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堂中醫診所

昌盛堂中醫診所 昌盛堂中醫診所
讓更多人接觸到中醫的好,讓更多人投入中醫的世界,這也是我們取名昌盛堂的緣故。

總院長 劉佳祐
忠孝昌盛堂院長 林立涵
師大昌盛堂院長 江姿慧
竹北昌盛堂院長 陳貽嬋

出汗是排毒還是耗氣?夏季出汗這樣看https://bit.ly/45QnpuA-作者:忠孝昌盛堂|蕭子瑜中醫師大家應該都曾聽過「多流汗可以排毒」這句話,但流汗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出汗究竟是幫助身體代謝,還是會導致元氣大傷?這些關於流汗的迷思,...
10/09/2025

出汗是排毒還是耗氣?夏季出汗這樣看
https://bit.ly/45QnpuA
-
作者:忠孝昌盛堂|蕭子瑜中醫師

大家應該都曾聽過「多流汗可以排毒」這句話,但流汗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出汗究竟是幫助身體代謝,還是會導致元氣大傷?
這些關於流汗的迷思,就讓中醫師來解答!

【 】

中醫理論認為:「汗為心之液」,汗水是人體陰液的一種,是由氣血所化生的津液,經由腠理排出體表,用以調節體溫、代謝老廢物質,是人體自然生理機制的一部分。正常的汗出能幫助我們身體排熱與濕氣,維持體內環境穩定;但若出汗異常,就代表身體的氣血平衡出現了問題,甚至是疾病的警訊!

【 】

1️⃣ 無汗:即使在炎熱天氣、運動後仍難以出汗,可能是陽氣虛衰,體內津液不足,無力推動汗液外出。

2️⃣ 自汗:清醒狀態下無故出汗,與活動無關,多見於氣虛體質,如白天容易疲倦乏力、易感冒、聲音低弱。

3️⃣ 盜汗:熟睡中出汗,醒來後即止,多因陰虛體質,見於手腳心熱、口乾舌燥、睡眠不安等表現。

4️⃣ 頭汗:僅頭部出汗,可能與氣虛、陽氣不足或上熱下寒有關。

5️⃣ 黃汗:汗液顏色偏黃、有異味,常見於濕熱體質,常伴隨口苦、尿黃、皮膚癢、易長痘痘等。

6️⃣ 冷汗:汗出伴隨四肢冰冷、精神萎靡,可能是虛寒體質,或為氣虛欲脫的危險徵兆,須特別留意。

【 】

適當流汗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濕與解熱,但如果流汗太多、補充不當,反而會耗傷氣陰,使人更疲倦甚至中暑。尤其在炎熱的夏天,應注意以下幾點:

☀ 補水不喝冰:流汗後應補充常溫或溫開水,切忌冰水,避免損傷陽氣及脾胃。

☀ 補氣養陰茶飲:可選用麥門冬、西洋參、五味子等材料製作「生脈飲」,幫助益氣生津、緩解疲勞。

☀ 慎入冷氣房:大汗後突然進入冷氣房或對著風口吹,易使風寒乘虛而入,導致感冒或關節痠痛。

☀ 高糖運動飲料≠健康補充:市售運動飲料多含糖及電解質,偶爾可用於劇烈運動後短期補充,但不宜過量依賴,尤其對氣虛、濕熱體質者,反而可能加重身體負擔。

【 】

汗出有度才是健康的關鍵。若您有容易出汗、不出汗或出汗異常等問題,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辨證體質,對症調理。透過益氣固表、滋陰清熱、調和營衛等方式,幫助身體在夏季保持良好循環與能量平衡。

✨ 汗,是身體的語言,出得對,才是真的養生!
-
#昌盛堂中醫 #蕭子瑜中醫師 #中醫保健 #體質調理
#氣虛體質 #陰虛體質 #濕熱體質 #陽虛體質

越熱越不想動?其實「不動」才讓你更累!https://bit.ly/45XAZwh-作者: 師大昌盛堂 陳煜豐中醫師最近天氣悶熱,一出門就汗流浹背,動一下就全身濕黏,整個人只想躲在冷氣房耍廢。是不是一到夏天就覺得渾身沒勁、腦袋昏沉,連出門的...
04/09/2025

