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澤醫師 脊椎外科 微創骨科

何京澤醫師 脊椎外科 微創骨科 聯新國際醫院脊椎醫療中心副主任
專長治療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治療,椎間

一秒惹怒你的(骨科)醫師be like:1. 給C醫師開完刀然後來找H醫師開診斷證明,被提醒後還蠻不在乎地說「啊我根本不記得(不care?)之前誰幫我開刀啦,啊反正不是隨便掛號一個醫生都可以幫忙開診斷書喔?!」 2. 花費巨大心力和時間處理...
21/09/2025

一秒惹怒你的(骨科)醫師be like:
1. 給C醫師開完刀然後來找H醫師開診斷證明,被提醒後還蠻不在乎地說「啊我根本不記得(不care?)之前誰幫我開刀啦,啊反正不是隨便掛號一個醫生都可以幫忙開診斷書喔?!」
2. 花費巨大心力和時間處理的粉碎性骨折終於完全癒合了,患者從當初躺在擔架上變成不用拐杖走著進診間。然後要求開立「身心障礙手冊」。理由是腳後跟有時候還會「緊緊的」,早晨下床還會「熱熱的」⋯
3. 兵役體位離驗退標準還有一段距離,耍賴硬拗編理由,好說歹說不肯出診間,非要醫師開出「令人滿意」的診斷證明,好讓眼前這位高大壯碩的青年男子不用去當「四個月」的兵⋯我每次都不禁困惑,真的有這麼nice的醫師會為了幫助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逃避兵役,而甘願賠上自己的名聲和信譽嗎?
4. 以下開放大家補充😂⋯⋯

本週最難忘的案例: 60歲當地知名的連鎖按摩中心老闆,一輩子用雙手為別人解除痠痛,卻沒想到自己會倒在背痛的折磨之下。從 2025 年 2 月開始,他的腰背痛越來越嚴重,直到 7 月才被確診是嚴重脊椎感染合併骨質疏鬆。更棘手的是,他駝背嚴重,...
14/09/2025

本週最難忘的案例: 60歲當地知名的連鎖按摩中心老闆,一輩子用雙手為別人解除痠痛,卻沒想到自己會倒在背痛的折磨之下。
從 2025 年 2 月開始,他的腰背痛越來越嚴重,直到 7 月才被確診是嚴重脊椎感染合併骨質疏鬆。更棘手的是,他駝背嚴重,兩節脊椎完全黏在一起卡死了。
原本能靠雙手幫人,如今卻痛到只能坐在輪椅上,無法走路。這樣的打擊,對一位從年輕就靠手藝走到今天的老師傅來說,簡直是人生崩塌⋯⋯

困難的決定:一次到位的手術

2025 年 8 月,我們團隊決定替他進行高難度手術。這不只是單純的清除感染,而是要徹底移除帶有細菌的骨頭並矯正駝背,再用金屬螺釘及支架與患者的自體骨骼重建脊椎。

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 PSO(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椎弓根減積式截骨術)。
這是一種「楔形截骨」的技術,醫師要把病變的椎體切成一個楔形缺口,再將脊椎背後加壓起來,讓脊柱恢復穩定與正確的挺立角度。
它的難度很高,不只因為要在感染的骨頭上操作,還要避免大出血與神經誤傷。

手術背後的挑戰
1. 時間漫長:光是清除感染組織就要花上數小時,加上重建與矯正,整台手術長達七個小時。
2. 失血量大:脊椎感染手術常常出血驚人,這位患者術中失血量逼近2000 cc。
3. 醫療團隊全力投入:需要骨科、麻醉科、護理三方團隊全程不間斷合作。

為什麼還是要做?

因為如果不做,他將永遠無法走路,只能困在輪椅上,連生活自主都失去。醫療的價值,不只是「能不能做」,而是「該不該有人願意做」。

重生的開始

手術後,他的感染骨頭已經完全移除,被壓迫的脊髓獲得了解放,脊椎靠 PSO 技術和金屬重建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現在,他的恢復狀況非常良好,雖然還需要復健,但已經可以重新走路,甚至夢想著有一天手癢時能再重新站回第一線服務。回診時我甚至驚訝地發現,原本只能駝背縮在輪椅上的患者,站起來居然如此挺拔,比我還高!手術中巨大的壓力和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啊!

