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樂多牙醫診所

氧樂多牙醫診所 院長趙哲暘醫師不僅是57健康同學會及健康2.0節目的常客-,也是暢銷書《?

品牌故事-院長趙哲暘牙醫師的健康理念

常看57健康同學會及健康2.0節目的觀眾,以及看過趙醫師的暢銷書《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顧好牙齒 讓孩子不生病》的讀者,應該很熟悉院長趙哲暘醫師推廣的健康概念。許多人不知道原來牙科的症狀,其實是身體疾病的表徵,健全的口腔功能深深地影響著呼吸道與腸胃道,其中的關鍵連結,就是氧氣(O2)與養分。診所取名「O2氧樂多」,就是希望大家增加身體的含氧量,讓健康多更多。所以趙醫師希望透過書籍、演講、參加電視台與廣播電台的訪談以及臉書,更首創牙醫界周末免費健康講座,將身體健康的簡單方法傳播出去,幫助大家遠離口腔及身體疾病的傷害。

但全台許多慕名而來的民眾,因為趙醫師太仁慈了,擔心位於土城的「仁祥」診所交通不方便,而婉拒看診。後來實在太多人要求在台北看診,以及趙醫師想找一個適合辦講座的場地,所以就在捷運藍線上,與「仁祥」診所往返半小時內可到的條件之下,找到了台北善導寺旁的「O2氧樂多」診所。由於近台北車站,不僅新竹、台中,連遠從高雄、屏東、花蓮的人都來聽演講及看診,讓我們深深覺得好的理念真的能嘉惠千里,並需要持續推廣。

08/09/2025
18/07/2025

為什麼矯正牙齒不只是排整齊就好?
一個關於「只看到暴牙沒看到下巴歪斜」的真實故事

最近遇到一位想改善暴牙的患者,她很希望能不拔牙就矯正。她提到之前諮詢其他醫師,都建議要拔牙才能改善,讓她覺得有點疑惑和抗拒。

然而,當我們透過牙科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問題遠比想像中複雜。她的暴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還有更多影響整體口腔健康的問題:

*咬合與下巴嚴重歪斜:這不只影響美觀,更會影響咀嚼功能。
*下巴運動偏移:這可能導致顳顎關節疼痛等問題。
*舌繫帶沾黏與舌頭功能異常:這會影響吞嚥、發音,甚至呼吸。
*下巴後縮與咽喉狹窄:這些潛在問題,甚至可能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

偏偏這些咬合歪斜的診斷因為台灣某權威顳顎關節醫師的引導,最後都走向乾針舒緩肌肉的方式解決,真正找出關鍵問題的合理流程反而被遺棄。

牙齒矯正,需要「全盤考量」!
雖然花了很多時間解釋,但患者最在意的還是「暴牙」本身。這讓我不禁思考,為什麼許多牙齒矯正的糾紛越來越多?

其實,醫學診斷就像偵探辦案,需要一步步抽絲剝繭,從基礎深入分析。口腔是一個環環相扣的複雜系統,下巴、舌頭、呼吸道,甚至睡眠,都可能與牙齒問題息息相關。

如果只關注牙齒排列,卻忽略了口顎結構的整體性問題,就可能無法真正解決根本原因,甚至引發更多後續問題。

您的矯正醫師,為您看到「更深層」的問題了嗎?

牙齒矯正不只是讓牙齒變整齊,更重要的是恢復口顎系統的健康與平衡。下次諮詢矯正時,不妨多問問醫師,他們是否為您做了全面的評估,考慮到所有可能影響您口腔健康的問題呢?

18/07/2025
18/07/2025

🦷【為什麼「好好刷牙」卻還是蛀牙了?】

很多爸媽以為只要每天督促孩子刷牙、塗氟、洗牙,蛀牙問題就能解決,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小朋友即使牙齒刷得很乾淨,還是頻繁蛀牙?

事實上,蛀牙的原因,不只在牙刷,還深藏在孩子的正確飲食、大量咀嚼、正常吞嚥、用鼻呼吸與良好睡眠 之中。

🔍從北京猿人說起
古代原始人沒有牙刷,卻幾乎沒有蛀牙,牙齒排列整齊、顎骨發育健全、呼吸道更是寬敞。為什麼?

關鍵是他們靠「大量咀嚼天然塊狀食物」生活,不但訓練咀嚼肌與顎骨,連牙齒本身也因咀嚼時的摩擦而自我清潔(這就是「自體清潔能力」,牙齒磨碎食物,食物也將牙齒擦拭乾淨)。

🍞精緻食物,是牙齒的大敵
現代孩子吃的卻是鬆軟、黏膩、含糖的麵包、甜點與飲料,食物黏在牙齒上,咬沒幾下就吞下去,不僅降低咀嚼,也讓殘渣附著、酸性增加,蛀牙風險直線上升。