越熱越不想動?其實「不動」才讓你更累!
https://bit.ly/45XAZwh
-
作者: 師大昌盛堂 陳煜豐中醫師

最近天氣悶熱,一出門就汗流浹背,動一下就全身濕黏,整個人只想躲在冷氣房耍廢。是不是一到夏天就覺得渾身沒勁、腦袋昏沉,連出門的動力都提不起來?

其實,這不一定是你懶,很可能是身體在求救。


台灣夏天又熱又濕,身體為了散熱,血液會往皮膚表層跑,導致內臟和肌肉的供血不足。再加上大量出汗、水分流失,很容易出現「熱疲勞」,也就是輕微中暑。我們身體的「氣」,是一種極細微的運動不息的物質,他推動調控著我們人體的機能,這時如果一直不動,循環會更差,人就會更累,久了就會陷入「越不動越沒力」的惡性循環。

#老是懶洋洋? #先看看是不是體質問題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夏季倦怠常見三種原因:
1. 氣虛:體力差或長期操勞,稍微一動就覺得累
2. 濕氣重:喜歡吃冰、喝冷飲、吹冷氣,濕氣卡住,身體沈重
3. 暑熱傷氣:流汗太多、陽氣外洩,反而更虛弱

#你可以這樣簡單判斷看看:
✦頭昏沉、身體黏膩,可能是濕氣重
✦一點小事就覺得累,可能是氣虛
✦曬太陽就頭暈沒力,要注意暑熱耗氣
✦夏天想動,又怕累又怕熱?選對運動很重要

#夏天最適合的運動,是溫和不耗氣的「輕運動」。建議選在早上或傍晚太陽不那麼強的時候,進行散步、伸展或舒緩瑜珈。中醫師推薦像是太極、八段錦這類調氣活血、又不會造成身體負擔的運動,很適合夏天養身體力。
每天5分鐘動一動,提神又養氣

長時間吹冷氣、久坐辦公桌,會讓氣血更不通。可以試試:
✦每小時起來伸伸懶腰、動動肩頸
✦坐著的時候踮腳尖、抬腳跟,幫助腿部循環

#穴道保健
✦按壓「百會」,在兩耳往頭頂連線交會處,輕敲周圍頭皮,提振陽氣
✦按壓「陰陵泉」,小腿內側沿著脛骨邊緣往上滑動,位在膝蓋內側下方凹陷處,輕輕柔按可以幫助身體濕氣排出


別小看零碎時間的小活動,累積起來很有幫助。
✦不搭電梯,改走樓梯,體力訓練,平時做起
✦下班回家,提早一站,多多步行,訓練腿力
✦每天多動10分鐘,身體會慢慢變輕盈,暑氣也比較不容易纏上你。

別讓「不動」偷走你的精神和活力。如果你怎麼動都還是覺得累,或是想更準確了解自己的體質,快找中醫師協助調理,幫你補氣、去濕、調整循環,讓你整個夏天都精神飽滿、身體不沈重。
-
#昌盛堂中醫 #陳煜豐中醫師 #中醫保健 #體質調理建議
#中醫調氣 #夏日養生 #百會穴 #陰陵泉 #輕運動養氣 #太極八段錦

 #松江昌盛堂 劉佳祐院長 9/3早診 請假休診。該時段已預約的患者,會逐位通知協助改期,如造成不便請多包涵🙏
02/09/2025



#松江昌盛堂

劉佳祐院長 9/3早診 請假休診。
該時段已預約的患者,會逐位通知協助改期,如造成不便請多包涵🙏

早睡比補眠更重要?蔡依林的凍齡秘密https://bit.ly/4n7Gboi-最近蔡依林在節目中分享,自己幾乎每天 9:30 就上床睡覺,讓大家驚呼「天后也太自律!」雖然大部分人可能很難做到這麼早,但這件事卻再次提醒我們:早睡真的比熬夜補...
01/09/2025

