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ealth 健康報報

IHealth 健康報報 iHealth 健康報報,提供健康資訊內容

【 暈眩跟頭暈不一樣!四種常見類型及改善方式】► 暈眩還是一般頭暈?暈眩在醫學上稱作「眩暈」,和一般頭暈的症狀有明顯不同,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發作時會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如果患者有眼震的情況,則可更加確定為暈眩;而一般頭暈大多只是頭昏或有頭...
13/06/2023

【 暈眩跟頭暈不一樣!四種常見類型及改善方式】

► 暈眩還是一般頭暈?

暈眩在醫學上稱作「眩暈」,和一般頭暈的症狀有明顯不同,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發作時會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如果患者有眼震的情況,則可更加確定為暈眩;而一般頭暈大多只是頭昏或有頭重腳輕之感。

・暈眩: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天旋地轉、眼震
・一般頭暈:昏昏的、頭重腳輕


► 人體的平衡機制

我們之所以能夠行走自如、肢體協調,仰賴的是人體的平衡機制,包括內耳的前庭系統、視覺、自體感受系統(肌肉、關節)等。

最常引起暈眩或頭暈的原因是前庭系統發生問題,前庭系統包括:耳蝸、前庭、三半規管,其中前庭及三半規管則負責平衡。

當頭部位置或方向改變時,藉由前庭系統內的耳石移動,和三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流動,讓我們的大腦可以感知移動的方向和強度,幫助身體作出相應的平衡。


► 常見類型

在所有頭暈的症狀中,就屬「暈眩」的不適感最為強烈。舉例來說,常見的周邊型暈眩(腦部以外的問題)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神經發炎」、「梅尼爾氏症」。

・(1)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常發生在起床、彎腰、抬頭、上床平躺時。發作時間非常短暫,會出現天旋地轉、甚至噁心嘔吐的症狀。

其原因為姿勢變換時,因老化等因素而脫落的耳石會漂流到三半規管的內淋巴液中,進而擾動內淋巴液流動而導致暈眩。

常見於老化、頭部外傷、手術、慢性中耳炎之病人,治療上以耳石復位術為主,可搭配抗鎮靜劑及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

・(2) 耳部前庭神經發炎

發病時常出現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感等症狀,甚至會暈到無法走路,症狀嚴重時常需送往急診。大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多發生在感冒之後。

發作時間可能長達數小時至數日之久,急診時會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為優先。

・(3) 梅尼爾氏症

症狀除暈眩外,也常出現噁心、嘔吐,且病人還常有聽力喪失、耳鳴等聽覺異常。其原因為內耳淋巴液流量過多造成水腫所致。

發作時間可能維持數小時,症狀的輕重可能呈現高低起伏,且反覆發作。治療上包括:減緩症狀藥物、利尿劑、限制鹽分攝取,而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助於減少復發。


閱讀完整內容:https://reurl.cc/4oXd2v
► 如何預防及改善?
► 急性發作該如何處理?
► 頭暈或暈眩何時需要就醫?

【蕁麻疹發作的10種原因!該如何舒緩及改善?】根據統計,人的一生約有20%的機率得到蕁麻疹,它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2~3倍,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尤其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常聽到蕁麻疹是因為吃海鮮...
12/06/2023

【蕁麻疹發作的10種原因!該如何舒緩及改善?】

根據統計,人的一生約有20%的機率得到蕁麻疹,它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2~3倍,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尤其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常聽到蕁麻疹是因為吃海鮮所引起,跟壓力大有什麼關係?


► 蕁麻疹的常見誤解

蕁麻疹不一定是由食物所引起,只要食、衣、住、行方面能引發體內的組織胺釋放,就可能引起症狀。

可能誘發蕁麻疹的因子包括:

・海鮮
・塵蟎
・乳膠
・芒果、奇異果
・陽光
・樹脂
・香精
・有機溶劑
・口服或局部藥物
・壓力
・其他因素


► 蕁麻疹的主要症狀

常見症狀有三大類,症狀表現與範圍會視嚴重程度而定。

・膨疹:在皮膚各處都可能出現澎疹,面積與數量會依嚴重程度而定。
・發癢:膨疹處通常會有癢的感覺,尤其晚上會更明顯。
・血管性水腫:在皮膚比較薄的地方容易出現腫脹,如眼周、嘴唇等。


► 急性蕁麻疹與慢性蕁麻疹的不同

許多民眾不易區分急性與慢性,其實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慢性尋麻疹通常會因不明原因反覆發作超過六週,而急性蕁麻疹只會在接觸過敏時發作,也不會持續至六週。

一般來說,急性尋麻疹大多是由飲食所引起,只要盡快找到病因、避免再接觸過敏原,通常很快就會改善。

一旦症狀持續且反覆發作六週以上,就稱為「慢性蕁麻疹」,這類患者通常不是食物所引起,而是跟個人體質有關,其他像是精神或情緒起伏、生活壓力大等都可能是誘發原因,由於慢性蕁麻疹的病因難以確診,也較難事先預防,所以紅腫、發癢的症狀就容易反覆出現。


