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提供心理諮商服務

23/08/2025

🖖象家園的青春版Podcast上架囉!🖖

八月開始,象家園來了兩位可愛的高中生(一位升高一,一位升高三)
他們想要認識心理師的工作,於是在合法的條件下,他們協助了心理衛生推廣
的工作,也承接了青春版的Podcast的節目錄製。
他們會用青少年的語言分享心理學的知識,歡迎訂閱喔!❤️👍🔔

🎙️頻道名稱:人生一波三折 好便宜
🚩頻道標語:考試不會考,但我們應該要學會的事
⭐️我們的使命:用青少年的語言,把心理學和成長議題說給青少年聽
🚀我們的願景:希望能讓大家明白不是心理有病才要懂心理,而是心理是生活的基本能力。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孩子放假了!是父母忙碌的開始嗎?】 文/陳建佑 諮商心理師隨著結業式結束,孩子正式迎來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對許多家長而言,這段假期可能並不輕鬆,甚至是一場親子關係的挑戰。孩子一整天待在家,手機幾乎成了他們的「黏著劑」,連吃飯時也不願放下,或...
25/06/2025

【孩子放假了!是父母忙碌的開始嗎?】
文/陳建佑 諮商心理師

隨著結業式結束,孩子正式迎來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對許多家長而言,這段假期可能並不輕鬆,甚至是一場親子關係的挑戰。

孩子一整天待在家,手機幾乎成了他們的「黏著劑」,連吃飯時也不願放下,或出現一些大人難以忍受的行為。這些本在學期中因相處時間有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略過的小事,到了整天密集相處的暑假,往往成了引爆衝突的導火線。

那麼,面對這段親子「長時間共處」的時光,我們該如何調整心態與方法,讓關係不至於劍拔弩張,反而更靠近彼此呢?

🌱讓孩子參與過程,找到親子互動的鑰匙:

許多家長為了效率,常常一手包辦孩子的大小事。但當孩子習慣於「被做決定」與「被處理好一切」,久而久之容易出現消極、被動的態度,甚至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看重。

其實,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讓孩子參與、負責自己的任務,即使做得不完美,也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信任與支持。「可以試著自己做做看」、「做錯沒關係,我們一起想辦法」這樣的態度,能培養孩子的主動性,也讓親子互動變得更有溫度。

🌱用「我」訊息,邀請孩子參與而非命令:

「你為什麼不趕快把手機收起來?」
「你連這件事都做不好!」

這些語句聽在孩子耳裡,往往像是指責與否定,讓他們只想防禦或逃避。如果我們能轉換方式,從「我」的角度出發,例如:「我擔心你一直看手機會影響睡眠」,或「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完成這件事」,不但能減少對立,也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邀請」的語氣比「命令」更容易被接受,雙方才能真正展開對話,而不是一方命令、一方反抗的拉鋸。

🌱善用暑假時光,陪孩子走出手機世界:

暑假是孩子放鬆身心的黃金時段,也是家長重新連結親子關係的好機會。不妨安排幾次輕鬆的親子小旅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到彼此都感興趣的地方走走;即便只是找間有氛圍的咖啡館,聊聊孩子對新學期的期待、回顧這學期的收穫與挑戰,也是一種深度交流。

轉換環境與節奏,有助於跳脫日常的緊張互動,讓親子彼此看見對方在忙碌之外的另一面。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真誠地陪伴與傾聽,許多平日難以處理的溝通問題,也有機會在輕鬆氛圍中被化解。

🌱暑假不是誰的負擔,而是重新靠近的契機:

暑假不僅是孩子的假期,也能是家長與孩子重新靠近、了解彼此的黃金時刻。只要保有彈性、願意傾聽與信任,就能讓親子之間的互動,不再只是「管理」與「服從」,而是陪伴與成長。

祝福每一個家庭都能在這個夏天,找到彼此最自在的相處方式,創造屬於你們的美好暑假回憶。🏕️

暑假快樂,親子同行,心更靠近!💛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陳建佑諮商心理師 #親子 #陪伴

