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暘朝 醫師

林暘朝 醫師 內科、腸胃肝膽科醫師,專長內視鏡治療與檢查,內視鏡縮胃 (ESG、POSE 2.0),胃內水球。

小時候我也喜歡躺在地上或阿公的榻榻米床板上,享受無憂無慮的孩提時光。那是遙遠卻又深刻的感受,彷彿還吹著綠色的大同電扇。
24/10/2025

小時候我也喜歡躺在地上或阿公的榻榻米床板上,享受無憂無慮的孩提時光。
那是遙遠卻又深刻的感受,彷彿還吹著綠色的大同電扇。

〔案例分享〕超認真,超配合的南部縫胃減重學員。兩個月不到,體重從75公斤降到66公斤。減了12%的體重。BMI從32降到28。營養師線上輔導持續諮詢中,食量減少,聰明進食,營養不缺乏喔! #內視鏡專科醫師  #輔大醫院  #青醫美診所  #...
23/10/2025

〔案例分享〕
超認真,超配合的南部縫胃減重學員。
兩個月不到,體重從75公斤降到66公斤。減了12%的體重。BMI從32降到28。
營養師線上輔導持續諮詢中,食量減少,聰明進食,營養不缺乏喔!
#內視鏡專科醫師
#輔大醫院 #青醫美診所 #尚凌診所
#不開刀

23/10/2025

現主時最“秋”的對話:
“林醫師,我可以再買兩支猛o樂嗎?”
“沒問題。”

看到又有減重外科名醫被停業處分,理由是醫療糾紛民眾告上衛生局,調查後發現有許多過度醫療的狀況。一個BMI才19的瘦子“網美”,曾經坐在我面前,開出一個價格,希望我幫她做胃鏡縫胃手術,而且急著預約手術時間 (真是好客人),因為她覺得自己不夠瘦...
21/10/2025

看到又有減重外科名醫被停業處分,理由是醫療糾紛民眾告上衛生局,調查後發現有許多過度醫療的狀況。
一個BMI才19的瘦子“網美”,曾經坐在我面前,開出一個價格,希望我幫她做胃鏡縫胃手術,而且急著預約手術時間 (真是好客人),因為她覺得自己不夠瘦,而且她一直翻出之前的照片,說她之前“真的有瘦過”。我們後來委婉的拒絕她,也沒有收任何抽血檢驗費用(我自己幫她付),因為她是好客人,只是我們不能賣她要的療程。如果是在醫院門診,依照我的脾氣,直接幫她改掛身心科,慢走不送。
這種情形很常有,重點是醫生自己要拿捏清楚,減重是為了病人健康,進一步預防疾病的發生。所以醫療行為都有適應症,必須嚴格遵守。最近很多年輕醫師投入內視鏡減重,有時候我會去現場指導他們,我通常會先問,這個case BMI多少?有沒有共病? 其實就是要提醒大家,適應症很重要。
我是肝膽腸胃科醫師,也是內視鏡專科醫師。減重療程全方位選擇,減重安心有效率。
#輔大醫院 #青醫美診所 #尚凌診所

不管你喝多少酒,都傷腦。沒有所謂安全劑量或者是有益劑量。
20/10/2025

不管你喝多少酒,都傷腦。沒有所謂安全劑量或者是有益劑量。

【喝多少都傷腦: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最新研究直指酒精對失智風險「零安全值」】
--------------------------------------------------------
【公眾印象 vs. 新證據】
“每天一杯紅酒,預防心血管疾病”,這項健康建議深入人心。而關於飲酒與失智症的關係,科學界數十年來也流傳著類似觀點:適量飲酒可能對大腦有保護作用,完全戒酒反而增加失智風險。
近日,一項來自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等多所知名研究機構的國際合作研究指出這項深入人心的健康建議可能需要重新檢視。他們的發現挑戰了少量酒精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觀點,並表明減少酒精使用障礙的公共衛生努力可能顯著降低癡呆症的發生率。研究題為“Alcohol use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diverse populations: evidence from cohort, case-control and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approaches”,發表在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雜誌。

【為何會有「J 型曲線」的誤解?】
這種觀點主要來自於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的「J型曲線」:即不飲酒和大量飲酒者失智症風險較高,而輕度至中度飲酒者風險最低。此模式被解釋為適量酒精可能透過改善心血管健康、減少發炎等機制帶來神經保護效應。

然而,這類觀察性研究有致命缺陷: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是否可能是其他因素(如社會經濟地位、教育程度、整體健康狀況)同時影響飲酒習慣和失智症風險?或者更關鍵的是,是否存在“反向因果關係”,即早期未被識別的認知下降導致人們減少飲酒,而非飲酒習慣影響癡呆風險?
由於倫理和實際操作限制,我們不可能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來讓人長期飲酒觀察癡呆結局。這個科學困境直到**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sation, MR)**這項研究方法的出現才迎來轉機。