閱讀完整內容:https://reurl.cc/GAXply
► 急性、慢性蕁麻疹如何治療與改善?
► 慢性蕁麻疹超過5成跟壓力有關
► 蕁麻疹的致病機制

【糖尿病8種症狀,預防與控制飲食訣竅】https://reurl.cc/ZWrKxl► 糖尿病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以上警訊通稱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除此之外,糖尿病還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四肢無力、麻痺・皮膚及...
06/06/2023

【糖尿病8種症狀,預防與控制飲食訣竅】

https://reurl.cc/ZWrKxl

► 糖尿病症狀

・多吃
・多喝
・多尿
・體重減少

以上警訊通稱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除此之外,糖尿病還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容易感到疲勞,四肢無力、麻痺
・皮膚及性器官搔癢
・視力衰退
・抵抗力降低,皮膚產生病變,傷口癒合能力差

然而,糖尿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病,因此須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覺糖尿病。

►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吃很多、喝很多還是覺得飢餓和口渴?

糖尿病患者即使吃進大量的食物,但是因為胰島素對細胞的反應不佳,無法讓葡萄糖為細胞所利用,因此患者仍然會感到飢餓。

另外因尿中帶有糖份,造成滲透性利尿。當尿量不正常增加,身體的水分就會加速流失,而造成口渴。因此如果血糖沒有降下來,就會持續有口渴的現象。


► 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

糖尿病除了跟遺傳因素有關之外,生活型態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仔細檢視以下的高風險族群,有哪些是平時就能避免的?

・吸菸、飲酒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血糖升高,空腹飲酒可能會造成低血糖,飯後飲酒反而有高血糖風險。

・曾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婦女
15%至50%有相關病史的婦女,在未來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壓力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使荷爾蒙會分泌異常,妨礙胰島素運作,增加血糖升高的風險。

・家族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也會高於常人。

・大於40歲
這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期年齡。

・高血壓、高血脂
如果飲食偏好重口味,喜愛大魚大肉,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 (HDL-C)」濃度就會下降,使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 (LDL-C)」增加,不只帶來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也可能會引發糖尿病。

・體重過重、缺乏運動
肥胖會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能力(胰島素阻抗),使血糖濃度提高。


閱讀完整內容:https://reurl.cc/ZWrKxl
►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 糖尿病四種類型
► 如何預防糖尿病?

【淋巴癌又稱沉默的癌症,該注意哪些症狀?】https://reurl.cc/x7DjDN淋巴癌號稱「沉默的癌症」,因為它的初期症狀與其他病症(如感冒)類似,使患者容易忽視,等到症狀嚴重時往往已進入晚期,提升治療難度。即便如此,淋巴癌卻又是少...
24/05/2023

【淋巴癌又稱沉默的癌症,該注意哪些症狀?】

https://reurl.cc/x7DjDN

淋巴癌號稱「沉默的癌症」,因為它的初期症狀與其他病症(如感冒)類似,使患者容易忽視,等到症狀嚴重時往往已進入晚期,提升治療難度。

即便如此,淋巴癌卻又是少數能在治療後獲得良好控制的癌症,究竟這種癌症的全貌如何?一起來認識吧!


► 淋巴癌是什麼?

淋巴癌,原名「惡性淋巴瘤 (lymphoma)」,是人體淋巴細胞異常增生的疾病。

淋巴細胞(B細胞、T細胞)的數量平時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但某些因素卻會使它們變異為癌細胞,出現異常增生。癌細胞除了由淋巴系統轉移,也可能直接出現在其他器官,影響器官機能。


► 淋巴癌的症狀

早期淋巴癌可能是無症狀、症狀輕微、或是與其他疾病(如感冒)類似,因此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罹患疾病,若未進一步接受診斷與治療,等於是放任癌細胞在體內恣意生長。

淋巴癌的常見症狀有以下六種:

・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摸起來堅硬且無痛感,用手觸摸不易滑動,常出現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
・不明原因發燒
・咳嗽、呼吸急促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夜間盜汗
・皮膚出現紅疹、搔癢


► 為什麼會得淋巴癌?

淋巴癌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目前僅能推測與以下因素有關:

・年齡
淋巴癌的患病機率隨年齡上升而增加,平均好發年齡為60歲以上。

・性別
男性比女性容易患病。

・免疫功能不全
遺傳性免疫功能不全(如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Wiskott-Aldrich氏症候群)、愛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後服用免疫抑制劑等,有以上情況也較容易罹患淋巴癌。

・細菌或病毒感染
有些細菌或病毒也會提升罹患淋巴癌的風險,如幽門螺旋桿菌、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Ⅰ)、Epstein-Barr病毒、C型肝炎病毒。

