些青春期提前的孩童,
可以考慮用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
或是所謂的『#停經針』治療來減緩骨齡進展,
保存孩子原本應該有的遺傳成長潛力。

=====================

🚨【初經早來,不只是身高問題】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擔心:
月經早來,影響的會不會不只有身高,
還會不會牽涉到其他健康風險?

根據 WHO 及多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
女孩如果有月經提前的現象,
將來可能面臨以下健康狀況的風險會增加:

🔴 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上升
每延後一年初經,糖尿病風險平均下降約 9%

🔴 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風險提升
青春期提前讓胰島素阻抗與脂肪累積過程提前

🔴 雌激素相關癌症風險增加
初經越早,終身累積的雌激素暴露量越高,
雌激素相關的癌症也有較高發生率的趨勢。

🔴 心理壓力與適應困難
研究指出,過早進入青春期的女孩,
比較容易出現適應問題和心理上的困擾。

=====================

🩺 【我的建議:如何面對?】

在「世界月經日」的今天,我給大家的建議是:

✅ 觀察孩子的青春期變化
若 8 歲前就有乳房發育、10 歲前就月經來潮,
請及早就醫。

✅ 把握初經後的成長期
即使初經來潮,還是能靠營養、運動、睡眠等,
最大化孩子剩下的成長潛力。

✅ 必要時考慮治療介入
對於確診中樞性性早熟的孩子,
可以和 #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討論,
是否有需要透過藥物暫時延緩青春期,
保留孩子原有的遺傳成長空間。

✅ 提供心理支持與正確的教育
家長可以提早和孩子溝通青春期變化,
提供適合的健康教育,
以減輕孩子的未知感和恐慌感。

--

早點知道,就能早點做準備。
讓我們陪孩子一起,
把握青春期最後的生長關鍵期,
讓他們長得高,也長得健康。🌱💪

#月經來了還會長高嗎 #家長指南 #兒童長高 #兒童健康 #兒童內分泌 #成長門診 #兒童成長 #性早熟風險 #兒童內分泌科 #世界月經日 #成長關鍵期 #爸爸媽媽要知道的事

『醫師,你平常有在跳繩嗎?很累又無聊耶!』大家都知道,在看成長門診的時候,我常會鼓勵小朋友:要多運動喔,像是跳繩就是很好的運動。但有一次,我跟一位小三的男孩做完建議之後,他居然抬起頭問我一句:👦:「醫師,那你自己有在跳繩嗎?」這個提問給了我...
26/05/2025

『醫師,你平常有在跳繩嗎?很累又無聊耶!』

大家都知道,在看成長門診的時候,
我常會鼓勵小朋友:要多運動喔,
像是跳繩就是很好的運動。

但有一次,我跟一位小三的男孩做完建議之後,
他居然抬起頭問我一句:
👦:「醫師,那你自己有在跳繩嗎?」

這個提問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
對耶!如果我要孩子們相信跳繩有幫助,
那是不是自己也應該身體力行、做個榜樣呢?

就這樣,從去年開始,只要早上有空,
我就會到附近公園練習跳繩。
今天就把這一年來的跳繩練習心得,
分享給同樣想長高的孩子們👇

=====================

🕒 我的跳繩流程

🔸 熱身(約5分鐘)
正式開始前,我會先讓身體熱起來:
原地踏步、手臂繞圈、活動一下關節,
這樣比較不容易受傷,也比較好進入狀況。

🔸 跳繩(約15~20分鐘)
跳繩時我不太在意「跳幾下」,而是看時間。
我會設定:每組跳2分鐘 → 休息30秒,
依照當天狀況重複5到10組。

如果想要跳繩「幫助長高」,就不能太輕鬆喔~
最好要達到中等強度運動的程度,
建議跳繩頻率達到 每分鐘60~80下,
等體力跟動作熟練了,再慢慢提高速度。

🔸 收操與伸展(約5分鐘)
跳完後,我會用慢走調整呼吸,
順便拉拉小腿、腿前側、肩膀,
幫助肌肉放鬆,也讓隔天不會太酸痛。

=====================

🦴 跳繩為什麼能幫助孩子長高?

