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025
【癌細胞潛伏!不能放心。…「手術、化療、電療、服藥」治療後, 儀器檢查顯示沒有癌細胞。】
▷返本全真!學界讚曰:
道法自然逍遙遊,鯤鵬飛天盼無憂;
八百彭祖謔神話,小民無欲百十五。
▶癌!紊亂體質;飽學專家困於病。…留職停薪,女教師呀,四十多歲,日前初診。
病人:「十多年前甲狀腺癌,切除;今年摔倒,發現腦惡性腫瘤6公分,清除;化療、標靶治療也做了;體力差。」
▶114年10月血檢資料:(癌症醫生處置後)紅字許多。
◐HCT(紅血球佔全血的百分比)=30.4(35-45%)↓
◐HGB(血紅素)=10.1(11.5-15.6g/dL)↓
◐RBC(紅血球)=3.66(4-5.2百萬/uL)↓
◐PDW(血小板分佈寬度)=7.8(10-16fl)↓
◑WBC(白血球)=17.64(4-10.8/uL)↑
◑Neutrophils(嗜中性球)=82.3%(40-74)↑
◐Lymphocyte(淋巴球)=13.1%(19-48)↓
◐Monocyte(單核球)=1.9%(3.4-11)↓
◑空腹血糖=111 ↑
♥中醫師我:「妳體內還有毒熱(發炎),正虛邪盛,請繼續清除潛伏的癌細胞,避免轉移;去邪第一、扶正次之,中藥很苦,喝藥後可含粒話梅,加油!」、
「正統師範培訓的教師很珍貴,學生需要妳;明年回去學校、再執教鞭吧。」
(參考用中醫師林寶華整理2025.10.24,五,07:17;更新…)
A1a1.《癌,化療,右肩膀人工血管》
2025/10/23 FACEBOOK
/楊小姐
『12次七百多小時的漫長化療路』
『這一年多,人工血管卡在右肩不時隱隱作痛』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ShRUDdkZ/
A1a2a.《正是時候讀莊子》作者離世 台大中文系蔡璧名教授享壽60歲》
17:04,2025/10/22中時
/李侑珊
哀悼!『抗癌多年的她於今日傳出已離世,台大中文系也證實這項消息,享壽60歲。』
『蔡璧名在42歲時罹患子宮頸癌第三期,後來透過中醫和武術調養身體,腫瘤消失,並返回台大任教』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1022004014-260405
A1a2b.《台大教授蔡璧名60歲病逝…42歲子宮頸癌被判存活率25%,靠打拳養生自在活:人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撰文 郭美懿整理
2025年10月22日 幸福熟齡
『曾祖父及祖父都是中醫師,父母則皆畢業於台大藥學系,為執業藥師。其父蔡肇祺是太極拳宗師鄭曼青嫡傳弟子,有精湛的武學根柢,因此多年前蔡璧名罹癌後,除了接受西醫治療,中醫、太極拳與莊子也成為支持她撐過化療的無形力量』
『2019年接受《今周刊》專訪,當時曾闡述42歲罹癌的心路歷程…進一步檢查發現腫瘤已從婦科器官擴散到胃腸、淋巴,預估5年存活率僅25%』
『莊子說的返本全真,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目前醫學已經證實無論HPV病毒感染後有無持續性行為,感染越久就越容易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或惡化為子宮頸癌』
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510220095
A1a3.《癌症時鐘快轉17秒 肺癌蟬聯癌王》
2024-12-20 02:34 聯合報 A8
記者廖靜清、林琮恩/台北報導
『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一一一年新發生癌症人數十三萬二九三人,較前一年增加八五三一人,癌症時鐘在停滯一年後快轉十七秒,平均每四分二秒就新增一名癌症患者。』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一年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男女合計發生人數,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437450
⇄⇄⇄
A1b1.《人工血管什麼時候可以拿掉?人工血管費用、副作用、運動、注意事項一次看》
2023.10.26 文 / 沈毓禮 出處 / 癌症問康健
『人工血管大致上可分為植入式皮下人工血管座(簡稱 PORT 或 Port-A)與植入式週邊中心靜脈導管(簡稱 PICC)兩種』
https://cancer.commonhealth.com.tw/article/985
A1b2.《體外放射治療常見之併發症及處理 》
熊佩韋原著 林群書改版
/三軍總醫院
『體外放射治療在癌症的治癒性或緩和性療法上,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治療時,腫瘤週邊的正常組織或器官或多或少會包含在照射範圍內,也因此接受到大小不等的放射劑量產生若干副作用』
『白血球要低到多少,才考慮暫停治療呢?一般在總數小於2,500- 3,000/cumm時,即考慮暫停治療…』
『一般治療劑量達到2000-3000cGy以上即有明顯的掉髮現象…』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26/22939
