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以專業的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雙專業,分享正確的復健、運動、健身的知識

RéPOV復家觀點創辦人
#健康新觀點
#骨關節頂規保健品

服務機構:
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專科醫師
物理治療師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陽明大學物理治療
學士
專長:
增生療法、玻尿酸、自體血小板PRP注射
骨科、神經、小兒復健醫學、運動治療
姿勢體態調整、健身諮詢、整脊

28/10/2025

🚶‍♀️旅遊健行後膝蓋痛?不是地太陡,是你走錯了!

有沒有注意過──
有些人走路「啪!啪!啪!」很大聲,
因為他在「拖著走」,
每一步都在讓膝蓋承受多餘的衝擊!💥

✅ 正確走法是什麼?
👉 記得「抬起你的腿」,不要靠關節去拖動!
👉 腳掌落地時,先腳跟→腳掌→腳尖,順著地形走。
👉 上坡靠「臀部與大腿」發力,下坡「微屈膝」緩衝衝擊。

別再用錯方式虐待你的膝蓋了~
學會正確走路,走再久都不怕!💪

#復健醫陳相宏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宏康復健專科
#膝痛
#久走
#布魯克林大橋
#走路姿勢

27/10/2025

抽筋的原因有很多,復健科常見血液循環不良、肌肉過度使用疲勞,久坐不運動、姿勢不良、天冷或某些藥物的副作用等。
在門診很少因爲電解質失衡(如缺鈣、鎂、鉀)、而造成抽筋,有時候去醫院抽血和全身檢查,也都找不出原因!

分享門診幾位愛運動的病人,常常晚上睡覺到凌晨小腿抽筋到醒,醫院都檢查不出原因,我叫他們多熱敷和吃咪唑胜肽,大概二周抽筋的問題就改善很多。

這出乎我意料,可能咪唑胜肽在臨床研究有以下二大功效:

1.促進肌肉生長
無論是急性或慢性肌肉受傷,或是因為運動後的疲勞與老化,補充咪唑胜肽可以透過免疫機轉,幫助肌肉快速恢復。

2.減少疲勞和痠痛感
咪唑胜肽能中和肌肉中的pH值,減少乳酸堆積,讓你在運動後不再感到痠痛,提升運動表現!

如果有抽筋的朋友可以留言抽筋私訊你要補充什麼營養元素

21/10/2025

旅遊落枕脖子卡卡怎麼辦?✈️

你也有過旅途中一起床,脖子像石頭一樣動不了的慘痛經驗嗎?
或是行李打包太興奮、飛機上睡姿太奇怪、枕頭不合?
結果——落!枕!了!

別擔心!這支影片教你:
✅ 旅行時落枕怎麼舒緩
✅ 簡單自救伸展動作
記住!!!!過程中動作要輕柔伸展,不要硬扭
📹 點進來看影片,一起解鎖旅行小急救包!

⚠️ 提醒您~什麼情況下要看醫生?
疼痛持續超過3天沒有改善
出現手麻、頭痛、暈眩等症狀
疼痛劇烈、無法轉頭
這可能不只是落枕,可能涉及神經或椎間盤問題,建議儘早就醫。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宏康復健專科
#復健醫陳相宏
#落枕
#頸痛
#脖子卡卡
#旅遊
#科普
#熱門

17/10/2025

#經濟艙症候群?是什麼 ??
每次搭乘飛機,久坐長途旅行✈️🚄
你是不是也會感到下肢小腿的緊繃腫脹?
或是曾經因為長時間的飛行,開始感覺全身酸痛,甚至腫脹不舒服?

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又被稱為「飛行者浮腫」
醫學上稱之為 #深層靜脈血栓 (DVT)

🚨DVT的形成原因:
👉長時間靜止不動:
無論是長途航班還是長時間的工作、長期臥床等,靜止不動都是DVT的主要原因。
缺乏足夠的腿部活動,血液流動變慢,容易在靜脈內形成血栓。

👉血液流動減緩:
在靜止狀態下,腿部的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容易積聚並凝結,這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
這也是為何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或汽車等交通工具,容易導致DVT的原因之一。

👉外部因素:
一些高風險人群,例如年齡較大、肥胖、高血壓、吸煙或有過靜脈曲張的人,更容易發生血栓。
另外,手術後或慢性疾病患者也需特別留意‼️

✈️常見症狀有哪些?
👉腿部腫脹
👉小腿發熱發燙
👉長時間靜止帶來的肌肉僵硬

💡 改善小技巧:
👉經常走動:1~2小時起身活動一下、走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做些伸展操:即使在座位上,也可以簡單伸展一下,舒展肌肉。
👉穿著舒適衣物:避免穿過緊的衣服,選擇寬鬆的衣物來減少壓迫感。
👉保持水分:飛行中空氣乾燥,保持水分攝取有助於改善身體不適。
👉穿著彈力襪:
彈力襪有助於減少腿部腫脹,增強血液循環,特別是對長途旅行的人或長時間坐著的人,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學會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
便能更輕鬆地享受旅程,無論是短途還是長途,都能更自在地抵達目的地!

