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林維萱物理治療師,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現為Kinetic Control認證國際講師、P

18/10/2025

🔥KC應用課-動作處理: 下肢(膝與踝)的KC解決策略 9/27-28完課!🔥 從動作控制視角重新看膝與踝的代償與協同,結合豐富徒手技術,學會以臨床策略有效處理下肢常見動作問題。
#高品質繼續教育課程

Kinetic Control - 閱讀動作的能力每個動作背後,都有一個「為什麼」。 在日常的教學與訓練中,我們常被動作的外在型態吸引——膝蓋是否超伸、骨盆是否前傾、脊椎是否在中立位——卻不太理解身體在完成這些動作時,內在如何協調、選擇與調...
08/10/2025

Kinetic Control - 閱讀動作的能力
每個動作背後,都有一個「為什麼」。

在日常的教學與訓練中,我們常被動作的外在型態吸引——膝蓋是否超伸、骨盆是否前傾、脊椎是否在中立位——卻不太理解身體在完成這些動作時,內在如何協調、選擇與調整。每個看起來令人擔心的動作,其實背後都有身體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有時候動作「看起來正確」,但身體卻透過許多消耗策略在補償;有時候動作「看似穩定」,但實際上是肌肉僵硬在掩蓋控制的缺失。這些細微的差異,往往是疼痛反覆、訓練效果不彰的關鍵。

作為一位能真正幫助到個案的人士,你需要具備閱讀動作的能力,去理解到真正的問題,而不是流於表面的調整。

Kinetic Control 結合科學實證與臨床經驗,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帶你理解健康動作的控制原則、疼痛對動作選擇的影響,以及那些在表面上看不見、卻深刻影響功能的控制模式。

這堂課不只是教你「怎麼動」,而是幫助你學會讀懂人體「為什麼這樣動」,讓你能在不同情境下靈活地分析與介入,真正為每一個個體找回屬於他們的動作自由與效率。

👉🏻最新課程資訊請洽各地主辦單位:

週末兩日|台北 今菘物理治療所 https://linktr.ee/kineticcontroltaiwan
兩個週日|新竹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所 https://dear520168.com/course/
週末兩日|高雄 木蔓體感 https://movementpilates.studio/kinetic-control/
連續四日|香港 運動治療師總會 https://www.staohk.org/zh/live-cpd-courses

28/09/2025

🔥KC核心課-聚焦肌肉協同肌:頸部與肩區域(MS_NS)9/13-14完課!🔥深入評估與訓練協同肌群,重建頸部與肩區域的動作效率
#高品質繼續教育課程

22/09/2025

💪「人體動作協調力」系列:頸部與肩區域(8/23-24完課)💪 學習關節解離、動作協調和動作引導的重點課程
#10/18-19_CE_LH最後6個名額
#高品質繼續教育課程

Happy worldPT day!
08/09/2025

Happy worldPT day!

01/09/2025

2025年Kinetic Control國際認證課8/9-10 超越整體動作控制:聚焦於疼痛與復發 (Local Stabiliser課程)—【打破傷痛循環,恢復肌肉天生的原廠設定】學習精確符合神經科學的評估,以及看似在練肌肉實則在練腦的訓練。因為只有當肌肉恢復到其天生的原廠設定,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復發率,為個案提供真正終身受用的解決方案! #高品質繼續教育課程

中醫有“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食療觀,如能“審因施食,辯証用膳”,則食物也可作藥;中醫所使用的藥材,可以一般的食材,“藥療不如食療”,因此食物與藥物其實是一體,也是養生保健的膳食原則。而物理治療,據維基百科所云,是以一種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
03/04/2025

中醫有“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食療觀,如能“審因施食,辯証用膳”,則食物也可作藥;中醫所使用的藥材,可以一般的食材,“藥療不如食療”,因此食物與藥物其實是一體,也是養生保健的膳食原則。

而物理治療,據維基百科所云,是以一種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病或傷害所帶來的動作以及疼痛問題的治療專業,實證醫學之非藥物以及非侵入性治療,跟中醫食療養生保健的觀點非常符合,人每天都需要攝食,為了獲取食物則身體需要動,例如打獵、農耕或現代人上下班賺錢工作;攝入的食物是否合適,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狀態;而攝食行動的動作方式,會影響一個人是否能有效率的獲取食物;如果在獲取食物的過程中受傷,例如打獵受傷、或是現代人用電腦工作造成的頸椎病等等,則獲取的食物可能折衷,然後導致可產生的運動變得更受限,這是事關生存問題的惡性循環。