早睡比補眠更重要?蔡依林的凍齡秘密
https://bit.ly/4n7Gboi
-
最近蔡依林在節目中分享,自己幾乎每天 9:30 就上床睡覺,讓大家驚呼「天后也太自律!」雖然大部分人可能很難做到這麼早,但這件事卻再次提醒我們:早睡真的比熬夜補眠更重要。

#為什麼要早睡?
我們常覺得「晚睡沒關係,反正假日多睡一點就好」,但其實身體不是這樣運作的。

✦ #修復的黃金時段: 晚上 11 點到凌晨 2 點是身體最需要休息的時刻,這時候肝膽代謝、細胞修復特別活躍。如果這段時間還沒睡,身體就錯過了最佳的修復機會。

✦ #精神與情緒: 早睡能幫助神經系統放鬆,第二天比較不會出現情緒低落、專注力差的狀況。

✦ #皮膚與代謝: 熬夜容易長痘、膚色暗沉,甚至讓體重更難控制。因為晚睡會打亂賀爾蒙分泌,讓新陳代謝變慢。

簡單來說,早睡能幫助身體修復、心情穩定,還能讓皮膚和身材狀態更好。

#怎麼才能睡得好?

知道早睡重要,但真正難的是「躺下就能睡著」。如果你常常翻來覆去、或半夜醒來睡不好,可以嘗試從日常生活做小調整:

✦ #建立規律作息
每天盡量在固定時間睡覺、起床,假日也不要差太多。
避免週末補眠到中午,這樣會讓生理時鐘更混亂。

✦ #晚上少吃刺激食物
咖啡、濃茶、含糖飲料最好下午兩點後就少碰。
晚餐避免太油、太辣,容易讓腸胃不舒服、影響入睡。
睡前如果餓,可以吃一點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香蕉、燕麥或溫牛奶。

✦ #睡前儀式感
睡前一小時把燈光調暗,幫助身體分泌褪黑激素。
放下手機,改成做伸展、泡個溫水澡或深呼吸。
可以準備「睡前例行公事」:洗臉、喝溫水、聽輕音樂,讓身體知道「要休息了」。

✦ #白天活動也很重要
白天保持一定運動,像是快走、瑜伽或簡單伸展,都能幫助晚上更好入睡。
記得不要在臨睡前做劇烈運動,否則反而更亢奮。

蔡依林的「9:30 就寢」對多數人來說可能不容易達成,但我們至少可以從 提早 15 分鐘上床 開始。當早睡變成習慣,你會發現隔天精神更好、皮膚狀態更穩定,連心情都更愉快。

所以,想要讓自己每天都像天后一樣光采亮麗,不必買昂貴保養品,其實從「早點睡覺」就能開始。
-
#昌盛堂中醫 #中醫養生 #養生小知識 #生活保健
#早睡好處 #睡眠品質 #健康作息 #自律生活 #睡得好氣色好

📣📣昌盛堂中醫 新醫師報到~ #張益安中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主治醫療範圍:頸肩痠痛、腰背僵硬、坐骨神經痛、關節疼痛、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失眠多夢、情緒緊張、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胸悶、腸胃功能障礙、...
26/08/2025

📣📣昌盛堂中醫 新醫師報到~

#張益安中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

主治醫療範圍:
頸肩痠痛、腰背僵硬、坐骨神經痛、關節疼痛、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失眠多夢、情緒緊張、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胸悶、腸胃功能障礙、皮膚疾患
經痛、月經失調、更年期障礙、術後體力恢復、癌後氣血調理、結構治療、顳顎關節疼痛、雷射針灸

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西醫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中醫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中醫部