其實之前也分享過,
跳繩對身體的刺激,剛好從三個方向幫助成長:

1️⃣ 增加骨密度 → 讓骨頭更結實、強壯
2️⃣ 衝擊刺激生長板 → 幫助骨頭「往上長」
3️⃣ 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 支持自然發育的進程

只要搭配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
跳繩真的是一項「既實用又方便」的運動!

所以我真的很建議想長高的小朋友:

✅ 每週建議跳繩3~5次,每次約20~30分鐘

=====================

🤔不曉得今天的分享,
有沒有讓孩子比較知道該怎麼開始跳繩?
或者至少激發出一些想跳起來的動力呢?

對於想長高的孩子來說,
跳繩是個門檻低、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運動,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別過度、不硬撐。
希望今天我分享的跳繩流程,
能鼓勵怕累、沒無聊的孩子,願意試著跳跳看

📣 你家的孩子平常也會跳繩嗎?
還是喜歡做什麼運動呢?
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唷!
📹還是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比較喜歡看影片示範?
也可以在留言區打上「想看」告訴我!👇👇👇

#兒童長高小撇步 #跳繩 #成長門診日常 #小學生運動習慣 #兒童骨骼發展 #陪孩子一起動起來 #家長指南 #兒童長高 #兒童內分泌 #成長 #黃金成長期 #青春期 #成長門診 #生長激素

『睡覺前是不是不可以喝牛奶啊?』最近我在診間建議小朋友早晚一杯奶的時候,常常碰到爸爸媽媽問我這個問題,好像是很擔心睡覺前喝牛奶,反而會讓孩子長不高⁉️真是這樣嗎?今天就和爸爸媽媽分享我的想法!=====================✅ 先...
22/05/2025

『睡覺前是不是不可以喝牛奶啊?』

最近我在診間建議小朋友早晚一杯奶的時候,
常常碰到爸爸媽媽問我這個問題,
好像是很擔心睡覺前喝牛奶,
反而會讓孩子長不高⁉️

真是這樣嗎?
今天就和爸爸媽媽分享我的想法!

=====================

✅ 先說結論:可以放心喝!

相信爸爸媽媽都知道,
牛奶所含的營養素對兒童的生長非常有幫忙,
常常也被視為兒童成長的「超級食物」之一。

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鈣和維生素 D 等,
同時也是這些關鍵營養素的最主要來源。

而且,牛奶中也含有色胺酸和微量的褪黑激素,
這些都是可以促進孩子睡眠的天然成分,
它們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與褪黑激素,
有助孩子放鬆心情、更好入睡。

=====================

⚠️ 但如果要睡前喝牛奶,還是有幾點要注意:

一、時間不要太晚
牛奶本來就含有天然的乳糖與蛋白質,
如果睡前馬上喝完就躺平睡覺,
可能會增加孩子胃食道逆流的機會,
影響睡眠品質

👉 建議:睡前半小時到1小時前喝完。

二、份量適量,不過量
學齡兒童每日乳製品建議攝取量為2~3份。
如果平常已經都有攝取足夠份數,
睡前的牛奶可以減量一半,
或用其他乳製品補充(如優格、優酪乳)

👉 提醒:份量太多還是可能造成熱量過剩。

三、喝完一定要刷牙🪥
牛奶本就有乳糖,睡前喝完沒刷牙就容易蛀牙!
尤其晚上唾液減少,牙齒自我清潔力變弱,
牙菌斑更容易作怪。

👉 睡前喝完牛奶後應立刻刷牙

=====================

我了解很多爸爸媽媽睡前不想讓孩子吃東西,
是怕影響他們晚上『生長激素的分泌』,
結果導致孩子長不高。
比較『積極』的家長,
甚至會讓孩子『餓肚子』去睡覺!
其實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
家長應避免讓孩子在睡前吃一頓豐盛的大餐。
也有相關的研究證實:
睡前進食約300卡路里點心的孩子,
在入睡後的前三個小時會降低生長激素分泌。