・環境因素
有機溶劑或化學物質也可能引發淋巴癌,如長期暴露在有殺蟲劑、染髮劑的環境下,或是從事橡膠採集、造船、油漆等工作。

閱讀完整內容:https://reurl.cc/x7DjDN
► 淋巴癌的類型
► 淋巴癌存活率與治療方法
► 淋巴癌的分期

【 失智症早期六大症狀,預防及延緩退化的關鍵】https://reurl.cc/65gD6r根據2022年台灣失智症協會公告的最新數據,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到了2040年,推估失智人口更翻倍到66萬人,盛行率已明顯逐年攀...
23/05/2023

【 失智症早期六大症狀,預防及延緩退化的關鍵】

https://reurl.cc/65gD6r

根據2022年台灣失智症協會公告的最新數據,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到了2040年,推估失智人口更翻倍到66萬人,盛行率已明顯逐年攀升。

在少子化日益嚴重的台灣社會,未來老年失智人口的照護問題正面臨相當嚴峻的考驗。

過去一般認為失智症是無藥可醫的,但是近年來對於失智症的治療有許多進展,患者仍有可能透過治療改善症狀或是延緩惡化。


► 失智症症狀

老化的確會造成健忘,但是失智症(dementia) 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 老化

・偶爾會忘記某些事,但事後會想起來
・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

✓ 失智症

・對於發生過的事完全忘記
・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
・性情改變
・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變差
・空間判斷能力變差
・認知功能退化到會影響正常生活


► 失智症危險因子

多數失智症都是先天的因素加上後天的環境所造成,因此就算無法改變先天的因素,仍可以藉由改善後天的環境因素(如飲食、生活習慣等)來降低失智症風險。

・年齡
在所有失智症病例中,退化型的失智症佔一半以上,因此年齡為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三高
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根據研究,糖尿病會造成記憶及認知功能的衰退。而收縮壓>160mmHg 且未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 透過治療控制血壓,則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吸菸
根據研究,抽煙者的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而戒菸後可以降低風險。

・遺傳
有失智症家族病史的人,發生失智症的機率也較高。在60歲以前發生的早發性失智症也多與遺傳有關。

・憂鬱
有憂鬱症病史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

・肥胖
中年肥胖者(BMI>30),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提高3倍。若是BMI介於25~30之間,風險則會提高2倍。


閱讀完整內容:https://reurl.cc/65gD6r
► 失智症類型及治療
► 預防失智症的關鍵
► 照護失智症患者
► 失智症家屬支持資源

【 雙腳總是水腫?常見原因及6種改善方式】► 何謂水腫?指的是人體皮下與血管外的間隙中,有異常的組織間液堆積,進而引起腫脹。典型的症狀是,以手指按壓腫脹部位時,皮膚會出現凹陷,過一段時間才恢復。水腫可能影響全身的任何部位,但還是以手掌、手臂...
21/05/2023

【 雙腳總是水腫?常見原因及6種改善方式】

► 何謂水腫?

指的是人體皮下與血管外的間隙中,有異常的組織間液堆積,進而引起腫脹。典型的症狀是,以手指按壓腫脹部位時,皮膚會出現凹陷,過一段時間才恢復。

水腫可能影響全身的任何部位,但還是以手掌、手臂、腿部、腳踝、腳掌較為常見。

► 水腫的病因

常見水腫的區域可分為單側及雙側,單側水腫較容易發生在局部範圍,影響層面較大的則是雙側水腫。

・局部血管栓塞
・淋巴水腫
・體質性水腫
・肝硬化
・心臟衰竭
・腎臟病
・藥物影響
・營養不良

► 如何自我評估水腫?

以指腹按壓水腫部位,通常以小腿脛骨或腳踝來做測試。在按壓5-10秒後,當指腹離開皮膚表面後,觀察按壓處的恢復情況。

正常狀態下,按壓處會立即恢復原狀,反之則代表有水腫的情形。接下來將介紹以下指標,教你判別水腫的嚴重程度。

1.輕度:按壓後,輕微凹陷2毫米,會立即恢復。
2.中度水腫:按壓後,中度凹陷4毫米,需數秒才回復。
3.嚴重水腫:按壓後,深度凹陷6毫米,持續時間較長,約需10-12秒恢復時間,可見下肢腫脹。
4.超嚴重水腫:按壓後,嚴重凹陷8毫米,持續時間大於20秒,此時下肢已非常腫脹。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2RmJut2
► 6種預防及改善方式

【 痔瘡症狀有分1-4級,圖解改善方法與手術時機!】時至2022年,痔瘡可說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工作型態改變而衍生的久站、久坐;壓力、熬夜、作息不正常導致不規律的排便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如油炸、辛辣、蔬果攝取不足等等,上述種種原因...
20/05/2023

【 痔瘡症狀有分1-4級,圖解改善方法與手術時機!】

時至2022年,痔瘡可說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工作型態改變而衍生的久站、久坐;壓力、熬夜、作息不正常導致不規律的排便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如油炸、辛辣、蔬果攝取不足等等,上述種種原因讓痔瘡反覆發作的情況,在臨床上已是屢見不鮮。

痔瘡發病時常讓病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與作息。那麼我們該如何緩解或治療?痔瘡一定要開刀嗎?

► 痔瘡是什麼?