大家最近是不是發現身邊好多人都縮小了一號?「猛健樂」(Mounjaro)使用者好多?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關心這會不會影響脊椎手術品質、麻醉安全?目前在各大學會也是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們特別查了最新的論文,供大家參考。結論先說:目前沒證據顯示猛健樂...
07/09/2025

大家最近是不是發現身邊好多人都縮小了一號?「猛健樂」(Mounjaro)使用者好多?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關心這會不會影響脊椎手術品質、麻醉安全?目前在各大學會也是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們特別查了最新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結論先說:目前沒證據顯示猛健樂或其他 GLP-1 類藥直接影響手術本身品質,但它可能會讓麻醉風險稍微增加一點,特別是跟「胃還沒清得很乾淨」有關。

🔺怎麼回事?
這類藥物會延緩胃排空(slowed gastric emptying),就是把食物留在胃裡時間拉長,可能讓人麻醉時有誤吸風險。雖然大多是案例報告,但某些安全指引提醒要注意。

🔺現在怎麼處理?
2024–2025 年各大麻醉與消化科學會有共識:大多數選擇性手術病人不需要硬停藥,因為停止可能造成血糖或體重控制問題 。建議前一天吃 24 小時清流質,手術前禁食至少6小時,再配合一般麻醉前禁食指引 。

如果有擔心胃裡還有東西,可以安排做胃超音波評估,或使用快速序列誘導(rapid‐sequence induction)來保護氣道 。這是一種麻醉插管的特殊技巧,主要目的是在最短時間內讓病人失去意識並放鬆肌肉,然後立刻插入氣管內管,以避免病人嘔吐或胃裡的食物被吸入肺部。

還有更有趣的是,一項大規模研究指出,使用 GLP-1 藥(包括 Tirzepatide)的糖尿病患者,術後併發症其實更少:再入院率少 12%、傷口再開率少 29%、血栓風險低 56% !

小總結:
•手術品質不受影響;
•麻醉前要特別注意胃內容物管理;
•最好手術前就告知醫師自己在使用這些藥;
•有報告顯示本身有糖尿病的使用者術後
反而可能恢復更好。

就是想讓你們放心又清楚知道要注意什麼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術後照護或不同手術的狀況,也歡迎留言~

#猛健樂
#瘦瘦針
#減肥筆
#脊椎微創
#單孔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

又到了農歷七月,先祝大家一整個月都平平安安。門診仍可見到一些固執的朋友們,即使痛到每兩天跑急診,還是堅持下個月才要手術。若椎間盤突出或腰椎椎管狹窄造成嚴重神經根壓迫而長期拒絕減壓治療,後果包括:坐骨神經痛持續、感覺遲鈍、肌力下降乃至垂足;且...
31/08/2025

又到了農歷七月,先祝大家一整個月都平平安安。門診仍可見到一些固執的朋友們,即使痛到每兩天跑急診,還是堅持下個月才要手術。若椎間盤突出或腰椎椎管狹窄造成嚴重神經根壓迫而長期拒絕減壓治療,後果包括:坐骨神經痛持續、感覺遲鈍、肌力下降乃至垂足;且症狀拖越久,神經恢復機率越低。
2022年對垂足的統合分析顯示,發生後1個月內手術的恢復率與肌力改善優於延遲手術(早治療勝出)。
2024年綜述指出,症狀時間越長、術前肌力越差,術後神經復原率僅約33–75%;若惡化為馬尾症候群,需24–48小時內緊急減壓,否則膀胱/腸道與性功能殘留障礙風險升高。
而據 2021 年隨機對照試驗,早期手術(6 週內)可較保守治療快速緩解疼痛與功能受限,且長期效果相當;而拖延手術的患者,生活品質改善幅度下降。至於需盡快手術的適應症,包括:進行性肌力喪失(如垂足)、嚴重或惡化的神經功能缺損、馬尾症候群(急性尿滯留或大小便失禁)、劇烈疼痛無法以藥物控制。
其實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多數病人初期可採取保守治療,如藥物、物理治療、運動訓練,通常建議觀察 6–12 週。若症狀緩解,無需立即手術。但若經過此期間症狀無改善或反覆惡化,建議應考慮手術減壓,以免長期神經壓迫造成永久性傷害喔!

