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諮商採全面預約,請務必事先預約*
演講、工作坊、教育訓練、個別諮商、邀稿
請洽窗口:
Email:service@iiispace.com
Line: (為避免漏接,請盡量以LINE聯繫)
更多詳情:iiispace.cyberbiz.co

*工作室採全面預約,請務必事先預約。

☛ 文章(授權、邀約、撰寫)相關邀請:​Jenny editor@iiispace.com

☛ 企業合作(線上課程分銷、線上學校)相關合作:James service@iiispace.com

☛ 工作(演講、工作坊、節目邀請)相關邀約:
為協助我們快速了解邀約事項,請填寫https://www.chloewuu.com/corporation/

☛ 預約一對一課程 Line@:

☛ 其他聯繫:service@iiispace.com

☛ 追蹤愛心理IG:@iiispace_com

【你沒有變冷淡,你只是麻木了】你是不是也這樣過:別人吃一口說「天啊太好吃了吧!」你只回一句:「喔,還行。」連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太無感了?你以為你平靜,其實只是累到感覺關機了。情緒太多,日子太滿,只能硬把一切壓下去,撐過去。平靜是輕盈的,...
11/07/2025

【你沒有變冷淡,你只是麻木了】

你是不是也這樣過:
別人吃一口說「天啊太好吃了吧!」
你只回一句:「喔,還行。」
連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太無感了?

你以為你平靜,其實只是累到感覺關機了。
情緒太多,日子太滿,
只能硬把一切壓下去,撐過去。

平靜是輕盈的,麻木是沈重的。

真正的平靜,會讓你笑得出來、動得起來、感覺得到幸福;

麻木只會讓你越來越像個空殼,
外表正常,內心荒蕪。

麻木的幾個跡象:

—很多事都知道該做,就是懶得動
—別人很快樂,你無感
—對什麼都提不起勁,但也說不上哪裡有事

不是你不夠正能量,是你太撐太久了。

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都沒什麼情緒波動,
不是你情緒平穩,
是你累到連「感覺」這件事都放棄了。

想找回感覺,可以從幾件小事開始:

》看一部能讓你哭的戲
》拿起筆,把腦袋裡的混亂寫下來
》問問自己:最近到底在硬撐什麼?

麻木不是終點,
只是你的身體在說:
我真的太久沒被好好照顧了。

你有沒有想過,
你不是沒希望,
是你太久沒感覺「希望」的樣子了。

————

7/12(六) 13:30-17:30【練習快樂】擺脫空虛無力,拆解不快樂的人生設定工作坊
課程連結放在留言處,邀請你明天一起來練習快樂!

你以為的夢幻情人,可能是控制高手!恐怖情人的愛,總是藏在「太好、太多、太快」裡讓你逐漸失去判斷、慢慢失去自己。恐怖情人的三大跡象一次看清楚:1.太好他完美到不合理,接送下班、幫你處理大小事,什麼都為你做,連命都可以不要,看似深情,其實是要掌...
10/07/2025

你以為的夢幻情人,可能是控制高手!
恐怖情人的愛,總是藏在「太好、太多、太快」裡讓你逐漸失去判斷、慢慢失去自己。

恐怖情人的三大跡象一次看清楚:

1.太好

他完美到不合理,接送下班、幫你處理大小事,什麼都為你做,連命都可以不要,看似深情,其實是要掌控你的行蹤與生活。

2.太多
他傾倒大量情緒、過去、細節,要求你也全盤交代,
說是坦誠,其實是一步步消磨你的界線,
還可能不計代價討好你,背後卻藏著衝動與情緒勒索的地雷。

3.太快
剛認識就說要見父母、要同居,說是急著愛你,
其實是在布網,想知道你所有的社交圈、家庭背景,方便日後監控與操控。

愛你,為什麼需要這麼趕?

到最後,你會發現:

你不能思考(他說了算)
你不能交朋友(只能圍著他)
你不能有自己(失去選擇)

這不叫愛,這叫讓你失去自我。

愛得太快、太好、太多,你要快逃!

