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妏心理師

盧美妏心理師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
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諮詢總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論壇 特邀講者
蔡康永情商課 專業嘉賓
曾獲選最有影響力的50位心理諮詢師

Line:

*文章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盧美妏 諮商心理師

往來各國的諮商心理師&職涯發展師;
台師大心輔系學士 / 諮商心理學碩士 / 社會教育博士班;
現為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ACDC 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總監。

蔡康永情商課專業嘉賓;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美心理論壇演講嘉賓;
曾獲選最有影響力的 50 位心理諮詢師。

個別諮詢服務超過 9,000 人次;
線上課程單場超過 12 萬名學員,
線上課程覆蓋超過 300 萬人。

專長職業生涯規劃、自信 / 自我價值提升、
親密關係、性少數 / 非典型關係。

全球百大企業特聘講師,
授課與合作單位包含各地政府、各級學校,
Google、NIKE、騰訊、百度、各大銀行...等。

工作聯繫:c122178@hotmail.com
Line ID:

【預約】
心理諮商:https://forms.gle/yNJxUWkKXZEQfgEt6
職涯諮詢:https://forms.gle/Ajp5wiCeNFNWTkK39

【為愛付出的你,是自卑還是自愛?】為愛付出是一種幸福。有人問我,同樣是為愛付出,自卑與自愛的人有什麼不同? #自卑 是:「我這麼對你,是因為我想你也這麼對我。否則我會覺得很受傷害。」 #自愛 是:「我這麼對你,是因為我想這麼對你,以及你也值...
01/11/2025

【為愛付出的你,是自卑還是自愛?】

為愛付出是一種幸福。

有人問我,同樣是為愛付出,自卑與自愛的人有什麼不同?

#自卑 是:「我這麼對你,是因為我想你也這麼對我。否則我會覺得很受傷害。」

#自愛 是:「我這麼對你,是因為我想這麼對你,以及你也值得被這麼對待。」

友人 C 的詮釋正好讓我回應這個問題。

自卑的人害怕沒有回報,計較彼此的付出得到,終日惴惴不安;而自愛的人因付出而喜樂,也能看到對方不同於自己的給予方式。

在關係裡的你,是自卑,還是自愛?

【比堅持更難的,是學會放棄。】友人 S 在一間日商公司做行銷四年了。工作穩定,但他總覺得沒什麼發展性。S 考慮出國讀個 MBA,但一方面擔心自己申請不上頂尖學校,花這麼多錢不知道值不值得;又擔心放棄現在這份工作,未來找不到更好的。可能到時候...
31/10/2025

【比堅持更難的,是學會放棄。】

友人 S 在一間日商公司做行銷四年了。
工作穩定,但他總覺得沒什麼發展性。

S 考慮出國讀個 MBA,
但一方面擔心自己申請不上頂尖學校,
花這麼多錢不知道值不值得;
又擔心放棄現在這份工作,未來找不到更好的。

可能到時候同事都升職成中階主管了,
自己才剛 MBA 畢業又成了職場新鮮人...

你是否也曾面臨類似 S 的兩難選擇:

💡要先讀研究所還是先工作?
💡兩個 offer 選哪個更有發展性?
💡要留在現在的公司/行業,還是準備跳槽?
💡跟誰在一起才能有更美好的未來?

-

身為職業生涯諮詢師,
每天都有許多帶著問題來找我的個案。

生涯迷茫、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現在的工作不滿又不知道能做什麼、
想轉職、職場霸凌、與主管同事不合...
諸如此類種種問題。

我帶領職業生涯探索工作坊時,
常用心理牌卡《人生設計卡》協助學員和個案,
釐清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每次看到學員糾結挑選最重要的工作價值,
我內心偷偷竊喜,這回合我不用做選擇。

不然我也難逃每次都糾結的處境。

成就感、利他、經濟報酬、獨立性、生活方式...
每樣價值都很重要呀!
(殘忍的是,只能選三個。)

