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惠文教基金會

加惠文教基金會 深耕 助 的文化
體現 人 的關係

專業工作者 生命故事人 行有餘力者的相遇 *註:粉絲專頁為公開訊息,故不回應個人諮商問題
如有諮商需要,請來信 mail@jcf.org.tw,或於服務時間電洽02-25582771,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地址:10596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81號7樓之5

2025年 加惠第八屆世界傾聽日—線上澄心體驗​2016 年 10 月 21 日,Dr. Greg Madison 發起「世界傾聽日」活動。活動信念為:當我們能停下 來,打開耳朵和心靈去傾聽身邊的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便發生了。2018 年起...
13/09/2025

2025年 加惠第八屆世界傾聽日—線上澄心體驗

2016 年 10 月 21 日,Dr. Greg Madison 發起「世界傾聽日」活動。活動信念為:當我們能停下 來,打開耳朵和心靈去傾聽身邊的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便發生了。2018 年起,加惠基金會認同並開始響應此運動,讓許多未接觸過澄心(focusing)的民眾擁有第一次被專注傾聽的經驗。加惠基金會邀請受過專注傾聽訓練的志工們,在10月中旬創造一個平靜、溫和,且不帶批判的空間,提供給所有想被專注傾聽的人。

◆活動時間:2025/10/18、10/19、10/20 ​ 上午10:00~12:00,下午13:00~18:00,每場次50分鐘。
◆活動地點:以線上方式進行,採用Google Meet或Zoom,請事先下載軟體。
◆活動形式:由受過專注傾聽訓練的志工提供您一對一的內在傾聽體驗。
◆活動費用:免費,以及一顆願意聆聽自己的心。
◆活動名額:名額有限,如經完成報名程序後無法出席,請於活動三天前回信告知,以利將名額釋出給其他夥伴。

由於這項活動屬單次體驗,為維護您的權益與與安全,在此特別提醒您:

1. 不適合目前正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的人
2. 不適合目前有自傷或自殺等意念或強烈情緒的人

◆報名流程(9/12起開始報名) :
1. 填寫完表單。
2. 按報名順序與志願時段進行場次安排,並寄送 e-mail 通知。
3. 收到場次安排通知且回覆「確認出席」者,才算正式報名成功。
(若超過三天未收到您的回覆,將釋出名額給候補報名者)

【2025 創傷知能課程】 「衝擊型創傷/驚嚇創傷 (shock trauma)/單一事件創傷」,在「身體經驗取向」上的有效處遇和解除。​在創傷療癒的領域中,我們常將創傷區分為兩大類:「衝擊型創傷」(Shock Trauma)與「發展期創傷...
12/09/2025

【2025 創傷知能課程】
「衝擊型創傷/驚嚇創傷 (shock trauma)/單一事件創傷」,在「身體經驗取向」上的有效處遇和解除。

在創傷療癒的領域中,我們常將創傷區分為兩大類:「衝擊型創傷」(Shock Trauma)與「發展期創傷」(Developmental / Relational Trauma)。

「衝擊型創傷」指的是單一事件所引發的劇烈驚嚇——發生得太快、太突然、太強烈,瞬間超出個體身心所能承載的範圍,導致神經系統陷入失衡與凍結狀態。像是車禍、跌落、醫療手術、自然災害、暴力事件等,皆屬此類。這類創傷,往往留存在身體裡,即使事件早已過去,身體卻仍「記得」。

而「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omatic Experiencing, SE)正是針對這類驟發性創傷所發展出的療癒方法。它以身體為入口,協助個體重新建立內在的安全感與調節能力,在不必重述創傷細節的前提下,逐步釋放被困住的生命能量,回到自然的流動與整合。SE 對於處理衝擊型創傷,具有極高的安全性與療效,往往能在短期內看見明顯的改善與鬆動。

相較之下,「發展期創傷」則發生在成長過程中,是一種細水長流卻深刻影響我們生命的創傷形式。那些日復一日的忽略、批評、界線侵犯,形成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自我壓抑、討好、取悅等自動化模式。這類創傷往往根植於極早期、甚至語言尚未發展的生命階段,因此也需要結合更多身心整合的觀點與方法進行處理。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創傷,身體始終是我們最誠實的見證者。

本次工作坊將聚焦於「衝擊型創傷」的理解與處遇,透過身體經驗創傷療法的理論與實作,引導學員掌握辨識與解除驚嚇創傷的核心技術。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支持神經系統完成未竟的自我保護循環,讓凍結的能量得以釋放、讓生命重新恢復彈性與韌性。