真正的愛,讓你有選擇、有自由、有自己,
不是讓你越來越窒息、越來越小聲。

--------------------------------------------------------

【新課程上架】破解焦慮 / 逃避依附的親密迷宮:學會好好相愛,好好相處
🔹8/23(六)|台北現場 or 線上旁聽
🔹四小時深度課程,助你理解依附模式,重建安全感
🔹結合依附理論與實務練習,幫助你建立健康親密關係

這是一堂帶你認識內在安全感的課,
也是一場學會愛自己、放下焦慮的心靈旅程。

課程連結放在留言處🔗

如果你感覺到他情緒低落、說出類似「我不想活了」的話,請不要輕忽,因為你的一個提問、一句傾聽、一個陪伴,可能就是他沒有走向終點的理由。 願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那道光。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
04/07/2025

如果你感覺到他情緒低落、說出類似「我不想活了」的話,請不要輕忽,因為你的一個提問、一句傾聽、一個陪伴,可能就是他沒有走向終點的理由。
 
願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那道光。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

【練習快樂】擺脫空虛無力,拆解不快樂的人生設定工作坊
🔹7/12(六)13:30-17:30|愛心理諮商所現場/線上同步上課
🔹共4小時深度工作坊,幫助你重新設定內在程式碼
🔹透過心理學與實務練習,學會掌握情緒,找回快樂

這是一堂讓你拆解內在障礙的課,
也是一趟重新擁抱生命活力的旅程。

感覺快不行了?測測你的情緒疲乏指數 如果你問,到底怎樣才能持續在專業上精進成長,願意投注心力持續努力,願意讓生活不斷前進,甚至擴展自己,那最核心的動力來源,就是快樂的情緒,很多人以為有了錢就會快樂?卻賺了一頓寂寞與空虛,其實是不夠覺察自己真...
28/06/2025

感覺快不行了?測測你的情緒疲乏指數
 
如果你問,到底怎樣才能持續在專業上
精進成長,願意投注心力持續努力,
願意讓生活不斷前進,甚至擴展自己,
那最核心的動力來源,就是快樂的情緒,
很多人以為有了錢就會快樂?
卻賺了一頓寂寞與空虛,
其實是不夠覺察自己真正的渴望,
也不夠理解你努力的動機,
究竟是意義的追尋,還是生命破洞的彌補。
--
【練習快樂工作坊】
4小時找回快樂的生命動力泉源
✔️ 停止無意識內耗
✔️ 修補情緒空洞
✔️ 解凍真實的自己
🎁 限額報名中
--
💡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每週寄送電子報,深入解析情緒、自我關係與療癒練習,
為你整理最實用的心理健康觀點,穩定心靈、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
👉 加入官網會員,專屬獲得心理師精選內容

求不得的心理邏輯:看懂你的匱乏感與配得感焦慮 已經來到下半年,是時候好好檢視你上半年的規劃,也開啟下半年的目標和方向。在思考「美夢成真」課程時,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難以心想事成,除了我們過往經常討論的內在匱乏感外,還有許多跟內在設定有關的狀態,...
27/06/2025

求不得的心理邏輯:看懂你的匱乏感與配得感焦慮
 
已經來到下半年,是時候好好檢視你上半年的規劃,也開啟下半年的目標和方向。
在思考「美夢成真」課程時,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難以心想事成,除了我們過往經常討論的內在匱乏感外,還有許多跟內在設定有關的狀態,也值得我們正視。
 
1.內在匱乏感:
當我們因為「沒有」而「祈求」,匱乏的焦慮引發幾個困境:「過多且著急行動」或「被動等待而不行動」。
 
「過多且著急行動」:難以理性真實評估現實而慌忙投入,導致無效付出或浪費資源,最常見就是著急賺錢而沒搞清楚投資標的的投資,或另一種則是還不夠認識對方就急著陷入關係,卻傷痕累累。
 