17/08/2025

《就像變了心的女朋友,再也回不來了》

椎間盤突出或破裂,很多人直覺會問:「醫生,一定要夾除嗎?能不能把它再塞回去?」其實答案是”否定”的。椎間盤就像一個「果凍夾心餅」,外層是纖維環,內層是膠狀的髓核。一旦外層破裂,髓核擠出,就好比果醬從餅乾縫隙跑出來,一旦跑出,就不可能再完整塞回去。
不過,這並不代表一定要立刻開刀。人體有自我修復機制,突出物可能逐漸脫水、縮小,壓迫症狀也會減輕。因此,大部分患者透過休息、藥物、復健與運動治療,都能逐漸改善。而少數壓迫嚴重、導致持續劇痛或神經受損的情況,才需要行脊椎內視鏡手術,把壓迫的突出物移除喔!

身為長期為病人開超微創「單孔脊椎內視鏡」的我,曾經被一位同行前輩當面「指導」,「你們吼,還不是都靠精密器械,那個不到一公分的洞怎麼可能把骨刺清乾淨?就是要大一點的傷口才看得清楚啦!」其實我到現在也還是偶爾會開傳統手術,大範圍感染或是疑似腫瘤...
12/08/2025

身為長期為病人開超微創「單孔脊椎內視鏡」的我,曾經被一位同行前輩當面「指導」,「你們吼,還不是都靠精密器械,那個不到一公分的洞怎麼可能把骨刺清乾淨?就是要大一點的傷口才看得清楚啦!」其實我到現在也還是偶爾會開傳統手術,大範圍感染或是疑似腫瘤等等,大開大闔還是有其必要性。不過絕大多數單純退化的患者已經不需要這樣開了,也可以避免術後常見背部僵硬痠痛的後遺症。單孔可以優雅處理完的問題,何須四孔或一長線呢!?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G3XsGWsf/?mibextid=wwXIfr

《被愛妄想症?》       繼上次的「紅心紗布」後,術後又出現了奇妙的事件⋯這次主角換成了黃韌帶⋯黃韌帶就像脊椎裡的一條「彈力帶」,負責幫忙維持穩定、保護脊髓。隨著年紀增長,加上長期彎腰、搬重物或久坐不動,這條彈力帶會慢慢「變厚、變硬,甚...
10/08/2025

《被愛妄想症?》
繼上次的「紅心紗布」後,術後又出現了奇妙的事件⋯這次主角換成了黃韌帶⋯
黃韌帶就像脊椎裡的一條「彈力帶」,負責幫忙維持穩定、保護脊髓。隨著年紀增長,加上長期彎腰、搬重物或久坐不動,這條彈力帶會慢慢「變厚、變硬,甚至長鈣」,就好像老舊橡皮筋變脆、還卡了石頭。研究指出,中老年人黃韌帶肥厚鈣化是腰椎狹窄的重要原因之一,會壓迫神經,造成下背痛、腿麻、間歇性跛行。MRI 可以測厚度,CT 能看出鈣化位置。平常多活動、避免長時間彎腰搬重物,有助延緩退化;如果保守治療無效,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是非常棒的武器,能有效解除壓迫,讓神經重新「喘口氣」,每次動轍抓一大盤,超有成就感的!不過,是說刷手護理師再怎麼欣賞我的技術也不必這樣暗示啦~或,單純覺得開太久了很無聊( ̄∇ ̄)!?

過去兩週的最後衝刺總算完成了一項重大目標!接下來就是各式各樣的暑期活動了~先陪看個演唱會吧!即使身爲大叔也要少女心爆發,才能完全潛入周圍的年輕女孩們~隨著在家已經(被強迫)聽了無數遍的熱歌勁曲一起盡情搖擺身體吧😂!
03/08/2025

過去兩週的最後衝刺總算完成了一項重大目標!接下來就是各式各樣的暑期活動了~先陪看個演唱會吧!即使身爲大叔也要少女心爆發,才能完全潛入周圍的年輕女孩們~隨著在家已經(被強迫)聽了無數遍的熱歌勁曲一起盡情搖擺身體吧😂!