【工作坊/課程內容】(講師具備調整課程內容的權利)
● 協助處理「閃回 / 瞬間經驗再現 (flashback)」。
● 高度激動情緒和狀態的有效調節。
● 從「解離」狀態出來。
● 化解各類「創傷喚起物 (triggers)」與「創傷」的連結(亦即「古典制約」或「操作制約」的解除)好比受創者聽到救護車聲音、感受到地板震動、聞到某種味道、看到某個與加害者有類似特徵的人,即瞬間連結當時創傷事件,或者有不同程度的閃回 (flashback) 、侵入式意念/情緒 (intrusions) 的發生。
● 真正進到,「衝擊型創傷」的化解與解除。其中也包含「單純型 PTSD (simple PTSD)」 的處遇。
● 區分「哀悼反應」與「創傷反應」的不同(有時,當與失落悲傷的來訪者做了一定的工作仍無法完成哀悼,許多時候是因為其中有驚嚇創傷的未被認出,與優先處理。助人工作者多半很熟悉哀傷反應,卻對驚嚇反應很陌生且不知該如何協助化解)。
● 對於已形成「複雜型 PTSD (complex PTSD)」的來訪,需要同時在「衝擊性創傷」與「發展期創傷」層面進行各自的治療工作,才能有效地處理創傷與朝向復原。

【同步線上課程】實驗性提供:
  我們嘗試提供遠距的學員,同步線上課程學習的機會,也盡可能在線上安排演練。但由於身體取向本身就是一種經驗式的學派,加上人力與線上技術和攝影方位的侷限,儘管我們會努力,但仍無法保證,一定等同於實體的學習效果。欲報名「同步線上課程」者,還請自行斟酌、取捨,最適合您的安排。

【工作坊資訊】
● 講師:胡可歆 臨床心理師
● 時間:2025/11/8、9(六日)10:00-17:00
● 地點:鄰近臺北市捷運站教室

歡迎對此課程有興趣的您,點擊留言處連結,了解更多資訊!

【蔡順良博士|親子與伴侶關係系列課程】順良老師為回饋學員,優惠課程費用!歡迎更多學員加入,延長至10/4隆重開課!歷年學員回饋:👨「順良老師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將原先認為複雜深奧的客體關係理論,變得能融會貫通,並引起我對於自身生活,或是...
09/09/2025

【蔡順良博士|親子與伴侶關係系列課程】
順良老師為回饋學員,優惠課程費用!
歡迎更多學員加入,延長至10/4隆重開課!

歷年學員回饋:
👨「順良老師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將原先認為複雜深奧的客體關係理論,變得能融會貫通,並引起我對於自身生活,或是助人工作歷程時的反思,精實的課程讓我受益良多!」

👩「雖然我非為專業的助人工作者,但這個主題相當吸引我,老師總是能在看似停滯的關係問題中,有不同面向的見解,對我來說很有意義,很感謝順良老師!」

✨本次課程亮點:
🔹10/4~11/29,兩個月時間線上隨選、同步課程並行,彈性且扎實的課程內容!
🔹老師深入淺出地剖析,親密關係中常見(外遇、暴力、親子相處等)議題,陪伴您重新審視關係中的你我~
🔹線上Q&A時間,老師專業解答您的疑惑,深化課程內容的學習與理解。

🎯適合對象:心理師、社工、家長及有心提升關係經營的你
📌報名後可線上繳費,安心又方便

➡️想改善親子與伴侶的關係,從專業學習開始!
🔎詳情與報名請點選留言處連結~

【2025下半年課程行事曆】持續更新中!加惠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助人領域的專業培育與實務推廣,持續開設各類專業課程,陪伴助人工作者在知能與實務操作上穩健成長。我們深信,持續學習是深化服務品質、拓展視野的重要關鍵。為了讓您快速掌握目前開設的熱門課...
07/09/2025

【2025下半年課程行事曆】持續更新中!

加惠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助人領域的專業培育與實務推廣,持續開設各類專業課程,陪伴助人工作者在知能與實務操作上穩健成長。我們深信,持續學習是深化服務品質、拓展視野的重要關鍵。

為了讓您快速掌握目前開設的熱門課程,我們特別彙整了這份【課程一覽表】,內容涵蓋不同主題領域與實務需求,無論您是剛踏入助人行列的新手,或是希望精進專業的進階工作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 歡迎掃描 QR Code 查閱完整課程資訊,隨時掌握最新開課動態,與我們一同走在專業成長的路上!