「被動等待而不行動」:容易陷入被動等待,等別人給予,而沒有創造機會或採取行動,最常見就是每天唉聲嘆氣,或宅在家裡也沒力氣學習,也沒力氣交友,不斷畫地自限。
 
2.配得感設定:
外在世界向來與內在世界相應,若你內在設定認為,每件事都應該又累又辛苦的取得,那麼當你的渴望輕鬆降臨時,你基本上視而不見。
 
最常見的例子是,你一直希望有個體貼讓你感到安心的伴侶,但當有人每天陪著你討論跟聊天時,你都覺得理所當然也沒有一絲悸動,但是當有一天你突然找不到對方,或對方因為付出沒有獲得相對應的回報轉身離開時,那份失落感與衝擊,才瞬間讓你感到心動,才醒來覺得對方是你一直期待的對象,然後開啟漫長「挽回」局勢,似乎你才配得這千辛萬苦的情感腳本。
 
想要美夢成真,要讓自己內在好好清理與清晰,也要將內心黑洞給補起來,同時知道如何具體採取行動,為自己努力對方向,才不會一直陷入無效付出與自我否定的負向循環中。
 
6/28-29 愛情X療癒內在小孩:擺脫不安全感,打造成熟親密關係地圖
7/26-27 家庭X內在小孩:重建生命安全感,成為自己的內在父母
 
💡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健康獨立的人,是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會覺得這件事情我做不來,需要幫忙,需要求救,需要引入多一點資源來協助自己。 過度獨立的人,在內心裡頭都有擔憂,就是我現在去麻煩別人,會不會開始就對別人有依賴了呢?或者我去麻煩別人,那別人不喜歡我、討厭我了...
26/06/2025

健康獨立的人,是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會覺得這件事情我做不來,需要幫忙,需要求救,需要引入多一點資源來協助自己。
 
過度獨立的人,在內心裡頭都有擔憂,就是我現在去麻煩別人,會不會開始就對別人有依賴了呢?或者我去麻煩別人,那別人不喜歡我、討厭我了,那人情我還不起了,怎麼辦呢?
 
所以,過度獨立的人,內在有一個害怕依賴別人,或害怕這個關係依賴習慣了,哪一天沒有這個關係時,會跌得滿身是傷。
 
所以有一種是你內在對自己的設定,有負向的概念。
 
所以可以幫自己評估的是,當你覺得你現在很獨立,那你會不會很擔心在跟人親近的過程當中,跟人交往的過程當中,互動的過程當中,擔心去揭露自己?
 
因為過度獨立的人其實是不太敢交心的,他很怕交心的過程中,他習慣了怎麼辦,之後失去了怎麼辦?所以過度獨立其實還是非常深刻的擔心關係會斷裂的那個部分,其實是非常非常強烈。
 
💡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每週寄送電子報,深入解析情緒、自我關係與療癒練習,
為你整理最實用的心理健康觀點,穩定心靈、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
 
👉 加入官網會員,專屬獲得心理師精選內容
6/28.29【愛情X療癒內在小孩】擺脫不安全感,打造成熟親密關係地圖
7/12【練習快樂】擺脫空虛無力,拆解不快樂的人生設定工作坊
7/26-27【家庭X內在小孩】重建生命安全感,成為自己的內在父母

患得患失的人容易在愛裡被動等待,等著對方來邀約,等著對方回應,等著對方開口,卻不知道其實你可以創造,你可以創造連結,創造回憶,透過分享,讓對方對你更感興趣,更想要融入你的生活,感受到你對生活散發的熱情與吸引力。上週末的「停止患得患失」課程,...
26/06/2025

患得患失的人容易在愛裡被動等待,等著對方來邀約,等著對方回應,等著對方開口,卻不知道其實你可以創造,你可以創造連結,創造回憶,透過分享,讓對方對你更感興趣,更想要融入你的生活,感受到你對生活散發的熱情與吸引力。