但也有相關機構提出建議:
『不要』讓孩子餓著肚子上床!
——如果孩子在睡前感到餓,
可以提供少量健康點心,像是睡前一小杯牛奶,
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所以對於『睡前能不能吃點心』這個問題,
我的想法是:

如果孩子睡前會抱怨肚子餓,
還是可以選擇補充適量的健康點心,如牛奶。
主要是要避免 #高糖、 #高碳水 的宵夜,
例如:餅乾、泡麵、果汁、含糖飲料等,
就不用擔心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

=====================

📣不曉得今天的分享,
有沒有替爸爸媽媽解答心中的疑惑呢?

你們家小朋友有沒有睡前喝牛奶的習慣?
歡迎留言告訴我👇
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快樂長高,健康入睡💤

#睡前喝牛奶 #兒童營養 #睡眠品質 #生長激素 #兒童成長

『醫師,那我甚麼時候可以開始喝咖啡?』有次我跟平常一樣,給小朋友提出一些飲食上面的建議的時候,突然有位底迪向我提出了這樣的反問。一時間,我腦袋當機了十秒:對耶!那小朋友甚麼時候可以喝咖啡啊?📚 這兩天趕快上網查一下資料,回答小朋友的疑問之餘...
19/05/2025

『醫師,那我甚麼時候可以開始喝咖啡?』

有次我跟平常一樣,
給小朋友提出一些飲食上面的建議的時候,
突然有位底迪向我提出了這樣的反問。

一時間,我腦袋當機了十秒:
對耶!那小朋友甚麼時候可以喝咖啡啊?

📚 這兩天趕快上網查一下資料,
回答小朋友的疑問之餘,
也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

=====================

因為目前還沒有充分的研究數據,
確認出兒童可接受的咖啡因「安全攝取量」,
所以美國兒科醫學會(AAP)給出的建議是:

🔺 12 歲以下的兒童:
🚫 不建議攝取咖啡因!

🔺 12~18 歲青少年:
⚠️ 每天咖啡因攝取量不應超過 100 毫克。

=====================

大概喝多少飲料,會攝取超過100毫克咖啡因?

🍵 一罐350cc 綠茶約 35毫克
🥤 可樂一罐也大約含有40毫克
🧋 一罐350cc 紅茶約 70毫克;
☕ 同樣的普通美式咖啡則含100–200毫克;

所以一天只要不小心喝超過兩罐可樂,
就會超過每日建議攝取的標準!

=====================

☕ 咖啡因對兒童的健康有哪些影響?

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
而小朋友的身體與大腦對于咖啡因的刺激,
作用和反應遠比大人更敏感!

過量攝取或原本就對咖啡因敏感的孩子攝取後,
可能會有以下影響:

📌 影響睡眠品質
咖啡因會讓孩子晚上難以入睡、睡得不安穩,
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學習專注力,
甚至干擾生長激素分泌。

📌 影響情緒與行為
孩子攝取過多咖啡因,
可能出現焦躁不安、易怒、注意力分散,
甚至可能加重本來就有的焦慮或過動傾向。

📌 影響骨骼與營養吸收
有研究發現,若孩子常喝可樂等含咖啡因飲料,
可能會排擠乳製品的飲用頻率,
結果鈣質攝取不足,影響骨骼健康與生長狀況。

=====================

其實這些含咖啡因飲品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不僅僅來自於咖啡因本身,
同時也來自其中伴隨的高糖分和其他加工成分。

許多研究都一再證實,
經常飲用這些含糖飲料會增加兒童肥胖的風險,
並可能影響他們成人之後的代謝健康問題。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雖然偶爾嘗鮮沒有關係,
但還是建議爸媽陪孩子建立「選擇飲品」的習慣。
特別是睡前、讀書前、運動後,
更應避免含咖啡因飲品,
才能讓孩子睡得好、長得高、情緒更穩定!