其實痔瘡並不是後天增長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身體組織,以往我們可能認為痔瘡只是靜脈曲張或病變而衍生的小肉球,但目前醫學上支持的觀念為「肛門軟墊 (a**l cushions)」學說,認為痔瘡是由黏膜下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的平滑肌纖維,這三個結構所組成。

► 痔瘡的高危險群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平時不良的生活型態,也是造就疾病的原因,下列這些高危險群,你佔有其中幾項呢?

・便祕、腹瀉,不良的排便習慣
・熬夜、作息不正常
・纖維及水分攝取不足
・愛吃辛辣食物
・久站、久坐、咳嗽、懷孕,使腹部壓力增加
・從事激烈運動
・有吸菸習慣
・有潰瘍病史者
・酗酒及肝病病人

► 常見症狀

痔瘡症狀的表現區域以肛門附近為主,當你出現以下症狀時,就必須留意痔瘡是否找上門啦!

・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
・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
・觸痛或持續性疼痛
・搔癢感、灼熱感
・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2QiTP9v
► 痔瘡的病理原因
► 預防痔瘡的生活原則
► 痔瘡與大腸直腸癌的區別?

【 膽固醇過高三大主因!怎麼降低膽固醇?】分析2021年衛福部公告的十大死因,除了癌症依舊佔比最高,接著就是心臟疾病 (20,547人) 及腦血管疾病 (11,821人),這些都與膽固醇、高血脂息息相關。究竟我們該如何正確將膽固醇,降低疾病...
19/05/2023

【 膽固醇過高三大主因!怎麼降低膽固醇?】

分析2021年衛福部公告的十大死因,除了癌症依舊佔比最高,接著就是心臟疾病 (20,547人) 及腦血管疾病 (11,821人),這些都與膽固醇、高血脂息息相關。究竟我們該如何正確將膽固醇,降低疾病風險?

► 膽固醇的迷思
 
聽到「膽固醇」,我們也許會認為它不健康,或是體內越少越好。事實上,膽固醇是製造細胞膜、合成荷爾蒙的所需原料,在維持生理機能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並不像大家所說的有百害而無一利。

► 為什麼有「好膽固醇」、「壞膽固醇」之稱?

不管是食物裡或是人體內,膽固醇「本身」並沒有分好壞,關鍵在於人體如何利用。膽固醇在血管內由脂蛋白負責運送及回收,它可以將膽固醇分配到各個組織,也能將多餘的膽固醇回收到肝臟。

我們可以假設,膽固醇原本是一個單純善良的人,他有兩個要好的朋友:高密度脂蛋白 (HDL)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 。

我們可以將 HDL 視為膽固醇的「好朋友」,LDL 視為「壞朋友」,為什麼這樣說?

・HDL-好膽固醇
HDL 可以將血管及周邊組織的膽固醇運送到肝臟進行合成及代謝,移除血管中多餘的膽固醇,避免堆積在血管壁中,對血管健康有加分的效果。

・LDL-壞膽固醇
LDL 因為體積小,容易滲入血管壁形成粥狀動脈硬化,使血管壁增厚、失去彈性。血管通道變窄的情況下,會導致血液流通困難,嚴重時甚至會阻塞血管。

► 為什麼會引發高血脂?

原因可分為兩大部分:遺傳因素、後天因素,排除不可控制的先天因素,以下幾種後天行為可能引發高血脂:

・疾病影響:糖尿病、腎臟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肝病等。
・服用藥物:thiazide 類利尿劑、降血壓藥、類固醇、口服荷爾蒙等。
・不良生活習慣:總熱量或脂肪攝取過多、飲酒過量、吸菸、肥胖、低運動量等。

尤其是飲食習慣,喜歡吃到飽、油炸、肥肉、動物內臟、奶製品、精緻甜點、有殼海鮮的人,都算是高血脂的危險族群!此外,長期生活緊張、工作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血脂異常。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3WleEDZ

► 血中膽固醇從何而來?
► 降血脂、控制血脂的三大關鍵
► 高血脂有什麼風險?

【 五十肩有這些症狀!3種幫助恢復的復健運動】► 五十肩是什麼?五十肩的正式名稱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肩關節囊因為發炎而變厚、纖維化、滑液減少,進而減損關節運作能力、出現關節沾黏,影響肩關節活動...
17/05/2023

【 五十肩有這些症狀!3種幫助恢復的復健運動】

► 五十肩是什麼?

五十肩的正式名稱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肩關節囊因為發炎而變厚、纖維化、滑液減少,進而減損關節運作能力、出現關節沾黏,影響肩關節活動度,此時患者的肩膀彷彿凍結,因此又稱為「冰凍肩」。

► 五十肩會自己好嗎?

坊間流傳,五十肩會自己好,只要忍耐一陣子,等疼痛消失就行了,這是真的嗎?