上週末的「停止患得患失」課程,很巧的是幾個單身女性來參加,也很巧的都在交友軟體上的交友經驗,覺得非常挫敗且捉摸不定,然而交友軟體的互動本身,就已經奠基了關係某程度的不信任感,你必須打破這層不信任,才能讓關係穩固。

--
💡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每週寄送電子報,深入解析情緒、自我關係與療癒練習,
為你整理最實用的心理健康觀點,穩定心靈、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
👉 加入官網會員,專屬獲得心理師精選內容

--
6/28.29【愛情X療癒內在小孩】擺脫不安全感,打造成熟親密關係地圖
7/12【練習快樂】擺脫空虛無力,拆解不快樂的人生設定工作坊
7/26-27【家庭X內在小孩】重建生命安全感,成為自己的內在父母
8/3 【心理師生涯體驗營】一起來開箱心理師與他們的工作
8/24【MBTIX蓋洛普】天賦優勢探索營

總是覺得交友軟體讓人失望、關係無法靠近?也許不是你太敏感,而是潛藏的 8 種不信任互動讓你疲憊心碎。本文帶你看懂逃避型依附、情感詐騙、低付出者等關係難題,練習從患得患失中轉向自信與真實連結。

最近跟幾個苦情者工作,他們的情感模式都極為辛苦,遇到情感狀況往往有以下幾種情況:1.自己付出很多,很多事情想到對方,對方卻低成本回報2.對方常常有需求時才想到自己,像是性需求或金錢需求3.見面之外不會花額外時間關心你,或了解你的生活4.當你...
26/06/2025

最近跟幾個苦情者工作,他們的情感模式都極為辛苦,遇到情感狀況往往有以下幾種情況:

1.自己付出很多,很多事情想到對方,對方卻低成本回報
2.對方常常有需求時才想到自己,像是性需求或金錢需求
3.見面之外不會花額外時間關心你,或了解你的生活
4.當你期待有更多互動或了解對方時,給你已讀不回,或拼命喊累
5.會用名份撩你,卻言行不一,看似交往卻常不知去向
6.多數時間在等待對方回應,為了對方挪空自己的行事曆,但對方又容易爽約

有些苦情者的情感觀念,無意識的承襲自母親在情感中的匱乏思維,總是需要百般討好與順從,父親才會開心留下,不然就是回公司去或去某個紅粉知己家

--
💡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每週寄送電子報,深入解析情緒、自我關係與療癒練習,
為你整理最實用的心理健康觀點,穩定心靈、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
👉 加入官網會員,專屬獲得心理師精選內容

在感情中總是苦苦討好、委曲求全嗎?這篇文章解析苦情者的情感模式與內在匱乏,帶你看見隱藏的關係真相,學會為自己創造幸福,勇敢迎向雙向奔赴的愛。

焦慮依附 vs 逃避依附:為什麼有人越吵越清醒,有人說完就睡? 在《全民星攻略》出了一道關於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者哪一個更容易睡不好的題目,相信很多習慣閱讀心理學知識的朋友,會有非常直覺的反應,但究竟背後的原因為何呢?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出在他們...
25/06/2025

焦慮依附 vs 逃避依附:為什麼有人越吵越清醒,有人說完就睡?
 
在《全民星攻略》出了一道關於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者哪一個更容易睡不好的題目,相信很多習慣閱讀心理學知識的朋友,會有非常直覺的反應,但究竟背後的原因為何呢?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出在他們彼此情緒調節模式上,這兩種依附風格在情緒管理上的差異性是關鍵。
 
焦慮依附者:無止境的反芻與過度焦慮
 
焦慮依附者對於關係中的距離感和衝突感非常敏感,第一個反應通常是「被拋棄感」的恐懼衝上腦門。這時,他們會非常急迫地想要「解決問題」,通常會採取討好的方式,趕快去照顧別人、弭平對方的情緒,或是想辦法拉攏對方,來確保關係的安全,避免自己被丟下。若對方沒有明確回應,他們就會陷入無止盡的反芻當中。
 