什麼都重要,那就什麼都不重要了。

-

「有時候,放棄一些事情反而更容易成功。」

不放棄,總感覺自己還有點希望,
好像擁有所有選項的可能性。

可是捨棄真的好難。

我們放棄的,不只是這個選項的現在,
還有未來所有可能性。

放棄工作先讀研究所,可能錯過產業紅利期;
放棄研究所先去工作,脫離讀書狀態,
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學校。

選擇跳槽,
放棄的可能是現在工作的穩定跟累積;
選擇繼續留在原本的工作,
放棄的是職涯新的可能性,甚至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職業生涯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

我們在選的從來不是我們要什麼,
是在選我們能放棄什麼。

麻煩的是,當我們開啟了某件事,
堅持不下去又難以放棄,我們往往會選擇逃避。

就像我的朋友 S,糾結猶豫三、四年,
沒有專注在本職工作,結果同期員工都晉升了,
只有他停留在原本的職位不上不下。

隨著年紀漸長,記憶力越來越差,
英文和專業科目越讀越「掉漆」。

出國之路必然是漸行漸遠。

-

若人生沒有做出清楚的排序,
你就會不斷的被次重要的事情吸走注意力。

真正重要的事情,就被耽誤了;
真正重要的人,也會對你失望。

在錯誤的路上,停止就是前進;
在錯誤的事情上,多花一秒都是浪費時間。

當你真正學會放棄、為生命排出順序,
你最能決定自己想要什麼,
也會開始有力量爭取你真正想擁有的職業生涯。

最近的錄影很多~上週遇到的攝影棚助理是大狗狗,這週遇到說他胖會抗議的大橘。可可愛愛的❤️
31/10/2025

最近的錄影很多~

上週遇到的攝影棚助理是大狗狗,
這週遇到說他胖會抗議的大橘。

可可愛愛的❤️

「他出現又消失,像日出和日落。一切都那麼短暫。正如我們的生活。我們出現又消失。我們對有些人來說很重要,可我們又只是擦肩而過。」-《愛在午夜希臘時》前段時間無意間重看了《愛在午夜希臘時》,經典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當浪漫愛情走入現實生活,性格、價...
30/10/2025

「他出現又消失,像日出和日落。一切都那麼短暫。
正如我們的生活。我們出現又消失。
我們對有些人來說很重要,可我們又只是擦肩而過。」
-《愛在午夜希臘時》

前段時間無意間重看了《愛在午夜希臘時》,
經典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當浪漫愛情走入現實生活,
性格、價值觀、生活習慣、生涯規劃...
兩人間的差異像鞋子裡的碎石,時刻扎的難受。

一地雞毛的瑣碎無所遁逃。

所有困擾都來自關係。
(不然心理師也沒必要存在了... )

-

常常我們在關係中投射了太多想像。
理想化、個人議題、自戀自卑、渴望與匱乏。

一段關係中擠了六個角色:
1.真實的我
2.我想像中的我
3.我想像中的你
4.真實的你
5.你想像中的你
6.你想像中的我

往後的爭執衝突,都是在修正這些想像,
都是在努力融合角色面貌一致,
但過程激烈糾結痛苦無比。

《愛在午夜希臘時》的吵架片段過於真實。

兩人各說各話,向對方吶喊著自己的難受委屈,講述不滿,以及對另一方自以為是的詮釋。

"still there…still there…still there…gone."

他們捂著耳朵咆哮。

-

我們仍時常面臨關係的離散。

我啊,我的學員個案、我的親朋好友,
沿途都是大大小小的分離。

活著的路上只有分離。

分離,是直面關係中所有真相的時刻。

包含她已經不愛你的真相,
他根本不理解你(也沒有意圖理解)的真相,
你們用盡全力仍無法彼此妥協的真相。

真相總是傷人,當個勇敢的大人,
別活得太糊塗。

只是關係的斷裂簡直全方位干擾生活,
還會順著日曆蔓延。

但一定一定要記得,
生命中那些深厚又支持的關係,從未走遠。

-

網路讓現代的分離充滿解讀空間。

其實你們都知道心裡那條線已經斷了,
但社群媒體還沒解除好友的一天,
你們都可以假裝還是「好友」。

只是你也默認了,
頭像擺在那,不過是一張關係的遺照。

(禮貌性的點個讚,就當作一拜三叩首。)