13/07/2025

關於單孔脊椎內視鏡手術:你最想知道的 3 件事:
在醫學技術進步的今天,脊椎手術早已從傳統大傷口,進化到「單孔脊椎內視鏡手術」這種創傷小、恢復快的新選擇。許多患者聽到「只有一個小孔、還能處理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壓迫」時,常驚訝又疑惑。
這三個問題,是門診中最多人問的,我們引用最新國際文獻,幫你一次釐清。
✅ Q1:單孔手術有哪些可能的風險與併發症?A:創傷小,但仍需注意個別風險。根據 2025 年《Frontiers in Surgery》系統性回顧,單孔內視鏡的併發症包括硬脊膜撕裂(約 2–5%)、神經根暫時性損傷或硬膜外血腫,但總體發生率低、術後功能改善顯著,與雙孔技術相當 。
✅ Q2:單孔內視鏡手術可以放大幾倍?看得有多清楚?A:視野放大 10–20 倍,手術畫面比起肉眼甚至顯微鏡更清晰。現代內視鏡搭配高解析鏡頭與光源,可提供約10–20 倍光學放大率,醫師能在毫米級空間中操作,精確辨識神經、黃韌帶、微小骨刺等結構,進行細緻減壓,避免誤傷周圍組織。文獻也支持這種方式提升手術安全性與術後滿意度。
✅ Q3:單孔與雙孔內視鏡手術哪個比較好?A:兩者效果接近,但適用條件略有不同。2025 年一項涵蓋 1199 例患者的 meta-analysis 顯示:
• 雙孔(UBE)手術時間略短、對多節段狹窄較有彈性
• 單孔(FESS)切口更小、出血更少、恢復更快。整體併發症比例相當,建議依病灶位置與醫師評估選擇 。
小結:如果你希望以最小的傷口、最短的恢復期處理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生或椎管狹窄,單孔脊椎內視鏡是一種安全、有效且值得信賴的選擇喔!

星期五凌晨5點,替最後一位脊椎高能創傷造成下肢癱瘓的緊急手術患者縫合完傷口,不經意地瞥見紗布上竟然有「💗」!難道是從早上8點半開始連續工作超過20小時的我已經眼花了?還是,有人暗戀我!? 抬頭看見刷手護理師疲憊愛睏的厭世眼神。我應該是多想了...
29/06/2025

星期五凌晨5點,替最後一位脊椎高能創傷造成下肢癱瘓的緊急手術患者縫合完傷口,不經意地瞥見紗布上竟然有「💗」!難道是從早上8點半開始連續工作超過20小時的我已經眼花了?還是,有人暗戀我!? 抬頭看見刷手護理師疲憊愛睏的厭世眼神。我應該是多想了⋯今年以來少了好多夥伴,他(她)們說撐不下去,選擇離職。醫師公會預估,今年底前恐有一百二十名急診醫師離開戰線 ;而護理師離職率已衝破一成,病房被迫關床,留守者只能在警報聲中奔跑 。
  作為一名外科系醫生,我比任何人都明白「人才」才是真正的寶藏。卻看見最珍貴的正在從我們掌心流失。醫院用臨時加給堵洞,健保局用口號改革,但常規過勞、醫療訴訟與言語或肢體暴力仍像浪潮拍打我們的信念。當醫護疲於自救,體系崩塌的裂縫就會蔓延到每個需要的人的面前⋯⋯這是現在進行式,全台灣人早已習慣的超效率超便利醫療,未來恐怕得全盤改變了。

08/06/2025

《不忍了全說了!親吐驚人內幕!》
今天用灑狗血式的開頭帶大家一窺如何用醫療級氣球撐開塌陷的脊椎骨,再用高黏稠骨水泥將高度固定住。 「經皮椎體整形手術」是骨質疏鬆的長輩常接受的術式之一,0.5公分的傷口,30分鐘,患者就從痛到哎哎叫的駝背小矮人變回抬頭挺胸的開朗阿嬤,不可謂不神奇!平常都看X光片,今天難得看看黏到會倒勾的水泥(防止外漏的風險),還有撐開壓力高達700psi的氣球(可改善因壓迫性骨折造成的駝背)吧!

都五月底了,全家對於難得的暑假旅行要去哪裏完全沒有共識。有人想去歐洲鄉村,有人要去北美洛磯山脈,有人想去北海道住露營車(不管到底去哪裏都好貴呀😂)。不過後來轉念一想,其實小孩子們好像也沒有真的很在乎去哪裏,重要的其實也就是陪伴而已,只要大家...
31/05/2025

都五月底了,全家對於難得的暑假旅行要去哪裏完全沒有共識。有人想去歐洲鄉村,有人要去北美洛磯山脈,有人想去北海道住露營車(不管到底去哪裏都好貴呀😂)。不過後來轉念一想,其實小孩子們好像也沒有真的很在乎去哪裏,重要的其實也就是陪伴而已,只要大家一起出去混就很開心。這幾年開始每週少一個應酬(或工作行程),把多的時間留下來給女孩兒們,意外得到的快樂比我想像中多更多!祝大家都有個愉快的端午節~

Address

Pingzhen
324609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Saturday 09:00 - 17:00
Sunday 09:00 - 17: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何京澤醫師 脊椎外科 微創骨科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