📣 不曉得大家的孩子平常會喝茶或咖啡嗎?
💬 歡迎爸爸媽媽留言一起交流 💬

『媽媽我口渴了,我想要喝飲料🥤』慢慢要步入炎炎夏日了,相信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外出活動曬太陽時,一定都會碰到他們三不五時就吵著要喝飲料!確實,冰冰涼涼的飲品真的很吸引人,但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不小心喝錯飲料,可能讓他們成長受限喔🚫到底飲料...
13/05/2025

『媽媽我口渴了,我想要喝飲料🥤』

慢慢要步入炎炎夏日了,
相信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外出活動曬太陽時,
一定都會碰到他們三不五時就吵著要喝飲料!

確實,冰冰涼涼的飲品真的很吸引人,
但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
不小心喝錯飲料,可能讓他們成長受限喔🚫

到底飲料要怎麼選擇呢?
讓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最新的營養建議吧!📑

=====================

這篇《學齡與青少年健康飲品攝取共識聲明》,
是在2025年一月份的時候,由美國四大醫學會

🚼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
❤️ 美國心臟學會(AHA)
🍽️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ND)
🦷 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AAPD)

共同依據最新證據所建立的飲品攝取建議。

這項建議中用「🚦紅綠燈標示法」,
來分類各類飲品的攝取建議:

🔴 紅燈=不建議/應避免
🟡 黃燈=可適量/條件下攝取
🟢 綠燈=推薦/可作為日常飲品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每種燈號,
各自包含哪些飲品吧!



🟢【每天可以喝,放心選】

✅ 白開水:永遠的首選!
無糖、無熱量、不會蛀牙,
而且對身體各項機能都很重要。

✅ 無糖鮮奶(建議選擇低脂或脫脂)
富含孩子成長所需的鈣、蛋白質與維生素D,
是補充營養、陪伴孩子生長的好幫手,
每天喝個2~3杯很適合。



🟡【可以喝一點點,但要注意量】

⚠️ 100%純果汁
很多爸爸媽媽常常會問的100%純果汁,
其實是需要稍微注意的喔!
雖然比果汁飲料健康,
但纖維含量比不上整顆水果。
建議每天不要超過一杯(5–8歲最多半杯)。

⚠️ 植物奶(如豆奶、燕麥奶)
如果孩子不能、或真的很抗拒喝牛奶,
記得可以選擇有加鈣、維生素D的品項!
補充其中不足的營養素。
同時要避免選擇有人工甜味、有香味的產品。



🔴【最好避免,對健康沒幫助】

🚫 含糖飲料(汽水、運動飲料、果汁飲料等)
孩子喝一杯,就可能超過一天應攝取糖分上限!
長期容易導致蛀牙、肥胖、代謝疾病,
真的要小心。

🚫 調味乳(如巧克力牛奶)
很多爸爸媽媽會因為小朋友不喜歡很牛奶,
就選擇調味乳讓孩子嘗試,其實要避免!🚫
調味乳中所含的糖份,
有時候比很多市售的含糖飲料還多!

🚫 含人工甜味劑的無糖飲料
有些青少年也會在門診問我:
『醫生,那我可以喝零卡可樂嗎?』
這種含人工甜味劑的無糖飲料雖然熱量低,
但這些加工品對孩子長期健康影響尚不明確,
所以通常還是不建議喝!

🚫 含咖啡因的飲料(能量飲、茶、咖啡)
可能造成心悸、失眠、注意力下降,
一般來說,最好還是完全避免!

=====================

🏥 有來成長門診諮詢過兒童體重的爸爸媽媽,
應該都聽過我對孩子非常強調的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你口渴就喝兩種東西,
#開水和牛奶 就好!』

沒想到跟這次美國多個醫學會共同提出的共識,
剛好不謀而合!

🧠畢竟孩子在成長的黃金期過程中,
每一口喝進去的東西,
最後都會變成身體長高的重要「原料」!
讓我們一起幫孩子打造健康的飲水習慣,
清爽又安心地度過這個夏天吧!