-

我們終究只是過客。

【北歐時間:世界第一幸福國度教會我的事】 #新書上市▋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誰? 「你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和誰的關係呢?」 那天,在丹麥的商學院課堂上,老師拋出了這個問題。 是家人?伴侶?還是朋友? 老師接著說: 「是那個從頭到尾都陪著...
30/10/2025

【北歐時間:世界第一幸福國度教會我的事】 #新書上市

▋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誰?

「你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和誰的關係呢?」

那天,在丹麥的商學院課堂上,老師拋出了這個問題。

是家人?伴侶?還是朋友?

老師接著說:

「是那個從頭到尾都陪著你、會和你共度一生的人—— 也就是你自己啊。」

那一刻,我彷彿被重重敲了一下。

因為當時的我,與自己的關係,實在糟透了。

「我真的好討厭自己。」

「我是個丟臉又糟糕的人。」

我總是用這些話攻擊自己,甚至嚴苛到認為:「像我這種笨拙、只會麻煩別人的人,根本不配善待自己。」

我以為鞭策自己才會成長,結果卻是日漸萎靡、自信崩塌,甚至陷入憂鬱,什麼事都做不了。

有一次,在課堂小組裡,我隨口說出:「我真的很糟……」

在日本,這也許只是再平常不過的謙虛開場白。

但在場同學們卻驚訝地瞪大眼,急切地說:

「怎麼會!絕對不是這樣!」

「妳很棒啊,別再這樣說自己了!」

「妳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我們都願意聽妳說喔!」

那份真誠的關心,讓我差點落淚。同時我也意識到:

「在這裡,貶低自己竟然是一件那麼奇怪的事。」

我想:「好,我也要學會肯定自己。」可當我真正嘗試時,卻發現太難了。「我沒有優點,也不堅強,根本找不到任何值得稱讚的地方!」

心裡滿是抗拒。

老師對我這麼說:

「愛自己需要根據?!根本不需要那種東西啊!想要好好對待自己,本來就不用拿出什麼證明。而且,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沒有什麼決定性的根據,不是嗎?」

「你就是你,這樣就有價值了。不是因為有些事你做得好才有價值,也不是因為有些事不擅長就沒有價值。這樣的說法根本不成立啊!你也不會用這種角度去衡量身邊的同學吧?」

「所以啊,你也要好好珍惜自己。就像你會對重要的朋友說話一樣,試著把那份溫柔用在自己身上。」

換作平常的我,大概會覺得「那也太彆扭了吧,根本不適合我」然後直接當作沒聽見。

不過這一次,我反而激起了骨子裡的日本魂,充滿動力:「不要再無意識地自我否定,讓別人擔心或添麻煩」。於是我決定試著做做看。

-

以上內容摘自《北歐時間:世界第一幸福國度教會我的事》。

遇到好的造型師,簡直換一個人! #造型師就是魔術師
30/10/2025

遇到好的造型師,簡直換一個人!

#造型師就是魔術師

30/10/2025

【金錢名利使人瘋狂!追債、斂財奪產不擇手段?!】 #今晚10點

新竹一名女子為了追債竟「追靈車」謊稱要見亡友最後一面,卻趁機拉遺體的手指蓋印偽造文書?!為了討回欠款竟敢動歪腦筋,這樣做不怕亡魂找上門嗎?
除了追債喪失理智,也有人為斂財、博信任而走火入魔!資深媒體人許聖梅分享有名癌末母親賣房砸千萬參加「心靈課程」,不僅被逼與同性學員結婚甚至還被要求「互舔腳趾」?!面對假藉療癒之名行操控之實的金錢陷阱,受害者該如何討回公道?又有哪些警訊能特別留意?