【伴侶諮商,讓我們真正聽懂彼此的心】文/黃微媄諮商心理師💬 「我們明明還愛著對方,為什麼總是吵個沒完?」💬 「他總是不說話,我該怎麼辦?」關係裡最痛苦的,往往不是爭吵本身,而是說了卻沒被聽見,努力卻沒被理解。當溝通變成衝突,親密感變成距離,...
03/06/2025

【伴侶諮商,讓我們真正聽懂彼此的心】
文/黃微媄諮商心理師

💬 「我們明明還愛著對方,為什麼總是吵個沒完?」
💬 「他總是不說話,我該怎麼辦?」
關係裡最痛苦的,往往不是爭吵本身,而是說了卻沒被聽見,努力卻沒被理解。當溝通變成衝突,親密感變成距離,你們或許都覺得好累。
EFT情緒取向治療伴侶諮商,不僅僅是單純學習溝通技巧,而是讓你們重新看見對方的需求與內心,從「爭論對錯」到「真正理解」,從「冷淡疏離」到「安心親密」。
關係的轉變,不是奇蹟,而是『當我們願意開始用心聽,愛也能重新流動。』💙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黃微媄諮商心理師 #伴侶諮商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5/30(五) - 6/1 (日)象家園端午連假公休三日6/2(一)恢復正常營業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28/05/2025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

5/30(五) - 6/1 (日)
象家園端午連假公休三日

6/2(一)
恢復正常營業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5/1(四)勞動節,象家園公休一日一直以來在不同崗位奮鬥的夥伴們辛苦了!這天就讓我們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休息一天吧!敬祝大家勞動節快樂🫡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29/04/2025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

5/1(四)勞動節,象家園公休一日

一直以來在不同崗位奮鬥的夥伴們辛苦了!
這天就讓我們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休息一天吧!
敬祝大家勞動節快樂🫡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4/3(四) - 4/6(日)象家園清明連假公休四日4/7(一)恢復正常營業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02/04/2025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

4/3(四) - 4/6(日)
象家園清明連假公休四日

4/7(一)
恢復正常營業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從新聞事件:與個案談正義感、創傷共鳴與心理負荷】文/林之珮諮商心理師「我想討論我的正義感,因為最近的事件居然讓我有被灼燒的憤怒。我平常生活壓力這麼大,都沒有這麼生氣,我應該算是一個情緒管理超好的人吧!所以我不懂,我怎麼會整個牙起來……」他...
20/03/2025

【從新聞事件:與個案談正義感、創傷共鳴與心理負荷】
文/林之珮諮商心理師

「我想討論我的正義感,因為最近的事件居然讓我有被灼燒的憤怒。我平常生活壓力這麼大,都沒有這麼生氣,我應該算是一個情緒管理超好的人吧!所以我不懂,我怎麼會整個牙起來……」

他坐在對面,眼神專注,語氣裡帶著壓抑的激動。

他說的是最近有關黃子佼與孟耿如的事件。當看到有人出來支持復出、按讚加油,他的內心感到不可思議,完全無法接受:「如果他們有看到判決書,那些受害的孩子…這些受害者還沒有獲得補償,這個案子還沒有結束,怎麼可以……」

另一個個案,則是看到幼兒園性侵案的新聞,感覺自己彷彿被拉入某個畫面,看見孩子受害、受苦、無助,內心揪緊到身體疼痛,感受到強烈的無能為力。

我不會直接告訴他們:「你可以練習專心回到自己。」
也不會提醒他們:「要學會和別人的事保持距離。」

因為我知道,這份憤怒,這份撕心的疼痛,不只是情緒,那是他們心中的愛。

所以他們無法對這些新聞視而不見,因為內心深處,有一個信念在說:世界不能是這樣的,孩子不能被這樣對待,不應該沒有人負責,不可以這樣算了。

他們的內在反應,是他們對生命的深刻承諾。

只是我們可以一起了解,內在經歷了什麼?