📣爸媽們平常會給孩子準備什麼飲料呢?
📣或是孩子常常會特別想喝什麼飲料呢?
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

#健康飲品指南 #夏天喝什麼 #兒童營養 #喝水最棒 #兒童成長 #爸媽小幫手 #兒科醫師說

💐[母親節特輯]❤️平常在看生長門診的過程當中,接觸了無數個為了孩子生長發育煩惱的媽媽。她們記錄身高📏、研究營養🥗、調整作息🛏️,總把孩子每一公分、每一公斤當成自己的責任。在母親節的今天,想替每位辛苦的媽媽,分擔一些壓力,破解部分讓您擔心的...
11/05/2025

💐[母親節特輯]❤️

平常在看生長門診的過程當中,
接觸了無數個為了孩子生長發育煩惱的媽媽。

她們記錄身高📏、研究營養🥗、調整作息🛏️,
總把孩子每一公分、每一公斤當成自己的責任。

在母親節的今天,想替每位辛苦的媽媽,
分擔一些壓力,破解部分讓您擔心的迷思,
讓媽媽可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能稍微放鬆一點。

=====================

❓迷思 1:孩子比同學矮,是不是就需要擔心?

✅破解觀點:
當媽媽們發現孩子比同學矮,通常都有點緊張,
但每個孩子的發育節奏不同⏳,
有些孩子其實是屬於「長後面」的類型,
進入青春期或是開始衝刺的時間點比較晚。

重點還是要對照孩子的成長曲線📊,
如果不是 #低於第三個百分位,
或是 #一年身高增加沒超過四公分,
就不一定是異常。

=====================

❓迷思 2:孩子太瘦,就是營養不良、長不高?

✅破解觀點:
媽媽們很容易心疼孩子瘦巴巴的樣子🥲,
怕體重太輕會不會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但事實上,瘦 ≠ 不健康。
重點依舊是要對照孩子的成長曲線📊。
如果孩子只是 #身高和體重的百分位差距大,
比如:身高第85百分位、體重第25百分位,
但是活力好⚡、有胃口🍽️、身高穩定成長📈,
就不需要太擔心。

=====================

❓迷思 3:孩子早產出生體重輕,以後長不高?

✅破解觀點:
媽媽們對這一點有時候會有些在意,
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點。
其實,#接近九成的早產或SGA寶寶,
會在 2 歲前追上成長👶📈。
只要營養均衡、生活規律,
將來都有機會達到甚至超越遺傳身高✨。

=====================

❓迷思 4:爸爸媽媽都不高,孩子就不會高?

✅破解觀點:
雖然遺傳會決定 #大約七成左右的成人身高,
但它並不是絕對的!
後天的營養、運動、睡眠、生活習慣,
都有機會幫助孩子發揮到最大的遺傳潛能📈,
最後超越爸爸媽媽的成人身高。

=====================

❓迷思 5:孩子常生病,會不會影響長高?

✅破解觀點:
輕微的感冒、病毒感染 #對成長的影響不大 。

只是如果本來孩子就比較瘦小,
或是出現長期慢性疾病、反覆感染的狀況,
就有可能出現營養吸收不良加上身體消耗過多,
進一步影響到孩子們的生長。

還好這些影響大多是暫時性的,
等孩子感染康復、胃口恢復之後,
都會回到原來的成長曲線📊。

=====================

不曉得今天分享的迷思破解,
有沒有替辛苦的媽媽們減輕一些心理的壓力,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或者是和其他同為孩子操心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關於孩子成長,讓你最困擾的迷思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用分享與理解,
陪每一位媽媽過一個輕鬆又暖心的母親節💌!

Address

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42號
Taipei
114

Opening Hours

Wednesday 09:00 - 12:30
13:30 - 17:00
Thursday 09:00 - 12:30
13:30 - 17:00
Friday 13:30 - 21:30

Telephone

+88625571333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兒童內分泌 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生長諮詢門診-小提醒

每位寶貝的生長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

沒有親自診視之前,恕難提供線上諮詢服務。

門診諮詢前請把拔馬麻預先準備以下資料:

1. 小朋友本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