掛號請洽: https://reurl.cc/1O3VxQ
每周一二四五門診
-
#昌盛堂中醫 #張益安中醫師

9/29(一) 師大、竹北診所 休診一天9/29(一) 松江、忠孝診所 正常服務松江診所:劉佳祐院長: 9/16 請假休診吳修安醫師:9/1、9/17、29 請假休診忠孝診所:陳怡帆醫師: 8/26~9/30 請假休診湯詠舜醫師: 9/20...
25/08/2025


9/29(一) 師大、竹北診所 休診一天
9/29(一) 松江、忠孝診所 正常服務


松江診所:
劉佳祐院長: 9/16 請假休診
吳修安醫師:9/1、9/17、29 請假休診

忠孝診所:
陳怡帆醫師: 8/26~9/30 請假休診
湯詠舜醫師: 9/20、22 請假休診

師大診所:
江姿慧院長: 9/16 請假休診
湯詠舜醫師: 9/19、20 請假休診

竹北診所:
李翊醫師: 9/12 請假休診

處暑防秋燥,補水養肺正當時https://bit.ly/4mFQIqB-作者: 昌盛堂中醫診所 宋宛蓁中醫師處暑時節,約在每年國曆8月23日前後,暑氣將退、氣候漸涼之時,雖然已進入第二個秋天節氣,卻仍「爭秋奪暑」,早晚轉涼而白天未完全消退的...
23/08/2025

處暑防秋燥,補水養肺正當時
https://bit.ly/4mFQIqB
-
作者: 昌盛堂中醫診所 宋宛蓁中醫師

處暑時節,約在每年國曆8月23日前後,暑氣將退、氣候漸涼之時,雖然已進入第二個秋天節氣,卻仍「爭秋奪暑」,早晚轉涼而白天未完全消退的暑熱讓天氣如同「秋老虎」,因此除了注意中暑,還得嚴防秋燥、秋乏。

入秋後,許多人陸續出現「秋乏」,整日昏昏沉沉的、提不起勁、身體沉重感、食慾差、大便黏、甚至出現暈眩、濕疹發作等,尤其是腸胃不好及代謝差的人症狀更加明顯,這是因為體內的暑濕久滯傷脾,脾陽不振造成脾虛濕盛的緣故;另外,秋氣主燥,燥邪容易耗氣傷陰,也容易加重秋乏的症狀產生!

肺為身體最嬌嫩的器官,不耐寒熱、位置又最高,且肺開竅於鼻,邪氣易從鼻入,因而「秋燥」最容易傷肺。「秋燥」又分兩種,初秋為溫燥、晚秋為涼燥。處暑時節暑氣未消因而偏溫燥,容易乾咳、痰少黏稠、鼻腔燥熱感、流鼻血、口乾舌燥、心煩、便祕、皮膚乾癢等。尤以老年人、飲食不當(喜食辛辣)之人、喜歡熬夜、易上火(口破)陰虛體質之人尤為明顯。(補充:涼燥症狀不同處:較為怕冷、易鼻塞流清涕、痰初期較為清稀)


處暑時節氣候偏溫又偏燥,溫燥之邪容易傷津,因此養生之道應為「養陰潤燥」為主,但秋季養肺之餘應不忘健脾合胃!

飲食上對應五行,養肺應當少食辛辣、多選擇「白色」食物,比如白木耳(銀耳)、百合、杏仁、貝母、水梨、藕節、荸薺等,滋陰潤肺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其中白木耳更富含膳食纖維,適量攝取(每日建議攝取量不超過15克)有助於排便、緩解便秘,腸胃較差的人則要注意不要食用過多容易脹氣。


沙參、麥門冬、西洋参、杏仁都是不錯的選擇,養陰生津又補氣!


可選擇魚際穴、尺澤穴、太淵穴等肺經上的穴位,搭配相表裡的大腸經-合谷穴來養肺止咳。

另外,脾胃較弱,屬於脾虛濕盛,容易「秋乏」者,食補部分不妨吃些粥品以養胃或喝四神湯,食材部分則可選擇加入蓮子、山藥、薏仁、秋葵等健脾利濕。穴道按摩部分:可選擇內關穴、足三里穴、豐隆穴、合谷穴等幫助強健脾胃以加強水濕代謝!