#復健醫陳相宏
#宏康復健專科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深層靜脈血栓
#長途旅行
#小腿腫脹
#經濟艙症候群

手麻是循環不良還是中風?營養失衡也是警訊!復健醫:千萬別做這動作手一陣一陣發麻,你第一個念頭是不是「我中風了嗎」?還是「只是姿勢不對」?真相可能比你想的更棘手。本集邀請復健科醫師陳相宏來為你抽絲剝繭,辨別「哪種麻」及可能原因,分享立刻自救動...
17/10/2025

手麻是循環不良還是中風?營養失衡也是警訊!復健醫:千萬別做這動作

手一陣一陣發麻,你第一個念頭是不是「我中風了嗎」?還是「只是姿勢不對」?真相可能比你想的更棘手。本集邀請復健科醫師陳相宏來為你抽絲剝繭,辨別「哪種麻」及可能原因,分享立刻自救動作,以及哪個動作千萬別做,該補充什麼營養?👉立即聽:https://reurl.cc/jrL9QM
✅ 本集你會聽到:
-「手指麻=中風?」,一招辨別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好發在哪些部位?哪些族群特別容易中?
-手麻時做這個動作,反而會讓症狀加劇!
-手麻立刻自救「招財貓舒緩法」,3招動作怎麼做?
-手麻別輕忽,何時該看醫生?有哪些治療選項。
-腰椎出問題致手麻,麻感有何不同?
-神經修復,補充哪些營養有幫助?
#復家生醫

14/10/2025

旅遊的時候腰酸!腰拉傷!該怎麼辦?
大多的時候,可能就是走很久會造成腰肌的筋膜炎,如果在旅行在外不方便冰敷的話,可以簡單用動態拉筋的方式,站著伸展一下,就可以舒緩腰部筋膜疼痛的問題。
#紐約

#運動治療

11/10/2025

疼痛治療是很複雜


紐約行最重要的是瑞士原廠 生技參訪business trip。
RegentLab PRP是我在 #再生醫療 ㄧ直選用原廠醫材,血小板萃取濃縮比例、紅血球的去除率,品質都相對穩定。

這幾年一直都有跟原廠總裁聯繫,討論品質的提升和分享台灣注射的經驗,表示想實際去他們的生技廠看看PRP管的完整製程,和可以改善的地方。

RegentLab是瑞士廠商,三年前就邀約我去瑞士參訪,但是診所有太多的病人注射約診須要處理,去年原廠又再次邀約說他們紐約開了一家全球最大的生技廠,剛好今年雙十中秋年假才有時間促成這次的交流。

骨關節疼痛的治療是經驗、是技術更是藝術,PRP在國際已經累積很多的實證研究,我一直認爲PRP成功的條件並不是只有醫材的選擇,醫師對 #病症的診斷 #注射的技術 #客製化的醫療 才是治療成功的因素。
醫師緣也是很重要,醫病彼此信任才可增加治療效果。

接下來會路續跟大家分享這次參訪行程

#紐約
#紐澤西

07/10/2025

旅行時如果出現腳底痛!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通常是因為走太多、鞋子不合腳、或長時間站立導致筋膜過度拉扯。

🦶【即時緩解方法】

1️⃣ 按摩小腿肚
·急性發作不要按摩足底,回飯店時冰敷
2️⃣ 伸展運動
·小腿拉筋

3️⃣ 減少走路負擔
•若行程允許,隔天減少步行量或使用交通工具代步。
•坐下時可把腳稍微抬高,促進循環與消腫

最重要還是隔天要好好休息,減少走路的量!

#足底筋膜炎
#拉筋 #按摩
#復健醫陳相宏
#時代廣場

10/3-11紐約出差,門診異動請大家注意時間
02/10/2025

10/3-11紐約出差,門診異動請大家注意時間

脊椎側彎就會看起來,頭歪、高低肩、骨盆歪斜,正妹變歪妹!體態真的影響外觀很大,伸展和健身都是可以幫助身體挺直。
02/10/2025

脊椎側彎就會看起來,頭歪、高低肩、骨盆歪斜,正妹變歪妹!
體態真的影響外觀很大,伸展和健身都是可以幫助身體挺直。

🎊感謝《 #女人我最大》的邀請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看過這個長青節目。上過很很多健康節目,也沒想到復健科跟女大有什麼關係,沒想到多年後,能夠以醫師的身分受邀參與錄製"身體錯誤的姿勢會讓你變醜",那真的跟我的專業很有關。在節目中,我和專家們會一起...
04/09/2025