【研究方法:雙管齊下的強力驗證】
1. 資料來源
觀察性分析:
— 美國 Million Veteran Program (MVP):>56 萬人,平均追蹤 4.3 年。
— UK Biobank (UKB):>40 萬人,平均追蹤 12.4 年。

遺傳(MR)分析:
— 結合 MVP、UKB 與 45 項 GWAS 的彙總數據,總樣本數約 240 萬人。

2. 關鍵變數定義
酒精暴露:
— 觀察性:自陳每週飲酒杯數(Drinks Per Week, DPW)、AUDIT-C 分數;另以 EHR 診斷碼界定 Alcohol Use Disorder, AUD。
— 遺傳性質指標:與飲酒「量」的基因傾向(DPW)、與**問題性飲酒(Problematic Alcohol Use, PAU)**的基因傾向、與 AUD 的基因傾向。
結局指標:
— 全因失智症(所有類型總和),以 ICD 診斷碼鏈結 EHR 確定。
協變量:
— 年齡、性別、教育、收入、吸菸、BMI、頭傷、PTSD、其他物質使用障礙、糖尿病…等廣泛混雜因子皆納入調整。

3. 統計分析
— 觀察性:Cox 比例風險模型;依飲酒程度分層(非飲酒、輕度、中度、重度)。
— 縱向軌跡分析:利用 MVP 多次 AUDIT-C,比較「未來失智」與「未失智」兩群在確診前的飲酒量變化,直接檢驗「反向因果」。
— 孟德爾隨機化(MR):
 • 線性 MR:IVW 為主、搭配多重敏感度分析。
 • 非線性 MR:按基因預測飲酒量分五組,估每組局部平均因果效應,檢測曲線究竟是「J 型」還是單調上升。

【結果一:觀察性分析—再現「U/J 型」】
研究人員發現,在傳統的僅分析表型資料的觀察性分析中,研究結果與既往多數報道一致,呈現出典型的「U型」關係:
📊與輕度飲酒者(40杯/週)和被診斷為AUD的人,其患癡呆症的風險都顯著更高。
📊在 UKB 隊列中,中度飲酒者(7–14 杯/週)的風險甚至低於輕度飲酒者,進一步支持了「適量飲酒可能有益」的假說。

【結果二:縱向軌跡分析—強力支持「反向因果」】
數據顯示,雖然所有參與者的飲酒量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但那些最終患有癡呆症的人,其飲酒量下降速度顯著更快。更重要的是,基線飲酒越高者,確診前「加速下降」越明顯。

這項發現有力地表明,觀察性研究中「不飲酒者風險高」的現象,很可能是因為失智的臨床前期本身導致了飲酒減少,而非不飲酒引發失智。這恰好說明反向因果如何扭曲了過去的觀察結論。

【結果三:孟德爾隨機化—風險曲線是單調上升、非 J 型】
線性 MR 顯示:
— 基因預測的較高飲酒量(DPW)、PAU 與 AUD,均與更高的全因失智症風險存在因果關係。

非線性 MR 證實:
— 風險曲線為單調遞增,而非「J 型」。
— 從 0 杯開始,失智風險就隨飲酒量增加而上升,沒有任何「保護劑量」。
— 多項敏感度分析一致,支持酒精對大腦傷害不存在安全閾值。

【總結與實務意涵】
酒精消費,無論量多少,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或「有益」的飲酒閾值。即使是輕度飲酒,也未顯示出保護作用。

這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顯示酒精消費是失智症的可改變因果風險因子。它釐清了長期以來關於低劑量飲酒可能具有保護作用的誤解,為公共衛生部門制定以「減少酒精使用」為核心的失智預防策略提供了堅實依據。
---
**關於藥時事**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領先品牌,提供深度醫藥商業、投資分析、諮詢服務,做醫藥、投資公司最好的分析師。
歡迎加入我們的 “100+醫藥菁英 專屬圈”:
https://vocus.cc/salon/Drugnews
--
#醫藥 #藥物 #創新藥 #醫療 #健康 #養生 #減肥 #健身 #商業分析 #投資 #新聞 #醫生 #醫院 #癌症 #癌 #腫瘤 #瘤
---
參考資料:
1.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2. doi: 10.1136/bmjebm-2025-11391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987604.

早上來個線上會議。
17/10/2025

早上來個線上會議。

國慶日,就來點硬道理。💊減重新世代:什麼是   肥胖治療?近幾年在國際減重與代謝醫學圈中,一個新名詞越來越常被提到——NuSH(Nutrient-Stimulated Hormones,營養刺激激素)。這是一種以「人體自身腸道激素」為基礎的...
10/10/2025

國慶日,就來點硬道理。
💊減重新世代:什麼是 肥胖治療?