其實不然,疼痛消失只代表發炎消退,但肩關節囊內的沾黏並沒有消失,仍會影響患者肩膀的活動度,若沒有治療,五十肩隨時可能會復發。

► 五十肩的常見症狀

罹患五十肩,患者的肩部將難以正常運作,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常見的五十肩症狀有以下幾種:

・慢性肩部疼痛
・睡覺時無法朝向患側
・關節活動受限,無法抬高或向外旋轉

► 三階段病程

五十肩的發病過程是有階段性的,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期:疼痛期 (Freezing)】

持續六週至九個月。在疼痛期,患者肩關節囊開始發炎,出現疼痛並持續惡化,肩膀的可活動範圍也隨之縮小。

【第二期:僵硬期 (Frozen)】

此時,發炎反應會逐漸消退,疼痛程度雖降低,但關節囊內會留下結痂組織,導致關節沾黏,影響正常運動。

持續時間四至六個月,患者的肩部活動將會受限。

【第三期:恢復期 (Thawing)】

肩關節的活動力漸漸恢復,要完全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須花費六個月至兩年,期間也要持續做復健運動。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2s8LZo8
► 五十肩是50歲以上的專利?
► 五十肩復健運動
► 五十肩一定要開刀治療?

【 坐骨神經痛跟姿勢有關,如何預防及緩解?】根據統計,有高達80%的成年人曾經有過下背痛的經驗,除了激烈運動造成的急性傷害之外,最常聽見的就是「坐骨神經痛」。情況輕微的人可能只感到腰痠背痛,而嚴重者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究竟是怎麼回事?► 坐...
16/05/2023

【 坐骨神經痛跟姿勢有關,如何預防及緩解?】

根據統計,有高達80%的成年人曾經有過下背痛的經驗,除了激烈運動造成的急性傷害之外,最常聽見的就是「坐骨神經痛」。

情況輕微的人可能只感到腰痠背痛,而嚴重者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究竟是怎麼回事?

►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是什麼?

最常發生問題的位置是下背部第四、第五節腰椎間,以及第五節腰椎與薦椎間。通常是因為多種不同原因使神經根受到壓迫,進而產生一系列不適症狀,常見原因包括: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指的是連結每一節脊椎的軟骨,一旦長期受到擠壓而突出,就會壓迫神經根造成疼痛。某些過度彎腰、長時間姿勢不良的動作,都可能引起椎間盤突出,例如彎腰搬重物、久坐、退化等等。

・脊椎狹窄(長骨刺)

脊椎狹窄的病人平均年齡較椎間盤突出高,因為脊椎骨老化、彎曲、變形等原因,導致身體長出多餘的骨質—「骨刺」,進而壓迫神經引起疼痛。

► 常見症狀有哪些?

初期最明顯的症狀為背部痠痛、無法站直或彎腰疼痛,隨著坐骨神經逐漸受到壓迫,疼痛感可能一路從下背部延伸到臀溝、大腿,甚至造成小腿、腳板的不適。

一旦病情越發嚴重,還可能造成「間歇性跛行」,意即病人站立及連續行走的時間將會縮短,每走一段路就必須停下來休息才能再走。

若神經破壞的範圍持續擴大,還可能造成局部皮膚感覺喪失、肌肉萎縮、反射失常、癱瘓等,最後甚至可能演變為大小便困難或陽痿等症狀。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2JAsAG6
► 哪些人容易得坐骨神經痛?
► 如何測試坐骨神經是不是受損了?
► 如何預防與治療?

【尿道炎注意這些症狀!7種日常生活的改善方式】工作總是需要久坐,忙起來常忘了喝水?炎炎夏日來襲,氣溫飆高、悶熱潮濕,也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究竟該如何避免尿道炎的發生?► 尿道炎有什麼症狀?尿道炎可能沒有症狀,有些人在尿液檢查後,才會發...
10/05/2023

【尿道炎注意這些症狀!7種日常生活的改善方式】

工作總是需要久坐,忙起來常忘了喝水?炎炎夏日來襲,氣溫飆高、悶熱潮濕,也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究竟該如何避免尿道炎的發生?

► 尿道炎有什麼症狀?

尿道炎可能沒有症狀,有些人在尿液檢查後,才會發現自己罹患尿道炎。尿道炎的常見症狀有以下幾種:

・排尿有灼熱、刺痛感
・夜尿
・血尿
・尿液混濁,或呈現綠色、咖啡色,或是尿液有惡臭

► 容易得尿道炎的族群

・女性比男性容易患病
・長期處於高壓者,壓力會影響免疫系統,提升發病機率
・水分攝取不足,會讓尿量減少,難以將尿道內的細菌帶至體外
・衛生習慣不佳,如衛生棉使用時間過長
・尿路結石、攝護腺肥大者
・糖尿病患者
・使用留置導尿管者,可能因長期使用造成感染
・性行為頻繁者,外陰或肛門的細菌較容易進入尿道

另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免疫能力也會下降,容易引發疾病。年長者常因攝護腺肥大、糖尿病,或是使用留置導尿管,因此也是尿道炎的高風險族群。