🎊感謝《 #女人我最大》的邀請

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看過這個長青節目。上過很很多健康節目,也沒想到復健科跟女大有什麼關係,沒想到多年後,能夠以醫師的身分受邀參與錄製"身體錯誤的姿勢會讓你變醜",那真的跟我的專業很有關。

在節目中,我和專家們會一起聊聊:
💡生活中的小習慣,為什麼會悄悄影響臉部對稱、身體曲線甚至健康?
💡為什麼有些人背帶老是掉在同一邊?
💡走路內八、膝蓋疼痛、S型腿,和姿勢、肌肉、筋膜有什麼關聯?
💡翹腳換邊坐,骨盆真的能因此平衡嗎?

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其實都反映了身體的結構與功能。希望能透過節目,把這些健康知識帶給更多人,讓大家對自己的身體多一點覺察,少一些不必要的困擾。

👨‍⚕️專家來賓:
復健專科醫師 #陳相宏
醫美醫師 #黃幼鳴
美學牙醫 #戴致鴻

🎤主持人: #藍心湄
🎤男班長: #卞慶華

👸來賓: #楊繡惠 #朱芯儀 #愛雅 #草莓

📺敬請期待節目播出
🔔追蹤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一起認識更多健康與美的關鍵

肌肉量和肌力一直是這幾年來醫學界、運動界很在意的項目,也是目前醫學界想要用來評估心血管健康和存活率的指標,這篇原文的研究我覺得很有趣,研究的群組也高達4200多名12年追蹤,大家可以測試一下有幾分?  🧍  (Sit-to-Rise Tes...
22/07/2025

肌肉量和肌力一直是這幾年來醫學界、運動界很在意的項目,也是目前醫學界想要用來評估心血管健康和存活率的指標,這篇原文的研究我覺得很有趣,研究的群組也高達4200多名12年追蹤,大家可以測試一下有幾分?

🧍 (Sit-to-Rise Test)測試是什麼?
一個簡單的坐立及站立的測試,竟可以預測死亡率?有趣的是!
🔖SRT分數越高,表示身體功能越完整,未來死亡風險越低。
🔖分數越低者,可能存在潛在健康問題,需要關注肌力、平衡與慢性疾病。

🔍 #研究結果顯示,SRT分數範圍從0到10分,代表參與者從地板坐起和站立的能力。這項測試的得分與死亡率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經過12年的中位追蹤,665名參與者(佔15.5%)死於自然原因(不包括COVID-19和外部原因)。研究發現:
🚫得分 10 的人死亡率為 3.7%。
🚫得分最低(0–4分)的10%參與者死亡率顯著提高,達 42.1%。
經過多種因素調整後,得分為 0–4分 的參與者,死於自然原因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是得分為 10分 的人的 3.8倍 和 6.0倍。
當然這不等於直接因果,而是功能健康的代理指標。

💻 :
總分為 10分(5分坐下 + 5分站起來)
評分標準參考(僅供一般評估):
🔘每使用 一個身體部位支撐(如用手、膝蓋、手臂等)就扣 1分。
🔘若有「不穩、搖晃」但未使用支撐,扣 0.5分。
例如:若你用一隻手撐地坐下,站起來時又用膝蓋撐一下,那總分 = 10 - 1(手) - 1(膝蓋) = 8分。
💻 #得分解釋:
▪️10分:顯示出很好的非有氧體能,包括力量、平衡、協調和柔韌性。
▪️8–9分:顯示有良好的身體功能,但可能在某些方面略有不足。
▪️0–4分:顯示身體功能較差,與較高的死亡風險有關,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和自然原因方面。

✅ # 實用建議及自我評估:
1、可以定期做 SRT,了解自身肌力和柔軟度是否下降。
2、訂立運動目標:若得分 < 8,
建議加入以下練習提升體能:
✔️大腿、核心肌群訓練(深蹲、橋式、單腳站立)
✔️平衡訓練(單腳站、BOSU 板)
✔️柔軟度訓練(瑜伽伸展、踝/膝關節活動度)
✔️醫療或健身諮詢:SRT 成績不理想者可請物理治療師或健身教練評估功能缺陷,制定專屬改善計劃。
🔗原文出處: https://academic.oup.com/eurjpc/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jpc/zwaf325/8163161

Address

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34號1F
Taipei
106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21:00
Tuesday 09:00 - 21:00
Wednesday 09:00 - 21:00
Thursday 09:00 - 21:00
Friday 09: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7:00

Telephone

+88622755013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