例如:
「我是不是不重要?」
「你為什麼這樣還睡得著?有在乎我的感受嗎?」
「我們是不是完蛋了?」
「結果我付出這麼多,換來的是什麼呢?」
 
這些問題在他們的腦中不停迴盪,讓他們無法平靜下來。接著就是翻來覆去,或者想要把對方踢下床。如果沒住在一起,他們可能會拿起手機,狂發訊息,等待一個讓自己安心的回覆。
 
因此,焦慮依附者的睡眠品質會非常差,甚至有可能徹夜難眠。
 
逃避依附者:情感迴避與壓抑
 
與此相對,逃避依附者本身就有一種「關係不靠譜」的感覺,因為他們自己也不太依賴他人。
 
遇到事情時,他們習慣關機,選擇逃避情感的處理。他們會習慣性地分散注意力,知道關係有壓力,但可能會透過其他方式來忘卻這些情緒,譬如瘋狂打電動,借由感官刺激來逃避內心的不安。當他們有力氣再想一想要怎麼回應時,也會選擇進一步的情感疏離。
 
他們本身就容易阻斷情緒,因此也發展出轉頭就睡的本事;或者,當情感上有壓力時,他們會離開環境,壓抑感受,甚至到最後可能連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或想做什麼都搞不清楚。
 
雖然他們不像焦慮依附者那樣在關係中過度焦慮,但這種情感上的疏離和自我保護行為,可能讓他們難以處理壓力或情緒波動。
 
因此,逃避依附者的睡眠困擾雖然不會像焦慮依附者那樣直接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情緒,但情感的壓抑和疏離行為仍然可能影響他們的睡眠質量,雖然不那麼明顯。
 
心很疏遠,行為黏著的持續循環
 
他們情緒調節的差異性,很根本性地造成他們相處上的隔閡感,同時也是他們可以持續在一起的主因,因為兩個逃避型家裡根本就是冰山,兩個焦慮型通常也很難相互吸引,安全依附則會受不了被冷處理,相信自己有更好的選擇而華麗轉身。
 
--
💡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每週寄送電子報,深入解析情緒、自我關係與療癒練習,
為你整理最實用的心理健康觀點,穩定心靈、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
👉 加入官網會員,專屬獲得心理師精選內容
--
6/28.29【愛情X療癒內在小孩】擺脫不安全感,打造成熟親密關係地圖
7/12【練習快樂】擺脫空虛無力,拆解不快樂的人生設定工作坊
7/26-27【家庭X內在小孩】重建生命安全感,成為自己的內在父母

很多人常常問我在處理完負面情緒後都不會被影響嗎?那為什麼我不會被影響呢,是因為你要夠肯定你的專業。我們在什麼時候會被影響?通常都是在我服務當事人服務的很糟的時候,也就是在工作當中沒有自我價值感。可能當事人跟你說:「老師我跟你談那麼多次,為什...
25/06/2025

很多人常常問我在處理完負面情緒後都不會被影響嗎?

那為什麼我不會被影響呢,是因為你要夠肯定你的專業。

我們在什麼時候會被影響?通常都是在我服務當事人服務的很糟的時候,也就是在工作當中沒有自我價值感。可能當事人跟你說:「老師我跟你談那麼多次,為什麼都沒有用?」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累,開始陷入自我懷疑、陷入了對自己的批判裡,而這會讓你很快的專業耗竭。

--
💡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每週寄送電子報,深入解析情緒、自我關係與療癒練習,
為你整理最實用的心理健康觀點,穩定心靈、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
👉 加入官網會員,專屬獲得心理師精選內容

身為助人工作者,你是否常在下班後依然被案主的情緒牽動?這篇文章談心理師如何建立專業界限,避免被工作情緒耗損,並透過覺察、自我療癒與生活平衡,找回對專業的信心與生命的熱情。當你學會在工作中看見價值,也能...