如懿傳中,富察皇后為了求子調養身體,用了許多大補之物,反而造成身體的問題,富察皇后的貼身宮女素練,問齊太醫說這些都是大補的好藥啊?問題不在藥不好,而是沒有審度使用;用一樣的概念來看「動作」,很多人覺得膝蓋沒力氣,因此想練股四頭肌,但是若膝彎曲伸直的動作型態不甚理想,但又一直使用這個動作型態去反覆對股四頭肌進行增加重量的訓練,反而在這些額外的負荷下,會更早累積出問題。

上述情況我們可稱之為邏輯出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富察皇后的目標是求子,膝蓋無力的人目標是恢復膝蓋有力的感覺:

🔹目標:求子vs膝蓋恢復有力的感覺

富察皇后採取的做法是吃大補之物,膝蓋無力的人做法是鍛鍊股四頭肌:

🔹做法:吃大補之物vs訓練股四頭肌

富察皇后的結果是身體出問題(劇中是流鼻血、更不易懷孕),膝蓋無力的人的結果是膝蓋更容易痛&提早退化。

🔹結果:更不易懷孕vs膝蓋更不好

在這個流程裡,缺乏了探究的過程,直接跳到執行做法,因此邏輯有缺。邏輯思考著重的是確立因果關係:富察皇后難以懷孕是因為憂思過度壓力太大,並非缺乏補藥,因此齊太醫看過富察皇后,給的建議也是請皇后娘娘放鬆心情不要過度勞神;而膝蓋無力是主觀的感覺,原因是關節(股骨與脛骨、腓骨組成膝關節)在彎曲伸直時動態排列不良,因此股四頭肌收縮時需耗費更多的力氣關節才動得起來,導致動作中主觀感覺比正常膝蓋側更容易疲勞無力,如果是這個情況,應該要排查造成關節動態排列不良的原因,而非加練股四頭肌肌力,就像已經工作超時的人還要他加班,當然會很疲倦無力。

在動作分析這一塊,應要非常強調邏輯推理,亦即確立因果關係的能力,尤其是想發展運動治療這個方向的物理治療師。「因」動作的消耗(例如上述關節動態排列不良),「導致」感覺膝蓋無力以及提早出現退化;當膝蓋提早退化,就更影響整體生活品質。

膝蓋是日常生活一直在使用的部位,光在這些日常動作當中所累積的破壞,都足以在日積月累之後產生在影像上看得到的損傷,除了已經較嚴重到影像上看得到的病灶,一定還有許多目前照不出來、但是跟動作問題有關的病灶正在累積,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就如同中醫的概念,很多病是吃出來的,因此在慢慢累積成「病」之前,用食療養生保健;肌肉骨骼的無力甚或疾病,很多時候是起源於過於消耗的動作型態累積成的,因此可用動作治療來延緩惡化,也就是說動作治療可以是預防手段,也可以是疾病治療手段,換句話說,不管這個人到底「是剛開始累積」亦或是「累積成病」,要接受的動作治療都是一樣的,差別僅是在動作治療中,仰賴物理治療師細緻的個別化調整,就像食療,可以是食物亦可作藥,哪有人硬去區分生病了才可以治療呢?

#物理治療 #動作治療 #養生保健 #健康促進

謝謝 .studio  提供非常優質的場地舉辦高雄場的KINETIC CONTROL課程!從一開始學員們光練習coordination的技巧就已經很吃力,到現在local muscle的高難度激活技巧也順利掌握,很開心能陪同大家一起進步💪🏻...
23/03/2025

謝謝 .studio 提供非常優質的場地舉辦高雄場的KINETIC CONTROL課程!

從一開始學員們光練習coordination的技巧就已經很吃力,到現在local muscle的高難度激活技巧也順利掌握,很開心能陪同大家一起進步💪🏻 物理治療師與皮拉提斯老師們互相交流學習,讓「人體動作控制」落地生根,嘉惠更多的個案💪🏻

4/26-27 KC-MAC 高雄場 歡迎一起來體驗人體動作控制的博大精深與奧妙!