#1替代性創傷
當我們持續關注、投入某些角度,即使沒有直接經歷,也可能產生類似於創傷受害者的情緒經驗。我們可能會感到憤怒、悲傷、無力,並且循環在這些感受中。

#2創傷觸發
如果新聞中的事件與我們過去的傷痛經歷有相似之處,可能會觸發感同身受的情緒與身體反應。例如,曾在童年經歷虐待的人,看到兒童受害的新聞時,整個身心狀態,可能彷彿進入當年的時空。

#3資訊過載
這類新聞通常伴隨著大量的追加報導、網路論述、留言。我們的不敢相信與無法接受,會讓我們不斷追蹤資訊,想要釐清事情的真相,卻發現自己逐漸被資訊淹沒。大腦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可能導致焦慮、憂鬱、失眠,甚至讓我們與自己的生活脫節,感覺整個人漂浮著,無法穩穩地站在當下。

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的心能夠承載多少?如何在關懷社會的同時,自我守護?

✏️ 將關懷化為行動
憤怒可以成為燃料,但如果只是燃燒自己,只會留下疲憊與無力。願意的話,對相關單位表達支持、捐款,或者清楚坦誠地發表自己的立場,都能讓這份關懷有安全的出口。

✏️ 設定資訊攝取的界線
我們無法承受無限的資訊量。當我們做出行動後,就允許自己只接收「限量」的新聞,留出消化與沉澱的空間。在足夠的空間裡,你才會知道這件事跟你內心的「傷口」,或「正義感」有怎樣的連結,才能好好的問自己:什麼是我需要的?什麼是這個社會需要的?

✏️ 照顧身體,穩住日常
要讓大腦停下來不容易,最簡單的方法是接觸大自然、運動、穩定作息,身體有力量,內心才有足夠的空間承載這些感受,而不是被淹沒。

他問我:你覺得我的正義感是不是什麼病態跟問題?
我跟他說:「我很敬重你的憤怒,謝謝你的心意,這個社會需要你的光,因此我真心希望你安好。」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林之珮諮商心理師 #兒少保護 #兒童性侵

【為什麼拒絕這麼可怕?】文/林之珮諮商心理師「我和同事相處蠻好的,工作時聊得很開心,可是當他們邀約下班聚餐,我就開始焦慮了。其實我不想去,可是又怕老是拒絕會讓人錯愕,感覺會破壞關係。如果說『不去』,會不會讓人覺得我變了?但如果勉強自己去,又...
07/03/2025

【為什麼拒絕這麼可怕?】文/林之珮諮商心理師

「我和同事相處蠻好的,工作時聊得很開心,可是當他們邀約下班聚餐,我就開始焦慮了。其實我不想去,可是又怕老是拒絕會讓人錯愕,感覺會破壞關係。
如果說『不去』,會不會讓人覺得我變了?但如果勉強自己去,又會讓自己不開心。這樣的拉扯讓我壓力很大,甚至有時候會想乾脆徹底消失,眼不見為淨……但又覺得這樣也太荒謬了。只是偶爾的邀約,為什麼我會這麼害怕拒絕呢?」

「我覺得拒絕好像自己做了什麼壞事!」

聽著他的苦惱,我問:「你覺得,拒絕別人讓對方難過,就等於你做了壞事嗎?」
他愣了一下:「對啊,好像是這樣……而且更糟的是,我以前對他好的那些事,好像都會被一筆勾銷,甚至變成假的。」
「我甚至覺得拒絕會帶來某種報應。」

這種感受,其實很多人都有。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拒絕變得這麼可怕呢?

