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6/2023
【 暈眩跟頭暈不一樣!四種常見類型及改善方式】
► 暈眩還是一般頭暈?
暈眩在醫學上稱作「眩暈」,和一般頭暈的症狀有明顯不同,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發作時會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如果患者有眼震的情況,則可更加確定為暈眩;而一般頭暈大多只是頭昏或有頭重腳輕之感。
・暈眩: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天旋地轉、眼震
・一般頭暈:昏昏的、頭重腳輕
⠀
► 人體的平衡機制
我們之所以能夠行走自如、肢體協調,仰賴的是人體的平衡機制,包括內耳的前庭系統、視覺、自體感受系統(肌肉、關節)等。
最常引起暈眩或頭暈的原因是前庭系統發生問題,前庭系統包括:耳蝸、前庭、三半規管,其中前庭及三半規管則負責平衡。
當頭部位置或方向改變時,藉由前庭系統內的耳石移動,和三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流動,讓我們的大腦可以感知移動的方向和強度,幫助身體作出相應的平衡。
⠀
► 常見類型
在所有頭暈的症狀中,就屬「暈眩」的不適感最為強烈。舉例來說,常見的周邊型暈眩(腦部以外的問題)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神經發炎」、「梅尼爾氏症」。
・(1)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常發生在起床、彎腰、抬頭、上床平躺時。發作時間非常短暫,會出現天旋地轉、甚至噁心嘔吐的症狀。
其原因為姿勢變換時,因老化等因素而脫落的耳石會漂流到三半規管的內淋巴液中,進而擾動內淋巴液流動而導致暈眩。
常見於老化、頭部外傷、手術、慢性中耳炎之病人,治療上以耳石復位術為主,可搭配抗鎮靜劑及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
・(2) 耳部前庭神經發炎
發病時常出現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感等症狀,甚至會暈到無法走路,症狀嚴重時常需送往急診。大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多發生在感冒之後。
發作時間可能長達數小時至數日之久,急診時會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為優先。
・(3) 梅尼爾氏症
症狀除暈眩外,也常出現噁心、嘔吐,且病人還常有聽力喪失、耳鳴等聽覺異常。其原因為內耳淋巴液流量過多造成水腫所致。
發作時間可能維持數小時,症狀的輕重可能呈現高低起伏,且反覆發作。治療上包括:減緩症狀藥物、利尿劑、限制鹽分攝取,而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助於減少復發。
⠀
閱讀完整內容:https://reurl.cc/4oXd2v
► 如何預防及改善?
► 急性發作該如何處理?
► 頭暈或暈眩何時需要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