【客體關係理論與應用:從克萊茵到溫尼考特】早鳥優惠 (9/18) 倒數中!你是否曾想過,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其實從嬰兒時期就已開始編織?本課程結合豐富實務經驗與心理動力視角,透過深入易懂的方式,帶你探索客體關係理論的兩位巨擘: #克萊茵 與 ...
05/09/2025

【客體關係理論與應用:從克萊茵到溫尼考特】
早鳥優惠 (9/18) 倒數中!
你是否曾想過,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其實從嬰兒時期就已開始編織?
本課程結合豐富實務經驗與心理動力視角,透過深入易懂的方式,
帶你探索客體關係理論的兩位巨擘: #克萊茵 與 #溫尼考特
從早期經驗理解心理困境,不只是學理論,更學會「看見關係裡的心理動力」。
✨課程學員分享:
1. 內容很紮實、豐富,老師的幽默和實務分享讓工作者很有感觸!
2. 老師很棒,講解很細,會透過舉例促進理解。客體關係真的很需要有人導讀🥹
3. 以深入淺出的語言來講解兩位客體關係大師的語言,在教學中偕同了實務現場會有的案例,讓同學們更了解如何應用。

這堂客體關係的課程,協助我們建立從理解 → 同理 → 轉化的陪伴能力,
適合心理師、諮商所學生、助人工作者,或對自我探索有興趣的你。
讓我們一起從原初關係出發,認識自我與他人,重新理解情感與依附的深層脈絡🧠

🕙【課程資訊】
課程講師:黃傳永 博士
課程時間:2025/10/18.19(六日)10:00-17:00,共12小時。
課程地點:鄰近台北市捷運站教室


歡迎對客體關係兩位大師的理論有興趣者,一同在十月份與我們共同學習、成長~
🌻點擊留言處連結,速速報名🌻

課程心得|初次會談的評估與應用撰文者|陳泰宇 實習心理師​讓第一次見面,成為安心展開的起點!​在心理諮商的旅程中,第一次會談是一扇重要的門。它不只是瞭解案主的機會,更是建立信任、安定關係的起點。​課程設計充滿彈性與互動性,老師不只是單向講授...
03/09/2025

課程心得|初次會談的評估與應用
撰文者|陳泰宇 實習心理師

讓第一次見面,成為安心展開的起點!

在心理諮商的旅程中,第一次會談是一扇重要的門。它不只是瞭解案主的機會,更是建立信任、安定關係的起點。

課程設計充滿彈性與互動性,老師不只是單向講授,而是與我們共同建構學習內容與方式。在課堂中,我深刻體會到,諮商中的理解不僅限於語言層面,來談者往往也會在身體感受與情緒上,經驗到被理解與接住,而這種超越性的同理往往才是帶來改變的關鍵。

老師親自示範初次會談的流程,讓我們具體掌握實務操作方式,也透過實際演練,讓我在模擬中練習與反思,進一步察覺自己面對個案時的風格與可再精進之處。特別是當宗言老師細緻觀察學員的表現,點出其中被忽略的亮點或可能性,不僅提升了我的覺察力,也讓整體課程成為一次真實且深刻的專業成長歷程。

在這次課程中,我感受到初次會談的重要性不只是技術的應用,更是對案主真誠關注與理解的展現。透過演練,我更能看見自己在傾聽時的習慣與盲點,像是有時過於專注於問題的發現與資訊的收集,而忽略了案主當下的情感需求。這樣的覺察提醒我,未來在會談中需要更有意識地留意案主的非語言訊息,並在關係中保持耐心與開放。

此外,老師的回饋讓我重新看見自己的優勢,也幫助我建立更多信心,並學到在初次會談中,安全感與信任感的營造,比任何技巧都更能影響後續的治療歷程。這樣的體會讓我更加期待在實務中應用,並持續練習如何讓案主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能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與被支持。
----------
若您對於加惠開設的多元課程有興趣,歡迎您點擊留言處連結,獲得更多課程資訊✨️

【2025 家庭衡鑑晤談實務工作坊—家庭圖與相關圖示法的運用】​家庭衡鑑晤談實務主要的任務,是從家庭脈絡的角度,重新理解個案所面對的身心健康議題,最終目標是形成個案概念化與治療計畫。​工作坊將以「依戀理論」與「系統觀點」為基礎,介紹兩種圖示...
02/09/2025