#這與情感記憶系統與成長文化有關
➊人對於「失去」的感受比「獲得」更強烈。
即使對方過去對我們很好,只要某一次拒絕我們,與過去的態度不一樣,我們就會感到意外、驚訝,甚至掉進負面情緒,彷彿失去了對方。

➋ 受傷的記憶比快樂的記憶更深刻。
我們的身體有趨樂避苦的本能,受傷時,大腦會啟動「戰逃反應」,讓這次被拒絕的經驗深深刻在記憶裡,以防未來再次受傷。

➌ 信念:「拒絕別人,會被報復?」
在亞洲文化裡,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與人為善」,避免讓別人難堪。耳濡目染之下,可能內化了「現在拒絕別人,以後別人也不會幫你,甚至會記仇」的想法,自然對拒絕產生恐懼。

➍ 父母習慣「維持和諧」,但不擅長修復關係。
許多父母親戚那一輩,重視表面和諧,但當關係出現裂痕時,往往選擇避而不談,甚至從此不聯絡,很少示範如何修補關係。所以,當我們長大後面對關係中的小傷與衝突,常常只能自己摸索。

#我們要在心裡面重新認知
✅ 你會長久珍惜的關係,需要能容許彼此的需求。
拒絕的另一面,是把自己的需求和對方的需求放在一起,考量和協商。

✅ 焦慮和不舒適是短暫的,練習安撫、與之共處。
當我們被拒絕,真的會立刻對對方翻臉、一筆勾銷所有的美好嗎?通常不會,我們可能會失望、生氣一陣子,但如果對方仍然願意如常互動,關係是可以延續的。換句話說,不論你是拒絕別人,還是被拒絕的一方,真正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回到這段關係裡?

✅長久的關係,靠的不是努力維持好的感覺,而是靠「互相理解」,讓彼此有更自在的空間。

所以,下次當你害怕拒絕時,試試看:先安撫自己的焦慮,表達需求,讓對方理解你的考量,然後,給彼此一點時間消化情緒。
祝福逐漸破除「如果我拒絕⋯」背後的魔咒。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林之珮諮商心理師 #害怕拒絕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2/28(五) - 3/2(日)象家園228連假公休三日3/3(一)恢復正常營業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26/02/2025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

2/28(五) - 3/2(日)
象家園228連假公休三日

3/3(一)
恢復正常營業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當發現孩子有性行為了,我該怎麼辦?】文/康巧穎諮商心理師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社交平台、短影音平台崛起,孩子會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然而這些訊息往往是快速且片段的,而兒童青少年的大腦認知發展尚未成熟,容易在接收到零碎訊息的同時來不...
20/02/2025

【當發現孩子有性行為了,我該怎麼辦?】
文/康巧穎諮商心理師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社交平台、短影音平台崛起,孩子會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然而這些訊息往往是快速且片段的,而兒童青少年的大腦認知發展尚未成熟,容易在接收到零碎訊息的同時來不及好好處理及分辨就吸收進去了。

這時候大人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引導。給予孩子正確的知識,引導孩子長出辨識的能力。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對自己和他人身體感到好奇的時期,不論是同性或者異性。關於性別關係甚至是包含性的討論可能也在家長未曾想過的年紀就出現在孩子們彼此的話題中,若讓孩子在缺乏正確的性知識情況下獨自於這條路上探索,那將會是充滿荊棘而危險的。當發現孩子有性行為,或者發現孩子開始對性感到好奇時,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陪伴與引導孩子。

#傾聽
價值觀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孩子形塑價值觀的輪廓時,家長需多傾聽與陪同討論。了解孩子對於性行為意涵的理解,傾聽其看待「性」的觀念,家長可以適時分享以及教導正確的性知識,達到雙向的交流。若家長一昧的指責,不給孩子表達的空間,這樣反而會讓其失去分享的勇氣,使家長錯失幫孩子建立保護網的機會。

#陪伴討論給予正確的性知識
性教育包含性傾向、性別認同、生理知識(例如過早發生性行為會增加婦科疾病風險等)、性同意與尊重、情感與性的關係(例如不給對方碰就是不愛對方嗎?)、安全的性行為、法律相關知識、網路性剝削風險等等,皆為可以與孩子討論和進行教導的內容。