除了食補、茶飲、穴道按摩,想要改善秋燥、秋乏,規律生活、順應節氣早睡早起勢在必行!且最好是在晚上11點前,膽經(11~1am)循行時就已經睡覺休息。並注意多補充水分(常溫水而非冰水),一方面可以緩解體內的燥熱不適,一方面可以避免中暑。

最後在此提醒,入秋後不要覺得自己口乾舌燥就一定是「上火」,而自行喝許多退火的青草茶或冰品,越喝反而腸胃越不適,建議詢問中醫師了解自己的體質後再做食補,才能正確有效的做到秋季養生喔!

#昌盛堂中醫 #宋宛蓁中醫師 #處暑養生 #秋燥 #秋乏 #補水養肺 #中醫節氣養生

天天開冷氣,身體卻更疲倦?談談「空調病」https://bit.ly/45GZ0YG-作者:竹北昌盛堂 李翊中醫師在炎炎夏日裡,開著冷氣的辦公室、商店、家中,無疑是避暑的好選擇。然而,許多人卻發現,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後,會出現肩頸僵硬、頭痛...
16/08/2025

天天開冷氣,身體卻更疲倦?談談「空調病」
https://bit.ly/45GZ0YG
-
作者:竹北昌盛堂 李翊中醫師

在炎炎夏日裡,開著冷氣的辦公室、商店、家中,無疑是避暑的好選擇。然而,許多人卻發現,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後,會出現肩頸僵硬、頭痛、易倦、皮膚乾癢、腸胃不適等症狀。這些症狀看似無關,實則是「空調病」的警訊。本文將從中醫角度解析「空調病」的成因與調理方式,並提供日常保健建議,幫助您健康度過酷暑。

#什麼是空調病
所謂「空調病」,又稱「冷氣病」,是指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中,因為冷風直吹、室內濕度下降、空氣不流通、溫差過大等因素,導致人體產生一系列不適症狀的綜合現象。中醫認為這與「風、寒、濕、燥」等外邪侵襲,加上人體本身正氣不足有關。

#常見症狀有哪些?
空調病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有:
✦ 頭痛、頭暈、肩頸痠痛
✦ 鼻塞、咳嗽、喉嚨乾痛
✦ 眼睛乾澀、疲勞、注意力不集中
✦ 手腳冰冷、關節痠痛
✦ 腸胃不適、食慾不振、腹瀉或便秘
✦ 皮膚乾癢、過敏反應加劇

#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以下族群對空調病的耐受度較低,需特別注意:
✦ 上班族: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活動量少
✦ 老人、小孩、孕婦:體質較虛弱,適應能力差
✦ 過敏體質者:如鼻炎、濕疹患者,易受空氣變化影響
✦ 慢性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者
✦ 長時間使用電腦、配戴隱形眼鏡者:容易眼睛乾澀疲勞

#中醫怎麼看空調病?
中醫認為,人體的健康來自於「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夏季本應是陽氣充沛、陽氣外發的時節,但若整天處於寒冷、封閉的空調環境中,會使陽氣鬱閉、氣血運行不暢,加上冷風直吹導致風寒濕邪入侵,造成各種症狀。此外,室內乾燥也會傷及肺陰,引起咽乾、咳嗽、皮膚乾癢等不適。

#日常保健怎麼做?
調整空調使用方式:
✦ 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25~28℃,避免過低
✦ 保持室內通風,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或定期開窗換氣
✦ 使用加濕器或擺放一盆水,維持濕度在40~60%
✦ 避免冷氣直吹頭部、肩膀、腹部,可穿薄外套、蓋毛巾被

#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
✦ 減少冰品、生冷飲食,多攝取溫熱食物
✦ 多補充潤燥食材,如百合、銀耳、梨子、蜂蜜等
✦ 多喝溫開水,促進新陳代謝
✦ 適度運動,增加陽氣與血液循環
✦ 每工作1小時,記得起身走動、伸展筋骨