【2025 家庭衡鑑晤談實務工作坊—家庭圖與相關圖示法的運用】

家庭衡鑑晤談實務主要的任務,是從家庭脈絡的角度,重新理解個案所面對的身心健康議題,最終目標是形成個案概念化與治療計畫。

工作坊將以「依戀理論」與「系統觀點」為基礎,介紹兩種圖示法的家庭衡鑑工具:家庭圖與負向互動循環圖,來進行家庭脈絡資訊的探問與資料收集,甚至可以瞭解個案所處的脈絡、家庭系統的互動模式、以及依附/依戀關係的樣貌。這兩類圖示法可說是進行家庭衡鑑實務最簡單、最基本的工具,也是採取「系統觀點實務工作者」的好用工具。

本次課程帶領者孫頌賢博士,近年來依據建構實在論與治療性衡鑑模式(Therapeutic Assessment model)進行了一連串的心理衡鑑晤談相關研究,並發展出「互動建構式衡鑑晤談」,強調在收集資料的歷程中,也能協助個案同時覺察與看見本身的問題本質,甚至與個案共構出諮商目標,以促進個案對改變的意願與動力,進而制訂出治療計畫。

工作坊,不僅是教您如何繪製家庭圖等圖示法,也將傳授如何運用系統觀點,進行「個別諮商」中家庭與關係脈絡的探索與理解,並以依戀理論為基礎,進一步與個案共構諮商目標,形成個案概念化。

【工作坊內容】
1.互動建構式家庭衡鑑原理與步驟:衡鑑歷程也是促發改變歷程
2.家庭圖可以看見什麼?依戀理論與家庭心理學的觀點
3.家庭圖的繪製與晤談技巧
(1)家庭圖的繪製與軟體運用
(2)運用家庭圖進行家庭衡鑑晤談:家庭圖的整合性探問、歷程性摘要、關係式問句、循環式問句、依戀關係問句、辯證式同理反映
4.負向互動循環的繪製與晤談技巧
5.促發心理健康意識:如何與個案共構問題本質與諮商目標
6.晤談示範
7.分組演練與討論

【適合對象】
● 助人實務工作者: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社工、醫療人員、助人志工或協談員、安置機構助人專業人士等相關助人工作者
● 心理專業的學習者:正在接受助人專業訓練、大學與碩博士生

【工作坊講師】
孫頌賢 諮商心理師/伴侶與家族治療師​

【時間與地點】
● 時間:2025/12/13(六)、12/14(日)09:30-16:30
● 地點:鄰近臺北市捷運站

114年女子的生活世界-女性自我療癒成長團體(五) 成員招募中!​【別為五斗米折斷腰—職場女性情緒勞動者支持團體】開放報名~​🧑‍💻現在的工作怎麼都這麼累?每天花大把時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處理人際?別人的衝突,到底干我們屁...
29/08/2025

114年女子的生活世界-女性自我療癒成長團體(五) 成員招募中!

【別為五斗米折斷腰—職場女性情緒勞動者支持團體】開放報名~

🧑‍💻現在的工作怎麼都這麼累?
每天花大把時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處理人際?
別人的衝突,到底干我們屁事?
關心別人的情緒,可是又有誰會來照顧我們?
說好的下班不認識,怎麼還要繼續扮家家酒,
真的好累好想裸辭,自己的命到底可以有多賤?

🔥如果妳工作的時候常常有以上心情,滿腹委屈無處宣洩,賭爛到不行卻只能苦笑面對;
好想把事情鬧大,內心各種報復想像,最後卻還是安份守己,真的是辛苦了!

🫶🏻邀請妳一起來這個團體,我們不談如何解決問題,
只給彼此一個安全的出口,好好的靠北一下,
千錯萬錯都是該死主管或廢物同事的錯,抱怨完之後,
再好好去感受,埋藏在底下,內心深處的力量~
----
✹團體主題:別為五斗米折斷腰—職場女性情緒勞動者支持團體
✹團體帶領人:羅仁鴻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3833號)
✹團體時間::2025年10/29、11/5、11/12、11/19、11/26、12/3(共六次) 每週三 18:00-21:00(連續六週)
✹團體地點:加惠基金會(臺北市復興北路181號7樓之5)
✹ 注意事項:收取保證金500元,請於參加第一次團體時直接繳交給櫃檯人員。
(全程參與後,於最後一次團體結束時全額退費)
※本團體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補助※
報名請掃描QRcode或參考留言處網址☟

【2025-2026華人線上心理劇經典原著讀書會-To Dream Again: A Memoir】✨最後名額釋出✨​加惠基金會今年再次邀請,培育眾多本土心理劇人才的龔寧馨,與林慈玥訓練師攜手合作,引領大家共讀心理劇的一本經典原著:《To ...
27/08/2025

【2025-2026華人線上心理劇經典原著讀書會-To Dream Again: A Memoir】
✨最後名額釋出✨

加惠基金會今年再次邀請,培育眾多本土心理劇人才的龔寧馨,與林慈玥訓練師攜手合作,引領大家共讀心理劇的一本經典原著:《To Dream Again》。
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研討行列!