再加上這些食物常導致腸胃功能失衡,胃酸逆流回口腔,酸蝕牙齒,蛀牙就更嚴重了。

👅逆吞嚥:讓蛀牙變本加厲
過多精緻食物與過晚進食塊狀食物讓孩子維持著嬰兒期的「逆吞嚥習慣」── 吞嚥時,舌頭往前推門牙,不是正確的往後上方移動來啟動吞嚥反射。

這會導致:
暴牙小下巴或戽斗的牙齒排列
臉頰與嘴唇肌肉異常緊繃

麻煩的是,因為舌頭往前讓吞嚥效率變差,孩子變得只喜歡吃容易黏牙的流質或半流質精緻食物,加上舌頭往前導致食物殘渣容易滿口堆積,所以孩子總是嘴巴容易有氣味、總是流口水,當孩子睡覺容易流口水就是家長要警覺逆吞嚥習慣需要改變了。

👃口呼吸:牙齒真正的殺手
當孩子因為缺乏嚼食塊狀食物而導致牙床骨頭變窄而容易鼻塞過敏,就會改用嘴巴呼吸。

口呼吸會讓口腔乾燥、唾液變少,而唾液正是牙齒修復與再礦化的天然防護膜,失去它,牙齒就像裸奔在酸雨中。

更糟的是,口呼吸會導致:

睡覺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胃酸逆流

這將讓孩子在睡眠時出現口腔處於高酸性環境

刷牙只能清除牙菌斑,卻無法改變這些深層的破壞機制。

✅總結:預防蛀牙,不只是刷牙!

真正的牙齒健康,來自:

咀嚼天然塊狀原食物
正確的吞嚥與舌頭功能
正常的鼻呼吸與習慣閉上嘴巴保持口腔濕潤
避免睡眠打鼾與胃酸逆流
良好的飲食節奏與飯水分離

請一起轉貼這篇文章,讓更多家長知道:
牙齒問題,不只是牙齒的問題,是整個身體功能的反映。

18/07/2025

終結矯正亂象要靠每一位病人的努力!

(Gemini協助整理後發文)

近來因為受訪影片爆紅(https://ppt.cc/fo7vQx),其實我堅持不拔牙矯正已經快20年了),診所過去三週大量接觸到因矯正過程中出現呼吸道健康警訊而前來尋求第二意見的患者。令人擔憂的是,許多患者對於自身的診斷與治療計畫一問三不知:大部分患者竟然從未拍攝過完整的X光片,甚至在詢問原治療醫師時,都以質疑我這個國立大學博士的專業訪談,實在不可思議。

很難想像有非常高比例的「矯正醫師」在初診時並未使用側頭顱分析(Cephalometric Analysis)、牙科3D電腦斷層(Dental CBCT),甚至未檢查舌繫帶與下顎運動軌跡。這種倉促的診斷,往往讓患者在被告知「可以不拔牙」後滿心期待地開始治療,卻在不久後被告知「非拔不可」,最終被迫接受。

牙齒矯正絕非僅是將牙齒排整齊!一個專業且負責任的齒顎矯正,必須將病患視為一個整體,全面評估其口腔健康、顎骨結構,乃至於上呼吸道健康。忽視這些關鍵環節,可能導致不僅矯正效果不佳,更可能影響您的呼吸功能與整體健康。

我深信,在矯正醫學會故步自封踐踏否定甚至縱容會員醫師傷害上呼吸道健康的大環境下,要終結齒顎矯正亂象,需要每一位病人的警覺與參與。

在您做出矯正決策前,請務必了解:
* 您的矯正醫師是否為您進行了全面的口腔與頭顱結構評估?
* 是否詳細解釋了治療計畫中每個步驟的必要性?
* 是否充分考慮了矯正對您上呼吸道與顳顎關節健康的潛在影響?

您的健康不應被輕忽。選擇矯正醫師時,請務必尋求願意完整分析X光且透明、專業且負責任的診斷與治療。

讓我們共同努力,導正現今牙齒矯正只看牙齒、不看病人的亂象,確保您的每一分投入,都能換來真正健康與美麗的笑容。

如果您對於矯正醫師於拔牙矯正前的診斷有疑慮,請您的矯正醫師提供側頭顱或牙科電腦斷層X光,查看下面連結數據是否是在拔牙矯正前評估,如果您的矯正醫師有卻且診斷,且在您知情同意下才進行拔牙矯正,這樣是您的決定,不能怪矯正醫師,如果沒有,建議您與矯正醫師好好討論,先治耳鼻喉科進行鼻道、咽喉氣道與睡眠檢查,在討論後續傷害問題的解決方案。
https://ppt.cc/fp2KUx

沒有錯
我會持續把矯正如何影響上呼吸道健康的知識不斷發表出來,我就是針對中華民國矯正牙學會縱容臉書小編來我臉書羞辱受邀講者的無恥行徑,不知檢討求進步,卻對一位有博士學位與家庭牙科專科資格的資深醫師多種不禮貌行為(沒有錯,不公開道歉,我就是每周每月每年繼續為患者的正義持續發聲),我應該要做的,就是本著良知提供更多學術資料做說明,也會積極出版書籍與參加媒體去宣揚正確合理的齒顎矯正知識。