#穴位按摩與外治保健:
✦ 大椎穴、風池穴: 緩解肩頸僵硬、預防感冒
✦ 合谷穴、足三里: 提升免疫力、調整氣血
✦ 迎香穴、睛明穴: 改善鼻塞與眼睛疲勞
✦ 神闕穴(肚臍): 可使用暖暖包或熱敷,保暖腹部

小結:
「空調病」雖不是嚴重疾病,但長期忽視可能會降低生活品質、削弱免疫力,甚至誘發慢性病或過敏症狀。透過調整空調使用、改善飲食與作息,加上中醫保健與體質調理,就能幫助我們在享受冷氣舒適的同時,遠離空調病的困擾。

#昌盛堂中醫 #李翊中醫師 #空調病 #冷氣病 #夏季保健 #中醫養生 #夏日疲倦 #室內冷氣族

🌶️「夏天吃辣可以消暑」你也這樣覺得嗎?https://bit.ly/4lKtDmI-最近天氣熱到炸,冷氣開整天、汗流滿身、整個人懶懶的⋯⋯這時候來一鍋麻辣鍋、或者吃點川菜、泰式料理,真的會讓人瞬間提神!但是…吃辣真的有助於消暑、排濕嗎?還...
09/08/2025

🌶️「夏天吃辣可以消暑」你也這樣覺得嗎?
https://bit.ly/4lKtDmI
-
最近天氣熱到炸,冷氣開整天、汗流滿身、整個人懶懶的⋯⋯這時候來一鍋麻辣鍋、或者吃點川菜、泰式料理,真的會讓人瞬間提神!
但是…
吃辣真的有助於消暑、排濕嗎?還是只是「辣得過癮」?

🥵 #為什麼大家會說夏天吃辣能消暑?
其實我們吃辣的時候,身體會流汗,這個過程的確有點類似身體的「自然降溫」機制。
汗流出來、熱氣散掉,很多人會覺得涼快不少,也可能覺得身體「有在排濕」。
而且辣味常常刺激味蕾,讓食慾不好的人也會突然胃口大開!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熱帶國家(像泰國、印度、四川等地)反而更愛吃辣,也可能跟這樣的體感經驗有關。

🛎️ #但要提醒大家_這招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喔!
雖然辣可以刺激流汗,但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容易出汗、容易疲勞、或是有氣虛、脾虛體質的人,
吃辣反而會耗掉更多元氣,讓你更容易流汗、口乾、疲倦、甚至出現大便不成形、腸胃不適等問題。

另外,有些人吃完辣就會忍不住狂灌冰水、猛吹冷氣,以為這樣就可以「更消暑」,
但其實這樣的冷熱交替,對身體來說反而是一種強烈刺激,長久下來也可能讓你的免疫力、消化功能變差,甚至皮膚變差、痘痘冒不停。

👀 #什麼人要特別小心吃辣消暑這件事?

🔹 容易口破、嘴角起泡、長痘痘的人
辣吃多,火氣上升,這些症狀可能更嚴重。

🔹 常常腹瀉、胃口差、容易水腫的人
吃辣太猛,可能會讓原本就敏感的腸胃更不舒服。

🔹 天氣一熱就汗流不止的人
這可能是體質偏虛,不是辣得好,是「元氣不夠還硬撐」。

✅ #那什麼情況下吃辣比較剛好?

如果你:
✔️ 體質偏熱不明顯
✔️ 胃口差、吃不下、容易脹氣
✔️ 吃完辣會流一點汗但不會頭暈倦怠
✔️ 吃辣後沒出現拉肚子、口乾舌燥等症狀

那你偶爾適量吃辣,其實是可以的~甚至能幫助開胃、促進食慾,讓身體動起來!
但記住:關鍵是「適量」,不是越辣越好、越爆汗越有感!