A1b3.《腫瘤中醫調理放療注意事項》
/奇美醫療體系 By 中醫部
October, 2025
『放射線對中醫而言是一種熱毒』
https://www.chimei.org.tw/main/cmh_department/59012/info/7100/A7100214.html
⇄⇄⇄
A1c1.【癌細胞 in 寄生蟲】
《看!那隻會傳染腫瘤的寄生蟲!?》
miss9 ・2015/11/17
~本文感謝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檢驗科張昱維(Yu-Wei Chang)協助。~
「我們將諾貝爾醫學獎授予約翰尼斯·菲比格(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先生,以表彰他發現了能造成腫瘤的寄生蟲-螺旋體癌線蟲。」-1926年』
『1915年,(日本)山極設計了長達一整年的動物實驗,他不間斷地將煤灰中提煉出的焦油塗抹在兔子的耳朵上,實驗持續了一年之後,終於在塗抹的部位上發現腫瘤』
『1930年代之後,癌症傳染學派漸漸式微,寄生蟲會引起癌症的想法,更被視為異想天開的理論』
『發現腫瘤缺乏人類癌症常見的角質蛋白(cytokeratin)。換句話說,這些在患者體內肆無忌憚生長的腫瘤,並不屬於人類…結果發現病人體內的腫瘤基因,高達99%和絛蟲吻合…愛滋病毒摧毀了患者的免疫系統,兇惡的絛蟲腫瘤就此在人體內安家立業、大行其道』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8520
A1c2a.《癌細胞壯大←免疫T 細胞疲憊無力←病原體改變免疫系統←慢性感染》
2025/10/05 Facebook
/基因醫師張家銘(北榮)
『全球高達 15–20% 的癌症,其實背後真正的元凶不是單純的基因突變,而是那些長期潛伏在體內、悄悄改變免疫環境的慢性感染』
『這些看似早就痊癒的病毒、細菌或寄生蟲,像是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幽門螺旋桿菌、人類乳突病毒、B 型與 C 型肝炎病毒,甚至是血吸蟲、肝吸蟲這類寄生蟲,並沒有離開我們的身體,而是偷偷改變我們體內的免疫環境,悄悄關掉那個本來會攻擊癌細胞的免疫煞車燈』
『這些微小的變化,就是病原體正在偷偷改變我們免疫系統的證據。它們讓 免疫T 細胞疲憊無力、讓自然殺手細胞失去戰力,甚至把我們的免疫「隊長」樹突細胞給迷惑,讓整個免疫軍隊看不見敵人。更可怕的是,它們還會扶植調節型 T 細胞,在一旁勸退其他免疫戰士「不要打,不要鬧」,讓癌細胞變成貴賓,不受干擾地壯大起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BFVpobtc/
A1c2b.《癌症不是基因突變?醫揭「背後元凶」潛伏體內 4步驟反擊》
2025/10/13 06:55 鏡報
編輯:魏君程
『醫師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最近讀到一篇刊登在《Molecular Cancer》的研究,發現全球高達 15至20% 的癌症,其實背後真正的元凶不是單純的基因突變,而是那些長期潛伏在體內、悄悄改變免疫環境的慢性感染』
https://www.mirrordaily.news/story/24421
⇄⇄⇄
A1d1.《癌症+糖尿病》
2025/10/09
/林寶華中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Qm6dEUe9/
A1d2.【「癌、肺纖維化」!中醫統合治療、減輕多重症。】
2025/08/04
/林寶華中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kuEZWhtr/
⇄⇄⇄
A1e.《彭祖 》
/維基
『(前1237年或前1214年—前1100年)…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傳說中是南極仙翁的轉世化身。』
『道教有一種「一勝七」說,認為有德之仙人,其一日之功,相當於凡夫俗子修行七日,所以彭祖活了八百歲,事實上是他從六、七歲開始,日日行善作功德,行善之功相當於常人的800年,真正的彭祖大概只有115歲左右的壽命』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D%AD%E7%A5%96
A1f.《莊子》
『唐玄宗時莊子被封爲南華真人,因此《莊子》又稱爲《南華真經》。
莊子分爲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一般認爲:內篇由莊子自著,外篇由弟子所編,雜篇由宗仰他的後學附加。書流傳既久,劉向、向秀、郭象等人校勘、註解,都照自己的意思進退編次,各家不一定一致。
宋朝以後,郭象本獨行於世,篇目次第漸成定局。內篇目錄爲:一逍遙遊、二齊物論、三養生主、四人間世、五德充符、六大宗師、七應帝王。這七篇佔莊子四分之一,是全書的精華。各篇都以主旨標題,開門見山,七篇爲有機體組織。文章以議論和比喻交錯,議論僅佔全文十之一二,主要用趣味的寓言故事構成》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8%8E%8A%E5%AD%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