孕婦也不能輕忽尿道炎的威脅,由於懷孕期間受荷爾蒙變化影響,膀胱收縮力下降,影響排尿,容易造成尿液滯留,滋生細菌。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2JIAApP
► 7種日常生活的改善方式
► 尿道炎如何檢查
► 尿道炎的治療方法

哈姆立克法,也稱為腹部衝擊法,是1974年由美國醫師 Henry Heimlich 博士所發明的急救法。當患者因異物噎住引發呼吸困難時,可在第一時間施行,目的是協助將異物排除,恢復呼吸暢通。・輕度異物梗塞(狀況一)當患者發生異物梗塞,但仍可...
30/03/2023

哈姆立克法,也稱為腹部衝擊法,是1974年由美國醫師 Henry Heimlich 博士所發明的急救法。當患者因異物噎住引發呼吸困難時,可在第一時間施行,目的是協助將異物排除,恢復呼吸暢通。

・輕度異物梗塞(狀況一)
當患者發生異物梗塞,但仍可呼吸時,請立即詢問患者是否噎到了,然後鼓勵患者用力咳嗽,切勿干擾患者自發性的咳嗽與呼吸,最重要的是,立即撥打119。

記住,此時避免拍打患者背部,亦不能給他喝水。

・重度異物梗塞(狀況二)
當患者出現咳嗽困難、無法呼吸,或呈現缺氧狀態時,請立即詢問患者是否噎到了,若病人無法發出聲音或回應時,須立即撥打119求救,且即刻施行哈姆立克急救法,步驟如下:

成人
(一)立即至患者後方雙腳成弓箭步,前腳膝蓋置於患者胯下,上半身靠近患者或貼緊背部以防患者跌倒。
(二)一手握拳,拳眼面向肚子,抵住劍突尖端下方(約肚臍上緣);另一手抱住放好之拳頭,然後雙手用力向病人的後上方,快速瞬間重複推擠,頻率約一秒一次。
(三)隨時留意是否有異物吐出,直到患者吐出異物或發覺患者失去意識為止。

一歲以上兒童適用成人哈姆立克急救法,力道可視需求減小。

完整圖解哈姆立克法:https://bit.ly/2HmVutl
► 孕婦、肥胖者、一歲以下嬰兒該怎麼做?
► 患者失去意識(狀況三)
► 如何對自己施作哈姆立克法
► 如何預防異物阻塞?

【吃對膠原蛋白才有效!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膠原蛋白補充品?】► 什麼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蛋白質之一,佔全身總蛋白量的30%。它是組成皮膚、骨骼、肌肉、腱、韌帶和其他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具有高度的強度和彈性。膠原蛋白還扮演著重要...
21/03/2023

【吃對膠原蛋白才有效!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膠原蛋白補充品?】

► 什麼是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蛋白質之一,佔全身總蛋白量的30%。它是組成皮膚、骨骼、肌肉、腱、韌帶和其他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具有高度的強度和彈性。膠原蛋白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促進細胞間的交流和細胞活動的正常進行。膠原蛋白不僅影響外表,也涉及到內部器官和組織的正常運作。

► 膠原蛋白的功效

膠原蛋白在人體中具有多種功效,包括:

・促進皮膚彈性和減少皺紋

膠原蛋白是皮膚的主要結構蛋白,它佔據皮膚的70%。膠原蛋白可以增加皮膚的彈性和保水性,使皮膚看起來更年輕。當人體年齡增長,膠原蛋白合成量逐漸減少,皮膚就會出現皺紋和鬆弛現象。

・幫助關節運動

膠原蛋白可以幫助關節維持健康,減少關節疼痛和僵硬。在關節組織中,膠原蛋白可以形成網狀結構,提供結構支持和彈性。當關節膠原蛋白減少,關節會變得不穩定,容易受傷和疼痛。

・增加骨密度

膠原蛋白也是骨骼結構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可以幫助骨骼維持健康和強度,減少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當體內膠原蛋白減少,骨骼也會變得脆弱和易於受傷。

・促進肌肉生長

膠原蛋白可以促進肌肉細胞的生長和修復,有助於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

・促進心血管健康

膠原蛋白可以幫助血管保持健康和彈性,減少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它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正常功能,提高血管的靈敏度和彈性。

・促進傷口癒合

膠原蛋白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的修復過程,減少疤痕形成。

此外,膠原蛋白的補充還有助於提高皮膚的保濕度,減少皺紋和細紋的出現,增強毛髮和指甲的健康,並有調節血糖和血脂水平等多重益處。因此,膠原蛋白的攝取不僅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美容效果。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3FESmpg
► 缺少膠原蛋白會怎樣?
► 怎麼補充膠原蛋白?
► 怎麼挑選膠原蛋白保健食品?

【類固醇會排出身體嗎?藥物功效與安全用藥的關鍵】類固醇因為藥效顯著,通常在短時間內就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又被稱為「美國仙丹」。不過,許多病人仍對使用類固醇有疑慮,例如:「使用類固醇一定會有副作用」、「不要用類固醇比較好」,不過事實真的是...
14/03/2023

【類固醇會排出身體嗎?藥物功效與安全用藥的關鍵】

類固醇因為藥效顯著,通常在短時間內就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又被稱為「美國仙丹」。不過,許多病人仍對使用類固醇有疑慮,例如:「使用類固醇一定會有副作用」、「不要用類固醇比較好」,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類固醇是什麼?