💬 #最後幫大家整理一下重點:

🌡️ 吃辣會讓身體發熱出汗,短暫可能有「排濕、消暑」的感覺
💧 但如果流汗過多、搭配冷氣與冰飲,反而可能傷身體、耗氣血
🥄 不舒服時身體會給你提示:口乾、長痘、腸胃不適、疲倦、拉肚子⋯⋯這時候就要減少刺激了
👍 吃辣可以,但要「適量、適時、適合自己」才有效

😎 夏天很長,吃得舒服、身體涼得剛剛好才是關鍵!

小心!經濟艙症候群不是飛機限定,久坐也可能讓你出事🔎https://bit.ly/4mq5zFr-最近一則令人遺憾的新聞,引發社會對健康的關注——台鋼雄鷹洋將魔鷹的太太,在搭機來台途中突發身體不適,最終不幸離世。醫界推測,可能與「經濟艙症候...
07/08/2025

小心!經濟艙症候群不是飛機限定,久坐也可能讓你出事
🔎https://bit.ly/4mq5zFr
-
最近一則令人遺憾的新聞,引發社會對健康的關注——台鋼雄鷹洋將魔鷹的太太,在搭機來台途中突發身體不適,最終不幸離世。醫界推測,可能與「經濟艙症候群」有關。雖然發生在飛機上,但這類風險,其實我們平常生活中也可能遇到。

📍 #什麼是經濟艙症候群?
它的正式名稱叫做「深層靜脈血栓症(DVT)」,指的是血液在腿部深處靜脈中形成血塊,血栓如果脫落並跑到肺部,就可能造成「肺栓塞」,嚴重甚至可能致命。

📌 #日常生活中可能誘發的情境:
1. 久坐打電腦、滑手機
2.長時間通勤(火車、巴士、開車)
3.坐著打麻將、追劇、看演唱會
4.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辦公室久坐族最常見)

🚨 #常見症狀包括:
1.單側腿部腫脹、疼痛、發熱
2.小腿或腳感覺沉重、緊繃
3.皮膚泛紅或變色
4.若血栓移動,可能引起胸痛、呼吸困難、咳嗽或發燒

🧩 #誰是高風險族群?
1.年長者、孕婦
2.有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者
3.有抽菸習慣、血栓家族史
4.手術後、骨折過、長期久坐不動者

✅ :
1.每隔一小時起身活動幾分鐘
2.無法走動時(如開車、搭車),可踮腳尖、繞腳踝促進循環
3.穿著寬鬆衣物,避免束縛腿部
4.補充足夠水分,避免脫水
5.減少攝取過多酒精與含咖啡因飲品

💬 #別讓久坐成為健康隱形殺手!
經濟艙症候群不只出現在機艙裡,它也潛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裡。多一點覺察與活動,就是給自己一份安全感。別小看「動一動」的力量,它可能真的救你一命!

#昌盛堂中醫 #經濟艙症候群 #深層靜脈血栓 #肺栓塞 #久坐危機 #健康科普

 #竹北昌盛堂 李翊醫師 8/19 請假休診。該時段已預約的患者,會逐位通知協助改期,如造成不便請多包涵🙏
05/08/2025


#竹北昌盛堂
李翊醫師 8/19 請假休診。

該時段已預約的患者,會逐位通知協助改期,如造成不便請多包涵🙏

 #松江昌盛堂 吳修安醫師 8/7 早診, 因有公務臨時請假休診。該時段已預約的患者,會逐位通知當天安排加診時段,如造成不便請多包涵🙏
04/08/2025


#松江昌盛堂
吳修安醫師 8/7 早診, 因有公務臨時請假休診。

該時段已預約的患者,會逐位通知當天安排加診時段,
如造成不便請多包涵🙏

Address

松江路277號2樓
Taipei
10483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21:30
Tuesday 10:00 - 21:30
Wednesday 10:00 - 21:30
Thursday 10:00 - 21:30
Friday 10:00 - 21:30
Saturday 10:00 - 17:30
Sunday 10:00 - 13:00

Telephone

+88622518393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昌盛堂中醫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昌盛堂中醫診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