#陪伴建立身體界線
培養孩子對於身體自主權的認知,在任何的情況下,若未經過允許,他人不能隨意碰觸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協助孩子建立身體「私領域」的劃分。
可以運用「紅」、「黃」、「綠」三個顏色,引導孩子用不同顏色標示身體各個部位,紅色代表最私密且誰都不可以輕易觸碰的地方;黃色代表沒那麼開放的部位,可能有些人可以但大部分人不行碰觸的地方(可進一步陪同討論哪些人可以,什麼情境下可以),綠色代表平時他人觸碰時較不會感受到不舒服的地方。
以下舉例幾個可以協助孩子討論的例句:
1.內衣褲會遮住的地方是最隱私的部位,誰可以碰?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碰?
2.身體哪個部份曾經是別人碰到你會覺得不舒服的?

#培養對於拒絕的認識與態度
「自願」與「同意」是身體自主權很核心的一環,因此在引導孩子認識自身不舒服的感受以及建立身體界線外,也培養孩子在適當的時機給出拒絕的訊號,拒絕包含言語上的「不要、不行、不可以」,也可以從身體語言加強拒絕的程度,例如躲閃、推開、皺眉等。當孩子在感受到身體界線受到侵犯的情境下,若能堅定的拒絕, 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自我保護。

#法律原則
青少年在交往期間可能會因著對法律知識及性觀念的不足而出現風險,上述提及「自願」與「同意」是在培養孩子性觀念上重要的一環。相同的,在法律的角度上,一切未經過本人允許的性行為皆為「性侵」,就算是兩情相悅的性行為,只要其中一方未滿16歲,也屬於性侵害,而性侵害屬於非告訴乃論,意為公訴罪,除些許情況為告訴乃論外(詳見刑法227條之1與229條之1)。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性行為時,可能會感到自責,甚至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父母。然而,正是因為家長足夠關心孩子,才會注意到他們開始對性產生好奇與探索。這種自責情緒其實很正常,因為家長在乎孩子,擔心他們可能受到傷害。但隨著孩子身心的成長,他們自然會對性產生好奇並進行探索。這時期家長的陪伴與引導可以為孩子建立安全的空間去探索與長出判斷的能力,如果家長過於自責,反而可能引發情緒化的反應,使孩子感到壓力,進而不敢與家長進行相關的溝通與討論。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康巧穎諮商心理師 #身體界線

📣衛福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2025年額度開放預約中~Q.誰可以申請衛福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A.年滿15歲,未滿46歲民眾皆可申請。Q.需要額外支付費用嗎?A.方案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每次諮商時間為40分鐘,無額...
11/02/2025

📣衛福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2025年額度開放預約中~

Q.誰可以申請衛福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A.年滿15歲,未滿46歲民眾皆可申請。

Q.需要額外支付費用嗎?
A.方案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每次諮商時間為40分鐘,無額外收取費用哦!

Q.未成年的青少年也可以預約嗎?
A.不論目前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只要年滿15歲,都可以申請唷~

Q.我有使用過「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還可以再申請「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嗎?
A.只要符合補助年齡皆可以申請唷!

Q.青壯方案補助使用完,如果還有諮商需求怎麼辦?
A.可與原來的心理師以自費方式繼續合作,或洽詢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之服務資源。

Q.方案有使用的期限嗎?
A.方案使用期限至114年12月31日止。使用期間每次諮商間隔須為7天以上,30天以內。

Q.當天我會需要準備什麼嗎?
A.首次諮商須請您出示身分證件。

Q.我可以怎麼申請呢?
A.心理諮商採預約制,請加入象家園官方LINE:https://lin.ee/ws3etfF,填寫預約資訊,我們將透過電話了解您的諮商需求及資訊核對,並進一步協助您媒合心理師唷!
(加入官方LINE請先私訊我們,我們才看的見您的帳號唷)

