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9/2025
嗯嗯嗯嗯
真的真的
題外話
太陽這麼好,帶著孩子出去走走吧~~
我們為什麼不記得三歲前的事?《Nature》研究揭開「嬰兒期失憶」之謎
--------------------------------------------
【嬰兒真的沒有記憶嗎?】
大部分人無論怎麼努力,都想不起三歲前發生過的事情。這種現象被稱為 嬰兒期記憶缺失(Infantile Amnesia)。
過去科學家爭論的焦點是:
🧠是否因為嬰兒的大腦 海馬體(Hippocampus) 尚未成熟,所以根本無法形成記憶?
🧠還是這些記憶其實存在,只是長大後我們難以「提取」?
最新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答案:嬰兒的大腦其實能編碼記憶,只是長大後我們很難再把它們喚醒。
【研究怎麼做的?】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家 Tristan Yates 帶領團隊,招募了 26名年齡介於4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
實驗設計:讓嬰兒觀看陌生的面孔、物體或場景圖片(每張2秒),同時用 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 fMRI) 掃描大腦。
一分鐘後,再讓他們看到相同的圖片,並記錄大腦活動與觀看行為。
🔎 結果顯示:當嬰兒初次看到新圖片時,海馬體活動越強烈,之後再次看到該圖片時,他們會盯得更久。這代表他們正在「記得」先前看過的影像。特別的是,海馬體後部(posterior hippocampus) 的活動最為顯著,這正是成年人在回憶具體事件時最活躍的腦區。
【嬰兒的大腦如何發育記憶?】
研究團隊發現:
📌 雖然所有嬰兒都顯示出記憶編碼的效應,但 12個月以上的孩子,這種效應更強烈,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海馬體的編碼能力逐漸成熟。
📌 這代表嬰兒其實從一歲起就能形成「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只是這些記憶很難在成年後被回想起來。
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家 Nick Turk-Browne 評論說:
「這項研究是對嬰兒具有編碼能力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為什麼長大後想不起來?】
如果嬰兒能編碼記憶,為什麼我們仍記不得?研究團隊提出了新的解釋:
問題可能出在「檢索(Retrieval)」而不是「儲存(Storage)」:
👉 嬰兒的記憶與當時的生活體驗高度相關,但成年後大腦使用不同的方式來組織與提取記憶。
👉 例如,成年人會將資訊放入明確的時間、空間或語言背景中,而嬰兒沒有這些分類方式。
👉 正如 Yates 所說:「從爬到走的過程,就徹底改變了你看世界的方式。」這意味著記憶雖然存在,但後來的腦中索引不再匹配,因此難以喚回。
【來自動物研究的支持】
這個假設也得到動物實驗的印證:
🐭 在 2016 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 光遺傳學(Optogenetics) 技術,激活了成年大鼠腦中負責嬰兒期記憶的神經元,結果這些「遺忘的記憶」立刻被喚醒。
👉 這意味著記憶一直存在,只是平常難以提取。
Turk-Browne 指出:「我們當然不能在人類身上做這種實驗,但這是目前最強的證據,證明嬰兒期的記憶其實沒有丟失。」
【研究意義】
這項研究的重要發現是:
✨ 嬰兒的大腦並非空白,而是能在海馬體中編碼情節記憶
✨ 成年後無法回想,更多是檢索困難,而非記憶不存在
✨ 記憶形成與提取之間的「時間差」,揭示了人類認知發展的獨特機制
劍橋大學行為神經科學家 Amy Milton 評價說:
「這項研究特別難得,因為很難從這麼小的孩子身上獲取數據。結果明確支持未成熟的海馬也能編碼某種情節記憶。」
【總結】
我們之所以不記得三歲前的事,並不是因為「沒有記憶」,而是因為記憶存在於嬰兒大腦的獨特格式裡,長大後難以用成年人的方式喚醒。 換句話說,或許我們內心深處還保留著那些第一次看到母親微笑、第一次站起來的片段,只是大腦不再能打開這些「舊檔案」。
👉 這項研究讓我們重新理解「記憶」與「遺忘」的本質,也為早期發育研究、記憶障礙治療帶來新的啟發。
---
**關於藥時事**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領先品牌,提供深度醫藥商業、投資分析、諮詢服務,做醫藥、投資公司最好的分析師。
歡迎加入我們的 “100+醫藥菁英 專屬圈”:
https://vocus.cc/salon/Drugnews
--
#醫藥 #藥物 #創新藥 #醫療 #健康 #養生 #減肥 #健身 #商業分析 #投資 #新聞 #醫生 #醫院 #癌症 #癌 #腫瘤 #瘤
---
參考資料:
1.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2. Yates, T. S. et al. Science 387, 1316–1320 (2025).
3. Travaglia, A., Bisaz, R., Sweet, E. S., Blitzer, R. D. & Alberini, C. M. Nature Neurosci. 19, 1225–1233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