30/10/2025

【金錢名利使人瘋狂!追債、斂財奪產不擇手段?!】 #今晚10點

喪禮司儀袁杰分享一名私生子為了爭產竟潛入亡父的告別式,趁瞻仰遺容時偷剪頭髮想驗DNA?!這樣的行為具有法律效力嗎?又可能惹上什麼麻煩?
律師張睿紘也分享有女醫師遭詐團假冒的健身教練示愛,不但被騙走了2000萬還無辜被捲入洗錢與詐騙案?!愛情詐騙為何屢見不鮮?又是什麼原因讓人為了錢、為了名利,不惜違法鋌而走險?

滿滿用心的台菜盛宴。在快節奏的時代,感謝阿正師傅願意用繁複手工和時間淬煉好菜。每一口都是對食材原味的尊敬與感動。
29/10/2025

滿滿用心的台菜盛宴。

在快節奏的時代,
感謝阿正師傅願意用繁複手工和時間淬煉好菜。
每一口都是對食材原味的尊敬與感動。

29/10/2025

我們從小被稱讚「很懂事」,
但那真的是讚美嗎?

那些「不想麻煩別人」「怕被討厭」的時刻,
也許只是我們在壓抑情緒、壓抑自己。
在關係裡太懂事,
往往代表我們太害怕表達、太害怕被拒絕。
而懂事的背後,
藏著一個努力撐著、不想被討厭的孩子。

#心理諮商 #情緒覺察 #心理成長 #華人文化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盧美妏心理師

【身體在現場 ≠ 陪伴】陪伴,是一種高品質的「 #同在」。是我們專注在另一個人身上,不帶評價的傾聽、跟隨,適時的回應;那個人對我們也同樣如此。不是一邊用手機、想著還沒做完的工作,這頂多稱之為  #身體在現場。太多只有自己能咬牙承受的苦難,我...
29/10/2025

【身體在現場 ≠ 陪伴】

陪伴,是一種高品質的「 #同在」。

是我們專注在另一個人身上,
不帶評價的傾聽、跟隨,適時的回應;
那個人對我們也同樣如此。

不是一邊用手機、想著還沒做完的工作,
這頂多稱之為 #身體在現場。

太多只有自己能咬牙承受的苦難,
我們在忍耐中等待。

我們需要的只是陪伴。

「人們都會犯錯,所以鉛筆的後面才會有橡皮。」和學員聊起「犯錯」。完美主義的我們,都難以接受自己失誤犯錯。尤其是那種明明絕對不該犯的低級錯誤,更是讓人耿耿於懷。但我身為心理師,一個研究專長是完美主義的心理師,我清楚知道一個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應該...
28/10/2025

「人們都會犯錯,所以鉛筆的後面才會有橡皮。」

和學員聊起「犯錯」。
完美主義的我們,都難以接受自己失誤犯錯。
尤其是那種明明絕對不該犯的低級錯誤,更是讓人耿耿於懷。

但我身為心理師,一個研究專長是完美主義的心理師,
我清楚知道一個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應該要能夠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一定會在某些時候犯錯,
接受自己會在某些時候討厭自己和不接受自己。

-

「接受犯錯,承擔代價。」

掉傘、忘了帶電腦轉接頭...
我跟學員分享令我耿耿於懷的錯誤,
以及我如何與這些難以接受的錯誤共處,
或多或少還要承擔一些代價。

人不是不能犯錯,而是要為錯誤負起責任。
(至於從錯誤中學習?就盡量吧...要求別太高...)

學會和自己的「不夠好」相處,
這能給你的人生帶來極大的自由。

允許自己犯錯,才能允許自己成長。

-

「希望下週,我們都能接受自己一點。」
學員這麼說,我還以為他才是心理師。

「會的。」

Address

南京西路41號8樓之 2
Taipei
104

Website

https://acdclifedesign.com/, http://lumeiwen.ne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盧美妏心理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盧美妏心理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