類固醇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荷爾蒙,和人體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荷爾蒙具有相同功能,所以也稱「副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荷爾蒙是人體本身就有的類固醇,每天大約分泌7.5毫克以維持生理運作,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腎上腺皮質荷爾蒙主要分為兩類:

・醣化皮質荷爾蒙
・礦物皮質荷爾蒙

一般常說的類固醇大多是指含有醣化皮質荷爾蒙的藥物,其作用包括:減緩免疫發炎反應、維持血壓及心臟功能,調節醣類、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等。

► 類固醇有哪些副作用或影響?

當藥物用來治療疾病時,有些作用是可預期且不是治療過程想要達到的效果,就稱為「副作用」。

類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包括: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容易感染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和「劑量」、「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劑量越高、使用時間越長,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 該擔心副作用嗎?類固醇會不會排出身體?

首先,雖然所有藥物都存在「可能」的副作用,但並不是一定會發生,通常以服用高劑量、長期服用者才有嚴重副作用的風險。一般而言,副作用大多是輕微且短暫的反應,通常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身體會自然適應而逐漸消失,且類固醇的代謝可透過腎臟排出,並不會累積在體內。

閱讀更多:https://bit.ly/2EWLvL2
► 服用類固醇要注意哪些事?
► 類固醇有什麼功效?常用於哪些疾病?
► 類固醇有哪些種類?

【168斷食法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風險?】► 為什麼要斷食?間歇性斷食 (IF) 是近年來成為減肥、養生的熱門話題,不同於激烈的禁食減肥,像168斷食這樣的方式,不只可以瘦得更健康,可能還有一些額外的好處。比如說更不易老化、有助於控制血糖、...
09/03/2023

【168斷食法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風險?】

► 為什麼要斷食?

間歇性斷食 (IF) 是近年來成為減肥、養生的熱門話題,不同於激烈的禁食減肥,像168斷食這樣的方式,不只可以瘦得更健康,可能還有一些額外的好處。比如說更不易老化、有助於控制血糖、預防癌症、降血壓、降血脂,甚至還在動物實驗上證實對大腦健康、認知功能有幫助。

► 168 斷食法

168 斷食就是在一天之中,有16個小時不吃東西,把用餐時間集中在剩餘的8小時,目的是延長不進食的時間,讓身體啟動一些修復機制。對一般上班族來說,直接不吃早餐,只吃中餐和晚餐,似乎是個比較方便的選擇。但這會違背我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早餐很重要。」這個關於吃不吃早餐的論證,最後再來談。

► 168斷食的好處

・減肥

根據研究,在斷食期間身體的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HGH)可提升至5倍之多。生長激素能促進肌肉生長,提升代謝率,這對增肌減脂有很大的助益。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比起一般的節食減肥,基礎代謝比較不容易下降,也更能保留著肌肉。

・降低糖尿病風險

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而有些糖尿病患者是因為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胰島素變得不敏感,無法將葡萄糖送進細胞裡。斷食期間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可能能幫助一些糖尿病患者達到穩定血糖的機制。

・延緩老化,增加壽命

在動物實驗中,實行隔日斷食的老鼠,壽命增加了83%。

・有益心臟健康

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壞膽固醇(LDL)、三酸甘油脂、身體發炎指數、血糖,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預防癌症

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有助於預防癌症。在老鼠的實驗中指也出,間歇性斷食有助於提高癌症存活率。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讓化療效果更好。

・降低發炎指數

許多研究都指出,像168斷食法的間歇性斷食,能降低身體發炎指數。

・促進大腦健康變得更聰明

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能增加大腦激素(BDNF),可能有助於神經細胞的生長,還可預防阿茲海默症。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3JqCcCt

► 52斷食法和 168斷食法哪個好?
► 不進食的期間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 168斷食的風險和注意事項
► 不適合間歇性斷食的族群
► 斷食Q&A

【睡覺打呼、白天昏昏欲睡,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的是患者可能在睡覺時發生短暫呼吸中止 (apnea ) 或淺呼吸 (hypopnea) ,常在睡到一半突然醒來,醒後會恢復正常呼...
07/03/2023

【睡覺打呼、白天昏昏欲睡,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的是患者可能在睡覺時發生短暫呼吸中止 (apnea ) 或淺呼吸 (hypopnea) ,常在睡到一半突然醒來,醒後會恢復正常呼吸,因為每次醒來時間可能僅有短暫數秒,所以患者本身並不易察覺。

此種情況可能在一晚發生數十次到數百次不等,由於睡眠斷斷續續,患者的睡眠品質也嚴重受到打擊。

► 哪些族群有較高的發生風險?