近幾年在國際減重與代謝醫學圈中,一個新名詞越來越常被提到——
NuSH(Nutrient-Stimulated Hormones,營養刺激激素)。

這是一種以「人體自身腸道激素」為基礎的新型減重與代謝治療概念。
簡單說,就是利用腸道在「吃東西」時釋放出的激素,來調節食慾、血糖與能量代謝,幫助肥胖患者達到更自然、穩定的體重控制。
---
🧠 NuSH 是怎麼運作的?

當我們進食時,腸道會分泌出像 GLP-1、GIP、PYY 等激素,這些激素會讓我們「吃得少一點、飽得久一點」,
同時改善胰島素功能、控制血糖,甚至影響能量消耗。

NuSH 治療就是模擬或放大這些激素的作用,達到抑制食慾+改善代謝+穩定血糖的綜合效果。
---
💉目前常見的 NuSH 類藥物
例如 #猛健樂, #週纖達, #瑞倍適, #膳纖達 等等。
這些藥物不只減重,還能改善糖尿病、胰島素阻抗、脂肪肝與心血管風險。
---

⚖️優勢與限制

✅ 多重作用機轉:同時控制食慾、胃排空與胰島素功能
✅ 臨床減重效果顯著
⚠️ 副作用:可能有噁心、飽脹感、便秘等
⚠️ 費用高、需長期使用,停藥後可能出現體重回彈

因此,這不是「速效藥」,而是一種慢性病管理策略。

---

🩺NuSH 與內視鏡減重的結合

身為內視鏡減重醫師,我們越來越重視「多樣化組合治療」:
👉 內視鏡處置(如胃水球、內視鏡縮胃)能改變胃容量與飽足感;
👉 NuSH 類藥物則可在術前、術後幫助穩定代謝與維持體重。

這樣的組合策略讓我們能更精準地幫助不同體質的病人,達到減重、改善代謝與長期健康維持的目標。

---

💬結語

NuSH 治療是肥胖醫學的新里程碑,它讓我們重新看待「腸道激素」在體重調控中的角色。
我常說:「吃下去的不只是食物,而是給身體的訊號。」

註生娘娘早上跟技術員在聊天,我就分享了最近又有一位胃內水球的減重學員意外懷孕,她已經是四寶媽,本來沒有想要再懷孕的。這樣算起來幾乎每半年就有減重學員意料外懷孕,從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都有。而且不管是胃內水球還是胃鏡縫胃。技術員開玩笑說,林醫...
08/10/2025

註生娘娘
早上跟技術員在聊天,我就分享了最近又有一位胃內水球的減重學員意外懷孕,她已經是四寶媽,本來沒有想要再懷孕的。
這樣算起來幾乎每半年就有減重學員意料外懷孕,從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都有。而且不管是胃內水球還是胃鏡縫胃。
技術員開玩笑說,林醫師你很像“註生娘娘”喔…要求子的話可以來找你減重。
我忽然想到,或許可以跟生殖醫學診所合作,人工生殖失敗而且合併肥胖症的,可以先來瘦身一下,既健康又可提高受孕成功率。
#診間閒聊

月圓人團圓,帶我前世情人來福隆海灘初體驗。
06/10/2025

月圓人團圓,帶我前世情人來福隆海灘初體驗。

日本的幹細胞產品與外泌體應用一直走在領域前端。不管是化妝品,局部醫美或全身性療程都蓬勃發展。日本外泌體產品的動物實驗和人體研究也一直有所進展,所謂功效性實驗應該是臨床應用最需要的,而不是一味強調“囊泡數目”或是“CC數”。趁空檔到有160年...
29/09/2025

日本的幹細胞產品與外泌體應用一直走在領域前端。不管是化妝品,局部醫美或全身性療程都蓬勃發展。日本外泌體產品的動物實驗和人體研究也一直有所進展,所謂功效性實驗應該是臨床應用最需要的,而不是一味強調“囊泡數目”或是“CC數”。
趁空檔到有160年歷史的東京大學校園參觀,博物館還展示了最初代的胃鏡(還裝底片的喔!),時代進步,日新月異,我們要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感謝歐德集團邀請。週五晚上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灣聲樂團的演出。 #歐德集團藝術饗宴  #台灣之音
26/09/2025

感謝歐德集團邀請。週五晚上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灣聲樂團的演出。
#歐德集團藝術饗宴
#台灣之音

Address

中正路1122號
Taoyüan
330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Saturday 09:00 - 18:3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林暘朝 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林暘朝 醫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