【讀書會閱讀書籍】
書名:To Dream Again: A Memoir
作者:Moreno Zerka T.
ISBN-13:9780979434174

【龔老師的話】
這本書吸引我的正是書名,To Dream Again;次之就是哲卡的一生,有70年跟心理劇相遇,並與心理劇的創始者在家庭生活中,更在心理劇的治療舞台上共創。

哲卡從心理劇中的基本觀點省思自己ㄧ生,沒有專業的討論,更不提及心理治療的名人著作;讓我不禁深思,自己如何與心理劇相遇結緣數十年。

夢想可小可大,但是大到包括宇宙與人類,這等胸懷和格局深深吸引我。她的自傳中流露出的,是ㄧ趟深具非凡勇氣的旅程。

【讀書會資訊】
● 帶領老師:龔寧馨、林慈玥心理劇訓練師TEP
● 次數與時間:自2025/10/3至2026/6/26,共計12次,每次時間為週五20:00-22:00(GMT+8:00)。
● 進行方式:Zoom線上會議室。
● 費用:5200元(TWD),此費用不含書籍費。
● 購書方式:自行訂購或委託本會代購。
● 代購書籍費用:
​ 1. 至加惠領取(含美國運費):800元(TWD)。
​ 2. 宅配到家(含美國與國內運費):865元(TWD)。

若您對於此讀書會有興趣,歡迎您點擊留言處報名連結,了解更多詳細資訊喲!

【2025年秋季澄心聚焦(聚焦)-線上進階十週班】​本年度最後加入澄心行列的機會~歡迎有興趣的學員,一起在即將迎來的下半年,更深化澄心的基礎,並應用在助人助己的生活中~​澄心聚焦透過自我覺察圈進入深度探索,逐步整合內在多個部份的關係與動力,...
26/08/2025

【2025年秋季澄心聚焦(聚焦)-線上進階十週班】

本年度最後加入澄心行列的機會~
歡迎有興趣的學員,一起在即將迎來的下半年,更深化澄心的基礎,並應用在助人助己的生活中~

澄心聚焦透過自我覺察圈進入深度探索,逐步整合內在多個部份的關係與動力,邁向一個更完整的、靈活自在的生命過程。
此進階課程提供新學員課中講師50 分鐘一對一覺察圈陪伴、提供課程限時回放及1-1夥伴練習、建讀書會及專屬LINE群組促進學習交流,並提供國際聚焦學會(TIFI)認證學時證明。

////////

🗣️課程學員回饋:
1.上完此課程,體驗到從理解自己到解放自己,以及看待他人眼光,都跟以往不同了。
2.此課程讓我感受到如何更靠近自己的內在歷程,過程中的實際練習,包括跟夥伴練習或是老師帶領的練習,是我感受到最有觸動的地方。
3.經過此課程,我感受到澄心聚焦過程中的臨在狀態、陪伴的品質,其中的看見、認下、叩問、等待去到邊緣、整體與偏頗等,讓我的身體連接著過去和未來,自己與他人,是整個系統的一部分,即宇宙。在這些歷程中同時活出生命中的愛與慈悲感受。

★講師:張卉湄老師、李蔚老師(國際聚焦學會TIFI認證培訓師)
★上課時間:2025/9/13.20、10/4.18.25、11/8.22、12/6.13.27 (六) 09:00-11:30,共十週。
★課程地點:Zoom線上會議室
★適合對象:對身心靈整合探索有興趣者,或相關助人工作者:心理師、社工師、護理師、輔導老師、相關係所研究生、志工等,在不同場域的對話者,如企業顧問、教練、教育人員等。

詳細資訊請參考留言或掃描QRcode。

🌀在混亂中,別急著驅趕焦慮,先對它說聲「我看見你了」。
23/08/2025

🌀在混亂中,別急著驅趕焦慮,先對它說聲「我看見你了」。

聚焦技巧 #923 “我正在努力度過這段艱難時光”

在混亂中,你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位讀者寫到:
我相信,不只我一個人經歷這段充滿挑戰的時光。
我覺得好像擁有許多神奇的練習方法,其中 Focusing澄心聚焦無疑是最棒之一,但即便如此,我仍常常奮力維持內在的平穩。
你能給我們這些正在努力掙扎的人一些建議嗎?