13/03/2025

【代償與受限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這個關係呢?因為這有可能是決定你的物理治療師,到底是毛利小五郎還是柯南的關鍵。

受限是什麼?

這邊所說的受限指的是一個或多個身體部位活動範圍受到限制的意思,舉例來說,舉手過頭(即肩關節發生活動)應該能來到將近160到180度,但若是肩關節的活動度,因為某些原因受到限制,就無法抬到這個角度。

為什麼身體部位的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常見的原因包含:

1️⃣長期不使用:例如骨折之後打石膏將關節固定在某一位置過久
2️⃣ 持續的維持在某個姿勢:總是低頭滑手機,則頸椎跟一部分的胸椎太常處在彎曲的位置
3️⃣ 刻意訓練:例如芭蕾舞者長期訓練turnout, 則其髖-膝-踝都會有相應的變化
4️⃣ 雙眼視力差距、兩耳聽力差距、某側長期鼻塞、耳石容易往某側脫落…等跟感官有關的問題
5️⃣ 隱藏的疤痕沾黏:例如在軀幹區域的手術,會有機會影響到四肢動作

這些都會跟「時間」有關係,短期一兩次的動作或姿勢幾乎不影響,長期累積下來就會開始變成令人有感的問題,例如疼痛、例如骨骼變形等。道理不難理解,但人一旦養成幾十年的習慣,通常都會難以自我覺察,甚至不覺得這會是個問題。

只不過當身體產生了某些部位的活動度限制,但仍然有動作任務要完成,勢必會產生代償。代償的意思,就是由另一個部位多產生一些活動度,來「代」替「償」還原本受限的部位。

好處是人體仍可完成一定程度的動作,壞處是動作會變得相對沒有效率,更長期的壞處是,容易負責代償的部位,會累積更多的小傷害,長期累積下來,這就產生了上段所述的那個令人有感的疼痛、骨骼變形,還有軟骨磨損、長骨刺、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韌帶撕裂、肌腱病變….還有很多,幾乎所有想得到的骨科問題,都跟受限代償有關,有可能是原因、或有可能是加劇因子。

這也可以回答一些人做了某些手術之後,手術很成功、一開始身體感覺也很不錯,但過一段時間又不好了的原因:原因很直接,因為你的身體動作習慣沒有重新訓練過,導致這些手術後的部位再度累積傷害,累積一定程度就又爆了。

增生治療跟手術是一樣的意思,就算打了增生,你的身體動作習慣沒有重新訓練過,導致這些打增生的部位再度累積傷害,累積一定程度就又爆了。

這邊先嚴正聲明,某些手術仍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的疼痛問題來自於姿勢與動作,但又一心希望只靠手術一勞永逸、打增生以為組織可以返老還童…不要癡心妄想了…也不要回頭怪醫生開的不好,這是你自己觀念的問題,不要逃避。

這邊也要嚴正聲明,姿勢與動作的訓練不等於健身訓練,肌力是運動單元徵召程度以及肌肉量的綜合體現,健身的確可以刺激肌肉量的變化,但是它無法將被抑制的穩定肌群上調同時並下調過度激活的動作肌群,這只有某個特定劑量的訓練可以做得到;而健身訓練會加固穩定肌群與動作肌群在徵召中的差異,讓身體更不平衡。

走在前沿的物理治療師,應該把「同時處理受限與代償」當成自己不斷精進的方向,針對不同的組織,去追求適合各個組織最適合的處理受限的手法;針對代償的部位,去追求最符合神經肌肉機制的訓練方式。

而受到肌肉骨骼疼痛問題所苦的所有人,應該把「受限與代償」的觀念深植於心,不要一味躲懶只接受被動治療、或把「好不了」怪到別人身上,要認清「主動治療」更重要的事實、以及「主動治療」產生效果本來就需要時間(想想你花了幾年累積成現在的痛)。觀念+行動,你絕對值得更舒適、更不折衷的身體與人生。

#活生生的人體動作分析

Address

Da-an District
Taipei

Website

https://linktr.ee/tinainmotion, https://linktr.ee/kineticcontroltaiwan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改變,從動作開始

人體動作就像電腦,肌肉骨骼是硬體,大腦是軟體。大腦掌管了動作控制與發號施令。想要動的好、遠離痠痛、減少受傷,除了鍛鍊體魄,更要鍛鍊大腦的控制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人體動作控制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