18/07/2025

齒顎矯正前務必評估「上呼吸道結構」的重要數據

初日會客室邀訪影片播出後,越來越多病人與家長驚覺到矯正治療竟然與上呼吸道與顳顎關節健康息息相關,今天幫一些矯正醫師上課也警覺到傳統教科書上提供的資料不足,導致臨床治療遇到不小的阻礙,現代人的飲食過度精緻化,口顎結構越來越差,縱然學術研究已經往擴張牙床取代拔牙矯正來幫助上呼吸道健康的維持獲改善,但因循苟且不願意跟上學術腳步的拔牙矯正醫師還是主流。

這邊整理一些論文提到上呼吸道結構在哪些狀況下容易與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有高度相關性,簡單說,當這些數值已經是容易有OSA症狀,就不應該進行拔牙矯正,而應該配合耳鼻喉科與睡眠醫學科醫師做會診,能擴張牙床最好,如果矯正醫師擴張牙床的經驗不足,至少也不要採用拔牙策略,最後造成上呼吸道狹窄而鬧上法院。

其實論文蠻多的,每個論文跑出來的統計數據差異也大,所以數值僅能提供參考,但畢竟是有依據的學術研究結果,臨床參考的意義都很大。

原則上,長年有鼻子症狀、舌繫帶沾黏、腺樣體與扁桃腺腫大的患者,應該積極配合耳鼻喉科醫師治療,擴張牙床應該是矯正首選。

咽喉氣道的評估建議是牙科3D電腦斷層評估咽喉橫切面,最小恆切面的面積最好在150mm2以上,如果小於100mm2就容易有OSA的問題,當然也是不可以拔牙矯正的。

如果矯正醫師只是用傳統側頭顱2D分析評估,那咽喉要同時評估舌頭與懸壅垂後咽喉厚度與舌骨距離下巴的位置,前者不應該小於5mm,後者不應該大於20mm,如果有,絕對是拔牙矯正禁忌。

上呼吸道與顳顎關節都不是矯正醫師的專業,各位家長在接受拔牙矯正的建議時,請務必攜帶這張圖去詢問耳鼻喉科與睡眠醫學科醫師,能有擴張牙床與促進下巴生長改善小下巴等更好的治療模式,千萬不要在上呼吸道結構已經狹窄的狀況下還採取激烈的拔牙矯正治療。

這些數據不僅僅是矯正治療前需要謹慎評估,如果您採用拔牙矯正後出現上呼吸道結構變差,也請務必與專業的耳鼻喉科或睡眠醫學科醫師討論長期照顧的方向,而不是聽您的矯正醫師捍衛自己權益的無理辯解。

各位也不用懷疑
在上呼吸道與顳顎關節健康、舌頭與口周肌肉功能、擴張牙床取代拔牙矯正的領域,這影片就是最專業最好的建議。

再次呼籲
沒有考慮上呼吸道健康而採用拔除小臼齒做矯正治療,就可能是導致OSA讓孩子慢性自殺的傷害行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zY5brieOk&t=705s&ab_channel=%E5%88%9D%E6%97%A5%E9%86%AB%E5%AD%B8-%E5%AE%8B%E6%99%8F%E4%BB%81%E9%86%AB%E5%B8%ABxCofit

Address

萬華區康定路229號
Taipei
108

Telephone

+88623322571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氧樂多牙醫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矯正就是要不拔牙

在多年的努力實踐與研究下,趙哲暘醫師逐漸走出一條牙齒矯正的哲學,就是牙齒矯正不拔牙,在牙科這似乎是離經叛道的作法,在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日趨嚴重的現今社會,學術的研究慢慢支持趙哲暘醫師多年來堅持的理論,儘管美國矯正醫學會依舊堅持拔牙對上呼吸道不會影響,但是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一再提醒,拔牙可能對上呼吸道造成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多病人過來診所尋求拔牙後睡眠品質變差,說話變得口齒不清,甚至偏頭痛與各種可能與拔牙有關的身體不適,面對這樣多需要幫忙的病人,趙醫師還是默默的寫書、上媒體、甚至進研究所,為了就是希望提醒大家拔牙矯正雖然創造最佳的美觀,但是也有可能的後遺症,能避免,還是要盡量在治療前再三考慮,以免矯正後需要面對治療可能的傷害。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趙哲暘醫師現今學術研究的重點,在以往,改善打鼾是耳鼻喉科醫師的專長,而現在的研究,慢慢簡易由牙醫師搭配做牙床的擴張,經過擴張的牙床,上呼吸道很容易就暢通,自然容易獲得打鼾症狀的改善,然而,習慣用嘴巴呼吸、彎腰駝背、噘嘴表情、甚至趴睡的習慣也需要一同更改,才有機會獲得有效且長期穩定的治療效果,趙哲暘醫師總是苦口婆心規勸病人,儘管現今社會重視療效而不重視習慣改變的氛圍阻礙了趙醫師推展理念的努力,然而,在不斷整理學術資料與編寫一本本書的努力下,趙醫師還是堅持對病人最好的方向,醫療是需要病人一起努力的,而趙醫師給了大家明確的方向,期望認同趙醫師理念且願意腳踏實地改變壞習慣的朋友一同來位自己的健康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