一般來說,高風險群大致以男性、肥胖者、酗酒者、服用安眠藥者的發生機率較大,而年長者的患病比例也比年輕人高。此外,下列族群也有較高機率發生或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覺時鼾聲過響
・起床時常伴隨頭痛
・肥胖、代謝症候群
・血糖及血壓難以控制
・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者
・常出現情緒不穩的情況,如脾氣暴躁、焦慮、憂鬱
・扁桃腺過度肥厚、大舌頭、下巴後縮
・頸圍過粗:男性大於51公分、女性大於48公分
・停經後的女性

► 睡眠呼吸中止有哪些危害?

最常見的影響為睡眠質量降低、白天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論是工作者或學生都可能因為精神狀況不佳而影響工作效率及學業表現,抑或是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整體來說的影響包括六大項:

・代謝異常
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代謝異常,如高血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這可能與呼吸暫停和低氧血症導致的自主神經系統的紊亂有關。

・夜間失眠和白天嗜睡
由於睡眠質量下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容易在夜間醒來或失眠,白天則容易感到疲勞、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3mmphbu
► 發生原因
► 如何初步判別
► 完整的診斷及評估過程
► 如何改善及治療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的是患者可能在睡覺時發生短暫呼吸中止 (apne … 睡眠呼吸中止症9類高危險群,該如何改善與治療? Read More »

【橫紋肌溶解症常見症狀,引發原因及預防關鍵】► 橫紋肌是什麼?身體的肌肉組織約佔40%的體積,主要分為三大類: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而橫紋肌指的是骨骼肌和心肌,特別是骨骼肌。・骨骼肌:主要附著於骨骼上,與骨骼系統相配合,可受意志支配而做出各...
05/03/2023

【橫紋肌溶解症常見症狀,引發原因及預防關鍵】

► 橫紋肌是什麼?

身體的肌肉組織約佔40%的體積,主要分為三大類: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而橫紋肌指的是骨骼肌和心肌,特別是骨骼肌。

・骨骼肌:主要附著於骨骼上,與骨骼系統相配合,可受意志支配而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由於在顯微鏡下可看見明暗相間的橫紋,所以亦稱作「橫紋肌」。

・心肌:只存在於心臟中而得名,在顯微鏡亦可看見橫紋,但不受意志支配,也不易疲勞。

・平滑肌:主要構成人體內臟器官(心臟除外)如胃、腸、血管等的管壁。在顯微鏡下沒有橫紋,也不受意志支配。

► 常見症狀有哪些?

橫紋肌溶解所引發的症狀相當廣泛,症狀可能為局部或全身性,患病初期可能症狀較不明顯,因此如何迅速診斷是預防後續併發症的關鍵。

(局部肌肉症狀)

・局部肌肉腫脹、疼痛、壓痛感
・肌肉無力
・肌肉感覺與痛覺的敏感度減弱

(全身性症狀)

・發燒
・噁心、嘔吐
・心律不整
・意識不清
・暗茶色尿液或無尿
・休克昏迷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3EXl7xs
► 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8種原因
► 預防關鍵
► 治療原則

【皮膚癌中的基底細胞癌,常見症狀及發生原因為何?】在台灣較常見的皮膚癌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發生比率最高的「基底細胞癌」,大約佔 45%~50%。其次是「鱗狀細胞癌」」,約佔25%。早期發現的話這兩種皮膚癌治癒率都很高。第三常見的「黑色素細胞癌...
04/03/2023

【皮膚癌中的基底細胞癌,常見症狀及發生原因為何?】

在台灣較常見的皮膚癌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發生比率最高的「基底細胞癌」,大約佔 45%~50%。其次是「鱗狀細胞癌」」,約佔25%。早期發現的話這兩種皮膚癌治癒率都很高。第三常見的「黑色素細胞癌」約佔4%~7%,是惡性程度很高的皮膚癌,佔了皮膚癌去世患者的3/4。

(一)基底細胞癌

發生比率:45%~50%

好發部位:臉、頸、手等較常受陽光照射的部位。

好發族群:膚色較白、眼珠淡色、毛髮淡色、經常日曬。

危險因子:日曬過度

症狀:紅色、肉色或黑色的隆起,質地硬、皮薄,會逐漸變大,周圍可見微血管擴張,不會有疼痛感。有時會反覆潰瘍出血、結痂。

基底細胞癌通常不會轉移到其他部位,生長緩慢,不痛不癢。但如果置之不理的話有可能會從皮膚往內部延伸,侵犯結締組織和骨頭,導致肢體變形。若入侵神經會導致局部神經遭破壞。當腫瘤發展過大,也會增加手術上的困難度。

早期治療的話,治癒率幾乎百分之百。若發現得早,腫瘤還很小,門診手術即可處理。治療結束後仍須定期追蹤觀察,因為有 36%~50%的患者,有可能再次出現基底細胞癌。

閱讀完整內容:https://bit.ly/3ZHXAZh
► 完整三大類型介紹
► 皮膚癌高危險群
► 皮膚癌預防方法
► 皮膚癌治療原則

Address

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356號
Taipei
105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IHealth 健康報報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IHealth 健康報報: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