📩親愛的讀者:
我有個好消息:能夠承認自己正在掙扎,
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深具力量的自我調節方式。
沒錯,能意識到自己在掙扎,就是第一步,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因為,正如我們所教的,單單是承認這個事實,就能增強並滋養你的韌性,如同那個堅強而穩健的自我。

💡我們稱這種狀態為「自我臨在」(Self-in-Presence)。
如果你此刻被焦慮與不堪重負所困,正在與周遭的混亂奮戰,
請記得,這些反應是可以被理解的。


🕰️然而,真正的關鍵在於,你如何與這些感受同在。
試著對自己說:「我感知到,內在有個東西覺得(不堪重負、焦慮、恐懼……),而我正向它打招呼。」
讓這個問候,充滿溫暖及和善,我們內在那些害怕的部分,
需要我們好好在旁陪著。

🫶🏻無論外界多麼混亂,你總能做得到的,那就是好好地與你的感受同在。
這正是我目前更需要的東西,而它的確有用。

FB:來自focusingresources網站
圖片:Pexel.com Photo by Paula Schmidt
翻譯:李育綾
指導:張卉湄

加惠◆培我生活◆系列講座一【家人難搞怎麼辦?從情緒照顧到關係修復的心理練習 】公益心理健康講座 ✯ 免費活動_歡迎愛心捐款​大家好,我是加惠的心理師阿鴻。這場線上講座,我會用輕鬆好懂的方式,幫大家看懂情緒是怎麼在家庭裡流動、卡住,成為相處中...
20/08/2025

加惠◆培我生活◆系列講座一
【家人難搞怎麼辦?從情緒照顧到關係修復的心理練習 】
公益心理健康講座 ✯ 免費活動_歡迎愛心捐款

大家好,我是加惠的心理師阿鴻。
這場線上講座,我會用輕鬆好懂的方式,
幫大家看懂情緒是怎麼在家庭裡流動、卡住,成為相處中的困境。
陪大家一起練習,當家人很難相處時,我們第一時間可以怎麼先照顧好自己,
再決定要靠近回應,或是自由離開,不需要把自己搞得很累,又能維持住彼此的關係~
如果你對「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時慢慢修復家庭關係」有興趣,
歡迎一起來聽聽看,也許你會找到一兩種新方法,可以帶回家試試看~

✹ 講 ​ ​ ​ ​ ​ ​ ​ 者:羅仁鴻 心理師
✹ 日期時間:2025/9/17 (三) 晚上 19:30-21:00
✹ 講座地點:線上講座;平台為Zoom。
✹ 適合對象:
已經很努力照顧自己,但家人常讓你情緒上上下下;
不想再吵架,但也不想一直忍耐;
想靠近,卻又怕被對方情緒捲走;
想獨立,卻又不想完全失去連結。

✎ 報名資訊請掃描QRcode或參考留言處連結。
-
加惠基金會相信,個人是生命情境的創造者,在各種關係網絡裡與環境互動著。每個人在家庭、關係、工作中遇到的困擾或難題,有差異也有相同之處。

您會想給自己一小時,透過專家的分享,有機會得到一個轉念,或一個重要的提醒,讓您取得面對問題的洞見與力量嗎?

加惠「培我生活」系列講座,將於每月開放一個空間,陪你面對生活議題,我們會邀請心理健康專家針對不同主題分享其專業觀點,與您一起彼此共享、培育及陪伴。

--◆--◇--◆--◇--◆--◇--◆--◇--◆--◇--

加惠基金會成立近30年,沒有任何企業資金的挹注,一路走來以自主創造、自助人助的方式服務社區大眾,提供助人工作者的專業成長,並且連結行有餘力者實現善的循環。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與使命,歡迎以愛心捐款投入這片公有花園,一起培養療癒人心的沃土。

Address

復興北路181號7樓之 5
Taipei
181

Opening Hours

Tuesday 10:30 - 21:30
Wednesday 10:30 - 21:30
Thursday 10:30 - 21:30
Friday 10:30 - 21:30
Saturday 09:30 - 17:30
Sunday 09:30 - 17:30

Telephone

+88622558277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加惠文教基金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加惠文教基金會: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