⚠️重要提醒:中央主管機構規定諮商所及心理師每週皆有配額上限,滿額為止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心理諮商

【情人節不要情人劫-如何預防約會性侵】文/康巧穎諮商心理師根據2023年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將近80%的性侵案件「來自熟悉的人」,因為熟悉所以信任,也往往因為信任而降低了警惕。而熟人性侵案件中,有40%來自另一半,也就是說,曾經或者現在的伴侶...
08/02/2025

【情人節不要情人劫-如何預防約會性侵】
文/康巧穎諮商心理師

根據2023年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將近80%的性侵案件「來自熟悉的人」,因為熟悉所以信任,也往往因為信任而降低了警惕。而熟人性侵案件中,有40%來自另一半,也就是說,曾經或者現在的伴侶,甚至是曖昧對象,都有可能在違背你的意願之下讓你身陷性暴力的危險中。

一年一度情人節馬上要來到,除了享受與伴侶的甜蜜時光外,也需要謹慎保護自己,避免約會當中可能發生的性暴力事件。

「他是我男朋友耶,他才不會對我怎樣。」
「我們只是去包廂看個電影,還好吧。」
「對方是女生,我力氣比他們大,我可以保護自己吧」

約會性侵往往來自於「不可能」,而也正是因為沒有想過,所以當危險來臨時更不會有所預備。在約會享受兩人的時光時,我們可以怎麼預防會約性侵呢?

#清楚的身體界線
建立清晰的界線和明確的溝通是很重要的,你的身體他人並不能隨意碰觸,就算是伴侶也需要尊重你,只有你認為「可以」才是真正的同意,不回應不代表同意。

#明確的拒絕
清楚的表示不喜歡是重要的,兩個人的溝通除了言語上的表達之外,身體語言也能傳遞出訊息,因此口語加上身體的拒絕(例如躲閃、皺眉、厭惡的表情、拍掉對方的手、接觸時保持距離等),更可以讓對方知道你感受到不舒服的行為。若已經表達不喜歡,但對方選擇忽略或是假裝沒接收到,那將會是危險的,會需要更留意自身的安全。

#愛他(她)不等於全部都給他(她)
「我是你男/女朋友欸,有什麼好不能看的。」
「你有的我也都有,所以給我看一下摸一下沒關係吧。」
「你不給我就是不愛我。」
這些情境中,對方試圖用「情感」交換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是屬於自己且無價的,因此在他人提出想要「交換」時,會需要更留意自己的意願,不論是用金錢或情感等都不應成為他人觸碰身體甚至發生性行為的「條件」。你的身體是不能用交換來的,而是需要在你同意之下別人才可以進一步有所作為。

#正視不舒服的感受
當你和一個人相處若內心冒出「怪怪的」、「不舒服」的感覺,請相信它,並開始留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可能是對方講話的方式不太尊重你?可能是對方會沒經過你的同意碰觸你的身體?這些都是你的身體界線感受 是與人相處時很常見的負向感受也往往是身體在警訊我們未知的危險。

#留意場所
約會時留意場所的開放性,以及空間中有沒有其他人,這樣發生危險時相對容易求救與逃跑。

#提高警覺
約會性侵很多時候與酒精、藥物有關係,讓自己保持清醒也是避免關係性暴力的方法,上述提及的面向多可以在意識清醒的時候進行判斷,但若失去判斷能力甚至失去意識,就無法保護自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性暴力是指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如暴力、脅迫、下藥等),讓他人在非自願的情形下發生與性有關的行為。而與性相關的暴力也包含性侵、性猥褻、性騷擾、性剝削、網路散佈性影像等,因此除了約會性侵外,也是需要保護自己遠離任何形式的性暴力。

祝福大家都有一個愉快的情人節。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康巧穎諮商心理師 #情人節

Address

民生東路五段69巷25號
Taipei
105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象家園心理諮商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