AI 的時代悄悄展開,它的語氣、反應甚至讓人感覺像在跟「人」對話。我開始聽見我的個案跟我分 享:『跟GPT聊完天感覺好療癒』、『我覺得我的伴侶回應我的話是問GPT的』、『我都覺得GPT 比我來了解自己了』,當這些對話時常出現在諮商室中,讓我...
24/06/2025

AI 的時代悄悄展開,它的語氣、反應甚至讓人感覺像在跟「人」對話。

我開始聽見我的個案跟我分 享:『跟GPT聊完天感覺好療癒』、『我覺得我的伴侶回應我的話是問GPT的』、『我都覺得GPT 比我來了解自己了』,當這些對話時常出現在諮商室中,讓我開始思考:AI是否能夠取代心理師?

AI真的能取代心理師嗎?AI雖能陪你聊天、同理你,但心理師能做的,是協助你認識深層情緒與內在需求,建立真正療癒的關係。心理師體驗營,邀請你不只看懂別人,更成為那個懂自己的人。

所有的情感諮商都環繞在這兩大循環:與伴侶的外在惡性循環,與過往創傷的內在惡性循環。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對方的行為引發你的「脆弱感」,帶來不舒服的情緒,喚醒過往創傷難以忍受的感受,接著你會用過往因應與調節的方式,企圖規避難以忍受的疼痛,這些...
24/06/2025

所有的情感諮商都環繞在這兩大循環:與伴侶的外在惡性循環,與過往創傷的內在惡性循環。

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

對方的行為引發你的「脆弱感」,帶來不舒服的情緒,喚醒過往創傷難以忍受的感受,接著你會用過往因應與調節的方式,企圖規避難以忍受的疼痛,這些疼痛有時是「我不夠好」的羞愧自卑,有時是「我要被丟掉」的恐懼焦慮,因而衍生出關係中的「生存策略」,但往往不一定是成熟並且對關係有建設性的。

而情感諮商的每一次,都在幫你建構出清楚的內在地圖,帶你理解為什麼感情到最後,總有人逃離現場,總容易導致無話可說,或第三者的出現,過多的工作外務,失去彼此能好好專注在經營感情生活的困境。

這個內外在循環,即使是非常高效能的心理諮商師,也可能需要花費 8–12 次,而前提是你對自己已經有很高的覺察力。而大部分的心理諮商,都會在關係迷霧中探尋,有些人則是在 10 次以上的工作關係信任建立後,才會開始逐步進入工作階段,一個個幫你的行為、對方的行為歸位、歸納,到你逐步理解與承認你的互動狀態,有可能需要到20次以上,才看得清內在地圖。

有時候也不是因為心理師不想快步進行,而是擔心你尚未理解到位,或你可能在關係互動中本身就有過多盲點,可能一下子揭開太多,會有抗拒或不信任。唯有清楚你的內在地圖,以及學會健康成熟的因應與調整,打破惡性循環的模式,以及提供建設性的安撫互動,才能真正跳脫出內外在惡性循環。

如果你也曾在感情中一再陷入這些模式,想真正走出情感的惡性循環,
我們誠摯邀請你參與:

《愛情X療癒內在小孩》擺脫不安全感,打造成熟親密關係地圖課程
這堂課將結合依附理論、內在小孩療癒與能量系統,帶領你逐步辨識創傷根源、轉化生存策略、學習成熟愛的三大能力——自我安頓力、親密溝通力、界線守護力。用12小時課程的時間,幫助你完成自己的內外在惡性循環圖,藉由多種案例分析與系統系細緻的自我剖析,讓你得以掌握自己的情感地圖,深化成熟關係互動技能。

讓你從關係中看到自己,從自己中修復關係,停止祈求愛,開始成為值得愛的人。
重新建構你愛與被愛的能力。

👉 歡迎報名,成為自己的情感療癒師。

Address

和平東路二段66號6樓之一
Taipei
106

Opening Hours

Tuesday 10:00 - 21:00
Wednesday 10:00 - 21:00
Thursday 10:00 - 21:00
Friday 10:00 - 21:00
Saturday 10:00 - 18:00

Telephone

+88622922497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